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您又認為社區及家人是一大資源,應該善加利用。 在寧養病房接受紓緩治療,院方會教導及訓練家人掌握相關技巧以照顧病人,如痛症的用藥、腸塞引致的肚脹、反胃、作嘔,及大面積傷口護理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時間訓練及掌握。 紓緩治療 治療經過: 腫瘤科主診醫生為思華同時安排化療及紓緩治療,控制不適症狀。
除了是照顧者之外,他們可能還有其他角色,例如是母親,要照顧家中的子女,這更令他們百上加斤。 如果需要因為照顧病人而辭掉本身的工作,照顧者更需要面對財政上的壓力。 紓緩治療 預設晚期照顧計劃,或預設醫療指示,是當患者仍能清醒地與家人及醫護人員商討所訂下的意願書,以便日後一旦病情嚴重和失去個人意志後,仍可按照自己的意願接受和拒絕那些維生治療。
紓緩治療: 醫療旅遊成旅行新趨勢,熱門地點及療程有呢啲!附常見療程收費比較
大多數人都忌諱直接談論死亡,尤其是家有癌症的親友,他們害怕談論到寧養或紓緩治療服務甚至死亡,因這些話題都會打擊病人心情而變得消極,這是由於大眾對紓緩治療的認識不深或有誤解。 當病情去到晚期階段,紓緩治療仍會給予病人適當的治療,讓一些可以逆轉的身體問題得到解決,對於不能逆轉的問題,我們會積極地協助病人控制不同的徵狀、紓緩不適,以提升病人的生活質素。 醫治疾病除了藥物外,心理及靈性的支援也可以幫助病人面對眼前的困難,我們關心及明白病人的需要,會給予心理輔導及支持,又會安排宗教活動或儀式以支持病人的信仰,從而讓病人可以勇敢面對死亡及作出預備。 亦會為病人回顧人生及完成心願,就好像為人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更讓家人留下美好的回憶,而不是遺憾。 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紓緩護理」的定義是:對治癒性治療己經無反應的末期病者之積極性全人整體性照顧護理。 此時給予病者疼痛控制及其他症狀的紓緩,再加精神心理性、社會性及靈性問題的照顧成為極重要的優先行動。
「生死教育在香港長期受到忽視,對大學來說只是一個科目,而且未必每年都會開設,中學更是沒有相應的科目。」然而,死亡隨時都可能發生,因此需要從小「作好準備」,從而幫助學童理解人生,思考日後的發展方向。 她坦言在家離世之所以難以實行,是因為病人及家屬往往太遲決定,家人難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如何照顧病人,亦未有心理準備接受現實。 紓緩治療 若大家較早意識到「死亡」,願意坐下來商討插喉與否等問題,很多事也能迎刃而解。 紓緩治療 現時社會上很多人對紓緩治療有誤解,認為接受紓緩治療的病人是晚期病情,入住寧養院只是等待離世。 紓緩治療則可以在疾病的較早期介入,在有需要時為病人和家人提供額外的支援。 病人可同時接受針對疾病的治療(例如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和紓緩治療。
紓緩治療: 化療期間須知
第二步︰原則上醫生將每兩週上門探訪病人及其照顧者(視乎病者及家屬 需求),同時閱讀醫健通上病情的紀錄,跟進病情,並提供專業意見。 如果準備的工作繁重,需要作周詳的考慮,事前家屬與患者、醫生、護士、社工要有良好的溝通。 讓患者說出要求,讓他知道自己會接受怎樣的照顧。
紓緩治療主力改善末期病人的生活質素,並減輕肉身痛苦煎熬與情緒困擾,讓人生的最後一段路過得安適、平靜、有尊嚴。 除了基本的痛楚、呼吸問題、活動問題、飲食問題等外,還會為病人及臨終者家屬提供身心慰藉和支持。 無力回天的病人不必仰賴維生儀器和大量財力被動地延續生命,而可以憑基礎治療紓緩身體不適,按照自我意願度完剩餘時光。 正如 《終有一死》Being Mortal作者Atul Gawande說:我們最想要的畢竟不是一場好死,而是好好走到生命盡頭。 末期癌症及器官衰竭病人需要服用多種藥物及進行化療,心理及身體所承受的並非常人能了解,但部份病人因為對藥物有嚴重過敏,或未能承受藥物本身的副作用,醫生未能為病人處方合適的止痛藥物。 葛量洪醫院今年三月首度引入催眠及香薰按摩等治療,紓緩寧養病人因病痛或藥物帶來的症狀,讓飽受疼痛困擾的晚期病人能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紓緩治療: 相關條目
私家醫院很難提供紓緩治療服務,像護士要陪病人和家屬談話,怎樣計錢? 當這些服務無法轉用經濟效益來量度,醫護人員都做得格外辛苦。 除了醫管局,還有三間自負盈虧的院舍提供紓緩治療:沙田的善寧之家、將軍澳靈實協會的寧養院、香港仔防癌會癌症復康中心。 近年也開始有私家醫院,或者老年學會等支援這些服務。
安寧或善終照顧是紓緩治療的一部分,側重於臨終者的護理。 一些國家將臨終定義為生命的最後六個月,有些是出於保險或資源分配的考慮。 在香港沒有標準的「末期生命」定義,但臨終關懷的概念與此類似。
紓緩治療: 紓緩治療服務轉介
請參閱另一文章「紓緩團隊的醫生」,詳細討論在紓緩護理的理念和實行中,醫生的角色、責任和訓練,怎樣選擇適當的醫生,病人和親友怎樣和醫生溝通。 聲明:此網站資料節錄自香港電台第一台節目《精靈一點》,並不能用作醫療診斷。 在香港,醫管局把晚期病人定義為患有嚴重、持續惡化及不可逆轉疾病的病人,而且對針對病源的治療毫無反應,預期壽命短暫,僅得數日、數星期或數月的生命。 市面上咳嗽藥物五花八門,市民未必清楚了解自己所需,買錯吃錯會有反效果,「假如是乾咳,卻誤買了增加咳嗽的『馬尿』,喉嚨便更加難受;相反,假如是痰咳,又亂買了鎮咳藥,壓抑了咳嗽,痰便吐不出來」。 陳潁琳建議,市民可到有註冊藥劑師駐場的藥房選購藥物,尋求專業意見。 (明報製圖)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顧德政稱,即使兩個病人同樣受病毒感染,咳的情况也可以不一樣,「一個可能乾咳,另一個痰咳,要視乎病情。假如氣管遭受的刺激較多,又或有發炎,黏液分泌便會增加,那咳之餘,還有痰」。
陳潁琳也提醒,除了哮喘、氣管過敏、胃酸倒流、藥物副作用等原因有可能令人久咳,患上肺結核(俗稱肺癆)、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嚴重疾病,亦可能出現長期咳嗽的病徵,單靠服食止咳藥物是起不到作用,應盡快求醫。 何小姐的爸爸約半年前確診癌症,經過反覆治療,病情依然無好轉,爸爸最終放棄積極治療,希望接受寧養服務,何小姐亦尊重他的意願。 除了生理上盡力減輕病人的不適,如何方便病人交流和傳遞訊息,亦是紓緩治療相當重視的一環。 美國的「互聯電子健康紀錄」(EHR)一方面給予病人傳達個人志願的渠道,另一方面,亦使親人可在病人失去決定能力時,得知其早前的決定,以便繼續施行病人屬意的護理方式。
紓緩治療: 化療的原理
例如在患病早期,管理痛楚等紓緩措施,可能只佔整個護理的一小部分。 紓緩治療 但隨著病情轉差,昔日一些症狀變得不可逆轉,或醫治疾病時帶來的負擔已超過其益處時,護理便傾向使病人感到舒適。 當然,紓緩治療的側重除了跟病情變化有關,亦可由病人自己決定。
- 《青囊經》成書於秦末漢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有文字記載的風水經書,確立了中國「風水學」的具體思想和理論。
- 治癒性治療的焦點在於疾病;舒緩治療的焦點在於病人。
- 林家揚按不同體質需要,建議以下3款醒腦健腦茶飲。
- 有的晚期患者或會否定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透過心靈對談和輔導,讓患者發掘生命所帶來的意義,重新發現自我。
紓緩治療的核心是減輕痛楚、紓緩不適,並以藥物及其他輔導方法盡可能地紓解身體各種疼痛和其他不適,維護病者的尊嚴,讓病人平靜、安祥地走向生命的最後階段。 雖然東區醫院協助提供寧養院的名單,但哥哥坦言,就算是普通的寧養院如癌症復康中心,每個月的住院費兩三萬元起,自己是退休人士,也有家室子女,財政上難以負擔。 不論選擇在醫院、院舍或家中離世,家屬都應在晚期病者有精神及判斷能力時盡早商討照顧計劃,瞭解病人的意願、價值觀、期望等。 由於照顧計劃可能會隨時間或病情而改變,故應留有空間及時間定期檢討所定的照顧計劃。 不過,紓緩治療並非只有步入人生最後階段的患者才可使用。 如果患者因嚴重疾病,如心臟病、肺病、多次中風、柏金遜症等,而引發不可承受的痛楚、壓力或其他症狀,也可以尋求專業的紓緩治療服務,及早減輕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