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部都會區8大伏位

馬化騰指出,去年4月集團進行第4次戰略升級,把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作為核心戰略,成立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SSV),並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 集團服務對象亦從用戶 (C)發展到產業 (B),再到社會(S),最終指向為社會創造價值。 新界及邊境地區目前有不少鄰避性基建,如堆填區、屠房、污水廠等等,與將來的都會區發展不協調。 在港深協同發展的基礎上,兩地政府可研究在建造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空間。 香港北部都會區 至於「明日大嶼」方面,政府於今年6月已開展研究,研究原定2024年尾完成,消息指方案未必只有一種,「可能部分向政府申請撥款,部分就發債」當局希望縮短時間,應用現時進度理想,目標下年第4季可有初步方案出台。 屆時初步方案將包括實際填海範圍、融資方案、土地初步用途、策略性鐵路走線等。

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內的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專案,預計可提供約35萬套住宅;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 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預計將達90.5萬至92.6萬個,一共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 區內的職位數目亦將由現在的11.6萬個,大幅增加至約65萬個,包括15萬個為創科產業的相關職位。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綱領性文件《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文件指出,要優化綠色低碳發展區域布局,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提出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導向任務和要求。 這份文件還指出,要完善投資政策,構建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適應的投融資體系。 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碳減排貨幣政策工具,有序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

第二階段是政府決定開發粉嶺/上水新市鎮後,在新市鎮範圍建設的大量社區道路,以及1991年建成的香港9號幹線粉嶺公路,使北區接入香港高速幹線網絡,成爲現今北區交通的大動脈。 1911年九廣鐵路落成,並先後設立粉嶺站、上水站和羅湖站,直到今天仍爲北區居民來往香港市區的最重要交通工具,同時也是香港市民經陸路進出內地的主要交通方法,並促成上水和粉嶺一帶發展成北區實質性的地區中心。 根據施政報告中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連接北部都會區的運輸系統將以鐵路為主,其中建議的鐵路項目包括興建連接洪水橋/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以及把正在規劃的北環線向北伸延,經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並探討興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動捷運系統的可行性。 香港北部都會區 她指出,東鐵線的策略定位重要,它會將以國際金融中心為標誌的維港都會區(港島核心區一帶),與擬建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北部都會區」(新界東北一帶)緊密連接起來,達致香港南北兩個都會區並駕齊驅、互相輝映的願景,促進港深兩地進一步融合發展。 就此,港深兩地政府早前已成立「推動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正在探討的不同方案涵蓋延伸東鐵線至深圳羅湖、優化羅湖管制站及相關交通接駁安排等,以期共同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全長6公里能打通新界東北、九龍及港島鐵路經脈的東鐵線過海段今日終於通車,上水居民「一車到尾」直達金鐘站只需40分鐘。

她說,都會區面積達300平方公里,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和更縱深的腹地,將盡享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紅利,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在保育沿岸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研究這範圍納入新發展區的發展潛力,探討興建尖鼻咀至白泥自動捷運系統的可行性,以此帶動尖鼻咀 /流浮山 /白泥的沿岸發展,並可藉此連接港深西部鐵路沿線站點和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內已規劃的環保運輸系統,完善擴大後的新發展區的交通網絡。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根據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內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住宅單位預計約35萬個。 「雙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包括了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 「雙城三圈」可被視為港深接壤地帶策略性的空間結構,完整覆蓋了深圳發展最成熟及發展動力最活躍的都市核心區和深港口岸經濟帶,以及香港境內城市建設資源正在高速匯集並擁有龐大發展潛力的北部都會區。 香港北部都會區 交通基建方面,特區政府正與深圳市政府討論三條跨境鐵路項目,她稍後到訪深圳與市領導交換意見;運房局正着手研究連接洪水橋和前海鐵路在港方路段沿線增設車站的位置;政府亦已要求港鐵今年內提交北環綫北延支綫的技術和財務建議。 北部都會區是一個浩大的發展項目,起碼影響香港未來二十年的發展路向,更關乎香港土地房屋、經濟、創科的發展走向。 因此,極有必要建立跨決策局協調各項工作,以目前三司十三局的政府架構來看,北部都會區幾乎涉及各司及各決策局的方方面面,尤以運房局、發展局、環境局和創科局為主。

香港2030+自2015年開始整合重要議題,分析土地用途及土地供應,制訂空間規劃的框架,並在2016年底至2017年初進行公眾諮詢,整個研究預計於2019年完成並公布之一。 【樓市布陣】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倡的「北部都會區」發展成為不少投資者及買家追捧的概念。 雖然日前接二連三的「8號波」襲港,而且新盤火熱亦吸納了不少二手客源,但亦無損買家「偷步」入市的決心。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倡的「北部都會區」發展成為不少投資者及買家追捧的概念。 龍湖集團公布,內地間接附屬公司重慶龍湖企業拓展公司計劃本周三及周四在境內發行公司債券,規模不超過5億元人民幣,年期6年,第3年底發行人有權調整票面利率及投資者有權回售債券,票面利率詢價範圍3厘至4厘。 香港北部都會區 在上海交易所另一份公告提到,債券集資金額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美的置業亦公布,內地間接全資附屬公司美的置業集團計劃發行本金總額不超過10億元人民幣4年期公司債券,集資金額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償還公司債券。 艾德證券期貨聯席董事陳政深表示,有關企業屬行業「優質生」,目前面對的最大問題並非融資,而是銷售放緩。 香港多所大學的基礎科研實力雄厚,透過轉化和應用,可為香港的再工業化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

香港北部都會區: 北部都會區展望

北區區議會除了成立4個委員會分別討論及跟進北區的交通及運輸事務、社區建設、文化及康樂事務、社會服務、勞工及經濟事務,以及地區小型工程及環境改善事務外,北區區議會亦設立一個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積極參與管理部分地區設施,包括圖書館、社區會堂、休憩場地、體育場所及游泳池等。 北區區議會是香港的區議會,於1982年成立,共有22個議席,當中包括18位民選議員及4位當然議員,管轄包括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分區。 北區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香港北部都會區 第六屆北區區議會有18名民選議員及4位當然議員,現任北區區議會主席是羅庭德先生,副主席為李冠洪先生。 在商業活動以外,上水於回歸後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上水南住宅區的興建和落成。 經歷建築公司施工緩慢等負面消息,上水南首個屋苑清河邨於2007年開始入伙,之後該區相繼建成御皇廷、祥龍圍邨等屋苑,而保榮路遊樂場和保榮路體育館相繼落成亦標誌上水南的社區建設大致完成。

  • 2009年,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開幕,其中分區中屬北區的吉澳、印洲塘等地亦被納入範圍之內,並設立荔枝窩地質教育中心。
  • 但筆者相信,隨上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佈,本港更有需要進一步增強與深圳的合作,尤其是要增強港深在北部都會區的合作,並以此起到「擴散效應」的作用。
  • 她又指本港明明有逾千公頃棕地可供發展,但港府卻近乎對棕地發展隻字不提,無視此等土地的發展潛力。
  •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 初步估計,把流浮山及尖鼻咀一帶土地納入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範圍,可新增約 47,000至52,500個住宅單位供應。

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2020年8月,政府還在網上徵求意見,這是中央全會文件起草史上的第一次。 這樣操作之目的,是實現「頂層設計與問計於民的結合」,是中國式民主的具體表現。 香港北部都會區 儘管事後有些時事評論員口誅筆伐,筆者沒有出席該次論壇,但覺得難以置信,專門查證政府網站刊登的新聞公報,林鄭月娥當日的原話是:基本上是我和他二人「黑箱作業」做出來的。

香港北部都會區: 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的重點只有一個:如何落實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出席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會時指出,「北部都會區」是《2021年施政報告》中為香港謀劃未來的重點,社會普遍支持「北部都會區」發展,政府將透過精簡土地開發程序等「四招」,為推動北都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她又說,今次《發展策略》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首份由香港特區政府編製,在空間觀念及策略思維上跨越港深兩地行政界線的策略和綱領,充分考慮了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對香港的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的期盼,以及《前海方案》為香港帶來的大量機遇。 香港北部都會區 首先,我是十分支持和歡迎政府當局提出在發展北部都會區時達致「發展與保育並存」的目標。

香港北部都會區

再者,以往城市規劃由「中環視角」主導,新界雖坐擁毗鄰深圳的優勢,但往往被視為香港的後花園。 未來要把握港深發展之機遇,香港應該提升至「大灣區視野」,積極推進新界城鎮化。 因此,特區政府在2021年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方向也是正確。 「北部都會區」建設投資巨大,政府發行綠色債券之外,亦要考慮激勵多元投資主體參與都會區建設,尤其是中資企業過往在香港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港中資如央企、地方國企、在港上市公司等,是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 同時,政府還可從資本市場、保險商和創新型融資渠道以及與中、外資企業合作補足發展所需投資。 政府與民間並可探索多種合作模式 ,一些創科基建項目可通過 BOT(興建-營運-轉移模式),提高「北部都會區」重要基建的建造及營運效率,避免以往建設進度落後、 造價高昂、預算超標不得不追加等弊端。

香港2030+並預計政府、機構或社區、休憩用地和運輸設施總佔至少700公頃仍然短缺。 另外,建議可藉提升洪水橋╱厦村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並在與前海隔灣呼應的流浮山建設具規模、地標性的創科設施。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佈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跨任期的北部都會區發展大計,一時間獲喝彩無數。 有媒體稱「回歸以來最令人矚目的施政願景」、「首份敢於衝出深圳河以北的《施政報告》」。 網媒《思考香港》也高度評價,說無論以任何標準來衡量,此舉都堪稱大手筆,規模不僅遠超開埠初期英國殖民者大興土木的「女王城」,氣勢亦完勝上世紀下半葉港英政府推動的「衞星城」。 城市規劃及建設在不少一流城市中都是常見的,例如內地的北京及上海也曾由政府主導發展副中心或新區,而日本上世紀的「橫濱港未來21」都市區擴張計劃亦或能提供一些參考經驗和教訓。 香港北部都會區 2.首先,兩個社區都將會是香港未來的大型新社區,可容納以百萬計的人居住,是肩負起解決土地和房屋問題的計畫;另外,在經濟發展上,兩個社區可以讓本港的經濟活動得到更多發展空間,不用只集中在中區。 而根據特首所言,兩個社區是香港一項賺錢的投資,由於兩個社區都是低碳中心,而全球對於綠色金融愈來愈重視,願意投資更多,所以相信建設完成後,投資回報可觀。 通過北部都會區的建設使深圳與香港之間的連接更方便,未來更可能的是深圳等大灣區城市的人向香港集中。

東鐵線過海段得以在明天投入服務,從而進一步鞏固以鐵路為骨幹的香港公共運輸系統,實在有賴港鐵公司、工程團隊、承建商和特區政府各相關部門的堅持和努力,以及數以千計的工程人員的心血和汗水,我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謝意。 長遠而言,東鐵線的策略定位更加重要,能把以國際金融中心為標誌的維港都會區與建議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北部都會區緊密連接起來,達致香港南北兩個都會區並駕齊驅、互相輝映的願景,促進港深兩地進一步融合發展。 現時北區居民主要依靠使用率高企的鐵路及新界環迴公路進出市區;如使用新界環迴公路進出市區,僅有兩條通道可以選擇 —— 雞嶺迴旋處或大頭嶺迴旋處,一旦該處或公路上發生交通意外,將可引致全區交通癱瘓。 據2019年中的人口統計,新界北區人口約31.4萬;隨著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陸續推行,北區人口會持續上升,為該區帶來更大的交通壓力。 而且北區位處香港最北面,鄰近中國內地,設有多個邊境管制站,包括羅湖、文錦渡、沙頭角及香園圍。 為數不少的跨境貨車及私家車亦會途經北區前往香港各地,使北區交通更為繁忙。 大體而言上水市中心的商業活動更發達,而粉嶺則爲行政中心和工業中心。 至2020年代,上水西部的古洞北亦將發展成新一代的新市鎮,但由於多番爭議下古洞新市鎮的發展規模被限縮,預計僅有6萬人口入住,與原來的粉嶺和上水新市鎮的規模相差甚遠,再加上粉嶺/上水新市鎮將會繼續向梧桐河方向擴張,故此在可預見的將來粉嶺和上水仍然會是北區的地區中心。 林鄭月娥指出,要有效落實發展策略,建設北部都會區,特區政府須提升高層督導,強化跨局部門協作,制訂成效指標方便監察,並與深圳巿政府緊密聯繫,共同推進相關項目。

北區的上水及粉嶺一帶古時名為雙魚市,因為區內上水北面的雙魚河而得名。 新界五大氏族其中的上水侯氏、上水廖氏、粉嶺彭氏及龍躍頭鄧氏自公元10世紀起便陸續移居現時的北區。 英國租佔於新界後,1899年準備接收新界,但曾遭受新界居民聯合抵抗,上水、粉嶺等地村民亦參與其中。 至正式接管後,港府將北區劃分為上粉沙打區,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及打鼓嶺各取頭一個字組成。 廖氏其後在1930年代設立石湖墟,而粉嶺、打鼓嶺、沙頭角以及部分大埔區的鄉民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立聯和墟,成為新界北區的兩個重要的墟市。 於英國租借新界初期,雙魚河地區曾是英國人以及一些香港名人渡假、狩獵等的勝地,不少渡假別墅築成。 蓮麻坑昔日曾有鉛礦開採,蓮麻坑鉛礦場於19世紀末已有葡萄牙人經營開採,為香港最早採礦的地方,曾開採出產鉛、鋅、黃鐵礦、黃銅礦等礦產。 北區部分地方劃入林村郊野公園、船灣郊野公園和八仙嶺郊野公園,而紅花嶺郊野公園亦在規劃。 策略並建議,當局可藉此契機提升洪水橋/厦村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並在與前海隔灣呼應的流浮山建設具規模、地標性的創科設施,為北部都會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政府爭取未來十年為市場提供可興建約100,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用地,相信不少來自新界北發展區,最終未來十年能否提供10萬個單位仍要視乎政府造地進度。

特首林鄭月娥周三(7日)發表其本屆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在新界北部發展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會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並且成為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政府在2021施政報告計劃提出了一個都會商業核心區—「北部都會區」,透過加強深港合作發展,發揮國家發展戰略中的獨特優勢。 會以新界北部作發展核心,涉及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了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 林鄭月娥同時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讓社會各界進行討論。 她說,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包括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並有6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和新界北新市鎮。 香港北部都會區 覓地建屋要多管齊下,而大規模發展新界就是當中關鍵的一環,原因有三。 首先,現時香港的城鎮化程度相當低,只有約兩成土地是規劃完善的建成區。 相對之下,深圳已將近一半土地城鎮化,而新加坡更有七成半用地為建成區。 其次,目前發展高度集中於僅佔全港一成面積的港九市區,在餘下的新界地區中,有不少農地、棕地、綠化帶等土地未妥善規劃發展。

香港北部都會區: 時間:2022

聯和市場主體建築是聯和墟的地標,其街市業務在2002年結業,後被列入三級歷史建築,自2011年起以短租形式先後租予多個非牟利團體進行回收及社區工作,目前由地政總署以1港元象徵性租予「健康行動」團體進行環保回收及展覽用途。 2016年底政府將聯合市場主體建築加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方案評審結果將於2018年上半年公布。 在2018年3月7日下午放工高峰時段,上水多條道路出現嚴重擠塞。 運輸署消息指,因車多關係,上水一帶的路段(如雞嶺迴旋處、大頭嶺迴旋處、掃管埔路、新運路、新豐路、寶石湖路、馬會道、馬適路、文錦渡路、彩園路及百和路)的交通已十分擠塞,該區的專營巴士及公共小巴的班次已經受到影響。 1990年,粉嶺中心、北區中央公園(今北區公園)及沙頭角公共圖書館啟用。 1971年2月5日,社會福利署上水社區中心舉辦第二屆香港節上水區兒童遊藝大會,共1600位兒童及65名義工參與。 1967年7月8日,一群中國共產黨武裝民兵非法越境進入沙頭角中英街,與沙頭角警崗爆發沙頭角槍戰,期後駐港英軍前往增援,直接駐守現場並調派踞喀兵到場及實施宵禁,事件共造成6死20傷。 1943年,夏天,蓮麻坑少年葉維里、葉盤嬌、葉煌青企圖炸毀蓮麻坑礦山,以摧毀日本在香港的軍備原料產地,事敗被新界沙頭角的日本憲兵逮捕,毆打及折磨,其後獲釋。 1915年,3月8日,上水警署接到村民報案,在龍躍頭發現虎蹤,遂派出歐裔警員 Ernest Goucher(警員編號 PCA126)和 Hollands,帶備霰彈槍和手搶試圖獵虎。 這頭身長2.6米、重131公斤的老虎,卻是一頭猛虎,突然撲出襲擊兩警, Goucher 遇襲受傷, Hollands 隨即以手槍擊退猛虎。

興建者即營運者,其在建設品質與成本控管上均可獲得較合理制約。 另外,引進民間資金可在不加重特區政府財政負擔情況下,加快政府基建步伐,提供更多公共服務,達至雙贏。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於「北部都會區」有全新的規劃,惟強調不會替代「明日大嶼」下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並強調該填海計畫會一如既往,甚至爭取提早在二〇二六年展開工程。 林鄭對於項目發展表信心,形容「明日大嶼」每一分每一毫用錢興建基建,現金流上是花了一大筆錢,但當他日商業地、私人住宅地、出售居屋時便可賺回成本。 香港北部都會區 她說,金融市場一直倡議政府發債,政府亦加大發行債券壯大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債市,特別是綠債,因香港是地區綠色金融中心。 施政報告建議香港北部建設為都會區,為房屋、科技發展開拓用地,估計可提供住宅單位約16.5萬至18.6萬個,區內職位數目將大幅增至約65萬個。

是非指一特定行政區域,而是因地理特徵、發展政策等因素相互所形成之一城市空間。 住宅發展方面,將來會新增逾50萬個住宅單位,連同規劃中及現有住宅項目,整個北部都會區,將有逾90萬個住宅單位。 政府強調歷史上開拓土地必定賺錢,亦可提供更多就業和住房,指任何負責任政府都應該要發展,故希望市民不要短視,不用擔心耗盡庫房,政府用的每一分每一毫都是為香港建設。 香港北部都會區 另一議員議員黃元山則指出,房委會每年更新的5年建屋量預測,平均每次均有15%單位延誤落成,批評政府一直未有正視和解決有關問題,質疑政府聲稱已找到興建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土地,但他相信未來6至10年的公營房屋延誤情況更嚴重。

歐陽伯權致辭時表示,東鐵線過海段連同其他鐵路項目,是香港策略性鐵路發展的規劃。 隨着東鐵線過海段通車,往來新界東北、九龍中及港島的東鐵線乘客,將可體驗更直接便捷的乘車旅程,為香港的鐵路基建揭開新一頁。 《施政報告》提出五個鐵路項目與北區的發展有關,也能配合香港參與前海發展,將來往來「北部都會區」的交通,單是鐵路就有多個途徑,有利該區發展。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等發展定位,服務業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 香港北部都會區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她表明只要港深聯手,發揮好「港深所長、國家所需」作用,可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發揮重要引擎作用,也可將深圳和香港的合作輻射到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甚至是大灣區以外的內地城市。

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於施政報告提出於新界東北以「無煙城」概念興建新發展區,即粉嶺北新市鎮、古洞北新市鎮以及坪輋/打鼓嶺新市鎮,同時,董建華亦提出於烏蛟騰發展中藥港的計劃。 2021年,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構建面積達300 平方公里、涵蓋北區的「北部都會區」,佔香港陸地總面積近三成。 但Anthoy認為始終洪水橋附近的發展計劃可能需時超過十年,因此近期投資者可以先觀察天水圍的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