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8大優勢

它是由業主協利集團(Goldig Investment Group)和香港理工大學發起。 代表大廈業主的吳家耀(Carl Gouw)曾是灣仔視集的董事,葉長安(Alvin Yip)是其策展人。 葉長安曾任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所長,曾授予十大傑出青年並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頒獲社會服務獎。 這藝術空間以鄰社關係為宗旨,和良心企業和學院共同研究和創作本土藝術。 因為協利集團曾計劃發展唐樓為精品酒店,在空檔期試作其他用途令歷史建築物重新有目的,可以是一個非政府的文物保育和市區重建的參考例子。 聖雅各福群會自1949年起植根於灣仔,是一間多元化社會服務機構,為不同需要的人士提供高質素的綜合服務。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福群會現於全港有73個服務點,服務惠及不同地區的人士,對象包括幼兒、學童、青少年、成年人、家庭、長者及復康人士等。 此外,我們不時回應社會轉變,推出嶄新服務及多項慈惠計劃,以填補服務縫隙,扶助弱勢社群。 1920年代拆卸後興建現在四層高建築,於1922年建成,樓梯間的牆壁、單位內的窗戶同樣由木材製造,而露台部分則採用鋼筋水泥建造,是香港少數餘下有露台建築的唐樓。 72號地下為「華佗廟」,1950年代為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姪兒林祖開設的武館取代,至1960年代林祖的武館再改為其兒子林鎮顯的醫館。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碗窰公立學校:原址在碗窰,最初是村中私塾「五常第」,於1930年代改為民安學校;現時部分用作「碗窰展覽」。 顯徑公立學校:原址在上徑口、下徑口、顯徑,於1983年和田心公立學校合併成為田心谷六村公立小學,其餘同上。 培成小學:原址在近舊藍田邨第11座,遷校至大埔後改名香港神託會培賢小學,2009年合併後成為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 成德英文學校:1964年創辦,1978年前原址在柯士甸道107及109號,之後校舍位於勝利道11及13號,1990年停辦。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九龍城區

不需要下載多個巴士或者地鐵App,有了Moovit,囊括所有的公共交通選項,幫你找到最合適的巴士地鐵出發時間。 在香港灣仔 Wan Chai,Moovit幫助你找到搭巴士地鐵去85 石水渠街的最佳路線。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香港故事館計劃主任曾志雄表示,石水渠街一帶嘅住宅跟太原街、告士打道好唔同,特別寧靜,亦保留咗好多唐樓。 營運機構可能會不定時更新或更改項目的各項資訊(包括申請資格、租金水平及相關服務等)。

  • 創立於1949年嘅聖雅各福群會,最初就係喺北帝廟一個偏廳開始兒童工作,直至1963年搬到先堅尼地道嘅六層高會所(其實就係石水渠街盡處),到咗1987年,位於石水渠街嘅總會大樓落成。
  • 香港神託會培賢小學:原觀塘藍田邨培成小學,1991年因屋邨重建而遷入大埔,至2009年併入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
  • 這間型格的時尚服飾店,其實是香港首間以寄賣模式營運的環保社會企業,於全港設有多間分店。
  • 歡迎6至24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以及 他們的家庭成員參加本中心的活動。
  • 成德英文學校:1964年創辦,1978年前原址在柯士甸道107及109號,之後校舍位於勝利道11及13號,1990年停辦。

往西行路線 (向中環方向),於胡忠大廈 (皇后大道東)下車,往石水渠街藍屋方向走,沿著石水渠街往上,穿過北帝廟旁邊的石水渠街花園,上樓梯至堅尼地道。 位於灣仔堅尼地道100號的聖雅各福群會賽馬會社會服務大樓於2013年底重建落成,重置、拓展及新設多個服務單位。 服務大樓樓高15層,建築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共有13個服務單位,以創新思維服務學童、青少年、成年人、長者及復康人士。 恩平工商會李吳瑞愛紀念學校:原址在新翠邨,與九龍城浸信會禧年小學下午校合併,成為九龍城浸信會禧年(恩平)小學。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佛教明珠學校:原址在秦石邨,校舍現由鄰近兩所中學合租用作擴充校舍,即天主教郭得勝中學(銀禧校園)及沙田循道衛理中學(豐盛校園)。 五邑工商總會馮平山夫人李穎璋學校:原慈雲山慈樂邨五邑工商總會鄧樹椿紀念學校,1991年因屋邨重建而遷入馬鞍山,至2009年被明令殺校;鞍誠街2號校舍現改為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賽馬會本科校園。 中華基督教會基覺小學:原荃灣大窩口邨全完第三小學,1980年因屋邨重建而遷入沙角邨,至2009年被明令殺校;校舍現為佛教覺光法師中學新教學樓。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服務一覧

1972年創立,當時校址為觀塘藍田邨11座地下,1991年隨鄰近的培成小學一併遷入大埔。 沙頭角官立小學:原址在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60號;校舍在小學停辦後改辦沙頭角官立中學,現改為沙頭角國際學校。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香港張氏宗親總會張熾昌紀念小學:原址在長青邨,原名衛理信小學,校舍曾改為香港升旗隊總會,現已拆卸並正重建成為公屋。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原位於前青衣大街,早期只有兩個課室,後不斷擴建,至1984年遷至長青現址,現改建成職安健學院。 保良局總理聯誼會丁未小學:1991年遷校至大埔後改名保良局田家炳小學,及後下午班分拆為保良局田家炳千禧小學。 聖公會兆強小學:原址在舊藍田邨,遷校後改名為聖公會李兆強小學,及後下午班分拆為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兩者均在原邨安置。 五邑工商總會鄧樹椿紀念學校:遷往馬鞍山並易名五邑工商總會馮平山夫人李穎璋學校繼續辦學,惟已於2009年被殺校。 漁業子弟學校:1950年代學校,原址在太平山街觀音廟石級位置,小地鋪,人多數班,設備簡陋,學生來自附近清貧家庭。 福建中學分校:原址在北角七姊妹道,以私立形式辦學, 年間逐步併入同系的福建中學(小西灣)。 Moovit提供的免費地圖資訊、以及路線跟踪功能助你無憂出行。 還可以查看發車時間、線路詳情、班次等,實時掌握達到85 石水渠街的時間。

72號一樓曾開辦專為街坊子弟提供免費教育的「鏡涵義學」,而二樓及三樓則是戰前灣仔唯一英文學校「一中書院」的校址。 72號A地下是「廣和號」雜貨店和74號地下是「聯興酒莊」,約在80年代結業。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74號二樓曾經是「鮮魚商會」的會址,而同座三樓則為商會的會議室。

聖雅各福群會是一間多元化社會服務機構,提供高質素的綜合服務予不同需要的人士,包括幼兒、學童、青少年、成年人、家庭、長者及復康人士,涵蓋持續照顧、教育、社區工作、院舍及露宿者服務等。 此外,為照顧社會上最有需要而現有津貼服務未能協助的群體,福群會推行一系列慈惠計劃,扶助弱勢社群。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1949年起植根灣仔,面對服務需求增加及轉變,福群會積極拓展創新服務,現於全港共有73 個服務點,惠澤不同地區的人士。 藍屋附近有其他社區場所,包括聖雅各福群會總會和社區中心位於石水渠街85號。 一個名為灣仔視集的非牟利藝術空間曾位於慶雲街9號的唐樓內。

佛教慈航中學:原址在山道70號,曾遷往大埔繼續辦學,後由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繼承,其後再由佛教大光慈航中學繼承。 坑口中心成杏芳紀念小學:原址在敬賢里1號,於2008年結束,校舍現改為「香港教育大學將軍澳教學中心」。 葛量洪師範學院校友會觀塘學校(葛師校友會官塘學校):第一代原址在雞寮第17座地下;第二代原址在順安邨,校舍現改為「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佛教慧遠中學(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主辦):原址在大埔馬聰路6號;校舍於2015年批予一埃及教育財團,從2016年起營辦國際中學「香港美國學校」。 保良局青衣中學:屬於技能訓練學校,因應開辦保良局顏寶鈴書院的交換條款而停辦。

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原址在柴灣邨24座地下,1976年因柴灣邨24座清拆而遷往興華邨,校舍曾為聖保祿天主教小學暫借校舍。 荃灣官立工業中學:原址在城門道7號;曾改作馮漢柱資優教育資源中心,目前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荃灣評核中心。 民權中學:原址正門出入口位於通明街鴻發大樓一樓及地鋪(分別為25號及33號),曾經有附屬幼兒園,25號單位為幼兒園正門,33號為中學正門(附屬小學部都是同一個門口出入)。 愛丁堡書院(Edinburgh College):原址在九龍深水埗基隆街基隆街 琥(與嶺東中學在同一建築物内),現改名為龍祥大厦。 聖巴西流工業中學:原址在柴灣道71號,中學部於1996年遷入柴灣並更名為聖公會李福慶中學;校舍其後由該校小學部(即聖馬可小學)全面接管,但已於2021年結束。 香港聖瑪加利女書院:原址在堅道97號,租約結束後,臨時遷往沙田美林邨。 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營養服務及教育中心廣泛地觀摩和參考其他先進國家的經驗和意見,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改良,成功由軟滑餐發展出賣相吸引且營養豐富的盛饌。 創立於1949年嘅聖雅各福群會,最初就係喺北帝廟一個偏廳開始兒童工作,直至1963年搬到先堅尼地道嘅六層高會所(其實就係石水渠街盡處),到咗1987年,位於石水渠街嘅總會大樓落成。

香港浸信會聯會第一小學:原址在東頭村道博愛村,歷經兩次遷校後改名浸信會呂明才小學,而下午校後來再分拆為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兩者均重置在沙田。 聖公會基心小學:第一代原址在橫頭磡邨第8座地下,1978年遷出;第二代原址在富山邨,遺址為富山邨富暉樓。 明愛聖保祿中學:曾名明愛聖保祿職業先修學校,原址在長洲龍仔村及長洲山頂道,現為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其中之聖保祿校園。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由將軍澳官立中學繼承,校舍曾予職業訓練局青年學院使用。 在2003年聖雅各福群會已經開始在柴灣興華 邨二期提供青少年服務,其後得賽馬會資助中 心現代化工程,一所全新設計的中心正式於 2005年7月16日正式開幕。 這就是為什麼成千上萬的用戶,包括灣仔 Wan Chai的乘客,信任Moovit作為他們公共交通出行的最佳選擇。

育才中學(沙田):原址在耀安邨,前為育才中學(西營盤);校舍現改為職業訓練局匯縱專業發展中心(馬鞍山)。 樂善堂中學:原址在九龍城龍崗道63號,與樂善堂小學共用校舍。 於1982年遷至新蒲崗樂善道161號,並改名為樂善堂王仲銘中學。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天光道官立中學:原址在天光道24號;前為天光道警察小學,由天水圍官立中學繼承;校舍現改為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

保良局黃族宗親會小學:原址在禾輋邨,前稱香港黃族宗親會黃鳴謙紀念學校;校舍現改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禾輋信義學校。 中華基督教會念慈中學:原址在靠背壟道170號;由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繼承;校舍現改為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基道小學(九龍城)。 伯裘女子中學:原址在美孚新邨,曾名伯裘英文書院(香港);於2003年遷校將軍澳,成為萬鈞匯知中學;校舍曾改為職業訓練局匯縱專業發展中心(美孚),該中心亦已停辦。

雖然佢哋嘅服務已經遍及全港,但佢哋同灣仔嘅關係依然息息相關,可以話係見證住灣仔嘅變遷。 故事館前身係聖雅各福群會喺藍屋地鋪開設嘅「灣仔民間生活館」,設於2007年,展出舊時灣仔民間的生活用品,希望引起公眾對地區文化保育嘅關注。 2012年變身成為「香港故事館」之後,關注嘅社區文化議題就由灣仔社區拉闊至全港。 除咗故事館,建築群內仲有多間社企,一方面維持收入,另一方面又保留灣仔嘅舊有色彩。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為粵劇排演進階班學員提供展演階段性學習成果的機會,並邀請劍心粵劇團青少年團員示範演出,令學員能真正實踐所學的粵劇技巧並同時互相觀摩和交流經驗。 日期:2021年8月29日(日)時間:下午3時地點:聖雅各福群會明華堂(灣仔石水渠街85號4樓)免費門票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灣仔道是灣仔的早期主要街道之一,建成年代不遲於1900年。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幼稚園服務助理

官立嘉道理爵士學校:原址在東院道9號,現址為官立嘉道理爵士小學。 青萌銅鑼灣綜合服務中心為聖雅各福群會首間 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成立於2001年8月。 服 務範圍包括:銅鑼灣、大坑、渣甸山、天后、維園等地區。 歡迎6至24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以及 他們的家庭成員參加本中心的活動。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聖雅各福群會持續照顧服務一直為院舍提供膳食,我們留意到院友們經常拒絕進食糊餐,皆因糊狀食物失去了原本食物的形態和顏色,有可能嚴重影響長者進食的心情、食慾甚至健康。 )是位於香港港島灣仔區的街道,分為南北兩段,北段與灣仔道和太原街平行,連接莊士敦道與交加街。

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 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

香港八和會館小學:原址在近舊藍田邨第21及24座,遷校至上水後改名為李志達紀念學校,及後上午班分拆為曾梅千禧學校。 培理英文書院小學部(Berea English College):原址在大角咀槐樹街櫻桃大廈,校舍現為「晏架街紅茶館酒店」。 呂祺官立小學:原址在前身為灣仔書院,1962年改建成灣仔官立小學,1963年更名為呂祺官立小學,1983年後用作呂祺教育服務中心。 1962年新建標準官小校舍啟用,為上下午班官小,上午班校長為邱逢光,現為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 聖德肋撒書院(馬頭圍分校):原址在譚公道長城大廈部分樓層,校舍現改為長城購物中心,正校位於美孚新邨。 聖德肋撒書院(正校):原址在美孚新邨部分樓層,馬頭圍分校位於譚公道長城大廈部分樓層,校舍現改為長城購物中心。 培理英文書院中學部(Berea English College):原址在大角咀槐樹街1號,校舍現改為晏架街紅茶館酒店。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原址在大坑徑17號;由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繼承;校舍現改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 聖馬利亞堂中學:原址在東院道3號,校舍改為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但民間憂慮藍屋內最有特色的木製樓梯、天花和內部結構會被作出更改或拆除,而原有的居民將不會獲准在原處居留,而附近的車房和小商戶更會被淘汰,社區網絡將會被完全破壞,重建後只是一個古蹟空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