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青区6大優點

葵青区 內容大綱

建造工程於 2009 年 6 月展開、同年 10 月底完成,並用作香港 2009 東亞運動會的BMX比賽場地。 該場地設有全港首條符合國際標準的BMX賽道,亦是香港在該東亞運動會贏取首面金牌的地點。 青衣的商住用地集中於東北沿岸及中部,西南設有化學廢物處理中心,以及約 240 個油庫。 位於青衣西北的青嶼幹線觀景台是區內的旅遊景點,在該處可看到青馬大橋和汀九橋的壯麗全景。 葵青区 每年春季,觀景台內的杜鵑花燦爛盛放,景色怡人, 2018 年吸引近 11 萬人次參觀。 葵涌貨櫃碼頭、青衣 9 號貨櫃碼頭、青馬大橋、汀九橋、鐵路及 3 號和 8 號幹線等均為區內的重要基建設施,對本港經濟及交通運輸具有戰略性的價值。

  • 至于由 2016 年开始推行的 「 地区主导行动计划 」 ,各项服务亦已于 2017 年 5 月中旬起陆续推出,包括加强社区对认知障碍症的认知;及早发现患者;以及为患者及照顾者提供支援。
  • 此外,禾塘咀街、葵喜街、葵福路一带也有不少工业大厦及货仓。
  • 工业区集中于葵涌的葵涌道、大连排道、和宜合道及青山公路一带。
  • 每年中秋節,附近住戶一家大小都會到青衣海濱公園散步賞月、野餐和玩瑩光棒,此為青衣居民近二,三十年來自發創造的傳統。
  • 公營醫院(九龍西醫院聯網)瑪嘉烈醫院 – 大型地區醫院,提供全科急症服務,是聯網的創傷和腫瘤科中心、醫管局傳染病中心及毒理化驗室。
  • 原來2樓大排檔改建成有空氣調節的店鋪,翻新完成後的商場進註了不少大型連鎖店及著名連鎖食店。
  • 葵青区过去由多个小岛(包括芒洲)、德士古半岛和青衣组成。

设立这些区域的目的是为地方行政计划订出分区及方便行政,并不设立“区政府”之类政权组织,无独立立法权、司法权,政府部门也未必完全按照以上分区而分工。 每年中秋节,附近住户一家大小都会到青衣海滨公园散步赏月、野餐和玩莹光棒,此为青衣居民近二,三十年来自发创造的传统。 昔日青衣岛有居住船上的渔民(称为艇户、蜑家人或水上人)聚居于“青衣塘”(现时的青怡花园)及“门仔塘”(现时的青衣城)。 有不少私人屋苑,葵青区最早期的私人屋苑是位于港铁站上盖的新葵兴花园及新葵芳花园。 葵青区比较大型的屋苑有:华景山庄、盈翠半岛、美景花园、青怡花园、翠怡花园。 1978年11月,和宜合道运动场启用,为现今葵青区首个运动场,荃湾区第二个有大型球场的运动场(杨屋道球场)。 大窝口原本属于葵青区内,因为大窝口站位于国瑞路公园的地底,大窝口站行政上属于荃湾区,所以居住在荃湾区的市民视为大窝口属于荃湾区。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六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缴纳失业保险费。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首先看你承保的保险公司是否有全国通赔,如果没有,还是要去当地承保公司递交材料,办理索赔。

葵涌街道位于龙岗区东南部,东临大亚湾,东南与大鹏街道接壤,西连盐田区,南濒大鹏湾与香港新界隔海相望,北接坪山街道与惠州市。 辖区总面积103.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9公里,下辖9个社区、62个居民小组;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约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0856人。 深圳东部快速干线盐坝高速公路与坪西一级公路在境内交汇,距陆路口岸沙头角和中国最大的深水港码头盐田港仅15分钟车程,是深圳市连接粤东、闽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葵涌街道具有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达75%,自然风光秀丽,山清水秀,浪碧沙白,气候温和。 葵涌街道市政道路、水、电、通讯和文化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逐步营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整洁的卫生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和理想的投资环境。 葵青区 葵青民政事務處直屬民政事務總署,是推行地方行政的主要機關,致力促進葵青居民與政府溝通,反映居民的意見,同時向市民解釋政府的政策和服務。 民政處負責統籌地區上各項公共設施計劃和服務發展,包括區內九個社區會堂和中心。 2006年长实集团位于新界葵涌和宜合道的楼盘雍雅轩,由于在电视广告宣传其处于九龙地域,因而被广播事务管理局发出劝喻,指广告误导及不正确。 而位于荔景山路并毗邻祖尧邨的污水处理厂反而以《荔枝角污水处理厂》命名,甚至邻近荔景消防局的食水抽水站以《荔枝角食水抽水站》命名,但荔枝角在官方确定属于九龙。 于2008年落成、同样位于葵涌大连排道的新鸿基地产商厦项目,却被命名为九龙贸易中心,甚至以“九龙西商业新据点”自居。

葵青区: 葵涌区地理位置

本区在 2014 年 7 月率先利用政府的一亿元拨款,以 「 携建共融健康社区 」 为主题,在社区重点项目下用作牙科、眼科、社区健康等服务。 民政处与区议会及项目伙伴会继续紧密合作,确保服务质素及项目持续发展。 有关的最新资讯可浏览及「携青」Facebook专页。 长远来说葵青区要有所作为,唯一的希望是搬迁货柜码头,政府正咨询在青衣西南填海发展物流业,如果能把部份现有的货柜码头泊部搬到青衣或大屿山,则可有超过100公顷邻近市区的临海土地可供发展。 以现时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增长放缓,部份货运量转到深圳是迟早来临的,两大货柜码头营运集团同时在深圳设有码头,其母公司也是发展商,十多廿年后此事成真亦未可料。 葵青区是新界各区中最接近市区的,即使沙田和西贡(含将军澳)也和九龙隔着个山,由深水埗到葵涌是平路直达,可是这种位置上的优势,并没有在价格上反映出来,甚至连远一样的荃湾也有所不及。 主要原因是,无论居住环境或商业价值,葵青区均不及上述各区。 自从1990年代起,前港英政府开始兴建赤鱲角新机场。 作为新机场配套基建之一的青屿干线,途经葵涌、青衣一带,令葵青区的社区面貌,起了很大的转变。 人口结构方面,葵涌与香港其他新市镇一样,大批自六七十年代迁入的市民续渐老化,出现人口老化问题。

葵青区

议会地址:香港葵涌葵兴兴芳路葵兴政府合署10楼。 葵涌以南填海后,原本属深水埗区的海域,部分变成葵青区的土地,并把昂船洲分开为属葵青区的昂船洲北部和属于深水埗区的昂船洲南部。 葵青区海域虽然位于新界,其大部分海域仍被香港政府定义为维多利亚港范围,都会区,而葵青区的青衣岛以南海域更与中西区海域相连。 葵青区的填海地颇多,而葵芳、葵青货柜码头及醉酒湾工业区也建于填海地上,荔景、葵盛、石篱、石荫和青衣大部分则属于山地,中葵涌和旧荔园与九龙接壤的地方属于河谷的冲积平原。 葵青区过去由多个小岛(包括芒洲)、德士古半岛和青衣组成。 葵涌填海后,多个小岛和德士古半岛已不能再被辨认,现在葵青区只有一个大岛──青衣岛(包括已被接连的牙鹰洲)。 葵青有众多基层家庭,我们对加强社区健康服务一直不遗余力。

其中 31 所是官立/資助小學(官津小學),1 所是直資/私立小學。 官津小學分佈於校網 64, 65, 66 內,請點擊以下連結查看校網涵蓋地區及學校名冊。 有时我们需要一个从未访问过的国家/地区的随机地址,仅用于检查地址格式或获取地址信息以注册某些站点。 如只是要寄信或寄快递的话,只需要写上「香港新界葵涌xxx街(或xx道)xx号xxxx大厦x楼x室」就可以了。 现时既没有待勾之地,亦没有市建局项目,码头不能动,工厂动不了,只有一个西铁葵芳远期的发展地盘。 位于昌荣路的同珍酱油厂希望重建住宅,传了十多年,动也不动。 国瑞路是一片重建区,不过一街之隔划了给荃湾区,对上一个重建项目是雍雅轩。 葵青区屋苑同构型较高,居民如想「跳级」,唯有搬出区外,有钱的人走了,结果是塘水滚塘鱼,致令楼价欠刺激。 不同屋苑之间因换楼潮而成交活跃,楼价因而互相顶托。

当中,葵青货柜码头更是为全球最繁忙的货柜码头之一,总处理能力每年逾 2,000 万个标准货柜箱。 葵青区是新界各区中住宅收入中位数最低,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居民均住在公营房屋,而且欠缺成片的私人屋苑,自然无法形成收入较高的社群。 只有收入最高,青衣站上盖一带的伟盈选区月入中位数高于30,000,超过一半选区收入低于全港中位数20,700元,这是葵青区接近市区楼价却比不上沙田荃湾的原因。 葵涌的公屋集中区经十多年的重建发展,原有居民四散,代以较年青的核心家庭及新来港人仕,连仅有的分支家庭购买力亦难以积聚。 新界各个区域均由前身理民府演变出来,只有一个例外,就是葵青区。 葵青区原本是荃湾理民府辖区的一部分,1981年成立荃湾区议会;由于人口膨胀过大,而于1985年从荃湾区中分拆出来,包括葵涌和青衣;1988年改称「葵青区议会」。 葵涌是中国香港新界西部的一个地方,亦是荃湾新市镇的一部分,位于香港都会区(香港市区)范围之内。

现时区内三大客家姓族,包括陈氏、邓氏及曾氏,亦于当时迁抵新安县(包括今天的荃湾和葵青地区)定居至今。 由于历史及地缘关系,葵涌的乡村由荃湾乡事委员会管理,而青衣岛上的乡村则直属青衣乡事委员会。 1981年,荃湾区议会成立,管辖范围包括葵涌及青衣。 当时仍属荃湾区的葵涌医院于同年10月15日启用,为荃湾区首所服务精神病病人的医院。 1906年,政府开始成立“理民府”制度来管治新界,把新界分成南北两约,荃湾以北之地归“北约”,荃湾(包括今天的葵青区)则属“南约”,所在地设在香港岛。

葵青区: 公共卫生

全镇总面积103.9平方公里,地形依山傍海,为长条形地带,以丘陵山地为主,属石灰岩地区。 镇域内蕴藏丰富的铁矿石、磷矿石、高岭土、花岗岩、海沙等自然资源。 相传最初有女麦氏携二子,徙居过此,一子中暑,采莼(即水葵)服食,暑解,大喜,遂落居,“葵涌”因之得名。 葵涌自然风光秀丽,山峦起伏,山清水秀,东西两条海岸线长达31.13公里。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0C,雨水充足,年降雨量2280毫米左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工業區集中於葵涌的葵涌道、大連排道、和宜合道及青山公路一帶。 葵青区 由於這一帶交通發達,隨着香港工業式微北移,附近不少工業大廈被重建或改裝爲商貿大廈及辦公室,例如位處大連排道工業區、鄰接葵興站的九龍貿易中心。 此外,禾塘咀街、葵喜街、葵福路一帶也有不少工業大廈及貨倉。 1977年,政府宣佈在新界成立不同地區的諮詢委員會,在荃灣設立「荃灣地區諮詢委員會」,鞏固了日後成立「荃灣區議會」的基礎。 19世紀末,荃灣分為四個「約」:海壩、葵涌、青衣及石圍角,四約首領組成「荃灣安全局」,維持荃灣地區的治安。

葵青區早於1960年代興建大窩口邨、葵涌邨、石籬(一)邨、石蔭邨等屋邨。 最早落成的屋邨是大窩口邨,全部樓宇均為第二型,共設20座;現時葵涌大窩口邨所有舊式樓宇均已重建。 然後於1966年落成石籬(一)邨,現存的10座及11座則改為中轉房屋。 石蔭邨落成於1968年,原居住大廈共有八座,至2006年重建完成,共有四座租住大廈,居民約為8000人。 葵青区 葵青區是一個比較多公共屋邨的一個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只僅次於觀塘區。 此外,葵青區有不少私人住宅及丁屋,大多集中在青衣島。 1898年,清政府和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一帶納入英國殖民地,今天的葵青區便脫離新安縣轄地,成為香港的範圍。

所有使用者/观众在进入场馆前,必须佩戴自备的口罩,及须符合「疫苗通行证」实施的相关要求,并利用手机扫描「安心出行」二维码。 政府政策亦希望维持葵青作为公营房屋区,连葵芳站后的警察宿舍也作公屋发展。 在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市、区扶贫奔康政策的扶持下,经过深圳市“同富裕工程”建设,镇内市政道路和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1999年2月,新一届镇党政领导班子提出“兴工强镇、科技先行”的发展方针,推出“环境品牌”的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了“葵涌高新技术产业生态走廊”,一批高科技项目落户葵涌。 設立這些區域的目的是為地方行政計劃訂出分區及方便行政,並不設立「區政府」之類政權組織,無獨立立法權、司法權,政府部門也未必完全按照以上分區而分工。 葵青貨櫃碼頭葵青貨櫃碼頭是全世界第三大繁忙的貨櫃港口,於2003年共處理了超過1200萬個標準貨櫃單位。 每年中秋節,附近住戶一家大小都會到青衣海濱公園散步賞月、野餐和玩瑩光棒,此為青衣居民近二,三十年來自發創造的傳統。 2020年2月23日,尹兆堅議員和一眾該區區議員及街坊在葵盛圍遊行,反對政府未經咨詢,就在區內設立2019冠狀病毒病隔離診所。

葵青区

葵青區海域雖然位於新界,其大部分海域仍被香港政府定義為維多利亞港範圍,都會區,而葵青區的青衣島以南海域更與中西區海域相連。 至於由 2016 年開始推行的 「 地區主導行動計劃 」 ,各項服務亦已於 2017 年 5 月中旬起陸續推出,包括加強社區對認知障礙症的認知;及早發現患者;以及為患者及照顧者提供支援。 葵青区 民政處希望計劃的經驗能有助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 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撤销迁海令,大量客家人在这时期移居新安县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在香港行政区划中,曾经为荃湾区,葵涌后来与青衣岛一同分拆,组成葵青区。 葵涌可以再细分为上葵涌、中葵涌及下葵涌,住宅主要集中在上葵涌及下葵涌,较多大型的公共房屋及私人住宅,人口比较稠密,而工业区则主要集中在中葵涌一带。 葵青有眾多基層家庭,我們對加強社區健康服務一直不遺餘力。 本區在 2014 年 7 月率先利用政府的一億元撥款,以 「 攜建共融健康社區 」 為主題,在社區重點項目下用作牙科、眼科、社區健康等服務。 民政處與區議會及項目伙伴會繼續緊密合作,確保服務質素及項目持續發展。 有關的最新資訊可瀏覽及「攜青」Facebook專頁。 葵青区议会共有32个议席,当中包括31位民选议员及1位当然议员。

另外很多时被视为荃湾区的大窝口邨、醉酒湾、荃湾帝盛酒店及荃湾华人坟场实为葵青区范围(港铁大窝口站在青山公路以北,及前大窝口工厂大厦(已拆卸并重建为尚翠苑)在德士古道以西,则属于荃湾区)。 而很多时被视为葵青区的梨木树邨、油麻磡村和国瑞路一带反而属于荃湾区。 2016年東區區議會屬下天后及維園選區於2016年劃入灣仔區議會,2015年由灣仔民政事務處處理相關選舉。 2000年觀塘區議會利安選區於1999年與沙田區議會新設選區重名,結果觀塘一區2003年加入順天邨兩棟樓宇後改名為利安天。 葵青区 於藍巴勒海峽另一端,以曾在周邊水域生存魚兒命名的青衣島,如今也日新月異。 這裡沿海一帶曾經遍佈棚屋(如今仍可在大嶼山大澳看得到),如今已築起汀九橋及青馬大橋,連繫大嶼山和新界區,成為香港交通基建的重要樞紐。 經填海造地後,青衣面積大幅擴增,334公尺高的青衣山位於住戶居多的島嶼東部與西緣的工業區之間,為現代化的城市空間增添了自然氣息。

葵青区: 葵青区本文重定向自 葵青

葵涌本取名自村落名称,有上葵涌村、中葵涌村及下葵涌村,但只有下葵涌村位于境内,上葵涌村及中葵涌村仍属荃湾区。 大窝口道及大窝口邨均在葵青区内,可是大窝口港铁站却在荃湾区内。 而现时该站附近几个住宅发展项目如缙庭山、升柏山,全属荃湾区,葵青区无份。 相反,青衣的私人屋苑成片发展,包括传统的青衣码头,以及青衣站,其中翠怡花园丶盈翠半岛和灏景湾都有三千多伙,反而成为区内的指标。 葵青区 葵涌一直是香港的工商业重镇,有大量公司在此设立办事处,同时亦有不少公共屋邨及居屋。 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撤銷遷海令,大量客家人在這時期移居新安縣及中國東南沿海地區。 現時區內三大客家姓族,包括陳氏、鄧氏及曾氏,亦於當時遷抵新安縣(包括今天的荃灣和葵青地區)定居至今。 由於歷史及地緣關係,葵涌的鄉村由荃灣鄉事委員會管理,而青衣島上的鄉村則直屬青衣鄉事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