這是因為抽煙、喝酒會造成整個上消化、呼吸道黏膜都受影響,每一處黏膜都有癌化病變的可能性。 除了合併放射線及化學治療外,化學治療也用在誘導性化療及姑息性化療。 誘導性化療是指癌症的期別過於嚴重,先注射藥物使腫瘤初步縮小,再搭配後續的手術或放射線治療。
其中15例下咽部後壁保留較多而自行縫合 重建咽食道,另4 例行結腸截取重建咽食道,1 例行胃部上拉(gastric pull-up)縫合,1例以胸大肌肌皮瓣,2 例以前臂肌皮瓣 做咽食道重建。 下咽癌是頭頸部惡性腫瘤中預後最壞的腫瘤之一,又因發現時多已為晚期,對耳鼻喉科醫師而言,其治療仍為一大挑戰。 喉癌治療前腫瘤的大小、位置的評估,對病人的治療方式及預後的影響很大 。
下咽癌診斷: 咽喉癌病因
回顧以往我們所使用的定位圖,其細部解剖仍嫌不足,進一步設計詳盡易懂的定位圖,以利正確判定腫瘤侵犯部位與日後治療範圍,是我們目前改進的方向之一。 這也是一種非特異的症狀,造成的原因很多,通常都不會有吞嚥困難的現象,因此病患若是有咽部異物感,同時合併有吞嚥困難,若有聲音沙啞及呼吸困難,頸部腫塊等腫瘤通常都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的晚期癌症。 雖然前面已說過遺傳、EB病毒感染以及環境因素等可能與鼻咽癌的發生有密切的關係,但是目前在台灣並沒有一個實際可行的方法找出高危險的人,但若近親有鼻咽癌患者,則建議40歲後可考慮定期做耳鼻喉科檢查。 當然青壯年,尤其是男性,若發生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都應儘快就診。
聲門上癌:發生率約19%,初期症狀有聲音沙啞、喉嚨不適、喉頭有異物感,因為相對不明顯,經常被忽視;直到晚期出現喉嚨痛、吞嚥困難等症狀,才比較會被發現。 由於聲門上區淋巴循環豐富,容易發生淋巴轉移,進而出現頸部腫塊。 鼻咽乃一位於鼻腔最後端之小空腔,它的上方為鼻竇的一部份,稱之為蝶竇,下方為口咽部,後方則為第一頸椎,而鼻咽兩側有耳咽管的咽部開口(即連接中耳與咽部的管道),因此鼻咽腔是耳、鼻、咽喉相連的唯一通道。 鼻咽腔並不大,最寬處約略3.5公分,在此處黏膜表層發生的惡性腫瘤,我們稱為鼻咽癌。 鼻咽癌在歐美國家極為少見,即便是亞洲的日韓及大陸長江以北各省份,也都沒有像南方華人地區常見。 下咽癌診斷 中國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及新加坡這些地區是全球最好發的地帶。
下咽癌診斷: 治療經驗
放射線治療:可保留病人喉部的構造和機能,但控制原發病灶相對容易失敗,可能出現口乾、味覺低下、吞嚥困難等後遺症,比較適合早期患者。 年輕患者則因可預期存活時間長,通常會將放射線治療留到將來不幸復發時再使用。 下咽癌診斷 下咽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出現喉嚨卡卡、聲音沙啞、咳嗽等症狀以為是感冒,等到腫瘤長到一定大小,發現吞嚥困難、疼痛才就醫,多半已經下咽癌末期。
您明確了解並同意無論在任何狀況下,本網站或其任何關係企業或個人及協力廠商,均無需為您任何因使用或無法使用本網站或內容所導致,或引發直接、間接、連帶、特殊、衍生、附隨、懲罰性的損害負責。 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失去業務、合約、收益、資料、資訊,或交易中斷或其他無形損失。 即使本網站事先被告知該損害的可能性也同樣不承擔任何責任。 本網站沒有義務對所有使用者的註冊資料、所有的活動行為以及與之有關的其它事項進行審查,本網站有權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保留或刪除相關資訊或繼續、停止對該使用者提供服務,並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在不須取得您事前同意的情況下,本網站擁有在任何時間、任何情形下更改或終止服務或拒絕提供服務的權利。
下咽癌診斷: 臨床表現
依據美國和加拿大研究,65%-85%的下咽癌發生在梨狀窩;10%-20%發生在後咽壁;5%-15%源自環狀軟骨後區。 下咽癌的癌細胞容易在黏膜下擴展,並且可能跳躍轉移到遠離原發腫瘤的其它黏膜。 由於下咽部有豐富的淋巴引流,所以下咽癌很快、很容易就轉移到頸部淋巴結。 由於下咽是位於喉嚨深處,無法自我檢查而且是個三度空間的構造,腫瘤有生長的餘地,所以初期症狀都不明顯和專一;當病人自覺症狀明顯來求醫時,往往腫瘤都已大到第三期,甚至第四期了。
但手術的第一要務為徹底切除腫瘤,避免肉眼不可見的顯微癌細胞在週邊擴散蔓延而復發。 下咽癌是頭頸部常見惡性腫瘤中預後最壞的腫瘤,死亡率也最高。 下咽解剖位置上起於會厭軟骨上緣(約在舌頭後方底部),下至環狀軟骨下緣(在喉結軟骨下緣),分為兩側梨狀窩、中央前方環狀軟骨後區,和中央後方後咽壁三區。 發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也不具特異性,患者就診時常有咽喉異物感、吞嚥疼痛、吞嚥困難、頸部腫塊或聲音沙啞,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也就是沒有特別的症狀可以顯示患者是罹患下咽癌。 診斷時臨床分期多已達晚期的第三、四期(80%~90%),即常已經有頸部淋巴結轉移、遠處肺肝骨頭轉移或局部腫瘤已經侵犯喉氣管引起聲音沙啞。 診斷上必須經由內視鏡確認腫瘤位置並做切片病理化驗。
下咽癌診斷: 醫療及健康保險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在收治病例統計中發現,喉咽惡性腫瘤占頭頸部惡性腫瘤的1.4%,占全身惡性腫瘤的0.2%。 喉咽癌多發生在梨狀窩,其次為喉咽後壁,環後區最少。 梨狀窩癌和喉咽後壁癌多發生在男性,而環後癌多發生在女性。 下咽癌診斷 外科手術及放射治療均會影響患者口腔、舌頭及喉嚨的活動,造成飲食困難,此乃正常現象。
兒童的喉部氣道很窄,如果患了喉腫瘤,會使聲音變得像雞啼似的高音調,這種高音調的聲音被稱之為喘鳴,是由於氣道受阻所致。 飲酒使得咽喉部腫瘤發生的危險性較非飲酒者明顯增加,而如果大量吸煙加上飲用烈性酒,尤其是長期使用,將會使發生腫瘤的危險性成倍增加。 其實,並非僅僅是咽喉癌與飲酒和吸煙有關,頭頸部很多腫瘤均將其視為危險因素,如口腔癌、喉癌、下咽癌等。 四、食道鏡及氣管鏡檢查:下咽癌的病患原則上都是做食道鏡的檢查,看其向下侵犯的範圍及有無第二處原發癌存在的可能性(下咽癌有時會隨著食道癌一併發生)。
下咽癌診斷: 頭頸部癌症診斷
在喉周圍觸診,了解喉、氣管旁有無腫塊,甲狀腺是否腫大。 喉咽癌時常出現一側或兩側中、下頸深淋巴結腫大,且質硬、固定。 腫瘤侵犯喉部,累及聲帶;或侵犯聲門旁間隙;或侵犯喉返神經時均可出現聲嘶,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 下咽癌侵犯喉咽腔或侵犯食管入口時常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合併頸段食管癌時更明顯。 放射治療則轉介至本院放射腫瘤科,視個案給予總量5000~7500cGy不等之放射劑量。 以放射線照射頭頸部位,每日給予180~200cGy放射劑量,每週接受五日放療,為期至少六至八週。
目前第一期鼻咽癌的治療可單獨採用放射治療,但中晚期(即第二期、第三、及未發生遠處轉移的第四期)就需要併用化學及放射治療。 針對已發生遠處轉移 (常見骨、肝、肺等部位) 者,則以化學治療為優先,之後再視情況於鼻咽及頸部給予放射治療。 下咽癌的治療,主要有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手術合併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等方法,其中手術治療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下咽癌診斷: 治療及可能併發症 – 下咽癌
大約70%的下咽癌病人在發現時都已經有頸部淋巴結的轉移,因此預後較差些。 根據醫學文獻的報告,下咽癌三年的平均存活率為30~60﹪,五年的平均存活率為25~30﹪;但若是第一期、第二期的下咽癌病人的存活率,甚至可高達80-90﹪以上的。 早期診斷與治療,是決定口咽癌及下咽癌治療結果與及保存咽喉機能的最重要因素。 依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口咽癌經積極治療下, 1~3期的五年存活率皆超過50%。
- 下咽癌早期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因而易被误诊为咽炎或咽喉神经官能症。
- 此外,亦可有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淋巴管瘤、脂肪瘤、軟骨瘤等,但均較少見。
- 要早期發現下咽癌,可求診耳鼻喉科,醫師透過詳細檢查可發現是否有異狀,必要時還可安排經鼻內視鏡檢查。
- 3個月前,他發現左頸部冒出腫大的硬塊,不得不到大醫院就診。
- Et al. 等學者指出,對於能接受手術的第三、四期患者,即使術前誘導化療反應極佳,施行手術的五年存活率平均仍高於未手術者。
- 當然青壯年,尤其是男性,若發生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都應儘快就診。
隨著腫瘤增長,臨床症狀會不斷加重,當出現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吞嚥疼痛、痰中帶血絲、轉移性耳痛、頸部腫塊、體重減輕,甚至是呼吸困難等現象時,往往表示腫瘤已經有相當程度的侵犯了。 一般來說外科醫師對於已經接受過高劑量電療的患者再執行手術的意願並不高,原因是手術困難,且術後傷口照顧與癒合均不容易。 況且下咽癌位於咽喉深處,惡性度高,預後不佳且容易復發,經驗不夠的耳鼻喉科醫師是不敢輕易執行此種全咽喉切除手術的。
下咽癌診斷: 喉嚨卡卡2個月 初期下咽癌
下咽癌一旦確認診斷,病患必須要立刻戒除菸、酒、檳榔。 從臨床病患反應來看檳榔、酒比較好戒,菸最難戒,但仍是要戒。 一般追蹤時間至少5 年,由其前2 年追蹤相當重要,因為會復發9 成都在前2 年發生。 頸部轉移性有中央壞死現象,預期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無法控制下來時,經評估仍屬可切除者,可先做根除性或修正式根除性頸部淋巴廓清術,再給予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 下咽癌診斷 來保留喉頭發聲功能。 晚期、大範圍腫瘤有時採取傳統手術切除全喉及部份下咽和頸部淋巴廓清術以及皮瓣修補再給予術後輔助性放射線治療或同步放射線和化學治療。 當癌細胞藉著淋巴轉移到頸部,頸部便會出現腫塊,而咳嗽和痰中帶血亦是腫瘤組織潰瘍發炎而引致大增的分泌物存留在咽喉和氣管。
手術後,病人的呼吸道與消化道會完全分開,頸部會有永久的氣切造口,負責呼吸功能,原本咽喉的位置將會以皮瓣重建成為新的咽喉,負責吞嚥功能,切除喉部後患者都會失聲,只能透過人工聲帶方式說話。 頭頸部癌症的症狀因原發位置不同,會呈現許多不同的表現。 若是在口腔則會呈現口中傷口不易癒合且會疼痛的情況;若是在口咽部的話則會造成吞嚥困難及口臭、喉嚨卡、痛的情況;若是在下咽部或是喉部,則會造成聲音嘶啞、吞嚥疼痛、吞嚥困難,或是頸部腫塊。 另外,頸部淋巴結的腫大也可能是頭頸部癌症常見的症狀,不同位置的原發性頭頸部癌症,也有可能造成不同位置的頸部淋巴結腫大,也應多加留意。 下咽癌占台灣頭頸癌比率雖不高,但其多屬晚期且預後相對不佳。
下咽癌診斷: 下咽癌診斷
由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約有90%以上的下咽癌病患有吸煙或喝酒的習慣,尤其是兩者都有的時候,更將增加癌症發生的機率。 當醫師高度懷疑下咽部有癌病變時,會建議做切片檢查,因為切片才可以區分出良性或惡性病變。 醫師會在看起來異常的組織上取下一小塊組織,送到病理科醫師以顯微鏡來檢驗是否有癌細胞的存在。 臨床上,下咽癌切片,需要進開刀房全身麻醉處理,這是因為全身麻醉下比較容易檢查看清楚腫瘤侵犯範圍和大小;同時易處理切片後滲血,避免嗆入氣管。
下咽癌診斷: 健康人群
發病年齡在50~70歲為多,初診症狀以嘎聲、吞嚥困難或疼痛、頸部腫塊為主,腫瘤位置多在梨狀窩,診斷時多已至末期。 本科對下咽癌的治療以手術方法為主,以全喉切除合併全部或部份咽部切除,加上兩側頸部淋巴擴清術,再加上術後放射治療。 對於無法手術切除者,則建議以放射治療為主,並輔以化學治療(以Cisplatin+5-FU為主)。 術後重建方法有多種,各有利弊,我們傾向與胸腔外科、一般外科或整形外科合作於同次手術中取其他部位皮瓣或將胃部上拉一次完成吞嚥道重建為主要修補方式,以期能更廣泛切除病灶。 少數腫瘤範圍仍不大者可以留存下來的正常下咽後壁或側壁黏膜自行縫合。
下咽癌診斷: 咽喉癌發病及存活率
手術治療:可分為喉內視鏡顯微手術、開放式喉部分切除手術、喉全切除手術。 前兩種能保持病患吞嚥、呼吸及說話功能,主要用於早期病患。 喉癌晚期的患者因癌細胞已經擴散至周圍組織,為了將腫瘤根除,需要接受喉全切除,犧牲發聲功能,並以氣管造口解決呼吸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治療前的診斷工作必須包含腫瘤定位圖,即以喉內視鏡與食道鏡於全身麻醉下探查與詳細記錄腫瘤大小、位置與期別於特殊圖表上,並同時進行病理切片檢查。 此種腫瘤定位圖常決定日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或放射線治療的範圍。
台灣一年約有1500人罹患鼻咽癌,以男性居多,約為女性3倍,依衛生福利部統計,它是民國100年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第十大殺手,是僅次口腔癌的男性第二常見的頭頸部癌。 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40-60歲年齡層居多,平均年齡為50歲左右。 下咽的梨狀窩部份發生癌症最普遍,而且周圍滿布淋巴循環系統,所以咽癌細胞轉移到頸淋巴結的風險特別高。
下咽癌診斷: 頭頸部的構造及功能
分析整體存活率仍不理想的原因,除了下咽癌本身是一惡性度高、易潛在顯微與遠處轉移外,治療方式有待我們進一步努力與改善,且整體民眾的警覺性與衛生知識仍有待提昇。 就存活率來看,國內外文獻統計下咽癌經治療後一年存活率為40~100%,三年存活率為0~60%,五年存活率約為10~30 % [1-3, 10-12]。 本系列一年存活率48.1%,三年存活率為14.8%。 對於放射治療,Murthy等人指出,正當治療程序若因故中斷而延長療程,如病患生理狀況無法接受或因人為因素而不按時接受放射治療,將使腫瘤局部控制的成功率明顯下降。 分析本系列存活率仍不理想的原因,除了治療方式有待我們進一步努力與改善之外,整體民眾的警覺性與衛生知識仍有待提昇。
一但決定再以手術方法積極治療,我們的目標則是在完全根除腫瘤、治癒病人。 但是即使成功切除咽喉腫瘤後,接下來遺留的咽喉缺陷如何重建,以讓病人日後仍能由嘴巴進食,呼吸沒有問題,甚至能夠再開口講話,是我們醫師們必須事先計畫好的功課。 經與胸腔外科、一般外科醫師討論後,決定以胃部上拉方式來重建咽食道的吞嚥道。 就治療結果而言,依AJCC的TNM分期系統分類,第二期患者僅1人,接受近全咽喉切除術與患側根除性頸淋巴擴清術,以及術後放射治療,經追蹤至今達二年以上仍存活。 第三期13例中,7人以根除性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4人以放射治療為主;1人僅接受化學治療,於五個月後因敗血症而死亡;餘1人未接受積極治療,於四個月後因併發腫瘤部位深頸部感染而死亡。 第四期患者45例中,15人接受根除性手術;26人以放射治療為主;另2人只接受化學治療,其中1人至今存活超過一年,1人於診斷時已有遠處轉移而於一個月內死亡;餘1人未接受積極治療,於一年內死亡。
從事腫瘤的放射治療及綜合治療工作30餘年,對鼻咽癌,喉癌,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及腦腫瘤等的放射治療及綜合治療具有… 欒信庸 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保留喉功能的梨狀窩內側壁癌切除術及聲門下癌、T4聲門癌切除喉功能重建術。 對晚期喉癌下咽癌雙側頸淋巴結嚴重轉移的患者採用了保留雙側頸外靜脈… 喉咽又稱下咽,下咽癌多發在梨狀窩,其次為下咽後壁。 治療方法有單純放療、單純手術、手術加放療、化療和免疫治療等。
下咽癌診斷: 咽喉部腫瘤的鑒別診斷
本網站並不擁有您所提供的任何素材的智慧財產權,任何您上傳的素材仍歸屬於您。 您可以在任何時刻刪除相關素材,或直接刪除您的帳號且同時本網站也會移除您帳戶中所有內容。 N (Lymph Node): 代表腫瘤擴散到區塊淋巴結的狀況,N細分為零至三級(N0-N3),N0即淋巴沒有擴散,數字越大同樣代表區域性影響越廣。 和其他癌症一樣,咽喉癌也可採用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的TNM系統以分期,TNM是指腫瘤、結節和轉移的意思。 此計劃為您提供全球醫療保障,更不設終身最高賠償額。 每年高達港幣$5,000萬的保障額,滿足您所需的治療及服務。
喉咽腫瘤以頸部腫塊而作為首診時常易誤診為頸淋巴結核。 因此,以頸部腫塊就診時,應仔細檢查鼻咽、口咽、下咽及食管等處,並常規行胸部X線拍片,並行結核菌素試驗及病理活檢以鑑別。 先觀察喉外形,注意有無喉體增大或不對稱,然後將喉體對著頸椎左右移動,了解喉摩擦音是否消失,有無軟墊子樣感覺。
下咽癌診斷: 資料來源
由於食道癌當時可用的治療方式有限,只能在醫師建議下做化學治療。 賴先生表示,化療期間多有嘔吐、疼痛、昏厥的問題,住院8天接受治療時全身都有症狀,沒想到回家後竟然還要面對嘴破問題,痛苦不已。 早期的下咽癌因症狀並不明顯,發現時往往都已較為晚期,不過若是仔細的詢問病患的病史,仍然可發現許多病患在早期有咽部疼痛、咽喉異物感及耳痛等症狀。 然而這些容易與一些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喉炎等)產生混淆。 隨著腫瘤的逐漸長大,病患會產生頸部腫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呼吸喘鳴,體重減輕等症狀。 下咽癌診斷 理學檢查則會使用喉反射鏡或軟式纖維喉鏡來檢查腫瘤所在的位置、侵犯的範圍及觀察聲帶運動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