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15大分析2024!內含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絕密資料

粉嶺與上水、沙頭角、打鼓嶺組成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規劃上連成一片。 新市鎮發展後由於交通道路網絡的變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視爲上水的一部分。 現今粉嶺與上水的東西分界線南段大概位於掃管埔路、雞嶺村和偷牛山。 不過基於坊間使用習慣,一些現今視作位於上水但多年前以「粉嶺」命名的場所也不再更名,造成今人在上水能找到以「粉嶺」命名的場所和道路的奇特現象。

  • 不過官方記錄最早要到清代嘉慶年的《新安縣志》時才收錄「粉壁嶺」之名。
  • 政府刊憲,就強制在公共交通工具、港鐵、指明處所及指明公眾地方佩戴口罩的規定,將繼續有效至下月8日。
  • 鄉內的廖萬石堂,建於1751年,是香港保存最好及最具規模的圍頭宗祠之一,建造講究,陳列大量珍貴文物,1985年獲列為法定古蹟。
  • 平緩的龍躍頭文物徑全長約2.6公里,一路上有河道、農田和樹林,並將該地區的「五圍六村」都串連了起來。
  • 文物徑於2009年成立,全長五公里,沿經上水塘、副水塘、中水塘、抽水站、水壩、上水道等古蹟。

西貢白腊村遠離塵囂,村落至今仍是無污染的古老客家村莊,因此有「世外桃園」之稱。 白腊村內居民已不多,卻設有渡假屋出租,設備簡單純樸。 下次去白腊灣時,不妨到附近的隱世白腊村走走,感受與世無爭的生活。 1898年新界被租借給英國,但錦田的村民拒絕被英軍接管。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圍村文物徑】走訪500年歷史!8大香港圍村文物徑 吉慶圍/屏山/龍躍頭/中西區

粉嶺圍還有其他的傳統文化,如每十年一次的太平清醮及每年元宵節舉行的太平洪朝。 )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毗鄰北區公園,由新界五大家族之一彭氏家族興建,粉嶺圍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以別緻的風水魚塘和特別的布局聞名,是香港少數能夠保留古色古香的圍村。 粉嶺圍位於粉嶺,由彭氏家族興建,至今已逾700年歷史。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廟宇正面飾有精緻的灰塑及壁畫,皆為吉祥圖案及民間故事。 後進東面偏殿的兩個古鐘,是廟內現存最古老的文物。 其中一個古鐘鑄於一六九五年,乃鄧氏族人為子投契天后的酬神之物;另一古鐘則於一七○○年鑄造,為村中子弟出門往省城應試,祈求路上平安的酬神之物。 山頂文物徑前往方法:中環港鐵J2出口外轉右,穿過遮打花園向皇后大道方向行,橫過行人路後沿著花園道直上山頂纜車總站。 孫中山文物史蹟徑前往方法:從港鐵中環站D2出口,沿皇后大道中走,然後乘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到達堅道後轉右步行約5分鐘。 孫中山文物史蹟徑由就讀醫學的母校香港大學開始,途徑曾就讀的拔萃書室舊址、皇仁書院舊址、曾策劃革命史上首次起義的興中會總會舊址,還有非常適合打卡的簡約風百子里公園。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吉慶圍

屏山文物徑中比較出名的地標有香港現存唯一的500年歷史古塔聚星樓、供奉土地公的社壇、圍村上璋圍和法定古蹟仁敦岡書室。 元朗錦田吉慶圍建於明朝1465至1487年間,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絕對是古老圍城。 直到17世紀晚期為了防止寇盜,吉慶圍才興建四面圍牆。 吉慶圍的神廳、圍門、四面炮樓及圍牆也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可見吉慶圍的圍村歷史意義。 粉嶺是香港其中一個宗教建築最豐富的地區,涵蓋香港六大宗教中的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宗教場所。 粉嶺亦曾是香港北部重要軍事基地,曾建有粉嶺軍營、芬園軍營、皇后山軍營和新圍軍營,目前新圍軍營及其大嶺練靶場仍然爲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粉嶺圍是少數於香港在今天仍保留古色古鄉的村落。 粉嶺圍由新界五大家族之一的彭氏家族於明朝萬曆年間興建,至今已有 700 多年歷史,是香港少數的古老圍村,風水古炮、魚塘和特別的建築佈局是其一大特色。 置於圍前的三門古砲,相傳為清初時對付山賊和海盜,及至日軍侵華,鄉民恐古砲會惹起日軍的懷疑,於是將它們埋在地下。 古砲出土後,擺放於圍村之內,且刻石以記其事,見證著這一段段的歷史往事。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天后宮 2002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聯和墟於1949年由粉嶺、沙頭角、打鼓嶺和部分大埔區村民集資成立。 粉嶺火車站,沿新運路走,步行十五分鐘,在北區公園旁邊。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粉嶺圍旁邊,停車場內進,則可見到另一個很有歷史價值的彭氏古祠。

沿路只有一條主路,甚少分叉口,不用看地圖也不會走錯路。 途中轉入鰂魚涌樹木研習徑,這條路線會帶你經過戰時爐灶遺跡。 本討論區的宗旨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家可分享彼此的興趣及經驗。 若登記成功,本網站會顯示於下一頁中,閣下可即時登入討論區發表意見。 曾大屋是曾氏家族的住宅,由曾貫萬於1848年建造。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上水圍

如今這裏不只是公寓,更進駐了餐廳,並引入很多教育活動,適合一家大小參加。 現代化的城市觀景及千遍一律的新市鎮建築無疑大煞風景,但數座古老祠堂及書室屹立如昔,讓遊人一瞥新界原居民的早年生活。 舊屏山警署已改建成屏山鄧族文物館暨文物徑訪客中心,提供豐富導賞資料及地圖,讓你的旅程更充實。 在香港眾多法定古蹟中,有41個水務設施,而當中大部分位於大潭,組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這個神奇的村莊坐落於一個風水林圈內,周圍環繞著眾多的荔枝樹和金桔樹,是一窺客家村民生活風貌的絕佳去處。 山頂文物徑其實是中西區文物徑的其中一部份,中西區文物徑的其他路線包括中區線和上環線。 中區線涵蓋40項歷史建築,包括大館、聖約翰座堂和美利樓舊址不少打卡古蹟。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上環線則包括孫中山史蹟徑、石板街、中環街市等。 有別於香港圍村文物徑,在山頂文物徑能體驗殖民時期文化,古典英式建築非常受打卡愛好者歡迎!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香港圍村文物徑3:西貢白腊村

香港與內地亦全面通關,包括開放全部口岸及取消出行前核酸檢測要求! 香港著名的英式歐式古蹟建築有伯大尼修院、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舊北區理民府和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等。 想知更多可以看【香港打卡古蹟】8大隱世打卡古蹟,歐式舊建築。

  • 五條圍村分別是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及新圍;六條村落包括麻笏村、永寧村、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及覲龍村。
  • 整條文物徑都是平路,很好走,順序走,花兩小時可遊覽其中10大景點,適合一家大小遊覽,走累了,還可以中途離開。
  • 由於鄰近粉嶺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粉嶺新市鎮。
  • 在南宋末年,宋室皇姬逃亡至錦田,嫁與鄧氏族人鄧惟汲,他們的長子在元朝末年移居龍躍頭,先後建立了「五圍六村」,至今有800多年的歷史。
  • 南宋(1127 – 1279年)初年,宋室皇姬南逃,後嫁予錦田鄧氏族人鄧惟汲,其長子後人於元朝(1279 – 1368年)末年遷居龍躍頭。

從13世紀已從錦田移居此區,與宋朝皇室淵源最深。 在南宋末年,宋室皇姬逃亡至錦田,嫁與鄧氏族人鄧惟汲,他們的長子在元朝末年移居龍躍頭,先後建立了「五圍六村」,至今有800多年的歷史。 龍躍頭文物徑的14個古蹟裏,包括了其中兩條村:小坑村和永寧村;五圍:新圍、永寧圍、東閣圍、老圍、麻笏圍;及五個古蹟:松嶺鄧公祠、天后宮、石廬、崇謙堂,善述書室、擋煞碑石和社壇。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歷史古蹟

曾氏建宅的起源有二:一、曾氏在西灣河經營石礦場,並在筲箕灣開設三利石廠,後來致了富,便在沙田興建圍村供族人居住。 二、曾貫萬是五品官,相傳有一班海盜把漁穫交予他保管,他在漁穫下面發現大量銀幣,而海盜又一去不回,遂用之興建建宅。 粉嶺圍的圍門和炮樓各塗了三個白色大圓點,呈品字形,據説跟風水有關,為香港所獨見。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此外,圍前的半月形魚塘亦具有風水和美化環境的作用。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牆基用石築砌而成,壁上有砲口,圍牆四角,均築砲樓,並加連環鐵閘。 圍外原有一道1000多米的護河圍繞,是1662年至1721年間加建的,後來被填平,現時只有部分被保留了數米寬的河面。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吉慶圍只有一個出入口,門口外有一塊記載鄧氏歷史的銅牌。 吉慶圍是香港一個著名的圍頭圍村,位於元朗錦田錦田公路側,與永隆圍、泰康圍、南圍、北圍和新圍合稱「錦田六圍」。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傳統節慶活動

粉嶺圍,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為香港現存的一座廣府圍村,粉嶺圍的圍門和炮樓各塗了三個白色大圓點,呈品字形。 在夏季炎熱的下午,村裡的老婆婆們經常會聚集在涼爽的瞭望塔裡,坐在長椅和板凳上,聊天喝茶。 「在『五圍』中,只有我們村至今還保留著舊村門。」一位婆婆自豪地介紹 。 村大門的門框以花崗岩製成,當中打了幾個圓孔,做插門栓之用。 婆婆說,以前村門會在日落時被鎖上,使居民免遭危險。 前往方法:由西貢碼頭乘坐的士,大約20-30分鐘就可到達。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明朝中葉,龍躍頭鄧氏勢力延伸至大埔海,建有鄧孝子祠,清初開設大埗墟。 粉嶺早期不見經傳,南宋時有人開村;而鄰近的上水華山,則發現漢代文物, 直到清嘉慶編制的《新安縣志》卷二收錄「粉壁嶺」。 粉嶺於1898年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隨新界一併割讓給英國。 1979年北區升格為18個地方行政區一員,而粉嶺是北區的四大分區之一。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香港圍村

文物徑全長2.6公里,只需2個小時便能領略龍躍頭的傳統面貌及居民生活。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毗鄰北區公園,由新界五大家族之一彭氏家族興建,粉嶺圍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以別緻的風水魚塘和特別的佈局聞名,是香港少數能夠保留古色古香的圍村。 粉嶺圍包括正圍、北圍和南圍三條鄉村,不遠處的粉嶺樓和掃管埔村也是粉嶺圍的分支。 粉嶺圍附近建有思德書室和彭氏宗祠,建築古雅,重修後仍保留清代建築的風格,保留的文物甚為豐富。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吉慶圍交通

至於山頂線部分,有前身為人力車停放處的山頂餐廳,及英殖時代港督避暑小屋遺址。 位於新界東,鄰近粉嶺的文物徑全長2.6公里,1999年正式開放。 據說,有龍跳躍跨過文物徑附近的山嶺,因而得到這氣吞天下的名字。 新界五大氏族之一鄧氏於800多年前從江西南遷,落戶於龍躍頭,如今這裏依然是鄧氏據點。 文物徑深入五個鄧氏老圍村,東閣圍就是其中之一。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香港九大看日出好去處

吉慶圍呈長方形,佔地45畝(長約100公尺,寬約90公尺),設計整齊、對稱,是典型的圍村建築。 鄧氏遠祖鄧符協早於北宋時來此定居,後來族人鄧伯經與另外兩人於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至1487年)建築圍村居住,至今已逾500年歷史。 安樂村於1915年由香港商人馮鏡湖等集資立村,是一條雜姓村落,包括李、鄧、馮等姓氏。 安樂村是文人道侶聚集及富人修建別墅之區,有鏡湖別墅、西河別墅、瑞勝書室、李園、本立園、成法園、三教總學會、安樂祠等,其中於1925年建成的軒轅祖祠最為著名,現已重建為黃帝祠。 1980年代,該村的土地逐漸改建成粉嶺工廠區(安樂村工業區)。

粉嶺圍村文物徑的名稱: 香港圍村文物徑5:龍躍頭文物徑

和昌大押如今已經活化成酒吧及餐廳 The Pawn,是個夜夜笙歌的好去處。 如何前往:在港鐵粉嶺站 C 出口乘搭 54K 號小巴,穿過河流後的第一個站(即崇謙堂)下車,文物徑終點為小坑村,可在此乘搭 56K 號小巴返回港鐵粉嶺站。 香港旅俠 –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領袖發展中心 2023. 石廬為兩層高中西合璧的建築,由主樓及附屬建築物組成。 建築物的牆身、露台及石柱充滿著殖民地建築的特色,但屋頂卻是中國傳統的金字頂,以木樑及板條承托,並以瓦片鋪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