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購買力全攻略

九龍城瓏碧今開價,首批不少於50伙,提供開放式至2房不同戶型,最快下周開售。 何文田瀚名加推新價單,折實平均呎價25198元,同日上載銷售安排,於周六盡推項目全數60伙1房單位,項目暫收約500票,超額逾7倍,吸引用家及投資者。 買樓購買力 【借力買樓】按揭擔保人10大FAQ 不少上車人士未能單靠自己的薪金負擔樓價,或者在疫情下影響收入,買樓需要加入擔保人才能成功上車。 為了避開財務風險,一齊留意以下擔保人10大FA…

不過,就要花心機同時間,唔似買新樓咁容易,其實買新樓只是買張圖紙,當然容易。 現實是現時樓價仍有用家買得起,否則市場上何來成交? 這在每年只有一萬多、二萬個私樓的社會是正常的。 買樓購買力 香港還有四成多住戶未有買樓,共有一百多萬個家庭都想有機會買得起樓。 如果用市場機制去分配,就該由這一百多萬戶中購買力最強的先買。

購買力除了首期的支出之外,買家亦要同時計算印花稅、律師費、代理傭金、驗樓費、差餉、裝修費以及其他雜費等多項支出。 布少明總結指,首8個月的數字足以反映,新香港人鍾情本地樓市,尤其是一手私宅物業,致令本年首8個月內地買家入市本港一手私宅的佔比創4年同期新高。 今次美聯移民調查反映,「新香港人」購買力將持續湧現,相信未來樓市將穩中向好。 加上近日政府新一期居屋及白居二將接受申請,合共提供近9,000伙單位,根據以往經驗,加上港人「磚頭文化」向來根深柢固,個人相信即使面對疫情,今次居屋申請人數依然會「萬人空巷」,為樓市保持「熱度」。 買樓購買力 首先是炒樓,當年炒樓的情況非當熾熱,不少人更全職炒樓,引至大量虛假的需求,我在《80後百萬富翁》中已講,這類虛假的需求、加上借貸因素如何對商品價格產生長遠的影響。 而97年的炒賣需求成了將樓價推升的需求,這成了樓價假上升的因素,當然最終會成為樓市下跌的因素。 有很多人認為政府在十年前推出的辣招,鎖死不少市場的購買力。

嘉里發展銷售及市場策劃副總裁盧子豪指出,2號價單涵蓋30伙1房單位,定價由827.8萬至1221.1萬,呎價26076至30158元,繼續提供最高約10%的折扣優惠,折實價744.9萬至1098.91萬,折實呎價23467至27140元。 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5月一手市場共錄1,114宗,總值147.5億元,按月升47.9%及82.7%,齊創6個月新高。 一手登記連升2個月,由595宗累升至約1,100宗,顯示貨尾銷售理想。 至於二手方面5月錄4,530宗及365.9億元,同創1年新高,按月升46.6%及49.8%。 本港樓市自去年6月英國脫歐後急速反彈,劉嘉輝指脫歐扭轉了大家對利率的看法,加息看似遙遙無期,正當大家「有錢揸手」就不如買樓投資,雖然2厘左右的租金回報並不吸引,但總好比「揸現金」。 於是,有人指這是大量炒家入市所導致的;為此,政府於兩年前向短期轉讓的炒賣行為徵收15%的額外印花稅;炒家很快在市場上銷聲匿跡,但樓價依然升個不停。 年近歲晚,有老友叫我今年不用做樓市預測,有報章已經做了,訪問了 50 個業界專家,全部都話升,認為升 5%以內有 31 個,升 5% 至 10% 有 12 個,10% 以上則有 7 個,所有專家都話升,唔通今年樓市仲有得跌。 自從九七年回歸之後,香港仍是一個自由城市,亦是國際金融中心,更加是美食及購物的天堂。

美聯物業﹙1200﹚首席分析師劉嘉輝亦表示,現時整個樓市屬於資金市,並以本地投資者為主,因為海外買家需要繳付最高稅率,即15%買家印花稅(BSD)加新稅率15%合共30%。 而且本地投資者財力雄厚,即使現時入市門檻增加,如需要繳付大筆首期、通過壓力測試及各種稅項,亦有能力及方法入市。 布少明表示,根據上述推論,相信未來數年「新香港人」購買力將持續爆發。 根據稅務局資料指出,在疫情影響下,本港政府推出封關措施,導致買家印花稅宗數顯著減少,今年首8個月合共錄得539宗,與19年首8個月,即未封關前的1,450宗相比,降幅高近63%。 大酒店公布,首季香港半島酒店的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380元,按季和按年分別跌近71%和近52%。 平均房租4127元,按季和按年分別升近11%和56%。 出租率9%,按季和按年分別跌26個和21個百分點。 集團副主席包立賢表示,香港實施嚴格社交距離措施,本地市場首季業績受到重創,香港半島酒店、山頂凌霄閣等的經營受到不利影響,商場收益按年錄得輕微跌幅,旗下商用物業租金亦持續受壓。 他提到,集團的香港辦公大樓租務表現穩定,出租率達97%,按年保持平穩。 至於淺水灣綜合項目的出租率按年微升至83%,但香港豪華物業市場的租金仍面臨壓力,今年內前景欠明朗。

  • 你好先謝你細讀本人文章,另外文章是表達良好,資料鋪排有序的。
  • 《經濟學人》曾將麥當勞各國分店售賣的巨無霸價格進行比較。
  • 有老友問如果有心買二手樓,幾時是最佳時機,我話當地產商開盤賣樓,就是買樓最佳時機。
  • 留意七百萬樓做唔到九成按揭,只可借到4.2mil。
  • 這樣做很危險,可能矯枉過正,對社會造成更大的遺害。
  • 但在97年時代,利率是P+的高息年代,即是供樓要比10厘息,但收租只有4厘息,買樓收租是一個負擔。

當中住宅成交登記創下1年新高,預料6月登記數字更有望挑戰8,000宗的高水平。 首先,樓市向好帶動投資氣氛,連帶車位交投亦有亮眼表現。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今年首10個月車位註冊量達8332宗,較去年全年的約6038宗,高出約38%,創下自2018年以來,約三年的新高。 以上月開售、主打細房戶的新盤啟德嘉匯為例,首批推出208伙即日沽清,竟有「首置」客斥資近1.4億元狂掃15伙,主攻2房戶。 次輪開售175伙,同樣即日全數沽清,當中佔4成為大手投資成交,市傳項目開售至今逾半數單位由大手客購入。 如果不是有大量市民想買樓的欲望,26萬的申請者可考慮不入紙,繼續租樓亦可;如今次居屋抽不到,有部份會以白居二去買二手未補價居屋,因供應不多,2手居屋價應可首先回穩收復,如中美紛爭緩和,經濟市況穩定,明年的私樓亦或可跟着回穩向上。 買樓購買力 香港樓價不斷上升,反映社會上有人向上流動,每年都有新的一批人達到負擔得起樓價的能力。 只要達資格的人多過供應量,樓價就會進一步上升,以篩選哪一部分人有資格先買。 荃灣新盤按揭通識 一如市場所料,上月底美聯儲宣布減息0.25厘,是近11年後再次啟動減息,而香港銀行暫未跟隨,維持最優惠利率(P)不變。

買樓購買力: 樓市購買力 有機會疫後釋放

購買力除了首期的支出之外,買家亦要同時計算印花稅、律師費、代理佣金、驗樓費、差餉、裝修費以及其他雜費等多項支出。 計算購買力後,下一步就要計算自己的供款力,即能否通過供款佔入息比率以及壓力測試。 如果未能成功通過這兩個門檻,買家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經濟能力,不要勉強上會。

香港的空置率低,每年的新盤大部分都賣得出,反映樓價未有與購買力脫節。 於是又有人指這是大量內地買家來港投資造成的,於是政府又引入買家印花稅,專門針對非港人的外來買家,但樓價的升勢依然未阻。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擁有接近30年中港房地產銷售及物業按揭業務經驗,曾擔任地產銷售及按揭實務培訓工作,資歷豐富,對經濟及按揭市場見解精闢。 去年香港股市跌了 14%,市民如果有多餘錢都會考慮買股而非買樓。 所以,我睇好今年股市而非樓市,我非常有信心恒指會升至 點。 至於樓市,新樓以及豪宅一定會升,二手民生樓,能夠持平已經算有所交代。 買樓購買力 而由於目前中港兩地尚未完全通關,故上述以買家姓名拼音辨別的內地買家中,估計不少均為早年移民香港並持有本地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新香港人」。 鄭天殷續指,根據入境處及立法會文件資料,由2003年起,《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CIES)總申請個案約44,206宗(已獲正式批準+待處理數目),同時資料指出,2011年至2019年獲批香港居留權個案為6,412宗。 不得不提的是,近日中央亦正式出手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估計疫情有望於未來受控,屆時有望提振樓市氣氛及交投,令樓市出現遲來的「小陽春」。

買樓購買力

隨著疫情加劇,相信是因為不少減價盤速獲市場承接,因此減價盤數目比早前為低,導致信心指數按周續升。 因為租金減去供樓後,每會仍要比過萬蚊去供樓,只要能賣出一個物業,每月就能節省萬元的持續支出,所以這成了一股賣出的力量,持有數個物業的投資者,也要減磅,令賣出力量增大,從而令97年的樓價下價下跌。 反觀現時,在將來加息不會多的情況下,大跌條件不存在。 雖然現時樓價對比收入的痛苦指數已超過97水平,這或許會因購買力不足而令樓價回調,但不會出現97式的大跌,因成就97時期的大跌,背後要有多個因素去產生的。 坊間不少分析都會比較現時與97年的樓市,從而推斷樓市將出現97年時期的大跌,可惜在投資世界裡,並沒有一本通書睇到老這回事,單純的比較是不適合的。 買樓購買力 因此,未來的所謂供應增加,能否填補過去因供應不足而累積的需求量,我看就未必得了,因為所累積的潛在需求不少,而正常所產生的需求量又每年都有。 就算不計用家需求,因各原因而等待機會買樓的人絕對不少,這情況下,只要樓價回落一、兩成,就會止跌回升,大跌條件不存在,反而平穩上升的機會更大。 豪宅買家及投資者先知先覺,認為市場不利的因素已經漸漸消散,兩地通關在望,將會有大量額外的客源流入市場,綜觀近月市場購買力的變化,很明顯知道市場將會重返昔日的購買力。 自從去年9月開始,樓市就開始沉靜,踏入2022年,疫情第五波失控式大爆發,將樓市推向冰封。 每日確診數字數以萬計,莫講成交,要睇樓都難,很多原本計劃置業的朋友都傾向睇定啲,壓抑了大量的購買力。

股民可能都要調整吓心態,別老是睇指數表現,專心發掘個股出擊更實際。 【按揭計算】兩成首期在手 申請8成還是9成按揭? 長輩經驗之談:「買樓借錢愈少愈好,可以俾少啲利息」。 若果買家如果有2成首期,可能會煩惱,到底應該為物業申請8成按揭,或是9成按揭。

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兩個國家的滙率是由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比率所決定,當一個國家通脹情況嚴重,代表其貨幣的購買力下降,在這情況下,該國的貨幣便會貶值。 買樓購買力 大型招聘公司多年來一直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來篩選履歷和評估求職者。

買樓購買力: 市場最熱點美國擬禁對華售晶片設備 科技股危中有機?潘鐵珊教路換馬選擇!

今年首8個月內地買家佔個人買家於香港二手住宅註冊量錄約6.8%,較去年同期約5.8%回升約1個百分點,與未封關前19年同期約6.8%水平看齊,反映內地買家二手佔比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 根據美聯移民顧問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未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客戶,當中約24%願意繳付買家印花稅(BSD)去買樓;至於即將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新香港人」,目前有意投資買樓比例高近8成(約78%),反映現時買港樓意慾相當強烈。 買樓購買力 【香港樓市】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土地及房屋政策是焦點。 當中「新香港人」於香港的置業動向亦屬市場關注重點。 上車物業類別方面,疫情嚴峻仍無礙用家入市優質物業,例如由本行獨家代理的屯門掃管笏「Emerald Bay」,項目可「即買即住」,故一直備受關注,並接連錄得成交。 市場信心亦開始從谷底反彈,「美聯信心指數」最新指數報50.6點,按周升3.5點或7.4%,連升2星期。

買樓購買力

因此,這裡每呎3萬見元尚可接受,而屯門區每呎最貴要3萬元,根本不合理。 無可能同港島區樓相差只是兩成,即使有鐵路,客路都不同,那裡有負擔得起呎價3萬元的買家,一個兩個就有,所以宜家是要買位置(Location),抗跌力好緊要。 第五波爆發前,香港與內地已經開始商討有限度通關,近期亦已開始放寬禁飛令,雖說在買家印花稅之下外地買家不多,但總會有,尤其是國內買家,疫情後有望逐步回歸。 買樓購買力 疫情漸見緩和,相信第五波疫情過去後,樓市將會出現另一次報復式反彈,甚至再創新高。 別再盲目相信經濟樓市會一沉不起,報復式反彈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9年初反彈,2021年初反彈都如是。

面對收入不足,當然不是建議買家即時去找新工,然後人工又可以增加一倍,… 【買樓部署】3招置業準備 實現業主夢 在香港買樓上車要不吃不喝20年? 雖然上車盤至少數百萬,但其實只要置業前做好準備功夫,計好首期及額外開支、評估按揭借貸力及選擇適合自己的按揭計… 【高成數上會】1,000萬以上樓如何申請高於五成按揭? 1,000萬以上物業的壓力測試與1,000萬以下一致,在供款與入息比率方面,每月供款不得高於月入五成,壓力測試方面,當利率上升3厘,每月供款… 另外,針對不同的收入,以及買家所持有的流動資金的組合,可到美聯的負擔能力計算機,輸入相應的可支付首期,每月收入,按揭年利率,按揭年期以及貸款額。 當買家決定買入一個物業時,一般在簽訂臨時買賣後會先落5%樓價的訂金,及後再於簽定臨時買賣合約的14天內要簽正式買賣合約,再交上另外樓價5%,前後一共10%樓價的訂金,以及相關的印花稅。 置業人士申請按揭時,經常遇到申請進度緩慢、獲批的貸款額不足、還款期縮短等問題,當中大部份與物業及申請人有關,以下5大按揭地雷有助置業路上暢通… 物業的買入價與銀行估價往往不同,而最終批出的貸款是根據銀行估價而定的,所以銀行估價愈高,對最終批出貸款額愈有利。

買樓購買力: 香港置業 Facebook

他又指,由於緬甸局勢不穩,集團和合作夥伴雙方同意停止仰光半島酒店的所有工程,將繼續監察緬甸情況。 計算好自己的購買力後,下一步要計算借貸能力,預測可做到多少按揭成數。 按揭成數的多寡,主要根據買家收入以及會否申請按揭保險而釐定。 同樣以600萬物業為例,如果使用較低成數的六成按揭上車,每月收入只需要有$34,067,但如果使用九成按揭上車,每月收入要至少達$53,657才能通過壓力測試。 如果發現未能符合有關要求,可考慮增加擔保人,讓壓力測試更易過關。 每項投資都可升可跌,所以作任何投資前都一定要進行風險評估,最近受到疫情影響,一些服務性行業如旅遊、零售、餐飲及運輸業都屬較高危一族。 買樓購買力 現時社會經濟不穩的情況下,萬一失業或減人工,而買家的職業是上述相關行業,那麼建議考慮清楚現時是否適合置業,近期銀行對於上述受影響行業之人士的按揭審批都較為嚴緊。 另一邊廂,實體睇樓以外,本公司深明網上放盤及睇樓漸成市場主流,故銳意持續投資房地產科技,為行業及客戶引入眾多嶄新技術。 只要及早部署置業計劃,留意以上3大注意事項,掌握購買力、借貸能力及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按揭計劃,並審慎檢視自身財務狀況,「我要做業主」並不是空想。 如有需要可與按揭專業人士聯絡,提供物業及個人資料進行初步的諮詢。

買樓購買力: More In 按揭指南:

個人認為,在短期市場聚焦一手下,二手交投走勢將維持平穩,全月料錄約4,000宗成交,同時看好到年底前樓價仍可錄得輕微升幅。 臨近年尾,發展商推盤意欲未減,「群盤並起」開展銷售攻勢,帶旺樓市氣氛,最重要是銷情既有「量」又有「速」,彰顯樓市購買力豐盈,相信買家入市熱情有望延續。 個人估計,樓市氣氛熾熱,惟鑑於有大型新盤或未必可趕及於本月登場,預期全月一手成交有望達約2,000宗,按月升約2成,仍屬活躍水平。 我所說的黑暗理由就是二手成交量急升,而二手業主受制於辣招,賣走之後很難再買返,而事實上二手住宅單位賣一個少一個,面對供應減少,當購買力增加,樓價又點會唔升。 買樓購買力 在澳門出生、長大的湯文亮,1969年中學畢業後來港入讀浸會書院,一年後遠赴加拿大求學,1976年回港,與胞姊廖湯慧靄女士及胞弟湯子亮先生合組公司,後來演變成「紀惠集團」,今年初更上了福布斯榜(香港區),排行第25。 湯博士經常在網上及報章發表文章,網上點擊率超過20億人次,湯博士已經寫了九本著作,包括紅極一時「細價樓爆煲論」。 2016年,香港浸會大學頒發了「榮譽大學院士」給湯博士,以彰顯其傑出的企業家精神及領袖才能。

買樓購買力: 樓市亮話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5月樓宇買賣合約登記錄6,885宗,按月升約41.5%並創1年新高,涉及金額602.4億元,按月亦升57.1%,創6個月新高。 事實上,本港車位供應長期短缺,尤其是部分新晉發展的區域,如將軍澳等地區車位供應更見緊絀。 同時,隨著經濟漸見復甦,買車人士有所增加,均刺激車位租售需求大增,導致成交量向好,個人相信車位表現將繼續看俏,全年計無論租售價均預料有5%或以上增幅。 其實樓市的升跌,往往是在不同板塊「輪動」、不斷循環之下慢慢形成。 例如今年先由一手熱炒,其後買家轉投二手市場覓低價筍盤;到二手筍盤減少,買家又開始重投一手,但不得不提的是,其他樓市板塊亦有配合市況同步炒上。 至於二手方面,近期處於儲力整固的階段,交投趨穩。 綜合美聯分行資料,若統計11月8日至14日的一週,全港35個大型屋苑合共錄61宗成交,較前一周回升近9%,是近8週以來的第二高位。

由於買家必須要短期內支付相關費用,因此買樓前買家要準備好相關資金。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指,疫情轉穩,購買力全方位釋放,刺激整體樓宇買賣創1年新高。 近期發展商貼市價開盤奏效,料港區國安法實行在即亦無礙本月登記量維持高水平。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近期中美關係惡化,市場氣氛趨觀望,因此估計二手交投將見回落,但因註冊需時,上述情況估計於7月註冊量才反映。 買樓購買力 本來,不少新香港人打算在美加澳等地方買物業,但在俄烏衝突之後,見到歐美國家無差別制裁俄羅斯,沒收俄羅斯人財產,唔敢在外國買樓,就算在新加坡都唔敢,不如在香港買樓。 買樓最重要一項因素是要有足夠的購買力及供款力。

如果沒有財爺的九成按揭計劃,我相信千二萬以下住宅單位不會熱賣,樓市亦會受到影響。 財爺做了及時雨,九成按揭消耗了不少移民離開的人樓盤,樓市沒有顯著下跌,當購買力出現,樓市立刻調頭回升。 難怪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最近撰文指,香港現時的樓價已與用家的購買力脫節,樓市早已沒有靠用家來支持,他們對樓市失去影響力。 買樓購買力 反之,目前樓市由投資需求主導,因為樓價尚未與投資者的購買力脫節。 香港寸金尺土,置業既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對於港人來說更是一生所追求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