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不問,即指所誑,下釋中並約前人是也。 異本音者,轉其言相,意令不解。 若言下,次釋犯不犯相,先釋見聞。 不大等者,本實曾見,而云髣髴也。
- 言作者,始於壇場,終白四竟第一剎那已前;三業營為,方便搆造者是。
- 斥迷中,初文為三,初敘非。
- 若云遣者,教他使故。
- 初句具列,餘句例作。
- «僧祇»中,初引邪見緣。
前四對治及後正懺,並明諸位,故此指之。 唯識中三科同上,觀境可解。 外塵謂一切境界也。 實唯有識者,言唯則遮於外境,言識則表於內心。 王忻辰長相 或真妄和合為阿梨耶識,謂真能隨緣與妄俱起故。 王忻辰長相 或云真識即是常住本淨真心,即是中道一實境界。
王忻辰長相: 落差歌词
內外色者,謂情非清二物相兼;如以手持物,隔衣就身之類。 問:下列水風,亦即非情,何意重出? 王忻辰長相 王忻辰長相 答:若據二色,收無不盡。 但水風二物,物來觸身;恐謂不犯,故須細簡。
- 畜寶所引,亦«僧祇»文。
- 所欲異者,欲求財色,言樂正法。
- 上句躡上虛度,下句示後苦報。
- 初句注中,上句通明手受;下句別指三藥,時藥無口法故。
- (或云金翅鳥心,或云古佛舍利。)善道即人天,菩提即佛果;中略三乘,故云乃至。
- 除供養者,開元通也;引此,決上所宜用者,亦得作之。
- 答:前迷是愚教,後迷即昏倒。
律中奪失等想,失衣無罪,與論不同;故約界外通之。 準後注云:律據失體,論約失受,故失不失異,則不論界之內外也。 夏未滿者,以滿五夏許離依止故。 離師犯吉,聽法故開。
王忻辰長相: 歌曲
誤作中,出相分三,初通示三業。 如下,舉事顯相。 律下,引證,初句總標。 文中不出三業,初並身業,語默口業,一心即意業;身口是別,意業為通。
善者,簡五塵報色也。 王忻辰長相 由此宗中,十四種色,悉是無記;今立色聲,恐謂乖宗,故釋之耳。 法入攝者,過去色也。 意識得者,謂能受人,跪屈陳詞,心所緣也。 (舊記云:三師十僧,意識得者,謬矣。)問:前立業思,於義既顯,何以後師復立色聲耶?
王忻辰長相: 歌曲
五別脫但隨身,要期盡形故;定道名隨心,生死不絕故,此示功也。 王忻辰長相 略知如此,餘如後解。 答中,初示得不。
四下,準本宗以決。 廢律論者,律即«十誦»,論即«多論»,初後二解。 以後勝者,即第二解,望初為後。 疏云:可如«多論»,中間一解,隨國用錢,準五為限,則諍論自息也。
王忻辰長相: 落差歌词
四趣,合作四境,覺睡未壞少壞;婬通四趣,已見初科;此中所明,在文不貫。 若據摩觸,亦通四女;觸屍亦殘,理同婬判。 自下,次明心中。 觀即發諍戒,望僧能觀心成犯。 許即迴僧物,望施心成犯。 染心衣食,即尼受染心男子衣食,犯殘,取彼染心為境。
引文中,«四分»為三,初列根塵。 觸中含三,律云:觸者鼻識舌識身識也。 是則根塵互舉,六種備矣。
王忻辰長相: 落差歌词
第三偷蘭,從生中,初標名。 彼律分三階三懺,如文次列。 懺法與提同者,如下可見。 注文,初令依用。 若下,點律所闕。 古羯磨即曇諦出者,謂翻譯家用入律故。
有智謂解知好惡,以簡幼稚。 命根未斷,即簡死壞。 室下,次明室相。 注中上句示相,下二句釋疑。 準論,即下引多見,同一室中有諸小房亦犯是也。 第二注云長行房謂相連接者,簷下兩頭,即三邊有障,顯前敞也。
王忻辰長相: 歌曲
言從境者,境即所對人也。 會通中,初引三文。 «四分»不成,不言多少。 «了論»一品,不顯重輕。 然下,會同次罪。
(有云已字合作以者,非也。)不下,遮妨。 彼宗墮吉合一儀法;宗計各異,不可輒用。 次科,正明中三,初明方便又二,前別舉六聚。 初二兩篇,但遠方便;已下諸篇,遠近二方便;今此且就遠者為言,故並云發心也。 文中,上身字寫誤,合作心字。 無問等者,總示犯相。
王忻辰長相: 歌曲
但二罪者,示現重輕有差降故。 次科,初二句囑其所告。 受隨一等,故名同法。 若下,正勸,初示持行。 嚴謂謹攝,淨識即心,五塵皆境;所謂方便正念,常擬對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