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 中原不可不看詳解

ccl 中原 內容大綱

舉一例子,去年筲箕灣東旭苑某650呎單位以9百萬成交,只有六成業權,即理論樓價高達1千5百萬,呎價等同附近豪宅嘉亨灣。 二手樓價指數創七個月新高,按月升幅越1%,升幅亦創30週最大。 八大指數有七個上升,是過去六週以來第五次,代表升市全面。 樓價由5月初低位至今累積升幅3.3%,代理(經紀人)情緒指數均處於擴張水平,預期樓價繼續上升。 12年梁振英還未上任時已指出樓價負擔能力過重,處理乃「重中之重」,當時CCL只有100點左右,今天CCL是185。

輸入人口有明確的政治目的,就是利用「新香港人」取代現有香港人及價值觀,維持勞動力增長,保持競爭力。 之前有親政府報章刊登分析文章,認為樓市已出現七大利談因素。 既然有人提出,值得仔細分析一下其論點是否屬實。 文章首先提出的就是人口老化及生育率低削弱需求。 的而且確,中共插手特區事務,市民對前景感到悲觀。 樓價連續11年成全球最難負擔,政府十年來令房屋問題惡化,居住環境細貴擠,自然遲婚及減少生育,以至特區出生率幾乎全球最低。 ccl 中原 結婚率亦大跌,離婚率則大升,理論上新家庭住屋需求亦降。 特區面對老齡海嘯更是不爭的事實,每年死亡人數早已超越出生人口。 其二,現有土地收回條例已經賦予政府以公眾利益收回土地,只需提供合理賠償,政府收地興建資助房屋道路基建更無話可說,不用中共出手。

分區指數除新界西回升1.09%外,港島、九龍及及新界東分別下跌3.31%、0.69%及2.17%。 其餘領先指數全線再跌,大型單位、中小型單位及大型屋苑分別下跌0.58%、1.01%及1.22%。 中原經理人住宅售價指數(CSI)最新報58.5,按周下跌0.64個百分點。

  • 其一,特區官僚主義嚴重,程序臃腫,連建制基金會都猛烈批評。
  • 二手樓價創19年9月以來新高,距離歷史高位少於3%。
  • 上周發表施政報告,洋洋兩萬多字,林鄭逐字朗讀,重點跟去年一樣,還是感謝中共,大搞中港融合。
  • 共黨安全法十多個範疇無所不包,且已被政權武器化,還有中共嘍羅經常走出來指某某事某某組織違反國安法,恫嚇市民,討好中共撈取政治本錢。
  • 始終如一地報導真相、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大紀元》的使命。
  • 現時已規劃的發展可提供35萬個單位,都會區將額外開拓600公頃土地,增加16.5萬至18.6萬住宅,區內職位數目由現時11.6萬增至65萬,包括15萬個創科職位。

劏房環境惡劣,租金昂貴,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國際恥辱,特區政府為了應對問題藥石亂投。 較早前立法會討論劏房租務管制,政府最終在兩年加幅上限讓步,由15%減至10%,製造政府「從善如流」、建制「取得勝利」的假象。 正如較早前分析,劏房租務管制重點是起始租金及監管執行,一班議員在茶杯裏興風作浪。 分區方面,港島CCL Mass最新報191.75點,創38周新高,按周升2.20%,升幅為11周最大,五一長假後連升3周共5.36%。 ccl 中原 新界東CCL Mass報194.19點,創36周新高,按周升2.18%,升幅為57周最大,連升3周共4.11%。 新界西CCL Mass報164.29點,按周升0.84%。 九龍CCL Mass報178.92點,按周跌0.21%,連升3周後正常回軟,但仍為27周次高。 近期社會運動再現,兼再次出現本地確診個案,對CCL的影響將於數周後開始反映。 估計未來CCL升幅可能放緩,但未有掉頭而下的跡象。

ccl 中原: 樓市動向

分區指數全線上升,港島、九龍、新界東及新界西分別上升0.74%、0.23%、2.11%及0.33%。 其餘領先指數個別發展,大型單位回落1.12%,中小型單位及大型屋苑分別回升0.65%及0.7%。 中原經紀人指數創兩年新高,最新報73.97,按週再升0.87個百分點。 ccl 中原 【大紀元2021年09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勤智香港報導)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最新報189.77,按週微升0.01%。

ccl 中原

一眾銀行因應恆大集團系統性風險而暫停審批其新樓按掲,但經金管局介入後各大銀行又重新接受申請。 銀行拒絕新盤審批較大型發展商按揭的情況極之罕見,但並不難理解,因為銀行傾向現樓做按揭,可完全掌握抵押品價值的風險。 恆大傳出財務問題,萬一樓宇未落成而出現爛尾,銀行的按揭可能變成沒有抵押的貸款,違反審批按揭的原則。 港資地產商與紅色資本地產商的根本不同是前者大部份擁有大量現金,負債佔資產比例非常低,但紅色資本則剛好相反,大部份利用高槓桿,借用市場資金發展,以致負債佔資本比例極高,萬一資金鍊斷裂,整個集團便出現骨牌效應。 ccl 中原 紅色資本地產商不斷在特區擴大份額,風險不言而喻。 連同月初新世界柏傲莊因建屋質量問題要拆卸重建的事件,特區樓市出現一些根本的因素改變。 筆者預測,長遠特區樓價的利淡因素是質量及發展商信心問題,並非供應增加。

黃竹坑站上蓋2期揚海次輪推188伙,平均呎價3.5萬,幾近沽清,不少城中貴人掃貨,可圈可點,新一張價單平均呎價已提升至3.66萬,整個黃竹坑上蓋供應與絕大部份市民無關。 天水圍Wetland Seasons Bay第三輪推212伙,沽出99.5%。 外電引述消息人士指,華潤集團正與四環醫藥董事長車馮升,就聯合將四環醫藥私有化進行初步談判,交易對四環醫藥估值接近30億美元。 ccl 中原 路透引述消息指,四環醫藥對華潤集團有吸引力,是因為公司成為南韓醫療美容廠商Hugel生產的肉毒桿菌產品在中國獨家經銷商之後,醫美業務大幅增長。

ccl 中原: 地產代理「bottom榜」

特區樓價受政治、經濟、疫情三重打擊仍拒絕下跌,預期未來樓價只會更高。 負擔能力將因經濟下行會惡化,將需求壓進資助房屋,原本部份人有能力轉換私樓被迫放棄。 空置稅條例胎死腹中,發展商已無壓力清貨尾,加上私樓地皮供減少,未來私樓供應大減。 ccl 中原 政府輸入人口政策力度加大,單程證大部份是基層資助房屋需求,內地專才計劃搶佔私樓 ,兩者皆令資助房屋需求增加。 上期居屋推4千伙,已吸引30多萬份申請,今期極有可能再破紀錄,上車淪為大抽獎。

一手貨尾積壓超過1萬伙,政府將已經到手的一手空置稅條例主動撤回。 明顯地,市民關心的負擔能力問題,政府並不在乎。 CCL連跌三周,累計跌幅1.8%並跌穿先前190徘徊區,指數反映中共之前向地產商施壓的負面效應。 施政報告釋除短中期增加供應的疑慮,長期計劃更是十劃未有一撇,買家入市轉趨積極。 ccl 中原 發展商部署開盤亦轉活躍,沙田火炭大型項目星凱‧堤岸上周開售536伙,最終收二萬多票,周末售出超過八成,發展商加推二百多伙,平均呎價較前一張價單高5%。

不過,市場人士經常指上述指數是滯後,是因為差餉物業估價署所制定的住宅樓宇買賣的統計數字,是來自土地註冊處,即是根據在有關時期內送交土地註冊處作登記的住宅樓宇買賣合約而編製。 其二,文件顯示已審批的14個項目共7,276個單位,盛惠38.8億,即每個單位平均53.3萬。 過渡性房屋最長地契五年,連同建造工程時間頂多是四年實際使用期,每個單位的撥款足以租用新界西區私人屋苑300呎單位。 若延續使用土地則拖延規劃,規劃的機會成本又如何計算? ccl 中原 按房委會最新數據顯示,20至21年度落成公屋每個單位平均建築成本為88.5萬。 以平均每個單位36平米計算,恐怕過渡性房屋每呎成本較公屋還要高,還未計算公屋壽命起碼60年。 花了公帑但未見租金效益,過渡性房屋平均租金佔住戶入息24.4%,與公屋的12%高出一倍。 事件再次暴露部份地產商資金鏈問題,且大多涉紅色資本。 早前已有海航投得啓德地皮,因財務惡化而將地皮轉讓給會德豐。 上月中國恒大債因債務危機,銀行一度暫停接受恒大樓花按揭申請。

ccl 中原: 中原ccl按周跌0 21% 料未來整體樓價反覆向上

問題只是特區政府蹉跎歲月,不積極使用,尤其是對棕地,還自設關卡,除了賠償外還安排產業重置。 私人持有農地可透過先規劃後收地,政府偏偏搞公私合營,開出的條件卻不倫不類,至今零申請。 明顯地,長官意志取代市民利益,中共出手,只代表更高級別的長官意志。 首先,2049這個目標怕且是經過深思熟慮,並非信口開河。 否則政權何不選擇2047年7月1日以清零「賀喜」政權移交50年,而選擇一個兀突的年份? ccl 中原 奇就奇在長策在推算未十年房屋需求時已經全面考慮不適切居所,劏房籠屋包括在內。 政府聲稱有信心十年目標可達,為何達標但劏房問題不解? 既然司長說要短中長期有實際進展,政府理應可超過長策供應目標,那為何劏房問題要推到28年後才可解決? 那只有兩個可能性,一是供應根本長期不會達標而且差距甚遠,又或是供應達標但有樓無人住,有人無樓住,資助房屋缺口巨大。

以往政府供應的零碎化土地對私人市場供應兩極化越見明顯。 板塊的一端是迷你單位,較早前鴨脷洲大街迷你單位,首張價單平均呎價高達2.5萬。 沙田新項目畢架金峰即將開售,單位面積最少1千呎。 樓市新一輪升浪走勢明顯,政府理應實施逆周期對策,調整土地出售時間,把供應推前,就可向市場釋出訊號。 但政府不但未作回應,還反其道而行,政府上周公布本季賣地只供應200伙,佔全季供應的3.7%,其餘的是私人供應及鐵路上蓋項目。 ccl 中原 今時今日鐵路項目已非一般市民能夠負擔,過去數據足以證明私人發展項目的供應時間不由政府主導,尤其是樓市處於升浪,私人供應傾向延後。 政府的舉措是間接告訴市場政府樂於見到樓價繼續上升。

ccl 中原: 政策托高居屋價格

現時買家全面處於下風,二手出現追貨,價量齊升局面。 樓價完全與經濟表現脫勾,是供求缺口巨大,政府增加輸入人口製造需求,及林鄭放寬按揭保險的綜合結果。 第六個利淡因素指去年第四季開始樓市跌價,樓價表現全球排名51,市場離棄尋找新興市場云云。 實情是踏入第二季樓價不跌反升,市場預期樓價下一束創新高新盤有兩三成是投資者入市,富裕人士鍾情的豪宅價格跑贏大市,論點不攻自破。 黃竹坑上蓋I期三萬多元尺開售掃光,柏傲灣III被大手買家掃清,明顯地樓市已被政權打造成奢侈品市場,與一般大眾無關,平均負擔能力並不反映權貴、富二代、輸入專才的負擔能力。 ccl 中原 政府早已表明長策的目的並不是照顧市民負擔能力而是保持樓市穩定,部份調控措施針對的是銀行體系穩健,金融穩定早已被推至國家安全層面,樓價大跌政府又怎會袖手旁觀? 本周三大整體指數齊升,兼結束兩周齊跌,估計是受惠於政府宣布疫苖接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