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印花稅2024詳細懶人包!(持續更新)

只要買家在購入單位後36個月內出售該單位,就要支付最高達棲價20%的額外印花稅,市場亦將這36個月稱為禁售期。 在上述情況下,甲先生是在24個月內將部分物業的業權轉讓予乙女士。 置業印花稅 由於乙女士並不是甲先生的近親,有關豁免「額外印花稅」的條款並不適用。 因此,甲先生在轉易契中加入乙女士成為其中一位承讓人,須按照代表轉讓予乙女士部分物業業權的代價款額繳納「額外印花稅」。 買賣雙方以及任何使用該文書的人須共同及個別負上繳納「額外印花稅」的法律責任。 然而,任何人(該文書的簽立人除外)純粹使用物業文書以查證該物業的業權不會被視作須負上法律責任繳付印花稅。

假設業主本身有物業在身,但是如果業主在指定期限內將物業「先買後賣」那依然可以算是首次置業。 業主在買入第二個物業時需要先繳交15%非首次置業印花稅,其後成功出售舊物業時,可向稅局申請退稅,退回15%非首次置業印花稅與第二標準的從價印花稅中的差額。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表示,今日發表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算是有驚喜,可為通關復常下的轉勢市「火上加油」,刺激交投量價進一步向好向穩。 其中,他指,調整首置印花稅稅款,包括千萬元以下的買賣均可受惠,有利樓市增加交投,算是另類的減辣措施。 由於有首置與非首置的買家,從價印花稅(AVD)分為兩種標準稅率,首置人士只需繳付為首置印花稅(第2標準稅率),即樓價$200萬或以下的印花稅… 工商舖按揭同樣不需要繳交額外印花稅AVD或買家印花稅BSD,只需要在購買時繳交4.5%以下的基本從價印花稅AVD。

置業印花稅: 香港樓市走勢|德勤:可吸引真正首置用家

也有一些情況,是先由沒有持有物業,且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丈夫出面買樓,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及正式買賣合約,之後正式簽署「轉讓契約」時,提名太太持有物業,而太太成為唯一持有物業人士。 置業印花稅 如果太太本身沒有持有物業,則先生購買物業時繳付「從價印花稅」,而太太支付100元印花稅便可以。 須留意一點,措施是以2月22日起簽署臨時買賣合約計算。 舉例,如果丈夫買入的單位為300萬元,而丈夫本身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且買樓前並沒有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他在簽署「轉讓契約」時,提名太太持有物業,而太太成為唯一持有物業的人士。 如果太太並沒有持有物業,丈夫要先支付「從價印花稅」,即100元。

置業印花稅

【財政預算案2023/電子消費券/派糖/陳茂波/減稅扣稅/差餉寛減】地產業界倡議為樓市「撤辣」,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2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強調,目前各項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所謂「辣招」維持不變。 在上述例子,首置和非首置人士同樣購買1000萬元物業,申請八成按揭,還款30年,按揭利率5.5%,但經過壓力測試後,首置人士最低月入要求超過6.4萬元,非首置人士最低月入要求卻需要達10萬元,有近4萬元的差距。 但在按保措施下,銀行對首次置業和非首次置業人士有不同處理方法。 即使首置人士未能通過壓力測試,但只要其供款與入息比率不多於50%,銀行會彈性處理,仍然有機會批出高成數按揭,但首置人士要繳付額外保費。 買家印花稅(Buyer’s Stamp Duty,BSD)屬於專門為應對非本地買家及公司轉讓的印花稅。

置業印花稅: 首次置業住宅物業從價印花稅稅率 (第2標準稅率)

另外,我們亦提供精準的智能按揭計算機方便各位計算能否通過壓力測試及每月按揭供款額。 【按揭成數】最新按揭成數懶人包,話你知買樓要幾多首期! 【按揭Mortgage Link】存款掛鈎按揭真係好? 【按揭利率】一文睇清「P按」與「H按」分別,教你慳到盡! 【聯名物業甩名須知】近親轉讓竅門,內部轉讓如何慳盡印花稅!

置業印花稅

另外在收入證明方面,如果收入來源來自海外,需要提供證明文件,而如果跟本地僱主簽定雇傭合約,也需要提供證明。 第一次買樓的買家一定要會計算供款開支和自己每月開銷。 按揭貸款不是供一倆年就完事而是最少20年或最長30年的還款年期。 現時的世界,沒有錢太辛苦了所以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 買家要留意除了每月供款,買家還需要預留按揭保費、律師費、裝修等費用。 希望以上有關印花稅的知識與貼士可為你在置業時提供參考,惟置業及賣樓經常出現不同狀況,如對稅項有任何疑問,可諮詢稅務顧問或稅務局,計算自己的實際買樓或賣樓的額外開支。

置業印花稅: 首次置業的好處

他指出,若海外專才希望留港長遠發展,必定會考慮置業,他們對住屋有一定要求,不會希望購入面積200至300方呎的單位,然而置業時需要繳付額外的印花稅,直至居港滿7年及成為本港永久居民,才能申請退還,擔心他們未必會願意。 買賣合約及樓契加蓋印花程序(IRSD120)如協議的印花稅獲准延期繳交,納稅人或他的代理人必須確保在經延期後的到期繳款日前,悉數繳交印花稅。 如交易告吹,請填妥表格U3/SOA/F04,申請豁免印花稅。

置業印花稅

若果本身已經擁有一個物業,但之後再買多一個物業,理應不算是首置人士。 不過,只要在某段時間內賣走原有物業,便符合首次置業資格。 假設樓價800萬元,首置人士只需付3.75%印花稅(見下列表),即約30萬元,但非首置人士需要支付15%印花稅,即約達120萬元。 首次置業有3個好處,首先最大好處是慳稅,這是吸引真正首次置業人士,以及所謂「自製首置」人士入市的主因。 特別是後者,據近期美聯物業研究報告指,內部轉讓「自製首置」再買樓的個案持續增加,今年首季共有1267宗個案,跟去年第四季僅微跌10宗,相差不遠。

置業印花稅: 財政預算案2023|短期公屋土地仍短缺

這項措施適用於2022年10月19日及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任何形式的物業買賣都需要繳交從價印花稅,稅額就會視乎樓價。 只要你係香港永久居民並且沒有持有任何住宅物業都可享用以下印花稅率 (第2標準稅率)。

  • 一般情況下,買樓時所需支付的物業印花稅除了額外印花稅SSD外,其他通常由買方所支付。
  • 先釐定首次置業(首置)和非首次置業(非首置)的定義。
  • 假如沒有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則為取得該物業的轉易契的日期。
  • 不過要注意,印花稅是以物業原有價值計算,而所有居屋均是以政府折扣價值出售,計算居屋印花稅時需要先翻查居屋物業原有價值,否則資金不足,即會措手不及。
  •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馬泰陽認為,調整首置買家住宅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有助減輕首次上車及換樓家庭的置業負擔,有利促進中小型單位交投,相信今年1,000萬元以下物業的承接力將被看高一線。
  • 計法以物業交易的代價款額或物業市值(以較高者為準) x適用稅率。

當貸款人未來遇到資金周轉不靈、想轉按或增加現金流作生活額外開支時,亦可向銀行提出延長供款期的要求。 另部分資金較鬆動的業主,亦想提早供滿一層樓,然後再供多一層。 根據金融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目前逾九成業主,選用H按計劃。 曹德明指由於H按有封頂息率作保護,大部分買樓客敘造按揭時大多會選H按,以節省利息支出。

置業印花稅: 按揭專區

任何人如對印花稅署署長(署長)作出的評稅感到不滿,可向地方法院提出上訴,有關上訴須於評稅日期起計1個月內向地方法院司法常務主任提出。 經評定的印花稅須在上訴前繳付,除非印花稅署署長同意延期繳付全部或部分印花稅(但須繳付未獲准延期繳交的印花稅),或法庭另有命令,則屬例外。 如要申請裁定,請到印花稅署櫃位辦理,並遞交文書及有關的證明文件正本,本局不接受電子方式遞交的申請及文件。 任何人可以要求印花稅署署長(署長)對一份文書應否徵收印花稅及要支付的印花稅款額提出意見,但須繳付$50裁定費。 長實營業部首席經理郭子威表示,對住宅印花稅的調整,主要針對用家,減輕入市資金壓力,但因涉及金額不大,相信不會刺激樓價上升。

但如果買家選擇分開兩份契約來成交,則需按照自身的印花稅來處理。 以上述例子則業主要支付「400萬元X 1.5%」,相當於60,000元的「從價印花稅」;並再就總值200萬元的車位,繳付100元的「印花稅」,合共就是60,100元。 這種以「提名人」增持物業的做法,比起一起首由太太自己購入物業,要支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為低,可以說是條例賦予兩夫婦走灰色地帶慳稅的一種手法。 所謂「香港永久居民」,很直接就是只要你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就可以;但如果你仍待入境處核實身份,而持有「核實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證資格申請結果通知」則不屬於永久性居民。 以2023年2月22日早上11時劃線,如在此死線前已簽訂首份買賣協議(包括臨約),則要按舊首置印花稅稅階繳交印花稅;如在死線後才簽訂,則可按新首置印花稅稅階繳稅。 置業印花稅 無論買賣一手樓或二手樓,當我們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及「正式買賣合約」後,在物業正式轉讓至買方手上時,我們要多簽一份「轉讓契約」。

置業印花稅: 首次置業印花稅

除了過去未曾置業的人士外,如果是曾經置業但已經賣樓,或者曾經與其他人擁有物業但已經「甩名」,只要現時手上沒有住宅物業或擔保其他住宅物業,便符合「首置」資格。 在香港買賣任何不動產時,政府都將徵收一定金額的印花稅 Stamp Duty,否則相關文件將不具備法律效力,當文件牽涉法律訴訟時,文件將不獲法庭受理。 而我們一般所提到的物業印花稅,大多是指住宅買賣印花稅。

  • 如果物業在持有期為6個月以內,稅率為20%,持有期在6至12個月,稅率為15%;如果在12至36個月,稅率則為10%。
  • 若你是香港永久居民同時名下並無任何住宅物業,你就能以相對低的稅率支付從價印花稅AVD(從價印花稅計算方式)。
  • 舉例,如果丈夫買入的單位為300萬元,而丈夫本身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且買樓前並沒有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他在簽署「轉讓契約」時,提名太太持有物業,而太太成為唯一持有物業的人士。
  • 繳付多少印花稅,主要視乎樓價,以及買家的身份,還要視乎有沒有因遲交而罰款。
  • 香港永久居民同時持有兩個或以上之住宅物業,第二個物業就需繳付15%「買家印花稅」。
  • 額外印花稅SSD 是政府為壓止短期炒賣而推出的措施,是與賣方有關的印花稅,當投資者在買入單位6個月至3年內賣出物業,就需繳付額外印花稅SSD。

如物業持有期為6個月或以內,稅率為20%; 如物業持有期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或以內,稅率為15%; 如物業持有期超過12個月但在36個月或以內,稅率為10%。 如物業持有期為6個月或以內,稅率為15%; 如物業持有期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或以內,稅率為10%; 如物業持有期超過12個月但在24個月或以內,稅率為5%。 他指貸款人要做好風險管理,建議最佳供款年期為25年,因可自製「保險掣」。

置業印花稅: 銀行批核的兩種準則

不過,買家若然是在2月22日之前已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即使尚未簽署正式買賣合約,亦未能受惠是次措施。 而是次從價印花稅的稅階調整後,樓價介乎300萬至1,000萬元物業的稅款均有所減少,相信今年1,000萬元以下物業成交將會重新主導市場,佔整體成交比例將穩企8成以上水平。 若以一個800萬元住宅單位為例,其稅率原為3.75%,須繳付的印花稅為30萬元;從價印花稅稅階調低後,同一個單位的稅率降低至3%,應繳稅款為24萬元,比原先的30萬元,足足減少了2成。 置業印花稅 首置印花稅具體稅項由0.01%至4.25%不等,隨買入單位的樓價上升而有所不同。

置業印花稅

但如果提名的「近親」本身已持有香港住宅物業又怎計? 總之,提名近親只會用「從價印花稅」來看待,而不是更高稅階的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所以其中一個方法就是他們可採用「提名」方式來進行買賣。 首先由沒有持有物業的丈夫,先出面簽署「臨約」及「正約」,但在正式簽署「轉讓契」時,要求律師加入太太名字成為聯名業主。 由於「提名」人是近親,買賣只需依從「從價印花稅」。 如果提名的近親本身沒有持有物業,只需繳付100元的印花稅。

置業印花稅: 什麼是「從價印花稅」、「雙倍印花稅」、「新住宅從價印花稅」、「買家印花稅」?

部份人可能會問,本身持有工商鋪、海外物業、或車位,究竟在條例下,會否視為物業一部份,在購入香港住宅時需要繳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而非較低稅階的「從價印花稅」。 稅局不會計算工商鋪、海外物業及車位為「香港住宅」一部份,故只要在香港沒有持有「住宅物業」就可用「從價印花稅」的稅階計算。 由於女方並不是男方的近親、也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卻按業權比例繳付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相當於「300萬X15%/2」,相當於225,000元,另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450,000元。 不過比起聯權買入的方式,需支付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及15%「買家印花稅」慳了一點。 問題是,既然聯名入市時,即一方為香港永久居民、而另一方非香港永久居民,只要大家是近親,也沒有持有物業,就可以用「從價印花稅」來計算,買家並不需採用相關「提名」方式入市而已。 但如果購買本港住宅物業,並不符合上述條件的話,你就要支付「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即劃一15%的印花稅。

置業印花稅: 財政預算案2023|土地供應:長遠房屋供應充足

一般可選用銀行同業拆息按揭(H按)或最優惠利率按揭(P按) 。 「H按」是以銀行同業拆息(HIBOR)為計算利率的基礎,銀行提供的按揭計劃為「H + X厘」。 舉例先生本身屬永久性居民、在港沒有持有何物業,但卻聯同一名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太太置業。 太太本身在香港沒有持有住宅物業,二人以300萬元購入一個單位,物業印花稅就是先生在簽約時繳交100元的「從價印花稅」而已。

置業印花稅: 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 SSD)

由此可見,準買家如有意減少印花稅支出,可以借用親人的「首置客名義」,去購入物業,從避過DSD 15%的稅項、甚至是BSD稅項。 近年據不少媒體報導,不少換樓客或是父母客,也以未曾置業的子女的首置名額購入物業。 另外,換樓客如果買入新物業時,未有出售舊物業,亦需要繳付15%的印花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