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士敦大廈不可不看詳解

莊士敦大廈 內容大綱

「油尖旺區」由1982年成立的「油尖區」及「旺角區」於1994年合併而成。 名字由該區的三個主要區域——油麻地、尖沙咀和旺角的字首組合而成。 在合併以前,旺角區一直是全香港面積最小的區。 即使現在油尖旺區有20個區議會議席,當中有10個議席也是在以前的旺角區或在旺角區旁邊的西九龍新填海區。

租戶包括新生糕美和新生精神康復會石排灣綜合培訓中心。 邨內設有一個7人石地足球場,兩個標準籃球場(位於第3座與第4座之間及第5座)以及一個只得半場的籃球場(在第4座,主要供小學使用,但亦公開給予市民使用),而足球場在重建時亦得到保留。 當時亦有各一間小學相連於第4座及第5座(類似的第四型大廈還有慈雲山邨其中八座,元朗邨3及4座,以及東頭邨22座等20餘座),在第5座設有露天街市。 而第3座是唯一一座沒有地下商舖,但在3樓、9樓及13樓容許指定的家庭開辦士多,而第3座是沒有公廁的,其餘的均設有公廁供商舖使用。 莊士敦大廈 為配合全城繼續嚴陣抗疫工作,我們已採取相應預防措施,加強香港電訊、csl 及 1O1O 專門店的消毒和清潔工作。 各專門店的營業時間由星期一(2月7日)開始,亦會縮短至由早上11時至晚上8時。 港島方面,柴灣的山翠苑翠琳閣、杏花邨27座;半山區堅尼地道9A號御花園2座;灣仔的莊士敦道22號York Place、活道28號萃峯;西營盤的均益大廈3期B座、第三街202號毓明閣2座;筲箕灣的東濤苑曉濤閣、東熹苑逸熹閣。

莊士敦大廈: 尖沙咀

)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處九龍半島西南部。 根據2021年的人口統計,油尖旺區的人口有310,647人。 莊士敦大廈 油尖旺區是香港十八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也是香港18區當中唯一沒有山地的區域。

莊士敦大廈

根據二零零四年五月七日在旺角豉油街和通菜街交界處的考古發現,顯示最晚在東漢時代,旺角區已經有居民(該考古遺址還發現兩晉時期和唐代的陶器,炊具等)根據郭裴《粵大記》記載,油尖旺區的尖沙咀早於明朝已有人聚居,但在19世紀之前仍頗為荒蕪,只有數條村落。 清代嘉慶二十四年刊行的《新安縣誌》,標有芒角(即今天旺角),尖沙咀村而還沒有油麻地的名字,估計油蔴地是在香港被英國管治後,才開始興旺。 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大清帝國軍隊曾派重兵駐守,並與英軍多次交戰。 莊士敦大廈 1860年,根據《北京條約》,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被割讓予大英帝國,範圍包括現時整個油尖旺區。 其後該地得到大力發展,至今已演變成為繁榮的市區區域之一。 石排灣商場設於地庫一層,商用面積約1,300平方米,主要租戶包括百佳超級市場、Circle K、聖安娜餅屋、補習中心、一間牙醫診所和自動櫃員機。 LG2層設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Media 21媒體空間。 而地面設石排灣邨公共運輸交匯處,有巴士總站、專線小巴站及的士站。

莊士敦大廈: 地點被納入強檢 元朗西菁街牡丹金閣

強檢公告顯示,任何人曾於本月1日上午6時至9時到過元朗西菁街10號好順泰大廈地下的牡丹金閣,需於明日或後日接受檢測。 新邨內加設一個小型商場、一個停車場及多個社區中心。 重建前的石排灣邨為一徙置屋邨,位於香港仔石排灣漁光道,於1964年籌劃興建,1965年1月動工興建首幢樓宇,於1966年至1968年建成,主要用作安置涌尾的艇戶,以騰出水域作填海之用。 莊士敦大廈 全邨擁有7幢第4型徙廈,第1-5座樓高16層,設有升降機;第6及第7座樓高7層,不設升降機。 當中第2座於1985年被列入「26座問題公屋」名單當中,於1988年率先清拆並改建為臨時公園,其餘6座的樓宇就根據整體重建計劃於1999年清拆,進行一次過的整體重建。

  • 其後該地得到大力發展,至今已演變成為繁榮的市區區域之一。
  • 油尖旺區是香港十八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也是香港18區當中唯一沒有山地的區域。
  • 強檢公告顯示,任何人曾於本月1日上午6時至9時到過元朗西菁街10號好順泰大廈地下的牡丹金閣,需於明日或後日接受檢測。
  • 名字由該區的三個主要區域——油麻地、尖沙咀和旺角的字首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