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湖仔6大優勢
茅湖仔 內容大綱 茅湖仔: 人口 茅湖仔: 香港十八区大埔区 茅湖仔: 香港十八区西贡区 茅湖仔: 香港十八区 早年由於在九龍和香港島地區聚集了全香港絕大部分的人口,令新界地區成為香港發展中的後進地區。 新界是香港面積最大,發展空間最充足的一個區域,香港的新市鎮包括了在新界地區的各個新興區域及各個大小離島的新興區域,包括如荃灣、葵涌、沙田、屯門、青衣、大埔、元朗、上水、粉嶺、將軍澳、馬鞍山、天水圍、東涌等等。 新市鎮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城鎮,香港當前的18個議會行政區,在各個議會行政區範圍內發展起來的新市鎮,實際上沒有獨自政府管轄機構,新市鎮在香港只屬於一種新興的建成區連綿區域,它的發展壯大可以說是香港城市化日漸成熟的表現。 区内中心西部有青山(高583米)、东面是九迳山(高507米)、北面是圆头山和元朗平原、南面入海有青山湾。 区内中心区被青山和九迳山2座高山夹着,而且屯门河分隔东西屯门。 屯门河为屯门区发展时由青山湾填海形成的明渠,由北向南流入青山湾,所以屯门区内大部分屋宇都建于填海区上。 现时的青山湾实际为原来的一少部分,而且早年发展期把避风塘建立于该区域,所以曾被严重污染,直至近年才有所改善。 随着荃湾新市镇发展而令荃湾区人口不断增加,政府为了减轻区会资源分配的负担,重新划分地方行政区,1985年4月1日成立“葵涌及青衣区议会”(1988年4月1日改称“葵青区议会”),集中服务葵涌及青衣居民。 荃湾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一,位于香港新界的南部,与九龙相距约5公里,面积约6070公顷。 1983年,好运中心落成,并以天桥连接沙田中心。 1984年,东铁沙田站旁边的新城市广场落成,为第一个在新市镇建成的大型购物商场。 现时,沙田市中心有14条行人天桥(包括新城市广场连接南北两翼的行人天桥,最远连接至禾輋邨美和楼,全长超过2公里)连接各大商场,令沙田市中心成为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亦使该地带成为新界东的主要购物区。 现政府正计划兴建天桥连接沙田市中心唯一未被连接的新城市中央广场,方便游客外,亦令市民更快捷到达沙田政府合署,但至今因受排头村居民以天桥会破坏该村风水为理由,仍未兴建该天桥。 除了以上较为大型的购物商场外,沙田市中心还设有沙田广场、希尔顿中心及伟华商场。 茅湖仔 沙田区是香港十八区的其中一区,位于新界的东部,面积约6940公顷。 根据2004年香港政府的估计,沙田区的人口约有637000人,是全港人口最多的区份。 而沙田区的沙田新市镇也是新界首三个新市镇(旧称卫星城市)的其中之一,于1960年代开始发展,沙田区东部的马鞍山则于1980年代开始发展并并入沙田新市镇之内。 葵青区是香港十八个行政区域之一,于1985年4月1日从荃湾区中分拆出来,包括葵涌和青衣。 其区议会最初称为“葵涌及青衣区议会”,1988年4月1日改称“葵青区议会”。 茅湖仔: 人口 分隔租借地(新界)和割讓地(九龍)的界限線後來發展為界限街。 惟因城市發展,界限街以北至九龍群山以南之土地已歸入九龍一部分,稱為「新九龍」。 但根據《香港法例》第1章釋義及通則條例附表5,新界的定義仍包括新九龍。 1942年日佔香港,實行分區管治,才有西貢區的設立,當時的西貢區包括今日西貢北約鄉事委員會、西貢區鄉事委員會及坑口鄉事委員會所屬的範圍。 同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的港铁西铁线于2003年12月20日通车(前称九广西铁及在2007年12月2日前由九广铁路公司营运),其车厂八乡维修中心设于八乡。 港铁在元朗区共有4个站,是天水围、朗屏、元朗、锦上路。 茅湖仔 据2006年香港人口普查资料,元朗人口约53万人,面积约138平方公里,是九龙的三倍,香港岛的1.8倍,与大屿山接近。 屯门市广场分为1及2期与邻近的屯门时代广场、锦荟坊、华都花园商场、新都商场及柏丽广场互相连接,成为屯门购物中心区域。 随着西铁线屯门站上盖项目发开,相信未来市中心区会扩展至该范围。 但荃湾区内最大型的商场则在1990年才在旧荃湾码头附近出现——荃湾广场,楼高6层和2层地库,亦是区内首见有大型中庭广场和继太古城后全港第2个真雪溜冰场(溜冰场改建为商场)。 大埔区是香港十八区的其中一区,位于新界的东部,南起大埔滘,北至八仙岭,西濒大刀屻,东跨吐露港,包括对岸西贡北的十四乡、黄竹塱及离岛塔门、平洲、赤洲等,总面积约为14800公顷,是香港的第二大行政区域。 沙田区是香港首批引入城市规划概念的地区之一。 新市镇的发展设计呈一条由西南向东北伸延的地带,以城门河为中轴向两面的山脉发展。 沙田新市镇的市中心设于东铁线沙田站一带,附近建有政府设施、休憩用地、公共交通交汇处及一组大型购物商场。 茅湖仔 荔枝角填海前,荔枝角湾海岸以北数十米已经是深水埗区和当时的荃湾区分界线,而该区在当时是荔园门口的河谷和三角洲,因此要在这地区分辨九龙和新界实在有困难。 深水埗区是香港十八区的其中一区,位处九龙西北。 北望琵琶山、尖山和笔架山,南以界限街,西北面以呈祥道及荔景山道为界、东面以港铁东铁线路轨为界。 “油尖旺区”由1982年成立的“油尖区”及“旺角区”于1994年合并而成。 比較知名的,有不少明星居住的匡湖居、新世界發展傲瀧、西貢苑等。 包括部分荃湾区的荃湾新市镇是香港第二个新市镇(旧称卫星城市),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发展。 屯门河为屯门区发展时由青山湾填海形成的明渠,由北向南流入青山湾,所以屯门区内大部分屋宇都建于填海区上。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