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灣道1號詳細懶人包

除此之外,車隊內有三輛(#28、#68及#128)古典電車,以及一輛(#18)派對電車,只供私人租借或旅遊推廣之用。 古典電車採用開篷設計,車身上有燈泡,座椅採用梳化,富有特色。 另外,電車公司於1991年重建#120亦保留了1949年的設計,車身為淺綠色,上層使用木製座椅。 另一方面,電車公司亦有三輛工程電車(#200、#300及#400),用作電車軌道和架空電纜的日常維護。 ),以反映車隊戰後開始普遍使用的塗料顏色,惟此顏色未有在色彩系統中編上個別色號。 筲箕灣道1號 另外,電車公司亦於消息公佈不久後將88號電車車身模仿該彩通色卡的設計。 同月30日,香港電車系統獲得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為「最大的服務中的雙層電車車隊」。 2011年11月28日,3輛第七代電車,編號為171、173及174號電車正式投入服務。 新電車採用跟#168相同的車廂設計,但在操控系統上,就使用交流電馬達取代過往的直流電馬達,使到電車在制動時所產生的電流回饋到電網,供其他電車使用,能夠提升環境保護及節約能源效益。

新電車原擬設有冷氣系統,惟因為技術仍存在不少問題,包括冷氣系統不夠可靠,電車的供電網不能負荷電車加裝冷氣系統後的用電量,乘客亦認為電車加裝冷氣系統後可能會大幅加價,反而會降低電車的吸引力,因此計劃暫時擱置。 1991年首季,電車公司的母公司九龍倉將銅鑼灣霎東街電車廠拆卸,原址興建時代廣場及銅鑼灣站A出口。 位於石塘咀的屈地街電車廠取代霎東街電車廠的功能,而西灣河的東區走廊橋底則增設供電車停泊及小型維修的設施。 筲箕灣道1號 1910年,「香港電車局」改名為「香港電車有限公司」,並一直沿用至今。 同年,香港政府為防止運貨工人擅用電車路軌推運貨手推車,遂立例禁止其他車輛佔用電車路,同時禁止手推車軸距相同於電車道軌距。 雖然電車最大載客量是115人,但於繁忙時間,乘客都儘可能擠進車廂內,但這也拉長了電車的停站時間,所以有時會出現很多電車同一時間塞在同一位置。 2015年統計,香港電車每日平均有180,000人次乘搭。

香港電車的收費相對於其他交通工具來說是相當低廉,更是香港島上收費最便宜的陸上交通工具。 現時,付款方法有四種:八達通、現金、月票及四日旅遊票。 筲箕灣崇真學校校友會「榮神益人」獎學金在2010年正式成立,目的是鼓勵在校的學弟學妹們對社會/學校服務作出貢獻。 自獎學金成立以來,校友會收到多筆自海外及本地校友的捐款。

開線時已受到九巴重視,先引入首批嶄新雙層巴士「長牛」丹拿E型行走,但很快便加派嶄新的利蘭珍寶/平頂寶巴士為主力,並於八十年代初以「雞車」利蘭勝利二型行走,八十年代初更以12米大型三軸巴士接力,型號是非空調丹尼士巨龍12米巴士及 利蘭奧林比安12米巴士。 本線當時是中巴獨有型號11.45米「大白鯊」都城嘉慕威曼都城巴士一型經常出現路線。 乘客登上102線往美孚後15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卡轉乘203C線往尖沙咀,或從203C線往大坑東登車後150分鐘內以同一張八達通卡轉乘102線往筲箕灣,次程可獲$4.9折扣優惠。 608P經:小西灣道、富怡道、小西灣道、柴灣道、永泰道天橋、永泰道、順泰道、盛泰道、杏花邨巴士總站、盛泰道、東區走廊、東喜道、南安里、筲箕灣道、太康街、東區走廊、東區海底隧道、鯉魚門道、觀塘繞道、宏照道、承啟道、土瓜灣道、馬頭圍道、新柳街、漆咸道北、馬頭圍道、馬頭涌道、馬頭角道及盛德街。

筲箕灣道1號

電車自1904年通車後已接受現金付款,在電車公司於1970年代後期使用錢箱取代售票員之前,電車的上、下層車廂及拖卡內均派駐有售票員向乘客售票。 自通車至1970年代,電車公司曾經使用不同款式的車票,不過自戰後的1946年起,一般電車車票的款式基本上已固定下來,而在特別節日如農曆新年,電車公司會發行節慶車票。 車票按車廂分為不同等級,及依據乘客的年齡分為成人票和小童票,車票上印有識別編號和電車途經區域的表格。 車票是卷裝的,並在一定程度上防水,售票時由售票員逐次撕出車票及打孔給乘客,由於電車在以前是香港島上最重要的鐵路系統,載客量很高,所以電車票的背面常印有廣告,並成為電車公司增加收入的途徑。 電車公司於2011年初將每個電車分站標上數字,以便識別。 分站編碼主要分「東行」和「西行」,「東行」的分站由堅尼地城起,以01開始每個單數編碼,以E(即East)作尾碼,例如分站05E是由堅尼地城總站起東行第三個分站,最大編號為101E;同樣道理,「西行」的分站則由筲箕灣開始,以02開始每個雙數編碼,以W(即West)作尾碼,最大編號為104W。 目前電車分站共有111個,平均每相隔約250米設有一個。 最繁忙的電車站計有中環太子大廈/置地廣場站、金鐘太古廣場站及銅鑼灣怡和街站。

筲箕灣道1號: 香港-南區

初時雙層電車上層無蓋,只設有長椅,而上層及三分之一的下層被劃作頭等座位。 翌年(1913年),為了使雨天時上層仍可載客,雙層電車上層加設了帆布帳篷。 首批電車共有26輛,分別為10輛頭等及16輛三等,全部為單層設計。 頭等電車頭尾部分採用開放式設計,中間則是密封,每邊設有兩行長椅,可載客32人,收費每位一角。 三等電車採用全開放式設計,設有6排背對背長椅,可載客48人,收費每位五仙。 筲箕灣道1號 電車路線規劃至港島最西端的堅尼地城和石塘咀,因為當時石塘咀乃著名的紅燈區(有「塘西風月」之稱),方便達官貴人、公子哥兒到該地玩樂。 1925年,銅鑼灣利舞台戲院落成後,每晚均會有一輛「午夜專車」從戲院附近載客到石塘咀。 駕駛台有一支控制車速的控制桿,司機可將控制桿推拉到不同刻度。

  • 法庭最終於2017年9月中批出強制拍賣令,同年10月底整棟大廈進行強拍。
  • 頭等電車頭尾部分採用開放式設計,中間則是密封,每邊設有兩行長椅,可載客32人,收費每位一角。
  • 自從過海隧道巴士118線於2013年底改為不經北角直達柴灣後,102線已經配合增加班次加強對北角及炮台山地區的服務。
  • 請瀏覽本網頁,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如何影響您的財務管理及我們的服務。
  • 2011年12月,電車公司引入無線射頻定位系統進行測試。
  • 因此,有東區區議員要求城巴及新巴提供608及694的免費轉乘優惠,以加強小西灣至九龍東的特快巴士服務。

公司預期未來每月可以有一至兩部新型號電車推出;於2012年,將會再有12輛新型號電車投入服務,整項電車翻新計劃於2021年完成。 2010年10月,電車公司對外展示全新設計的電車#168,新電車設計及組裝均在香港進行,外型與現時行駛的木製電車相似,唯全車改用鋁合金物料建造。 1964年,電車公司製造了一節可由雙層電車拉動的單層拖卡進行測試;電車公司於同年12月從英國金屬部件(Metal Sections)購入10節單層拖卡的組件,運到香港後再進行組裝,這些拖卡的車廂被列為頭等,於1965年起投入服務。 因為電車加掛拖卡後上斜能力不足,加掛拖卡的電車僅能應用於堅尼地城和北角之間(包括跑馬地)的路段,及不能反向行車和迴圈軌道,而且需另設售票員向乘客收費,不符合成本效益,至1982年5月全部拖卡被廢棄。 筲箕灣道1號 1922年,「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總部由英國遷至香港,經營權亦全歸香港,變為一間獨立控股公司,主要股權屬於怡和洋行擁有。 1923年,雙層電車上蓋改為永久性木質上蓋,1925年則引入全密封式雙層電車。 而由1924年開始,電車公司進行雙軌鋪設工程,初期連接銅鑼灣至筲箕灣,最後一期要到1949年8月才宣告完成。

目前已開通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澳洲,加拿大至香港轉運服務。 直接扣帳授權並非新事物,例如你在銀行設置的常設轉帳指示,或自動轉帳付款,都屬於直接扣帳授權。 本文為你介紹直接扣賬的用途、申請收費、設立和取消方法,讓你更輕鬆以直接扣帳付款。 本出版物僅供一般參考用途,並不旨在涵蓋其涉及的主題的每個方面。 在根據本出版物的內容採取或避免採取任何行動之前,您必須獲得專業人士或專家的建議。 筲箕灣道1號 本出版物中的資訊不構成 TransferWise Limited 或其關聯公司的法律、稅務或其他專業建議。 我們不就出版文內容是否準確、完整或最新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聲明、保證或擔保。 滙豐銀行現時提供流動銀行服務,以流動貨車的方式,為距離現有分行較遠的地方提供自助銀行服務,包括提款、存款及打簿。 普通分行的營業時間基本上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4時至5時不等,星期六為上午9時至下午1時。

筲箕灣道1號: 電車全景遊

2018年12月2日起,本路線擴展至提供來回方向全日服務,回程繞經近MegaBox一段宏照道與土瓜灣南部。 )及筲箕灣,途經九龍土瓜灣、天寰、德朗邨、麗晶花園、啟業邨及九龍灣商貿區,取道觀塘繞道及東區海底隧道特快往返港島北角東部、鰂魚涌、太古城與西灣河。 2018年5月23日,《蘋果日報》揭發重建地盤有分判商懷疑使用7.5噸未完成檢測的鋼筋,唯發現該批鋼筋強度不合格。 房協相信分判商為趕工偷步用未檢測的鋼筋,事後已暫停相關工程,並要求總承建商俊和建築將問題鋼筋全部拆走,事件導致20噸鋼筋被棄用。 東區的筲箕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0,501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58,526人。 主要街道包括愛賢街, 愛禮街, 筲箕灣東大街, 筲箕灣道 (筲箕灣段), 阿公岩道, 愛信道, 寶文街, 工廠街, 南康街。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愛蝶灣、東旭苑、東濤苑、峻峰花園、形薈等。

筲箕灣道1號

我們為你列出恒生在香港的分行地址及營業時間,以便大家尋找附近的分行。 香港電車免費乘車日紀念獲得健力士世界紀錄全世界「最大的服務中的雙層電車車隊」,電車公司于2021年8月18日舉行免費乘車日。 由於香港電車通車時幾乎全線沿海旁而建,因此這個計劃的另一個意義就是令電車可重臨中環天星碼頭的海旁。 據估計,支線由上環街市開始,由林士街進入填海區西部,一直沿著海旁至填海區東部(維園道一帶)返回英皇道原有的電車路。 現時,已經完成的中環填海區(中環碼頭及香港站一帶)已經預留了鋪設電車軌道的位置。 2011年下半年,測試變頻控制的#172已投入服務近一年,安裝新款鋁合金車身的#168也使用達半年後,由於變頻控制和新款車身在實際應用環境下皆已見成熟,電車公司於是開始生產結合變頻控制交流電動機及採用新款車身的第七代電車;首輛第七代電車於2011年11月28日投入服務。 筲箕灣道1號 電車公司計劃每月更換一輛電車為第七代款式,整項計劃歷時約十年,因此過往使用柚木車架俗稱「木頭車」的舊款電車將會被漸漸淘汰,但車隊內其中七輛具有歷史紀念價值的型號(包括#120)將會獲保留。 香港電車於1985年將仍是戰後款式的#120電車運往加拿大溫哥華作為1986年世界博覽會香港展區的展品,並於1987年新造一輛同樣編為#12的第六代電車取代其被運往加拿大展出後的空缺。 電車公司於1987年展開歷時四年的車身更換工程,為161輛供日常載客的電車換裝第六代車身。 拖卡在投入服務初期曾經是頭等車廂,但乘客普遍認為拖卡收了頭等車費卻沒有頭等的享受,加上拖卡被拖行時所發出的噪音頗大,所以拖卡並不受乘客和電車沿線的居民歡迎。

薛國強又認為港鐵西港島綫通車已完全取代電車,電車應結束歷史任務,市民不應「抱殘守缺」,聲稱走路可能比乘搭電車快捷。 此舉引發廣大市民,甚至一些政治人物、名人和藝人等的強烈不滿,民間團體和香港電車迷會成立一人一聯署捍衞電車大聯盟反擊,號召市民聯署反對規劃申請,並批評薛國強不應為了方便開私家車出門的人士,而犧牲中下階層出門所須的廉價公共交通工具。 香港電車公司向香港政府建議希望將電車引入啟德發展區及西九文化區。 筲箕灣道1號 董事總經理夏睿德表示,新線可以是與香港島電車有關連或者全新造型,視乎政府決定。 1970年代,柴灣被開發成住宅及工業區,大大提升了該處的交通需求。 香港電車曾經考慮將電車線由筲箕灣東延至柴灣,但由於兩地被山阻隔,柴灣道斜道大,電車無法爬坡,開鑿隧道又不合乎成本效益,因此計劃未能落實。 取而代之的是由香港地鐵(現稱港鐵)港島綫服務柴灣,於1985年5月31日正式通車。

THE HOLBORN共提供420伙單位,間隔多元,涵蓋開放式至3房,其中開放式單位佔142伙、1房單位佔242伙、2房單位佔24伙、另有特色單位佔12伙。 韓家輝指,現時項目設於國際金融中心一期的示範單位及售樓處將近完工,樓書籌備工作亦已接近尾聲,預料下月有機會上載樓書。 項目所在地前身為於1960年落成的太樂樓,位於太祥街2號及筲箕灣道1號,樓高11層,共提供150伙住宅單位。 筲箕灣道1號 方面,項目毗鄰太古城翠湖臺及太祥樓、興祥大廈等樓宇,預料單位以望周邊樓景為主;而坐向西南中高層單位,由於前方建方建築物高度較低,可望享較開揚視野,而低層單位將受受筲箕灣道車輛噪音影響。 假如你有打算透過到恒生分行匯款,也許你可以先了解一些具口碑的網上匯款平台,你會發現有更方便和便宜的匯款途徑。 由於銀行大多採用較市場匯率略高的溢價匯款,變相在匯率中收取「隱藏手續費」。

筲箕灣道1號: 電車路線

除了供日常載客及租借的#120之外,香港歷史博物館的1950年代展區收藏有一輛戰後型電車#50,可供參觀人士走進車廂內參觀;香港海洋公園於2011年增設的「香港老大街」景點,園方邀請電車公司仿照第五代電車在1950年代的模樣,製造一輛戰後型電車在「香港老大街」展覽。 由於二戰結束後,電車不但被認為是過時落後的交通工具,更被指阻礙汽車行駛和佔用路面,所以世界各地的城市在戰後紛紛拆除電車線,將電車大量廢棄,就連曾經在香港電車創建時期供應重要組件的英國,其首都倫敦都在1952年拆除電車線。 在這種趨勢下,很多電車製造商不是因為電車沒落而倒閉或被併購,便是不願留在夕陽行業而選擇轉型,不再生產電車組件;就連過往一直從英國購入的電車底盤,也因為生產商Maley & Taunton面臨結業而停產。 由於已沒有現成組件可供購買,所以電車公司便設法自行生產各種電車零件及在香港尋找組件供應商。 由於香港當時的太古船塢在建造船隻和製造機械設備方面都具有豐富經驗,所以電車公司便與太古船塢合作在香港設計和製造電車底盤,因此在1961年以後組裝的新電車不論底盤和車身都是在香港設計和製造,而電車公司掌握底盤的設計和製造技術後,亦可為電車作更全面的改良。 筲箕灣道1號 由於汽車此時在英國和歐美發達國家漸漸普及,很多供應電車組件的外地廠商都面對轉型,不再生產電車組件,因此第四代電車除了底盤外,很多零件都是在香港製造,電車公司一直製造這款雙層電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並已完成了超過一百輛,所以又稱為戰前型電車。 香港電車有限公司一向不承接政黨宣傳以示政治中立,即使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期間人民力量以宣傳節目在個別車身登上廣告,香港電車有限公司馬上就將有關廣告撤回。 除了掌握電車位置,電車公司計劃利用系統,於全線車站和電車為乘客提供等候電車時間提示和全自動報站系統,但是因為加價幅度未達預期,預計需要10年才能翻新共163輛電車。 另外,電車公司亦計劃在電車站加裝顯示屏,預報下三班即將到站電車的抵達時間和終點站,初步計劃在中環和灣仔等繁忙車站率先試行。

該公司最初表示有興趣興建這條鐵路,並打算以低地台現代雙層電車行走,但最終因為不合乎成本效益,因此計劃未能落實。 於是政府及後邀請了當時剛成立的九廣鐵路公司建造輕軌鐵路系統。 由於戰後款式的第五代電車踏入1980年代後,大部分都已使用達25年以上並出現老化,電車公司因此於1986年至1987年間,試驗為其中15輛電車翻新為第六代車身。 大部分電車的上層車廂,都統一採用裝有不銹鋼管框架加強結構的塑膠座椅,而首輛第六代電車#171的上層車廂採用木板座椅,還有#30、#31、#51、#58、#92、#95、#101、#112、#114、#127、#151和#155,上層車廂都採用木板座椅,但當中有部分又被換為膠椅。 1993年的進一步改良,下層車廂的車頭和車尾地板由木材改為金屬材質,增強登車處及下車處的地板耐用性;底盤的避震系統亦有所改良,提高行車的穩定性;同時改良齒輪及加裝隔音裙,減低行車的噪音。 筲箕灣道1號 電車公司在1964年12月完成加掛拖卡的測試後,決定從英國金屬部件(Metal Sections)購入10節單層拖卡,這批拖卡以散件方式由輪船運往香港,再於羅素街車廠進行組裝及安裝在太古船塢製造的底盤上。 拖卡的除了是單層之外,長度和寬度都與雙層電車相仿;車頂採用圓頂設計,並可在頂部架設廣告板;車窗如雙層電車一樣是往上下推拉開閉,車門位於拖卡的車頭的左側,以氣動控制開關;單層拖卡被劃為頭等車廂,設有36張由西德設計的玻璃纖維座椅。 1901年8月29日,香港政府頒佈《香港電車條例》,鼓勵財團營辦港島北電車系統。

九龍巴士、新世界第一巴士、城巴及龍運巴士全職員工及家屬(不包括外判職員)可免費乘搭本路線,惟必須拍職員或職員家屬八達通。 2020年10月4日起,配合沙中綫工程完竣,往九龍城方向取消漆咸道北「山西街」站,改停馬頭圍道「落山道」站。 2010年,香港房屋協會為明華大廈其中7幢樓宇及戶外設施進行大規模的復修及翻新,並且建議以混合發展方式重新興建明華大廈,滲入長者屋的元素。 重建計畫預備3份發展方案,以保留該舊屋苑建築及文物價值等,構思中包括保存個別座數其中一幢建築原狀,或者以舊建築材料復古複製一幢新建築,方案亦提出於原址建立中央紀念公園等。 )位於香港香港島筲箕灣阿公岩道1-25A號,佔地逾34萬平方呎,鄰近筲箕灣東大街、筲箕灣站,背向鯉魚門公園及渡假村,依山而建,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由司徒惠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於1962年至1978年落成,共13座(A-M座),分為3期興建,以香港房屋協會創辦人之一的何明華會督命名。 市區住宅物業向來渴市,交通配套完善,不少用家及投資者都對市區的住宅虎視眈眈,近期有本地老牌發展商旗下紅磡單幢新盤應市,項目位於馬頭圍道68號… 堅尼地城卑路乍街38號新盤,前身為天成工業大廈,為一幢13層高、樓齡約四十六年的工廈,重建後提供341伙住宅單位,當中開放式單位佔三成、一房… 生活配套方面,港島東區其中一個最大型的購物商場太古城中心近在咫尺,內設有多間百貨公司、各式店舖、酒樓食肆、美食廣場、戲院及郵局等社區康體設施方面,屋苑附近有鰂魚涌公園,設有人造草足球場、網球場和籃球場。

因此這個配電站需要重置及分拆為兩個,重建後分別位於摩利臣山道的電車路軌旁及在高士威道的銅鑼灣總站迴旋處,所以配電站在2019年增至八個。 )是香港的一個路面電車系統,來往香港島東區的筲箕灣至中西區的堅尼地城,另有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每日平均接載18萬人次的乘客,是全球現存唯一全數採用雙層電車的電車系統(另外有英國黑池電車和埃及亞歷山卓電車部分路線使用雙層電車,非全數採用)及最大的服務中雙層電車車隊。 發言人又指出,日後九龍東轉型後,有限度的道路空間將會難以應付不斷增加的路面交通流量,故此需要一條佔用少量道路面積的高架單軌鐵路作為區內的交通骨幹,而且《啟德分區計畫大綱圖》內已經預留用地的環保連接系統是高架鐵路系统,其支撐結構僅需要佔用很少的路面空間,盡量避免與路面車輛爭用路面空間及對路面上的交通壓力亦比較少。 電車公司吸取#171的經驗後,決定先在出租用途的電車進行空調測試,於2008年成功為古典電車#128安裝空調系統。 上述研究使不少人揣測政府是否計劃結束香港電車提供的服務。 電車公司在1984年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市民大多傾向保留電車,而其他同類調查亦反映收費差異和站距等因素令市民無意取消電車,因此香港電車的服務未有因地鐵港島綫於1985年開通而被取消。 1941年12月8日,日軍入侵香港,香港保衛戰爆發,駐港英軍經過18天激戰後投降,香港進入日佔時期,戰事令電車一度需要停駛。 日本佔領香港後出於實際需要恢復電車提供有限度服務,但只有12輛電車行駛銅鑼灣和上環街市之間的路段。 1942年初,日軍成立「電車事務所」,取代之前的「香港電車有限公司」。 因為戰爭期間零件供應中斷,電車缺乏維護和保養,所以可投入服務的電車越來越少,不時停駛。

香港電車公司有1輛由新電車改裝而成的路軌保養電車,該輛電車車底裝設有兩個大擦,上層為一個由交流電驅動的吸塵機,達45匹馬力,作為掃清路軌用途,而路軌保養電車亦配備隔音裝置,減低運作時噪音。 至2013年4月,香港電車公司將會在路軌保養電車上加設安裝兩組磨碌,有幫助於將高低不平的路軌磨平。 路軌保養電車的製作成本為約250萬港元,於2013年1月投入服務,設計於車隊於晚間至凌晨暫停服務的時間出動,每運作一週則可以掃清全系統的路軌。 2015年末,電車公司低調地將一輛普通電車改裝為仿古電車,並編配車隊編號#68,成為電車車隊中第3輛古典電車。 #68上層大部分為開篷式,只有近車尾一部分為硬頂設計,而整體設計均以1920年代的第三代電車為藍本,在車頭車尾採用凸出的終點站顯示牌,但採用電子式顯示。 #68建造完成後,電車公司特別於2016年1月15日假屈地街電車廠舉辦剪綵儀式,並以「電車全景遊.發現老香港」將#68包裝為特色電車,旨在向旅客介紹藝術之行、文物之行等7個不同主題觀光之旅。

1930年前,香港的人口和車輛都比較少,電車不一定要停在車站都可讓乘客上落車,當時想乘電車的乘客可以招手示意要上電車,而下車乘客也可以像坐小巴一樣,喊話示意要下車。 1934年,香港電車於一些上落頻繁的位置設置電車等候處,確保乘客的安全。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城巴第608號線(九龍城(盛德街)往筲箕灣)服務調整〉[交通通告],2020年8月12日。 筲箕灣道1號 608線與多條新巴及城巴路線設有八達通轉乘優惠,變相擴大其服務範圍,2020年8月16日起亦延長至筲箕灣;2021年建議增加特別線608P,在早上繁忙時間由小西灣(藍灣半島)經杏花邨、西灣河、九龍灣、啟德、土瓜灣前往九龍城,在相關時間擴展覆蓋範圍至該帶,於同年11月1日實施。

2000年代開始後,電車公司持續為電車進行升級,以令運作更有效率及更加安全。 2000年10月24日,電車公司推出三輛「千禧電車」(#168、#169及#170),車身骨架棄用柚木而全面使用鋁合金製作車身,車身結構的翻修年期可由4年增至10年。 車頭和車尾的擋風玻璃採用整片式的曲面流線設計,令整輛電車的外觀更為流線及充滿時代感。 不過,這款整片式玻璃因為四周都是密封不能開啟,使車頭和車尾不能利用行車的氣流達致通風,令車廂在夏天時較過往可開窗的設計悶熱。 車門由以前的半高改為覆蓋至門框頂部,可減低風雨的影響;在車尾登車門的單向閘門由旋轉式三叉桿,改為只可往內翻動的小型擋板,避免旋轉桿勾倒乘客隨身行李及物件。 筲箕灣道1號 車窗較易拉動開閉,座椅採用合成材料製造,下層車廂的座位鋪排由橫向改為面向車頭。 千禧電車共有三輛投入服務,另有一輛使用千禧電車為藍本設計的首輛冷氣電車#171,但因為設計尚未成熟而沒有投入載客服務;其中#168已於2010年拆除千禧車身,改為安裝第七代車身的首個成品進行測試。 1941年香港遭日本入侵和佔領,只有12輛電車維持有限度運作,到1945年香港重光後,因為很多電車不是受到戰火破壞,就是在日本佔領香港期間缺乏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