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置業夫婦 內容大綱
要解決危機,可使用轉按、定息按揭、賣樓及出租物業… 如打算買入物業收租,而首期不算多,可考慮在港島買入約500萬元的物業收租,因為港島租金回報較高,不少上班人士都在港島上班,有較多租務需求。 首次置業夫婦 而且相對於新界物業,港島樓部份不需要交地租,亦減少了日後的支出。 如果是夫妻聯名物業,其中一方想甩名,可以利用內部轉讓。 如丈夫出售予業權妻子,或是妻子出售業權予丈夫。
為了鼓勵生育,王瑞杰提出對育有嬰兒的家庭有更多支援,包括在2020年前把幼兒護理中心增加一倍,亦會改善學前教育。 以買入業權比例 x 物業市價的首置從價印花稅計算。 如果物業市價是400萬以下,買入50%另一般業權只需100元印花稅。 簽訂臨約後的30日內必須交舊的印花稅,而且律師樓一般在第一份文件簽署時就會要求業主先放下印花稅的支票。 首次置業夫婦 如果要放售、轉讓、出租聯名物業,所有文件必須有二人的簽署作實。 如果二人對物業均有付出,如首期兩份分、一同供按揭,聯名購買對二人都有保障,即使日後感情有變化,亦不怕其中一人擅自對物業作出改動。 夫妻二人打算共築愛巢,買樓時難免會遇上世紀難題:物業應全歸其中一人,抑或是聯名擁有?
如果物業現時為聯名二人持有,將由聯名一方賣給另一方,第一方的原物業持有人可以回復首次置業身份。 有了首次置業身份就可以用較平的第二標準稅率買新的物業。 按照首置定義,相關人士不可持有任何本港物業,但其實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 若果本身已經擁有一個物業,但之後再買多一個物業,理應不算是首置人士。
首次置業夫婦: 林鄭plan 壓力測試、入息及利率
樓契得一個名,如想加多一個名有咩手續及費用。 例如,夫妻轉名的話可以由丈夫的一般業權轉給妻子。 完成後,丈夫不會有再持有物業,而只有妻子會有算持有物業。 首次置業夫婦 香港人熱愛「磚頭」已經唔係新聞,而近年更有一個好流行嘅詞語,亦都係大家都嚮往嘅願境「一生三宅」;即一生人有三層樓「揸手」。
無疑,此舉須耗費一定公帑,但政府本就有責任監察政策運行,若能阻截避稅,實無浪費可言,更何況政府每年印花稅入豐厚,相關部門絕對可自負盈虧。 當然,也許有人會覺得以上措施過於嚴厲,我們不排除日後樓市降溫,相關措施有放寬空間,但樓市屢屢破頂,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在這階段辣招實在宜緊不宜鬆。 首次置業夫婦 目前稅務條例沒有規定業主進行近親轉讓後須隔多久才能重覆操作,理論上業主可重施故技,不斷回復首置身份置業、避稅。 長命契的業權會因業主身故而自動轉讓,不用辦理承辦手續。
首次置業夫婦: 【按揭成數 & 壓力測試】按揭成數最詳盡資料庫! 首置按揭成數及壓力測試點計? 轉按按揭成數又點計?
當只是轉讓部分業權,就只須為業權的市值繳稅。 但要留意的是,如果該物業仍有按揭,內部轉讓是要重新申請按揭,不但要再次估值,亦要再次通過銀行的壓力測試。 銀行壓力測試:即以目前按揭息率加3%計算,首置樓按的供款佔入息比率不可超過60%。 未能符合銀行壓力測試的首次置業人士亦可申請最高 8 成或 9 成按揭,但其供款與入息比率仍須不超過 首次置業夫婦 50%,而且要額外另加一定按揭保險費。 坊間有傳以送贈樓契的方式轉贈甩名,就不需繳付印花稅,事實非然,送贈樓契亦需繳付印花稅,而物業未來五年內,大部分銀行都不願意承造按揭,因此一般都不會採用。 事實上近親(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姊妹)之間甩名買賣,就算授方持有另一物業,亦不需要繳付15%額外印花稅。
然而,當時年屆八旬的謝賢雖成功獲批按揭,但按揭的借款人實為其兒子謝霆鋒的公司「NIC MUSIC PRODUCTION 」;而在交易翌年,物業亦已轉讓至謝霆鋒手上,故有指謝霆鋒藉父親之手避稅。 連同近親轉讓的4.25%印花稅,購買上述豪宅所需的印花稅款僅為722.5萬,而非按一般從價印花稅計算的1,275萬元,總計可節省552.5萬元稅款。 這種方法的好處,除了可令業主重拾首置客之身,在另購物業時享有較低印花稅之外,由於政府視內部轉讓為近親之間的資產處理,故此類轉讓可豁免高額印花稅。 而不論是首置交易或近親轉讓,買家均不用繳交總樓價15%的從價印花稅,而只是按舊式的累進印花稅制繳稅(或稱第二標準稅率)。
一手二手樓 驗樓大不同:購買新樓與二手樓的驗樓程序不同,新樓的話,發展商會在入伙紙批出後給予驗樓期,準業主可以自行或聘用驗樓師幫手。 驗樓出現問題就可向發展商反映,要求「執漏」。 首次置業夫婦 由於二手樓一般在合約說明「現狀交樓」,驗樓時遇到小瑕疵難以「踢契」取消交易,驗樓主要是確認單位符合合約所描,也沒有結構上的問題。
再者,任何經首置名義購入的住宅物業,其轉讓應加以限制。 轉讓業權會衍生不同收費,包括印花稅、律師費及行政費等。 如果是為了符合壓力測試,而決定聯名買入物業,其實更可取的方法,是讓其中一方成為按揭擔保人,擔保人的收入亦會計算在壓測內,日後只須透過轉按即可除名,比業權轉讓簡單得多。 首次置業夫婦 銀行在批核按揭時,一般都會計算申請人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以評定申請是否通過壓力測試。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不能詮釋為在香港以外提供或出售或遊說購買任何保險產品。 市場上不同保險產品的保障範圍、條款及細則、不保事項和產品風險各有不同,除了在投保前瞭解清楚自身需要和負擔能力外,還要仔細閱讀保單檔以清楚瞭解保障內容及條款和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對於在任何因使用或依賴此文章引致的後果,富衛及其聯繫公司或各自的董事或雇員概不負責並無須負上法律責任(包括第三者責任)。 首次置業夫婦 使用者應自行評估此文文章內容所載的全部資料或尋求獨立的專家意見。 上文提過,要做到6成以上按揭的話,就可申請按揭保險計劃。 按揭保險費取決於您所申請的按揭種類、按揭年期、按揭貸款、一次過付清抑或逐年支付。 以淨息按揭(即P按及H按)為例,按揭成數為9成、還款期30年並一次付清的保費是貸款額的4.35%;借25年的話則為4.1%,借20年的話就會是3.75%。
須要知道,內部轉讓物業將無視額外印花稅(SSD),即使業主在購置物業後24個月內轉讓予直系親屬,亦毋須繳交SSD,故投資者實無後顧之憂,可借親人之手無限首置。 藉轉讓物業予親友獲首置身份者不乏其人,只因箇中利益龐大。 按揭屬於「有抵押貸款」,物業會成為借貸銀行或財務機構的抵押品,即是如果你未能如期還款,銀行或財務機構可以取消你贖回物業的權利,或回收物業。 首次置業夫婦 當你申請了按揭,你就需要繳付每月還款額、利息、稅款和其他費用。 按揭利息和還款年期就決定你每月按揭的還款支出。
一般而言,首置的供款與收入比率不但不能超過50%,當加息3%,都不能多於6成。 而林鄭plan壓力測試就放寬了,就算首置申請人不可通過壓力測試和供款與收入比率規定,都有機會批出按揭,但須支付額外按揭保費。 在林鄭plan壓力測試方面,新按保申請人供款與收入比率不可超過一半。 如果你收入不固定,最多只能做林鄭plan8成按揭。 因此,首置的定義惹來不少爭議,認為這違反了計劃協助首次置業人士的原意,而且有避稅之嫌。 由於自製首次置業並非難事,難免會被買家濫用,筆者建議政府設法堵塞相關漏洞。 轉按是指將現有的按揭貸款由目前的銀行轉移到另一間銀行。
政府推出的辣招自推出以來一直沒有撤回,現在買多一層樓作投資依然要交15%物業印花稅。 為刺激樓市復甦,英國財相辛偉誠(Rishi Sunak)早前宣佈,由7月8日起,若購買50萬鎊以下的物業,只要是首置就可獲豁免繳交印花稅,若… 如非首置客,稅率便高達15%;另外非香港永久居民及本地或海外公司,更要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因此,稅款最高可達300萬元。 但是,通過“公司股份轉讓”運作,陳先生只須繳付2萬塊印花稅(0.2%稅率),稅款大幅削減150倍,省稅力度令人歎為觀止。 由於通過轉讓公司股份的形式進行物業買賣只須繳付0.2%的印花稅,相比起買家以個人名義購入物業,有時候可節省15%的買家印花稅及15%的從價印花稅。 邏輯上是正確的,但實際上指引亦定明,如過往購入的物業是由公司持有,而此刻並沒有以個人名義擁有的話,都算是首次置業。
首次置業夫婦: 首次置業印花稅
一般而言,首置按揭保險申請時間一般需要一至三個星期。 除了樓價影響按揭成數外,要成功做9成按揭申請的業主亦必須為固定受薪人,主要收入來源均需來自本地。 相反,如果主要收入來自海外,申請人須證明該收入與香港有緊密連繫,如受聘於本地僱主,或有直系親屬現於本港定居,才有機會申請到首次置業9成按揭。 首次置業夫婦 另外值得留意,如果您心儀的單位是村屋,即使首次置業,村屋按揭成數最高也只能做到8成半;銀行可能規定村屋樓齡加還款期總和最長55年,而且村屋屬於祖堂地及樓花有機會不獲按揭申請。
- 轉按套現是指把現時原本的銀行按揭貸款整筆轉至另一銀行,在申請新銀行的按揭貸款時,同時增加貸款額。
- 但要留意的是,如果該物業仍有按揭,內部轉讓是要重新申請按揭,不但要再次估值,亦要再次通過銀行的壓力測試。
- 根據新措施,除了上述最高5萬元津貼之外,還有額外公積金購屋津貼,以及鼓勵與家人住得接近的近居購屋津貼,合計之後一對夫婦最多達11萬元(約60萬港元)的津貼。
- 日後若要有需要放售、轉讓、出租聯名物業,所有文件都必須經二人簽署作實,如果二人對物業均有付出,首期兩份分、一同供按揭,聯名購買對二人都有保障,亦不怕其中一人擅自對物業作出改動。
- 表明定義看來,和「轉讓契」分別不大,但實際條款限制就較為複雜,隨時對日後按揭、稅務及業權均有影響。
不可,因為銀行不會做送贈契物業按揭,另外賣樓都不容易。 當擁有一層物業之後,時機成熟時,業主就可能會打算再次入市作投資,而甩名就是最快可以重獲首置身份的方法。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名人先前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之後可以以私人名義持有另一物業,繳交較低印花稅。 首次置業有3個好處,首先最大好處是慳稅,這是吸引真正首次置業人士,以及所謂「自製首置」人士入市的主因。 首次置業夫婦 特別是後者,據近期美聯物業研究報告指,內部轉讓「自製首置」再買樓的個案持續增加,今年首季共有1267宗個案,跟去年第四季僅微跌10宗,相差不遠。 第三,須支付林鄭plan按揭保費,理論上利率會隨供款年期而增加,如果長至30年,保費或達貸款額5%水平。 擔保人方面,須為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子女)、未婚夫婦。
首次置業夫婦: 【印花稅】投資客利用近親避辣招 政府須堵塞「首置」漏洞
這方法既可免卻遺產承繼手續,又可防止子女取得物業後,隨即變賣物業,形成自己無家可歸。 換言之,首置換樓其實也並沒問題,由於新例並無規定換樓之間要相隔多久,只要您在賣出原有物業再買入新物業時,確保之前的賣樓交易已完成,之後買的新樓,仍可享香港首次置業優惠。 至於過往常見兩夫婦以聯名形式入市,但住宅印花稅加重至15%之後,不少夫婦分開購買,以騰出一個首置客名額。 由於當局把首置客定義為未持有任何住宅物業的買家,定義十分寬鬆,因此不少富豪及投資者也能以首置名義避稅。 投資者可能本身已經持有住宅物業,因此衍生出借子女及家人名義入市的情況。 措施即時生效,料政府每年會增加1.1億坡元(約6億港元)支出。 不過,連同現有的額外公積金購屋津貼(AHG)和近居購屋津貼(PHG),首置夫婦最多可獲11萬坡元(約60萬港元)津貼。
目前在港買樓涉及多種稅項,若想慳最多稅款,就要以首次置業身份入市。 其實印花稅並不限於物業買賣,股票交易亦涉及印花稅。 根據香港法例中的《印花稅條例》,印花稅是對書面文件徵收的稅項,有關買賣座落於香港的不動產之書面文件亦須被徵稅,否則有關文件將不具法律效力,例如文件牽涉於法律訴訟時,文件將不獲法庭受理。 曾淵滄 中原城市指數創辦人之一,現為財經評論員,熟悉本港樓市走勢與經濟的關係,憑創立中原城市指數奪得2001年城市大學最佳商業應用研究獎。 首次置業夫婦 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管理科學博士及英國蘭卡士特大學運籌學碩士。 「共同擁有」則指超過一人為一物業的共同擁有人。 上述例子中,堪輿學家與員工聯名買樓,各佔一半業權,產權類別便屬「共同擁有」。
如你及配偶均有應課薪俸稅入息,你們須各自填寫報稅表以申報入息,申索開支和扣除額。 評稅主任將分別向你們發出評稅通知書,而你所須繳交的稅款與配偶的入息無關。 在薪俸稅下,已婚人士及其配偶是作為獨立的個別人士分開評稅。 選擇合併評稅,可能會減少兩人整體所須繳交的稅款。 首次置業夫婦 本文介紹已婚人士及配偶分開評稅或合併評稅的分別、選擇合併評稅的好處,以及通知稅務局選擇和取消合併評稅的期限。 如果你買物業時,名下已承繼此長命契物業的話,則失去首置稅務優惠,取而代之則需要支付樓價15%之稅款。
所以,即使是有多次買賣樓宇經驗,又或曾與他人聯合持有物業,但已轉名或甩名,都可算是首置人士。 若轉讓價比市價低兩成或以上,稅局追收機會便很大。 另如定價太低,銀行按揭貸款額亦會下降,未必能套足現金,作為購買第二層樓的首期。 目前,本港住宅物業的從價印花稅的稅率劃一為15%,有關稅率適用於個人及公司購買住宅物業之交易,而獲豁免人士則僅需按照第二標準稅率繳交印花稅。 首次置業夫婦 情況一:若夫婦二人嘅入息都能通過壓力測試,則以其中一人單名買入第一個物業,另外一人再買入第二個物業。
2016年有個案例:一個位於九龍連私人花園及泳池的獨立屋售予一家英屬處女群島註冊公司,是次交易買家合共節省了45%稅項,高達港幣1億8千萬元。 值得留意的是,就算物業只落夫妻的其中一人名不過另一方能夠證明曾經支付首期或有供樓,日後如果要上法庭的話另一方都有機會取回物業權益。 首次置業夫婦 至於聯名物業只是一個統稱,聯名物業可以分為「聯權共有」或「分權共有」。 今時今日,結婚聯名買樓,再一齊供樓已成常態。
業權、維修令、凶宅等都會影響單位價格,甚至影響按揭的成功率! 而先向銀行估價,都可以幫忙你向原業主議價,以及衡量申請按揭的可能性。 由於即使是夫婦,亦可享有兩次首次置業名額,於是現在許多夫婦購入新居時,都會考慮只登記其中一人為業主,又或把早已聯名買入的物業歸到其中一人名下。 首次置業夫婦 但這做法有機會在未來構成業權爭議,採用時要多加留心。 這種首次置業人士是指手頭上沒有持有任何物業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