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宮戲院7大優勢2024!(小編貼心推薦)

兩個月後,一行70人的「中國民間藝術團」來港演出,地點正是北角璇宮戲院。 該戲院採用鏡框式舞台,可供粵劇演出和電影播放,誕生初期引進了不少藝術表演,「中國第一流女高音」費明儀、鳳凰女以及鄧麗君亦曾經到此演唱。 璇宮戲院 新世界發展今晨以底價47.76億元投得全部業權,預計11月中完成法律程序,正式成為該地段的業權持有人後,會盡力修復這座一級歷史建築。 擁有68年歷史的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由香港娛樂業鉅子、萬國影片公司集團創辦人歐德禮 於1952年創建。

璇宮戲院

此外,活現香港多番去信古蹟辦執行秘書蕭麗娟女士,要求檢視專家評審小組評分,或與專家小組見面溝通,或讓更多專家參與是次評級,但只是得到最典型「好官我自為之」的官僚回應,全部被拒。 璇宮戲院 2017年4月13日,新世界發展及有關人士以3.035億元向投資者蘇子鈞及有關人士購入皇都戲院大廈閣樓及1樓1至5號室,面積合共約2.1萬方呎,面向渣華道,佔大廈整體業權約一成半。 傳媒常稱皇都戲院的屋頂結構為「飛拱」(flying buttress),但正確說法應是拋物線型桁架, 簡單也可形容為「拱橋式」支架設計, 重點是它把戲院的屋頂由上支撐起來。 然而,「飛拱」一般是指把牆壁托起來的支架結構,此設計多見於古老教堂,如巴黎聖母院和香港堅道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璇宮戲院: 「小福建」 昔日「小上海」

),位於香港島東區北角英皇道279-291號,所屬地段由三部分組成:皇都戲院、皇都戲院大廈及商場。 皇都戲院的前身為「璇宮戲院」,於1952年落成,是一座單幢式戲院,而皇都戲院大廈及商場則於1959年落成。 璇宮戲院 此次承中英學會與史勿打寧世界鋼琴名手來港,與該管弦樂隊協奏之罕有機會,特慨然借出,并得璇宮院戲經理奧兜君歡迎中英學會音樂組轉移陣地,有千餘座位,冷氣設備,在理想會場演出,則物質與精神配合之下,藝術成就,可拭目而視之,此音樂界今年喜訊,記者特首先探報如上。 近年屢憤慨香港演奏工具缺乏,甚而及世界音樂水準的鋼琴亦無一座,故戰後各名家來港演奏。 多對本港文化水準有悲痛的批評,甚有臨時換別具鋼琴方肯演出為笑話,地當夫人有見及此,屢次建議政府及在報章發表呼籲,本港有力份子應集資數萬元,共行保管一全港公享的鋼琴,惜無毫無反應。

  • 璇宮戲規模之大,可見於其觀眾席可容納1173位觀眾,超等位亦能容下400位觀眾;此外,更另設有獨立銀幕及放映室的試映室,可容納120人,是全港數一數二的大型戲院。
  • 要不要喚作「歐德禮音樂廳」都不重要,他要的不是我們向他歌功頌德,他要的是讓我們聽到美妙的音樂,讓我們愛上古典音樂。
  • 近年談論甚多的皇都戲院(1959~1997),本坐落北角英皇道,易名前為1952年開幕的璇宮戲院,建築本身將近70年歷史,是香港碩果僅存成為一級歷史建築的劇院式舊戲院。
  • 對比璇宮的舊照片與今天的皇都,外觀變化着實不大,舞台仍然保留至今,香港大會堂在1962年落成之前,古典音樂會主要安排在皇都舉行,大有承先啟後的作用。
  • 近年屢憤慨香港演奏工具缺乏,甚而及世界音樂水準的鋼琴亦無一座,故戰後各名家來港演奏。
  • 2003年,珍寶海鮮舫進行翻新,成為是香港著名旅遊地標,也是不少港人的集體回憶,曾到訪的賓客超過3,000萬人,連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荷李活巨星湯告魯斯等都曾到訪,而周星馳主演的《食神》亦在這裏取景。
  • 當時,熱愛音樂的香港文化界傳奇人物歐德禮(Harry Odell)看中了「小上海」的發展潛力,立下宏願要把世界最好的音樂家帶來香港,於是創辦了璇宮戲院。

唯一沒有變過的是守護大廈門口的一對銅獅子,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日軍熔為軍火材料。 2016年3月23日,國際保育專業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發出「文物危急警示」,形容皇都戲院是現代的重要建築,而獨特的屋頂結構更是全球獨一無二,要求避免清拆。 消息傳出後,引起市民及保育團體關注,活現香港、長春社以及 Docomomo HK(國際現代建築文獻組織香港分會)發表聯合聲明,促請古物諮詢委員會將舊皇都戲院至少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古物諮詢委員會於4月18日開會討論其歷史評級,古物古蹟辦事處只將舊皇都戲院建議評為三級,即屬最低的級別。 唯古蹟辦認為戲院的內部改動太大,已失去原有戲院功能,原真性的價值相對較低。 活現香港曾邀請就讀建築系的已故演員曾江,考慮其從上海而來並在少時經常流連北角的背景,為保育皇都戲院拍攝短片。

璇宮戲院: 戲院,黃金歲月

皇都戲院的前身為1952年12月建成的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該建築物由建築師劉新科及1950年的香港測量師學會主席 George. 璇宮戲院於1957年底結業後與毗鄰的地段重新發展成住宅及商用建築物,而地下停車場則改建成三層商場。 1959年2月8日,易了手的璇宮戲院重開,改名皇都戲院,到1997年2月28日結業,後於2000年改裝為桌球會,而該娛樂場所一直營業至今。 璇宮戲院1957年結業易手,並於1959年改建為皇都戲院,後來於1997年關閉。

不過,璇宮戲院還是敵不過洪流,於1957年底結業,易手後改名為皇都戲院,於1959年開業,成為香港早期的一站式娛樂地標,旁邊的皇都戲院大廈樓高11層,2座共221個住宅單位。 展覽就模仿了當年的賣樓書,從上面的平面圖可見,單位四四正正,間格非常實用,1個住宅單位售14,200元起,還可以分12個月或24個月付款,相較現今買樓要「供到退休」的常態,令人更感年代遠去。 皇都戲院的工程師巧妙地把一連串的拱橋桁架並行排列,形成整塊屋面的拋物線型支撐結構,而那個外露於戲院屋頂的桁架設計更被國際保育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譽為世上獨一無二。

璇宮戲院: 建築伙拍形式

1960年2月皇都戲院首度公演粵劇 — 麥炳榮、鳳凰女領導的大龍鳳劇團於此上演《雙龍丹鳳霸皇都》。 戲園與戲院結合,演粵劇與放電影的場地二合為一,是舊式香港戲院的特色。 最近,舊皇都戲院有限度開放,並舉辦展覽,介紹皇都的歷史,聚焦皇都的前世今生,亦預示二○二六年皇都將會保育後重生。 1965年開業的國都戲院,位於英皇道及大強街交界,1995年結業後重建為國都廣場,從舊報章報道可以看出當時開幕有幾大陣仗。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大紀元媒體集團創辦於2000年,在全球30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發行5大洲,網絡版本有21種語言,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媒體。

商場人流絡繹不絕,有不少舊式小店,包括手寫招牌店、唱片行、洋服店、皮鞋舖店、髮型屋、眼鏡店及郵票店等,每一間都滿載北角老街坊的回憶。 璇宮戲院 璇宮戲院 筆者有幸在香港電台主持四輯特備節目,首輯追溯大師遠在1953年首訪香江,演奏地點正是璇宮戲院。 那是他在大中華地區的首次,較1979年歷史性訪華早近四分之一世紀。 原有璇宮戲院外貌並無明顯改動,而原來觀眾席以下包括地下停車場則被改裝為三層商場,而連接戲院的地段興建了一座11層高的住宅大廈,名為璇宮大廈,而當時戲院商場貫穿於璇宮大廈,並且四通八達,於是吸引大批人流。

璇宮戲院: 璇宮戲院曲未央

他過去光顧皇都的次數不多,所餘記憶有限,最深印象是五十年代上海人自成一角,舞廳林立,燈紅酒綠,以致北角被稱為「小上海」,後來上海人減少,變成福建人聚居,盡見香港地發展的縮影。 它是港島區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戲院建築,佔地3萬方呎,當年造價達250萬元,可以容納接近1200名觀眾,對比今日的蚊型影院,儼如大象對螞蟻,與鄰近的國都戲院和新光戲院,形成港島獨有的「戲院中心」,撐起了半個北角的繁囂。 (吳楚勤攝)璇宮建於戰後戲院業剛復甦的年代,初期曾大放異彩,主要放映首輪西片,成為普羅大眾的主要娛樂節目,開幕首映Just For You,中文戲名特意翻譯為《高歌艷舞樂璇宮》,別有一番心思。

璇宮戲院

紐約戲院(New York Theatre)(波斯富街/軒尼詩道)1955年1月23日開幕,因要興建港鐵銅鑼灣站西面大堂而停業拆卸,後重建為銅鑼灣廣場第一期,其後遷往銅鑼灣廣場二期繼續營業,亦於2006年結業,現為酒樓。 入口特別設計為昔日戲院售票處,每位參加者均獲發一張舊式電影戲票,售票處同時展出 6 張珍貴戲票文物。 做資料搜集,見到一大堆有關「大戲」戲院的恐怖故事,憑空杜撰,把這些消失了的文化空間,妖魔鬼化:什麼上環高陞戲院後面有「雞人表演」,即小孩子被人斬手斬腳來娛賓;佐敦的普慶戲院常有繡花紅鞋叫人「快點走」等等。 唯一類似真相的,是西環的太平戲院,它見證了1934年旁邊的煤氣鼓大爆炸,火災波及晉成街一帶,死了四十多人,當時有一南亞裔看更,衝入火海開動緊急裝置,把煤氣排出大海,可惜他被燒死,後來便謠傳太平戲院有白影在走動,這當然是穿鑿附會。 2016年12月8日,古物諮詢委員會信納皇都戲院的獨有價值,經投票後決定推翻古蹟辦的建議,把皇都戲院的建議評級提升為一級歷史建築。 另外,香港電台《早辰.早晨》節目(2016年5月30日至6月1日)訪問了古蹟辦評審專家小組兩名成員,揭示他們的歷史觀超錯,價值觀駭人,也跟社會大眾的想法嚴重脫節。

璇宮戲院: 香港十大歷史地標

多年來國際級音樂會及海外歌舞團如日本松竹歌舞團、台灣藝霞歌舞團等亦在此處表演,當中包括鄧麗君。 皇都戲院是香港碩果僅存的舊式大戲院,既印證香港昔日娛樂事業的風華年代,也盛載市民的集體回憶,2017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於1952年建成的北角皇都戲院大廈,前身為璇宮戲院,是本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戰後戲院,屬一級歷史建築,充滿神秘色彩。 〔國際社〕 中英學會音樂組,定於下月十日(星期四)假座北角璇宮戲院舉行本季第三次音樂大會。 在此炎暑七月中更有理想的演出及欣賞,其他特點,則此次獨奏所用鋼琴,由彼第地當夫人自購全球著名歌勞地-士丹威廠音樂演奏大鋼琴,該琴為全港最名貴者。

1998年香港導演陳果拍攝電影《去年煙花特別多》時,曾經安排演員在飛拱上邊走邊聊天,讓「飛拱」結構有機會登上大銀幕。 直至1958年,戲院及商舖部分還有毗連位於電廠街地段由陸海通家族透過 HONG KONG ENTERPRISES LTD 以約150萬元一籃子購入發展。 而該家族亦將其改建成為集合戲院、商場、夜總會及住宅於一身的大型綜合建築,改建後璇宮戲院正式易名為皇都戲院。 在1952年落成的皇都戲院(1959年前名為璇宮戲院),是現存戰後戲院建築中最古老的一幢,並已屹立於北角接近70載,除了是區內一個特殊的地標之外,也是一級歷史建築,曾見證港產片的黃金時代,記載了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2016年,收購消息傳出,轉眼醞釀成一場民間保育戰:當時古蹟辦將皇都評為三級,最低級別,全城嘩然。

璇宮戲院: 建築.藝術.遠方.趙健明 Janice Chiu史詩般的愛情故事:阿布與烏雷驚世駭俗的行為藝術,仿如上天注定的愛恨交纏

九龍區第一間戲院要到1919年才落成,位於油麻地廟街,名為「廣智戲院」。 璇宮戲院 1911年,「域多利戲院」落成於德輔道中,現為「永安集團大廈」。 璇宮戲院 1907年,由俱樂部改裝的「比照戲院」落成於中環的雲咸街,以放映電影為業務,於1931年改建為第一代的「娛樂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