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 河 畔 公 園 轉 右 向 北 行 , 去 到 盡 頭 會 轉 入 天 影 路 橋 底 , 橋 底 會 見 到 往 白 底 黑 字 綠 邊 的 「 輞 井 圍 」 鄉 郊 地 方 指 示 牌 。 自 此 應 正 式 離 開 了 天 水 圍 新 市 鎮 的 範 圍 了 。 玄關帝廟喺香港新界元朗厦村輞井圍,係輞井圍同輞井村兩條村共同擁有,主要係供奉玄帝同武帝,估計最少有三百幾年歷史,廟裏面有一個銅鐘,製造日期刻住清朝康熙三十二(1693),所以推算間廟大概喺1693年起。 輞井圍 喺1994年被評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2013年4月17號確定評級。 )位於香港新界西元朗區西北部,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輞井圍、馮家圍、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上環市區大約25公里。 天水圍新市鎮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 新界專綫小巴路線35,由馬亞木旗下樂方投資有限公司(客運營業證編號6121C)營辦,來往元朗(泰豐街)及輞井圍,途經元朗安寧路、屏廈路、流浮山道、深灣路。
俊宏軒、天逸邨及天恆邨的13,000個單位原本是規劃為居者有其屋,但是後來又因為居屋第23期乙取消而改為公共房屋出租;房協曾計劃在103區興建夾屋項住宅,後來因當局於1998年10月宣布擱置夾屋計劃而取消,改為興建公共住租房屋,成為今天的天晴邨。 由於公屋對住戶人數的下限比居屋的要求為高,因此進一步增加天水圍北的公共房屋人口,令中產階級人口與中下階級人口比例嚴重失衡。 在輞井圍東面有一幢玄關帝廟,為輞井圍和輞井村二村共擁有,主要供奉玄帝與關帝,最少有三百年的歷史,廟內有一個銅鐘,刻著鑄造日期是清朝康熙三十二年(1693),所以推測廟宇建於 1693年左右。 置於豐田Coaster後的一組編號(如有)只於交通迷界內使用,其他人(包括行內人士)均沒有對小巴有此稱呼。 馬亞木兒子、冠榮車行負責人馬僑生在2014年1月21日播出的電視節目《東張西望》表示,此路線成為旗下虧蝕最嚴重的小巴路線之一,營辦商更一度計劃停辦路線,但最終在居民反對下得以繼續營運至今。 官方路線資料顯示元朗鄉郊端總站為「沙橋(尖鼻咀)」,但實際總站在輞井圍,來回程繞經沙橋及尖鼻咀;而沙橋村與尖鼻咀在地理上也有一段距離。 碧翠華庭 – 全幢複式 – 1500呎可泊車大花園 【全幢 海闊天空】樓盤編號:WP 多少次 … 但沿山脊遊走,景觀較唐夏寮開揚得多,右方遠眺輞井山,左瞰濕地公園及豐樂圍魚塘等。 烈陽來襲,路上全無碰人,走至輞井圍小巴站便坐車回元朗下午茶了。
按照地圖的指示, 我們很快就接走一條分岔路穿村而出到達天水圍旁邊的馬路, 然後再覓路向山邊前行, 不過就是路不通行的。 一位當地人士就熱心的指示我們要行到前面有觀音的位置才有路上山的, 於是我們就退回頭繼續沿馬路前行, 終於在一處甚為隱蔽路口找到觀音的位置。 與Charles 等匯合後, 大家過了橋先到前面的廢置警崗休息, 順便研究下半場的路線, 就在警崗前見到有分岔路口, 剛好有一位釣魚郎騎單車由小路到來, 見我們在研究地圖路線, 他就主動告訴我們, 走這條小路就是最快前往天水圍輕鐵站的, 於是我們就決定小休完畢就走這條小徑。 本星期日是大家約定行完山去吃海鮮大餐的日子, 於是我就計劃路線是行丫髻山, 然後落盛屋村穿越方格魚塘, 再出輞井圍往流浮山。 不過Charles 表示上次已經行過深灣路去流浮山那條路線, 所以他今次建議我們由輞井圍經沙江圍出流浮山。 玄關帝廟中保存了兩個木龍頭,有人說木雕龍頭代表龍神,相信這個木龍頭是龍舟之船頭,昔日屏山鄉與厦村鄉有舉辦龍舟競賽,由沙江天后廟開始扒至厦村海灣(現時天水圍),可惜當天水圍和豐樂圍在民國元年(1911)開始被廣東台山龍溪村姓趙的建造大壆設水閘及設稻田後,厦村河道改變,六七十年代天水圍全面變成魚塘,已經再無龍舟競賽。 不要錯過玄關帝廟前的一個古井,據聞這一口六角形水井,正是紀念輞井村舉中鄧渭熊考獲舉人,另一說法是這一口水井是清初遷海復界後(1662-1669),由回流的鄧氏族人所挖,於是族人在此井附近開墾土地,建立輞井圍,村民為了酬謝神恩,於井口前建立玄關二帝廟,因為玄帝即北帝,五行屬水,古人稱他是以水德為帝,被視為水的神靈。 同樣地估計,元朗舊帝之玄關帝廟前,亦是挖有一口井提供舊墟內之村民所用。 輞井圍東面有一幢玄關帝廟,元朗區內有兩幢玄關帝廟,一幢建於元朗舊墟,而這一幢屬輞井圍和輞井村二村共同擁有,主要供奉玄帝與關帝,此廟具有至少三百年的歷史,廟內保存有一個洪鐘,洪鐘所刻之鑄造日期是清朝康熙三十二年(1693),所以推測廟宇建於 1693年或之前。
我看時間已經是下午三時了, 於是問她收網後的魚獲是否明天早上交往魚市場出售, 不料她回答說只是自己食用的, 並非用作出售, 她還很友善的跟我們交談, 表示塘中的水是海水, 養殖了鱸魚和烏頭, 她還很大方的表示要送我們一條烏頭, 不過我們當然不要, 並告知她我們稍後也去吃海鮮, 並多謝她的一番心意。 小休後繼續前行, 一路享受涼風, 一路欣賞四周魚塘景色, 真是非常享受這段景色幽美的路段。 不過亞冼、Charles 和KH三人只是快放而去, 我們就不理會他們了, 反正他們三人都熟悉這條路線, 肯定不會迷途的。 輞井圍 沿路轉往山上行, 很快就見到一處有欄杆的大墓, 這座大墓就是「玉女拜堂」, 旁邊還有新建造的碑記詳細紀錄這座大墓的主人的歷史, 是難得的真實資料, 我們行山之餘, 亦喜歡順便考究香港的文化歷史, 今次可以找到這座著名的風水名穴, 真是要多謝隊友KH 帶路了。 元朗區的天水圍@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3,252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285,862人。 主要街道包括天瑞路, 天湖路, 天華路, 天靖街, 天葵路, 天龍路, 天榮路, 天秀路, 天喜街, 天壇街, 天恩路, 天城路。
可 幸 小 徑 已 舖 上 水 泥 , 尚 算 易 於 步 行 。 當 中 約 有 三 分 鐘 的 路 經 過 密 林 及 果 園 , 如 果 沿 路 你 都 見 到 一 架 舊 式 的 貨 車 , 車 身 上 仍 油 上 7 數 位 的 電 話 , 不 用 怕 , 我 都 行 過 呢 條 路 。 繼 續 多 步 行 一 分 鐘 , 就 會 豁 然 開 朗 , 到 達 開 揚 的 漁 塘 了 。
輞井圍: 元朗 輞井圍全幢租
天水圍的周邊為鄉村地區,南面有屏山,北面有輞井圍及流浮山,西面有廈村,東面有橫洲。 天水圍的周邊也有新發展的市鎮地區:東南方有元朗新市鎮,西南方有洪水橋新市鎮及屯門新市鎮,新界西北現正高速地城市化。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界專線小巴路線 33 (元朗(泰豐街) – 下白泥) 34 (元朗(泰豐街) – 流浮山) 34A (流浮山 -廈村) 35 (元朗(泰豐街) -沙橋(尖鼻咀)) 調整車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交通通告],2015年1月26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新界專線小巴路線 33 (元朗(泰豐街) – 下白泥) 34 (元朗(泰豐街) – 流浮山) 34A (流浮山 -廈村) 35 輞井圍 (元朗(泰豐街) -沙橋(尖鼻咀)) 調整車費〉[交通通告],2015年1月26日。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台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由於『宅谷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天水圍的周邊為鄉村地區,南面有屏山,北面有輞井圍及流浮山,西面有廈村,東面有橫洲。
- 玄關帝廟中保存了兩個木龍頭,有人說木雕龍頭代表龍神,相信這個木龍頭是龍舟之船頭,昔日屏山鄉與厦村鄉有舉辦龍舟競賽,由沙江天后廟開始扒至厦村海灣(現時天水圍),可惜當天水圍和豐樂圍在民國元年(1911)開始被廣東台山龍溪村姓趙的建造大壆設水閘及設稻田後,厦村河道改變,六七十年代天水圍全面變成魚塘,已經再無龍舟競賽。
- 玄關帝廟喺香港新界元朗厦村輞井圍,係輞井圍同輞井村兩條村共同擁有,主要係供奉玄帝同武帝,估計最少有三百幾年歷史,廟裏面有一個銅鐘,製造日期刻住清朝康熙三十二(1693),所以推算間廟大概喺1693年起。
- 右 轉 不 久 就 會 上 橋 , 跨 過 天 水 圍 明 渠 的 出 海 口 。
- 在路過一處魚塘時, 見到塘中有一頁輕舟橫渡, 舟上一位女士拉著漁網作業, 看樣子這位女士打扮斯文大方, 絕不似一般職業漁婦。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嘉湖山莊、天盛苑、天頌苑、天富苑、栢慧豪園等。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1,290,年齡中位數為 42.4歲。 玄關帝廟外有一幢「輞井公立崇義學校」,小學成立於50年代,由元朗輞井鄉紳張德開、鄧深球、李均樹等多人發起籌建小學,第一屆畢業禮於1956年舉行,當時校監是李鈞樹,校長是鄧棪華,學校有課室及大運動場。 輞井圍
不過2010年12月6日英文《南華早報》揭露:原來當時的香港政府與上述的巍城有限公司簽訂密議(正式名稱叫「私人備忘錄」Private Memorandum),限制政府不得在該區另行發展商業,以免妨礙其私人屋苑(即後期發展的嘉湖山莊)的商業收益。 有人指出這項秘密協議是引發天水圍種種問題的根源,政府受協議約束,難以在天水圍建設基本商業設施,以致區內經濟無從發展,居民無法在區內謀生,需負擔高昂交通費用跨區工作,為日後天水圍的種種社區問題種下禍根,亦引致諸如失業、家暴等問題叢生。 二戰後有村民在天水圍東部的塘邊架起木屋居住,建立以「天水圍」為名的一條村落(今濕地公園東面部份)。 1916年,來自廣東台山的趙氏家族籌組聯德公司,向香港政府申請開發廈村灣。 由於港府當時剛接掌新界不久,故亦希望利用外來人牽制新界鄧氏在新界西的政經勢力,因而以低價將廈村灣合計490.5公頃的土地批租給聯德公司開發,令鄧氏控制的養蠔業因此結束。
輞井圍: 天水圍 輞井圍2樓加天台 700呎 3房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輞井圍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此路線的前身是在1973年開辦的九巴58路,來往流浮山至沙橋(尖鼻咀),以方便深灣路一帶村民接駁九巴55路(即現時K65)往來元朗市中心,當時還設有行李及貨物收費。 不過這樣的安排令深灣路一帶鄉民十分不便,因此於1974年6月3日起,58路正式延長至元朗東(即現時的元朗(鳳翔路)總站,該總站現時仍然運作),免除村民轉車之苦。 在休息期間, Charles 與 KH 研究稍後前往沙江圍的路線, 休息完畢再拍照留念, 然後就起程向沙江圍進發。
↓ 另 一 景 觀 , 圖 左 小 山 岳 頂 設 有 觀 景 台 , 可 由 尖 鼻 嘴 拾 級 而 上 。 后海灣的對岸為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及南山區,海灣兩岸的距離少於5公里。 九廣西鐵(現屬港鐵屯馬綫)及九廣輕鐵(現稱輕鐵)的第四期支線於2003年末通車,天水圍區內及對外交通都大為改善。 2006年位於天水圍新市鎮東北的香港濕地公園正式開幕,為區内增加一個新的旅遊景點。 2003年年初,香港爆發沙士疫症期間,天恩邨其中4座樓宇被香港政府用作為醫護人員的臨時宿舍;2004年由中轉房屋改為公屋出租。 輞井圍 政府於1995年完成天水圍北規劃研究,相關基建工程於1997年展開。 天頌苑及天華邨於1999年入伙,其後的數年是天水圍北部屋邨入伙的高峰期。 1997年當時的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每年要興建八萬五建屋政策,於天水圍北增建7千個公共房屋單位,讓天水圍北本已非常密集的公共房屋更加。
翌年,該公司利用圍墾的方法填平廈村灣,在現時香港濕地公園紅樹林浮橋處興建一條150多米長的「大壆」,大壆則設置六道水閘。 其後,協助築壆的水上人定居在天水圍,在 大壆上建木屋居住,以捕捉海產及做工人為生。 輞井圍 天水圍原為流浮山與屏山及橫洲之間,一個名為「廈村灣」的內港灣,北面與后海灣連接。 其靠近廈村的一方形成一大片沼澤和泥灘,因此輞井圍和廈村的鄉民利用此海灣從事養蠔。
輞井圍: 服務時間及班次
(Mong Tseng Wai)小巴總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屏山鄉西北部輞井圍籃球場外,近輞井村129號,為一專綫小巴總站,供35線使用。 中層1房1廳,開放式廚房,近專線小巴站,步行或踩單車到天水圍天恆邨。 小巴經天水圍西鐵站(#D出口)再到元朗大榮華酒樓總站[近元朗西鐵/輕鐵/巴士站]。 2012年2月1日,屏山天水圍體育館投入服務,為天水圍第四座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體育館。
輞井圍: > 香港好去處搜尋
繼續沿天水圍水渠跑,左方是厦村鄉,右方是天水圍城,感覺好明顯,高樓大廈分明,這條人工水渠是興建天水圍城時所建,跑到盡頭得便是「香港濕地公圍特別地方」的圍欄。 由元朗博愛出發,經過西邊圍跑向朗屏邨,於鳯池村天后廟前,經鳯池路轉入朗屏路及朗天路,刻意走入天水圍,靠著輕鐵路跑至樂湖居銀座廣場後方,這裡有一個進入天水圍河畔公園的小徑,小徑盡頭便是天水圍渠,沿路會踫上不少晨操的跑友。
輞井圍: 輞井圍鄧氏
入 村 之 後 可 以 見 返 水 泥 車 路 , 右 轉 沿 車 路 一 路 行 至 盡 頭 , 會 見 到 有 一 間 廟 , 其 間 的 村 屋 均 多 數 有 惡 犬, 你 一 行 近 就 會 一 呼 百 應 , 可 幸 牠 們 均 困 在 屋 中 , 只 要 你 不 理 輞井圍 會 牠 們 就 可 以 的 了 。 廟 之 後 有 一 間 已 廢 棄 的 輞 井 圍 公 學 。 以 前 交 通 不 便 , 村 民 可 能 就 在 此 就 讀 。 老 村 民 應 該 想 像 不 到 , 昔 日 盡 是 漁 塘 的 天 水 圍 已 變 成 了 新 市 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