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囊實性良性腫瘤能夠通過超聲波、核磁共振或CT核查進行準確掃描,進而使得醫生能夠確定最適合的手術方案,從而最小化以後成為轉移性腫瘤的風險。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此外,能夠進行合適的治療方法對治療結果有直接影響。 1993年的一項蘇格蘭研究發現,454位患有非生殖性生殖細胞瘤的男性患者,在1975年至1989年期間確診,其五年的生存期隨著更早的診斷從而得以提高。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原始生殖細胞在胚胎第4 周已清晰可見,它們出現于卵黃囊壁上的內胚層細胞中,鄰近尿囊的發生處。 當胚胎開始折迭,原始生殖細胞在中線從卵黃囊壁通過後腸背側腸系膜遷移至生殖嵴,並進入間葉組織下成為原始性索,再逐步發育為成熟的性腺。 在這個遷移過程中,原始生殖細胞遍布整個胚胎,當這些遷移的全能幹細胞未完成正常演化而停留時,很可能變成腫瘤。
正確的診斷與分期後,可以使用手術、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等方法來進行治療 。 對於局部第一期的腫瘤,手術完全切除可以達到完全治癒,但是絕對需要持 續的影像學追蹤來避免腫瘤復發,因為惡性生殖細胞腫瘤轉移的機會很高。 )通常是指一類生殖細胞瘤為畸胎瘤伴有胚胎癌,或伴有絨毛膜癌;或三者同時發生。 對於此類混合型生殖細胞瘤的診斷,可以以畸胎瘤為主,併兼顧其他腫瘤特徵;或者單純忽略畸胎瘤其他因素而單獨考慮其惡性轉移的情況。 3.內分泌症狀 性早熟及巨生殖器為本病突出的內分泌症狀,因此具有較大的診斷價值。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疾病診斷
此外,顱內生殖細胞瘤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中樞神經系統接受大劑量放射治療對其生長髮育產生不良影響。 我們應因此治療方案的2例患者隨訪3年以上亦無復發。 因此我們認爲對於顱內生殖細胞瘤的患者,中低劑量放射治療和化療聯合治療應爲最佳治療方案。 成熟性畸胎瘤作爲顱內GCTs唯一的良性腫瘤,因其對放療不敏感,手術全切除可以治癒,一般不需加放療和化療,我科b例成熟性畸胎瘤均達到滿意療效。
而這類生殖細 胞腫瘤多為良性,經過外科切除後,可以有效的治癒。 和生殖性生殖細胞瘤相比,非生殖性的腫瘤生長程度更快,診斷出的病發平均年齡要更早(25歲比35歲),而且五年後的生存率更低。 生殖性的腫瘤患者的生存率更高,部分是因為這些腫瘤對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非常敏感。 當今的非生殖性的腫瘤的預後有顯著提高,但是仍取決於鉑基化療方案的使用。 40%~60%的病人可有松果體異常鈣化,尤其是當鈣化發生在10~15 歲的小兒時,鈣化斑直徑超過1cm,鈣化向下後方移位者,均是診斷生殖細胞瘤的有力證據。 生殖細胞瘤生長較快,多數病程在1年以內文獻中記載病程在2天~6年,平均7個月。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公布最新兒少前5大癌症 兒童最易罹患白血病
來自於縱膈腔的生殖細胞腫瘤,腫瘤在縱膈腔內,依照壓迫的位置可能導 致病患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胸痛或端坐呼吸等症狀。 也有可能壓迫到心 臟血管,導致上腔靜脈症候群,這是急重症,需要立即治療。 2006年初,嘉嶠大約半歲,在年初一晚上換尿布時,發現布上一片血紅,父母立即再到醫院。 醫生檢查時發現她的陰道內有一如布冧核的東西突出來,大家都詑異。 治療隨即開始,並在3期化療以後,鑒於進展理想,故單採用化療而不用切除手術治療。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多發生於年輕患者,其轉移方法多沿腹膜退散及附件區和附近盆腔組織、腹膜、大網膜、肝表面、橫隔及腸繫膜等,淋巴結轉移也不少見。 電腦掃瞄或磁力共振掃瞄是檢查腫瘤的主要方法,以確認腫瘤部位、大小,以及診斷是否有擴散至周圍組織或淋巴結轉移的情況。 胸部X光檢查、超聲波掃瞄、同位素掃瞄和骨髓活檢可以輔助診斷腫瘤是否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睪丸癌發病及存活率
但是,復發後患者仍有治療的機會,要根據復發的部位等不同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卵巢癌有其特殊的生物學特性,由於卵巢癌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很難早期發現,故 60%~70% 的卵巢癌發現時都是晚期(III~IV 期),治療時多采用腫瘤細胞減滅術,同時採用化療來殺死肉眼可見或者不可見的腫瘤細胞。 殖細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細胞衍生而來,好發於松果體區,其次為鞍上池。
- 常見的徵兆如下: 半夜或清晨頭痛,從睡夢中被喚醒; 持續性嘔吐,尤其伴隨頭痛症狀; 嗜睡; 平衡感不良、步伐不穩; 複視、口齒不清、臉歪嘴斜、一側手腳乏力、無法矯正之視力缺損等神經功能障礙; 癲癇、手腳不自主抽慉、傻笑; 嬰兒頭圍異常快速增大。
- 儘管生殖細胞瘤的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手術死亡率已降至5%~10%,但是鑒於生殖細胞瘤的性質和部位,即使全切後也難免復發和轉移,故預後不良。
- 縱膈腔(mediastinum)生殖細胞腫瘤:腫瘤若壓迫到氣管或支氣管,可能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等症狀。
- ②CT平掃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腫塊,無出血、壞死及囊性變,可分葉,但境界清楚;瘤體本身鈣化少見,典型松果體區生殖細胞瘤常見腫瘤包埋松果體鈣化灶。
- 治療方面以手術為主,在安全範圍內進行全切除或亞全切除,十年存活率達九成以上。
醫師認為這是睪丸腫瘤,所以安排了手術切除 。 對於腦部的生殖細胞瘤或是造成急性症狀需要立即縮小腫瘤體積(如縱膈腔內 腫瘤壓迫血管或氣管),由於生殖細胞瘤對於放射線治療非常敏感,因此可以 快速改善症狀與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當懷疑為生殖細胞腫瘤時,應該先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評估腫瘤 侵犯的位置與範圍,可以利用抽血檢查(beta-HCG與AFP)與超音波檢查或電 腦斷層進行初步的診斷。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PET 檢查的一般流程及注意事項
生殖細胞腫瘤的侵犯程度可以幫助醫師決定治療計劃及瞭解預後,生殖細胞腫瘤依發生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分期方法,一般來説,侷限在原發部位,沒有侵犯到大血管,可完全切除者為第一期,若發病時腫瘤已轉移到肝臟、肺部、骨頭等部位時,則稱為第四期。 影像學表現是顱內生殖細胞瘤重要的輔助診斷方法,其影像學特點與腫瘤部位密切相關。 松果體區病變多為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楚,增強後明顯強化。 鞍區病變神經垂體T1WI高信號消失為其特徵性影像學表現。 1.5 臨牀診斷畸胎瘤均爲典型影像表現及開顱手術病理證實爲畸胎瘤,其中6例爲成熟性畸胎瘤,1例爲惡性畸胎瘤。 20例生殖細胞瘤根據臨牀特徵、影像學表現及放射治療或伽瑪刀治療後2周內影像表現瘤體迅速縮小綜合診斷n-Z1o 7例高度惡性非生殖細胞瘤性GCTs其中2例爲手術病理證實混合性GCTs,其他5例根據影像學表現、腫瘤標誌物檢查結果診斷〕。
中國國外報告11例生殖細胞瘤所有病人血中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甲胎蛋白升高故多數學者認為術前有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甲胎蛋白升高者預後不良。 4.轉移由於生殖細胞瘤組織鬆散很易脱落,故有種植性轉移傾向,常沿蛛網膜下腔向基底池、腦室系統和脊髓轉移。 其轉移率一般在10%~37%之間個別病例可發生顱外遠處轉移如頭皮下、肺部等。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睪丸癌應該如何自我檢查?
淋巴瘤,T1、T2腫瘤多為等信號,信號較均勻,發病年齡較大。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1.2 臨牀表現頭痛、嘔吐等顱高壓症狀27例,多飲多尿10例,視力障礙22例,精神行爲異常13例,其他有肌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等。 體徵有視乳頭水腫20例,上視困難18例.嗜睡10例,其他有輕偏癱、步態不穩、性早熟等。 目前畸胎瘤的發生機制存在着許多假說,比如認為畸胎瘤是雙胞胎其中之一寄生於另一胎兒中。 外國研究顯示,十年內存活率高達八成;瑪麗醫院案例亦顯示,長期存活率介乎七成至九成,僅少數患者出現復發風險。
如果病人已經生育,手術則可以採取兩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或子宮切除術。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2、星形細胞瘤:一般腫瘤較大,密度偏低,後期可出血,腫瘤通常位于下丘腦,並沿視交叉或視束延伸,可在眼眶內形成腫塊。 卵黃囊癌(Yolk sac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carcinoma)——看起來像人類早期胚胎的卵黃囊,是青春期前幼童最常罹患的睾丸腫瘤。 無性細胞瘤對放療較敏感,5年存活率在70%以上,少數病例腫瘤中可合併滋養層細胞成分或內胚竇瘤分化,則預後較差。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生殖細胞未分化(90%)
2.腦脊液 多數病人壓力增高,部分病人腦脊液蛋白含量輕中度增高,腦脊液中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甲胎蛋白可明顯增高。 70%病例腦脊液中可出現上皮樣細胞,但並不一定意味著發生脊髓轉移。 生殖細胞腫瘤的病因不明確,有家族史的也十分罕見。
在免疫組化方面可根據腫瘤的相關抗原來識別生殖細胞對胎盤鹼性磷酸酶反應呈陽性,多表達在細胞膜上半數的生殖細胞瘤對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表達陽性但多在合體滋養層鉅細胞上表達,即生殖細胞的合體滋養葉發育時出現在混合性生殖細胞瘤多有HCG表達。 胎甲球蛋白為陰性但血清和腦脊液中水平有時增高,説明向胚胎癌轉化。 生殖細胞瘤在世界衞生組織的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中稱之為“胚生殖細胞瘤”,以往文獻中通稱之為松果體瘤,由於此瘤與睾丸的精原細胞瘤及卵巢的惡性胚胎瘤,在組織學上極為相似,故人們主張稱之為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生殖細胞瘤治療
此外,患有克蘭費爾特症候群的男性有50倍於常人的危險去患有生殖細胞瘤。 盡管生殖細胞瘤的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手術死亡率已降至5%~10%,但是鑒于生殖細胞瘤的性質和部位,即使全切後也難免復發和轉移,故預後不良。 有人長期追蹤直接手術的病例,最晚者術後4 年復發。
在肝腫瘤部分,因為B型肝炎疫苗的普及,成年後罹患肝腫瘤的比例降低,但肝母細胞瘤的比例仍偏高,尚待研究。 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都是寶,國內首份針對14歲以下的兒童癌症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台灣兒童癌症的發生率約為每百萬人128.8人,低於於歐美、中國大陸、日韓等國,但生殖細胞瘤和該腫瘤比例明顯較高。 術後輔以放療,病人可生存5-20年,有的病例放療後1.5-2個月轉移的生殖細胞瘤也全消失。 但放療後1年有20%的腫瘤復發即使CT掃描顯示腫瘤已完全消失者,也可迅速復發,因此所有病例應定期複查CT。 儘管生殖細胞瘤的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手術死亡率已降至5%-10%,但是鑑於生殖細胞瘤的性質和部位,即使全切後也難免復發和轉移,故預後不良。 有人長期追蹤直接手術的病例最晚者術後4年復發。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神經母細胞瘤能治癒嗎
卵巢卵黃囊瘤通常生長很快,也易轉移,治療除需切除患側輸卵管、卵巢外,需再加上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英國小兒癌症研究組最新研究證實,對預後良好的生殖細胞腫瘤3天PEB方案安全可行,5年生存率為93.2%,無瘤生存率為87.8%。 小兒鞍上生殖細胞瘤 鞍上生殖細胞瘤的組織學特點與松果體區生殖細胞瘤基本相同,但其臨床特點又有獨特之處。 生殖細胞腫瘤包括生殖細胞瘤、胚胎性癌、卵黃囊瘤(內胚竇瘤)、絨毛膜癌和…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診斷
實體區灰白色、灰黃色,囊性區內含粘稠液體,有時也含有毛髮、脂肪或骨組織。 其中成熟型畸胎瘤佔95%至98%;而未成熟畸胎瘤只有2%至5%。 成熟畸胎瘤通常在女性身上發現,未成熟畸胎瘤卻經常發現於男性。 在腫瘤確定之後,應該根據侵犯的部位進行影像學的檢查,例如:電腦斷層( 針對生殖系統或縱膈腔位置腫瘤)或核磁共振檢查(例如腦部或尾薦椎位置腫 瘤)來確定腫瘤侵犯的部位與範圍,進而作為臨床診斷與分期的依據。 來自於後腹腔的生殖細胞腫瘤,導致位於後腹腔的器官容易受到影響,而 以不明原因的便秘、下腹部腫塊與泌尿道阻塞等症狀作為臨床表現。 生殖細胞腫瘤是較少見的疾病,約佔整體兒童癌症發病率之3-5%,由初生嬰兒至青少年都有機會患上此癌症。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卵巢癌復發症狀是哪些
增強CT:當CT 平掃發現病變的情況下應立即註葯做CT 強化掃描,表現為中度到明顯的均勻一致的強化,少數強化不均勻,可顯示較小的囊變。 故兒童或青少年,CT 發現有松果體區稍高密度腫物,註葯有均勻強化(少數可不均勻),若有彈丸狀鈣化,則強烈提示為生殖細胞瘤。 鞍上生殖細胞瘤位于中線漏鬥和(或)垂體進入鞍內,侵犯神經垂體也不少見。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兒童癌症) 生殖細胞腫瘤
曾有報道在Klinefelter 綜合征(47,XXY,即47 條染色體,有2 條X 和1 條Y 性染色體)病人的縱隔和顱內發現生殖細胞瘤。 這些病人的典型特征是小睾丸、細精管玻璃樣變、無精子,有人推測,縱隔及顱內等處生殖細胞瘤的發生是原始生殖嵴分化的變異導致了生殖細胞遷移、分化的變化和其惡性的傾向。 生殖細胞腫瘤患者的染色體常發生異常,包括非隨機的染色體數目異常和結構異位。 在睾丸生殖細胞腫瘤中,80%呈現特征性的染色體結構異常,12 號染色體短臂等臂染色體畸形,許多非生殖細胞瘤性性腺腫瘤及性腺外的生殖細胞腫瘤中也有i12p 畸形。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兒童腦癌每年百例 癲癇頭痛無力是警訊
睾丸是男性生殖器官之一,自青春期起開始製造精子和分泌雄激素的腺體,當一個或兩個睾丸的細胞異常生長,便有可能形成的癌症。 縱膈腔(mediastinum)生殖細胞腫瘤:腫瘤若壓迫到氣管或支氣管,可能引起咳嗽、喘、胸痛、咳血等症狀。 鞍上腫瘤鑑別:顱咽管瘤,囊變率較高,蛋殼狀鈣化為特點。 腦膜瘤,與鞍結節關係密切,可有局部骨質硬化,可見腦膜尾征。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卵巢癌術後復發的症狀是什麼
70%病例腦脊液中可出現上皮樣細胞,但並不一定意味着發生脊髓轉移。 生殖細胞瘤也稱無性細胞瘤或精原細胞瘤,是發生在兒童卵巢及中樞神經系統最為常見的惡性生殖細胞腫瘤,來源於多潛能、未分化的生殖細胞。 鏡下,無性細胞瘤的組織結構與睾丸精原細胞瘤相似,腫瘤由形態一致的相似於原始生殖細胞的瘤細胞組成,瘤細胞大多為大圓形、胞漿豐富、境界清楚,含較多糖原。 醫學發展日新月異,近年來兒童腦瘤的治療也有許多新的發展。 手術治療方面,手術顯微鏡能放大手術視野與提供充足照明,有助於分辨腫瘤組織與正常腦部的交界,並能使開刀醫師更加準確止血。 另外,手術過程結合神經導航定位系統,無論是腫瘤切除或是切片手術,都能提升準確率,以幾近零誤差來確實切除或取樣腫瘤組織。
尤其是上視不能性發育障礙和瞳孔對光反應異常對該病有重要的診斷意義。 電鏡觀察下細胞有兩種組成:大細胞為生殖細胞小細胞為淋巴細胞或巨噬細胞。 小細胞在電鏡下明確為小淋巴細胞傾向於呈叢集狀核為圓形,核周質狹小,細胞小且貧乏但整個電子密度比生殖細胞高得多。 有時可見巨噬細胞活躍緊貼瘤細胞甚至嵌入瘤細胞中,使其分解成碎塊,併吞噬而消化。 醫生會在病人恥骨區域正上方切一個切口,並通過開口從陰囊中輕輕取出睾丸。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治療方法
腫瘤組織由內、中、外三個胚層分化的未成熟組織構成,大多數為2-3個胚層,但至少具有1個胚層分化未成熟或分化不完全。 瘤組織中含有未成熟的胚胎性成分與成熟組織的比例各不相同。 畸胎瘤的未成熟性提示腫瘤具有復發和轉移的潛力,這種潛能與所含神經上皮的數量和未成熟程度直接相關。
腫瘤若長於中樞神經系統,或會出現尿崩症、嘔吐、嗜睡及頭痛等。 生殖細胞瘤復發率 部分初生嬰兒出世時,尾龍骨位置有異物突出,檢驗後多確診為生殖細胞瘤。 根據不同的年齡,胎兒蛋白在嬰幼兒一歲之前即有正常的升高情形,而在一歲 之後,下降至正常之成人濃度。 而beta-HCG在某些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發生時會 有上升情形,在腫瘤診斷初期,倘若beta-HCG與/或AFP有異常的升高,可以作 為治療與追蹤的指標。 來自睪丸的生殖細胞腫瘤,以卵黃囊瘤最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