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則屬第五最常見癌症,按年升幅14.9%,錄得2532宗新症。 最新數字顯示,2019年癌症新症達35,082宗,較2018年增加1054宗,升幅為3.1%,男女新症分別為17,685宗和17,397宗,平均每日有96人確診癌症。 相比2009年的25,977宗新症,過去10年升幅達35%。 癌症治療包括以上部分或全部的治療及護理項目:外科手術、化療、標靶藥物、放射治療(電療)、住院護理、診斷檢查等。
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由103年最高點每10萬人中有23.2人,下降至108年每10萬人中有22.1人。 於 二 零 一 九 年 錄 得 女 性 乳 癌 的 新 症 共 有 4761 宗 。 按 每 十 萬 女 性 人 口 計 算 的 粗 發 病 率 為 116.6 。 而 按 每 十 萬 標 準 人 口 計 算 的 年 齡 標 準 化 發 病 率 則 為 70.9 。
癌症統計: 癌症實況
按 性 別 劃 分 每 十 萬 人 口 計 算 的 肺 癌 粗 死 亡 率 分 別 為 男 性 的 73.9 及 女 性 的 34.0 。 而 按 每 十 萬 標 準 人 口 計 算 的 年 齡 標 準 化 死 亡 率 則 分 別 為 男 性 的 33.4 及 女 性 的 14.8 。 肝膽胰外科專家、外科專科醫生竺兆豪表示,胰臟癌有年輕化趨勢,以往患者多是年過65歲病發,近年曾見40歲的患者。 他說,胰臟癌通常較遲才發現,例如腫瘤位於胰臟中段或尾端,多數沒有病徵,曾有患者發現腫瘤時已達28厘米大;若腫瘤位於胰臟前端,則可能出現黃疸。 他表示,目前一線治療方案是手術切除,若腫瘤已侵蝕大動脈等血管,則要先做化療或電療縮小腫瘤,再做手術。 他說,胰臟癌與大腸癌個案「前後腳」增加,有意見認為與西方飲食習慣有關。
-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指出,台灣平均發生第一次性行為的年紀是在 16 歲以上,因此 9 至 14 歲的階段擁有性經驗的機率較低,感染病毒的機會也較小,因此在適當時間接種疫苗,可在病毒入侵體內之前,就率先建立好一道防線。
- 最常見癌症方面,榜首的肺癌新症按年增6.2%,錄得5575宗,排第二的大腸癌新症則按年跌1.4%。
- 而女性方面,頭5位常見癌症依次序為乳腺癌、大腸癌、肺癌、子宮體癌和甲狀腺癌,合共佔女性癌症新症個案約65%。
- 超過一半的癌症發病於65歲或以上,而兒童及青少年(即0-19歲)中確診癌症只佔整體的0.6%。
- 醫管局今日(4日)公布全港最新癌症數據分析,本港2019年新增癌症個案創新高,錄得3.5萬宗,按年上升3.1%,隨着本港人口老化,新症個案亦有所增加,至於男女患癌發病率的差距亦有所收窄,意味女性患癌風險持續上升。
-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對 9 至 14 歲性行為尚未活躍的年齡層提供 HPV 疫苗的接種服務,且預防效果較好,但需要完整接種 2 劑後才會產生相對應的保護力。
致命癌症排名首三位依次為肺癌、大腸癌及肝癌,合共佔癌症死亡總數逾半。 至於有「沉默殺手」之稱的胰臟癌新症個案在本港顯著增加,2019年已躍升為本港第11位最常見癌症,該年錄得946宗新症,按年增10.6%,而過去10年新症累積升幅達九成,升幅比乳癌更大。 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7145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92.7人,較107年增加8.0人。 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7年相比較,肝癌和子宮體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107年相同,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2,387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1人,較105年增加11.9人。 癌症統計 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5年相比較,皮膚癌和子宮頸癌順序互換,106年皮膚癌居第8名及子宮頸癌居第9名,其餘序位與105年相同,依序為乳癌、大腸癌、肺癌、甲狀腺癌、肝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如附圖)。
癌症統計: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不過,時機是治療癌症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越早發現,患者的病情就越大機會得到改善,存活率亦會更大,一些病人更可以達到完全治愈的效果。 根據本港首份乳腺癌及大腸癌分期存活率彙報,於2010至2017年間確診第一期乳癌的女性患者,五年相對存活率可高達99.3%,至於確診第一期大腸癌的患者,五年相對存活率亦高達95.7% 癌症統計 癌症統計 ,足見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的重要性。 按肺癌組織學分類,2019年有超過八成肺癌個案屬非小細胞肺癌,當中有61%為腺癌。
此外,还可通过早期发现癌症并适当治疗和护理癌症患者来减轻癌症负担。 如能得到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许多癌症治愈的可能性很高。 癌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上升,这很可能是因为特定癌症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体风险不断积累,而同时细胞修复机制的有效性则呈下降趋势。
癌症統計: 最新動態
英國內政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當局批出了近15萬份BNO英國國民(海外)簽證申請,當中超過5. 乳 癌 是 本 港 女 性 最 常 見 的 癌 症 。 在 二 零 一 九 年 , 佔 本 港 女 性 癌 症 新 症 總 數 的 27.4 % 。 乳 癌 在 男 性 中 偶 然 也 會 發 生 。 在 二 零 一 九 年 , 共 有 32 宗 男 性 乳 癌 新 症 。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發佈的統計數字,近年在各類型癌症中,大腸癌已超越肺癌,成為香港第一位常見癌症,新增個案數字更逐年上升,佔整體癌症個案約17%,其次為肺癌和乳癌。 由2015年起,香港每年的癌症新症突破30,000宗,情況顯示有持續上升跡象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2020 年有 1,436 名子宮頸癌新診斷個案,隔年更有 608 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它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 10 位。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HPV 疫苗可降低造成感染後子宮頸癌的發生,至少打滿 2 劑才有保護力,當然除了疫苗外,定期抹片也很重要。 依研究顯示,定期篩檢可降低癌症死亡率,鼓勵民眾善用衛生福利部補助之四癌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本週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對全球2020年常見的癌症類型、導致死亡的主要癌症以及癌症的趨勢進行了分析。
癌症統計: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緊急要就醫」:若有呼吸困難、頑固性頭疼、活動障礙或喪失活動能力、腹脹、腹痛等,可能是腫瘤或治療導致的緊急狀況,這些情況可能嚴重會危及生命,請與醫院相關人員連繫,安排就醫。 由 一 九 八 一 年 至 二 零 二 零 年 , 總 年 齡 標 準 化 死 亡 率 並 沒 有 明 顯 趨 勢 。 由 一 九 八 三 年 至 二 零 一 九 年 , 大 癌症統計 腸 癌 的 總 年 齡 標 準 化 發 病 率 呈 上 升 趨 勢 。 由 一 九 八 一 年 至 二 零 二 零 年 , 總 年 齡 標 準 化 死 亡 率 呈 下 降 趨 勢 。 由 一 九 八 三 年 至 二 零 一 九 年 , 總 年 齡 標 準 化 發 病 率 呈 下 降 趨 勢 。 早期癌症的徵狀並不明顯,如當身體持續出現異常變化,例如體重無故下降、胃口減退、經常疲倦等,建議盡早向醫生求助和進行檢查。
至於2019年死於癌症的人士,男性及女性的年齡中位數均為72歲。 過往10年,癌症發病個案以每年約3.1%的比率增長。 於2019年,本港癌症的新增個案達35 082宗,數字為歷來最高,較2018年增加1 054宗或按年上升3.1%。
癌症統計: 国际原子能机构: 全球儿童癌症放射治疗服务可获得性方面存在巨大差别
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7,145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92.7人,較107年增加8.0人。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日前公布最新數字,在2019年,本港癌症新增個案達35,082宗,創有紀錄以來新高,平均每日有96人確診癌症。 整體癌症新症數目的增長,主要來自男性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以及整體肺癌的數目增加。 有專家表示胰臟癌有年輕化趨勢,亦較難察覺,近年曾有患者年僅40歲,建議市民留意成因不明的糖尿病,可做電腦掃描以確定是否胰臟癌引致。 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除了配合政府相關防疫措施,符合癌症篩檢條件的國人應積極參加篩檢,從資料中顯示男性接受篩檢人數較女性少,以致失去早期發現機會,罹癌風險會相對增加。
超过一半的癌症发病于65岁或以上,而儿童及青少年(即0-19岁)中确诊癌症只占整体的0.6%。
癌症統計: 癌症常見用詞
黃錦洪稱,本港人口結構逐漸轉為女多男少,隨着中年或盛年女性增加,估算未來兩三年女性患癌新症數字會超越男性。 今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其管理的“全球癌症观察”网站上新增了2040年癌症负担预测数据,该预测显示,204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将达到2840万例,与今年相比上升47%,且发展程度较低或中等的国家病例增幅最大。 癌症研究机构表示,生活方式、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环境的重大变化,如推迟生育、生育人数减少、体重增加以及缺乏身体活动等,是导致乳腺癌患病率增加的主要风险因素。
- 過往10年,癌症發病個案以每年約3.1%的比率增長。
- 某些癌症種類例如血癌,癌細胞會於血液細胞中增生而不會形成腫瘤。
- 鄭乃源提醒,乳房自我檢查、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定期篩檢,缺一不可。
- 再次提醒四項癌症篩檢、陽性追蹤及接受標準治療的重要性,把握黃金就醫機會。
- 癌症可以由不同因素所致,包括遺傳和後天因素導致的的基因變異等,部份變異基因可以由父母遺傳到下一代,惟有更多基因突變是由後天因素所致,例如不良飲食習慣、吸煙、酗酒、環境污染等等。
随着现时患癌趋势及本港人口结构的变化,预料在数年内女性患癌的新症数字将会超越男性。 这种现象在中年组别尤其明显,主要由于与性别有关的妇女癌症如乳癌、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對於市民可如何自保,竺表示,胰臟位於胃部後方,如市民經常胃痛,但照胃鏡無法找出成因,可透過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以了解有否胰臟癌。 若沒肥胖、遺傳等高危因素,突然出現糖尿病或控制血糖不穩,不排除是腫瘤壓着胰腺影響胰島素分泌,曾有胰臟癌病人接受治療後,同時根治糖尿病。 感謝香港法律界步行籌款支持香港癌症基金會 香港癌症基金會榮幸成為今年香港法律界步行日籌款的其中一間受惠慈善機構,以支持本會的免費癌症支援服務,為受癌症影響的患者及其家庭送上希望與支持。 根據2019年的癌症數字,在75歲前患癌症的機會,大約為每四名男性中有一位或每五名女性中有一位。
癌症統計: 最新文章
;排行榜連續12年的大腸癌,好不容易在2016年的發生率有微幅下滑,但2017年又往上提升,而肺癌、攝護腺癌、子宮體癌等癌症,人數也在逐年往上,反而是過去的國病「肝癌」,在B型肝炎、C型肝炎控制良好的情況下,發生率大幅減少。 110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656人,占總死亡人數28.0%,死亡率及標準化死亡率亦相偕增加。 癌症統計 就年齡觀察,110年癌症死亡有8成6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65歲以上癌症死亡人數較109年增1,531人(+4.7%);0-64歲則減36人。 另受COVID-19疫情影響死亡為896人(包含國人國外死亡57人)。
無論是食衣住行,現代人幾乎無法避免接觸環境荷爾蒙。 「不過,建議還是要儘量減少塑膠餐具的使用,降低直接攝取環境荷爾蒙的機會。」鄭乃源建議。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制定标准和工具,以指导筹划和实施针对成人和儿童癌症的预防、早期诊断、筛查、治疗、姑息治疗和生存关怀措施。
癌症統計: 了解癌症
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男性患癌風險仍較女性為高,但差距於過往十年已顯著收窄。 隨著現時患癌趨勢及本港人口結構的變化,預料在數年內女性患癌的新症數字將會超越男性。 這種現象在中年組別尤其明顯,主要由於與性別有關的婦女癌症如乳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相對較高。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17年的癌症時鐘又再度快轉,從2016年的每4分58秒就有1人罹癌,變成4分42秒就有1人罹癌;相比2016年,罹癌人數更增加了5852人(約5.2%)。
癌症統計: 癌症統計|2019年癌症新增個案創新高 肺癌成頭號殺手|了解胰臟癌成因、症狀
在開展治療前,醫生通常會按腫瘤的位置和擴散程度,將腫瘤界定為第0至4期,從而為患者制定治療計劃。 不過,醫生並非單靠癌症期數就可以決定治療方案,患者年紀、種族、身體狀況等都是影響因素,即使相同期數的癌症,亦有可能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相反,不同期數的癌症,又可能會用上相同的治療方法。 癌症統計 雖然癌症日漸普遍,但隨着醫療科技進步,癌症治療現已取得不俗成效。
癌症統計: 乳癌首度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
整體死亡風險有持續下跌趨勢,但女性癌症死亡率跌勢較男性放緩,黃錦洪相信死亡率下跌與治療方案改善有關。 被問為何本港吸煙率沒大升,肺癌卻再躍升為最常見癌症,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總監黃錦洪(圖)說,近半肺癌患者有基因突變,目前未知突變成因。 他提醒有關基因突變位於肺癌組織,要抽組織化驗,一般人無法透過驗血得知有否相關突變。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在2016年女性、男性和兒童及青少年(0-19 歲)的首位癌症分別是乳癌、腸癌和白血病。 為建構一個癌症受控的未來,我們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的公眾教育活動,及提供詳盡的癌症資訊。 歡迎您免費下載我們的「癌症小冊子」,了解更多關於癌症成因、預防、治療及復康過程等資訊。
俄烏戰爭屆滿一周年,至今累計死亡人數至少42,295人、傷者5萬人以上、1360萬人流離失所,在文明世代,出現殘忍的戰亂,… [NOWnews今日新聞]「台灣濱崎步」王彩樺和老公黃品文育有2名女兒,20歲長女黃于庭的高顏值連挑剔的鄉民都認證,封王彩樺是「國民岳母」。 王彩樺昨(21日)突然在粉專貼出帶愛女到台大醫院動手術的照片… 鄭乃源提醒,乳房自我檢查、乳房超音波、乳房攝影定期篩檢,缺一不可。 乳癌初期症狀大部份是無痛性腫塊,若定期「自摸」更能及早發現;乳房超音波與乳房攝影,更能協助發現自我檢查摸不到的異常。
男性發病年齡中位數為68歲;而女性發病年齡中位數為63歲。 而根據政府數據推算,預計在2030年前每年癌症新症數字將突破42,000宗。 它可能會在你最沒有防備或心理準備之下突然出現在你眼前。 事實是,每年死於癌症的人佔了全港總死亡數字的30%,亦屬香港疾病的頭號殺手。
癌症統計: 男性口腔癌、食道癌發生率為女性的11至16倍
若就年齡別觀察,1-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首位;25-44歲以癌症與自殺居前2名;45歲以上則以癌症與心臟疾病居死因前2名。 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4萬1,123人,占總死亡人數76.6%,與109年相較,110年死亡人數除肺炎減1.4%外,餘均呈增加,以高血壓性疾病(+17.6%)、糖尿病(+11.0%)、慢性下呼吸道疾病(+10.3%)增加較多。 依死亡率排序,110年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與109年相較,高血壓性疾病排名由第7名升至第6名,事故傷害則降為第7名。 根據統計,2008年光是用在癌症相關治療的健保支出,一年就有369億元、到2011年支出更增至約554億元。 賴基銘說,健保局統計,2011年需積極長期治療的癌症人口多達43萬人,幾乎占重大傷病人口的一半。
港大內科學系臨牀副教授、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志良表示,肺腺癌增加成因不明,而肺癌患者初期通常無病徵,至較後期會出現咳血、氣喘、多痰等病徵,患者須及早求醫。 他說醫學界盼探討肺篩查,以找出早期肺癌,但數據不及大腸癌般多,未能界定應為什麼類型的人篩查。 綜合兩性而言,肺、大腸、乳腺、前列腺及肝癌依次序為現時最常見的五大癌症。 肺癌續居常見癌症首位,推算未來新症個案會持續上升,詳情請見下圖。 政府進行的定期人口普查為從上一次普查得出的人口數字,提供一個修訂基準。
期數(Staging): 指體內癌細胞及腫瘤的生長和擴散程度,患者可透過期數了解病情的階段,而醫生亦可藉此為患者制定治療方案 。 于2019年,在新确诊及死于癌症的个案中,60岁及以上的人士分别约占三分之二及81%。 另外,确诊罹患癌症的男性及女性年龄中位数分别为68岁及62岁。 至于2019年死于癌症的人士,男性及女性的年龄中位数均为72岁。 在2019年,癌症共夺去14 871人的性命,占全港整体死亡人数约三分之一。 其中,肺癌(4 033 宗,27.1%)、大肠癌(2 174宗,14.6%)及肝癌(1 530宗,10.3%)名列榜首,合共占癌症死亡总数的52.0%(图2)。
癌症統計: 統計表檢視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從2009年起,全國每年有超過8萬人被診斷為癌症,以國內的癌症發生率推估,到2020年,一年新增癌症患者將高達11萬人。 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可至全國癌症醫療院所查詢及接受篩檢,或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以確定是否符合篩檢資格,相關篩檢訊息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進行查詢。 如果檢查結果為陽性,也不要慌張,應儘速至醫療院所進行複診,掌握自我身體狀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2020年,肺癌仍是導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約佔癌症總死亡人數的18%,其次是結直腸癌、肝癌、胃癌、乳癌、食道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和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