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輝15大著數2024!(震驚真相)

「希望戲可以演得更好,有一天可以進入國家劇院演出。」秀琴臉上的光彩,讓他深受感動,心裡暗自期許:希望能以自己在現代劇場編導演經驗,幫助秀琴完成夢想。 在傳播公司工作幾年,參與電視劇編寫、統籌,王友輝始終無法忘情劇場,報考上了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他和指導教授姚一葦建立起如師如父的情感,協助整理《戲劇原理》及《現代戲劇》兩本著作。 姚一葦一絲不茍做學問的態度,深深影響後來也為人師表的王友輝。 聽話的王友輝,依著家人幫他規畫的人生,建中時選了丙組,未來想考醫科,但高二開始功課一落千丈,離聯考只剩一百卅二天,王友輝決定轉到乙組,填寫志願時,除了中文、外文、新聞系,還填了一個不知道念什麼的「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 雖然在悶鍋的地位不及邰智源和郭子乾,可是在模仿表演方面,許傑輝絕對是悶鍋中的翹楚,他的重點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他總能抓住模仿對象最突出的特徵加以強調、渲染、放大,使觀眾一眼就看出被模仿的對象,繼而忍俊不禁,稍加對比、回味便會拍案叫絕。 比如他模仿今年4月1日入主中天新聞台的主播張亞琴,就牢牢把握了她常年做主播養成的“慣性動作”:不斷地找鏡頭,然後故意安排導播不配合,造成一種“可愛的尷尬”,效果奇佳。

王友輝

除展演創作外,同時亦著力於傳承、培育與推廣面,培養新一代歌仔戲演員與幕後人才。 曹復永(),原名曹永生,台灣京劇演員、歌仔戲導演,曾擔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附設京劇團長暨歌仔戲學系副教授,2010年退休。 王友輝 曹復永祖籍河北,幼年時全家在香港調景嶺親戚家寄宿,父親跑船,母親在粵劇團內做戲服刺繡,十分清苦。 他十歲在「大陸救災總會」安排下來臺,與弟妹入劇校就讀,是台灣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國劇科(現在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第一期科班出身,「復」字排輩,工小生。 初入學時,他只會說粵語,老師不願意教他,他僅能偷偷學。

王友輝: 戲曲中心

這個趣味是判斷的問題,要如何下定義是很難的事,但至少金瓊和那一群所謂藝術家的朋友在一起有浪漫氣氛,而丁大衛這裡則沒有。 可是我讓這個沒有浪漫氣氛的人栽一個很大的跟斗,而且我是讓它發生在一個心理醫生身上,這是一個很大的反諷。 因此對金瓊而言,並不是誘惑,而是做了一件對自己判斷錯誤的事。 她認為自己有能力、有學問,可以演戲,但是她卻做了自己的能力所不能做到的事。

老師體諒大家工作忙碌,儘管心急,也從不催促,只是一聽到我要再去上課,便高興地開始準備。 劇本分析不同於理論的講授,老師每一次上課前都要求我們必須重讀劇本,而他自己,儘管如此熟悉這些經典名劇,卻也同樣一字一句地閱讀過才會開講。 踏實不虛妄,真的是老師做學問的態度,更是他生命的準則。 每隔一天,我將整理好的稿件送交老師,老師則將改好的稿件還給我,一整個暑假就在這一來一返間過去了。 老師頭七那天,走在系館二樓的樓梯口,經過展示著老師生前所有著作的長桌和播放著他生前錄影訪問的電視機前,一個學生靜靜走過來,站在我面前,欲言又止地想和我說話,我抬起頭微笑望著比我高一個頭的他。

王友輝: 創作團隊

平日以接演各大節慶廟會為主,民戲(廟口歌仔戲)演出每年約二百場,亦常受邀參加各地文化藝術公演及匯演活動,足跡遍及全臺。 劇團以有限的資源和鍥而不捨的精神,運用劇場效果融入戲曲演出中,展現全新表演風貌,期望為歌仔戲傳統文化之美的宏揚與維護,貢獻更多心力。 柯銘峰(),祖籍福州,台灣基隆市出生,台灣戲曲樂師、歌仔戲音樂家,中國海事專科學校輪機科畢業,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專任教師。 曾任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附設京劇團(現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團員(負責舞台監督和彈奏京劇三弦)、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歌仔戲科(現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第2任代理主任(歌仔戲科、系歷任主任都是代理主任,從創科的鄭榮興代理主任到現在的代理系主任)等職。

《之間‧記憶中的風景》的靈感來自台灣劇作家王友輝先生2002年的作品《風景III》;《風景III》以「飛機」為主軸,藉由兩位同機友人牽引出一連串輕鬆詼諧的對話基調,來探討生命與死亡的課題。 《之間‧記憶中的風景》的靈感來自台灣劇作家王友輝先生2002年的作品《風景Iii》;《風景Iii》以「飛機」為主軸,藉由兩位同機友人牽引出一連串輕鬆詼諧的對話基調,來探討生命與死亡的課題。 數年後,思荷漸成為戲班的當家苦旦,台下無數觀眾為她痴迷,可惜她早心有所屬,他是安平富商的少爺林志強,兩人總是偷偷地來到安平港邊約會。

王友輝: 演員訓練X臺語民俗X劇場技術

書稿初成之後的校對及加註工作更是繁瑣,可是此刻也正讓我見識了老師的細心和專注而為之嘆服。 我想這或許和老師長年在銀行工作有關,正如同做帳時一分一釐的錯誤都不容許,老師做學問時也是一字一句都不能有所誤差的。 但是老師從來不會責怪我的粗心或是疏忽,他總是輕描淡寫地說也許是他講太快了,也許是他沒有說清楚,更多時候會問我累不累。 每當上了一個鐘頭左右的課,頻頻看鐘的老師一定要和我移座到沙發上休息片刻,抽一根菸、吃一點點心。 王友輝 第一次在老師面前和他一起吞雲吐霧的情景令我畢生難忘,後來我也才明白,也正是這每一個十分鐘的時間裡,我才稍微真正碰觸到老師的深處靈魂,他的幽默睿智和對人世的洞察就在這麼輕鬆的時刻中,一點一滴地開啟了我懵懂的心,那時候的老師已不止是我的一位老師而已,毋寧更像是傳道的宗師。 曾擔任多家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與雜誌的插畫家,1994年創作了第一本圖畫書後,從此致力於圖畫書的創作。

信誼基金會40多年來致力於推廣學前教育,透過積極研究、出版與活動;提供完整且系統化的服務,陪伴父母、老師、孩子一起成長。 近年來信誼運用對於圖畫書以及幼兒發展的認識,邀請充滿熱情的傑出劇場人一同加入兒童劇場的行列,跨界合作將圖畫書進行再演繹,共同帶給孩子適齡又深刻的劇場體驗。 姚:《申生》裡的夢是演出來的,和這個劇本裡的夢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王友輝: 傳統戲曲學者、編劇蔡欣欣

師母曾告訴我,老師走後她經常無法入眠,只好在書房裡一點一滴地整理老師生前的舊作,對她而言,這位亦夫亦師的人,能夠為他在人間多留一點什麼,是畢生最大的安慰了。 老師的生平記事、作品殘卷,乃至於做為弟子的我,因為疏懶無力完成的老師口述自傳的整理,在師母排遣心中悲慟寂寥的歲月中,都成為支持她與病魔爭鬥、與死神拔河的一股巨大力量。 我不認識先逝的第一任師母范筱蘭女士,但是從師母與老師的濡沫之情中,深深體會到老師是如何地幸運,幾世修得的福份,竟能先後擁有深情相敬的伴侶,為他的一生舖下毫無後顧之憂的力量。 老師往生那天下午三點多,將老師的遺體送往殯儀館之後,大家各自辦事去了,和系裡幾位老師約好了下午五點到台大校友會館開會討論治喪事宜。

衛武營戶外劇場透過投影,現場化身森林與海洋,數層樓高的花道成為演員展演的舞台,特別是從日本運來的機器蘭花移動裝置,更是吸睛焦點,加上飾演複製蘭的台灣演員們整齊一致、結合歌仔戲手勢與舞蹈的動作更挑戰觀眾視覺底線。 以政治人物為主題的舞台作品不少,但是不同作品,對於政治人物的思考與呈現格局大不同;有的極盡嘲諷之能事,有的則是為之歌功頌德。 大風劇場即將推出的《世界回眸—宋美齡》,是台灣第一齣直接以政治人物為素材的音樂劇,由樂評人出身的楊忠衡執筆編劇;只是選擇在時局紛亂的今日,對照第一家庭的政治醜聞,時機頗為敏感。

王友輝: 表演世家的開始

「秀琴歌劇團」1986 年由張秀琴團長組團於臺中,秀琴獲「天王小生」稱號,苦旦莊金梅則有「金嗓小旦」的雅稱,米雪榮獲編導才女美名,三人實力兼具,為劇團之黃金三角組合,近年來團長愛女張心怡崛起,更為劇團增添風采。 團長張秀琴樸實努力,於 2004 年榮獲「中興文藝戲劇獎」,2018年榮獲「第二十五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地方戲劇奬」。 作品靈感來自台灣劇作家王友輝先生,於2002年創作的劇本「風景III」;藉由一場飛行旅途的對話,游走在輕盈與深沉之間,探討生命與死亡的課題。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台語流行歌謠〈安平追想曲〉傳唱一甲子,歌曲中除了描寫出台南安平女子與荷蘭船醫所發生的異國戀情,更透露出金髮混血孤女­與船員之間的愛情故事,呼應著兩代母女在愛情中的漂泊與等待,以及屬於台南在地的安平傳奇。 他在文章中以「『冷伯』就是我」(臺語)自居而佔盡讀者便宜,大家卻哈哈大笑地甘心接受而絲毫不以為忤;他在作品中冷眼自嘲,形塑了一個被學生視為「臭老頭」的大學教授、被老婆和女兒冷言對待的中年男子,以及被電視圈糟蹋的可憐編劇,但「他」真的是他嗎?

  • 當然可以,比如說〈後現代劇場三問〉,就是用文章直接把思想表達出來,那是一種抽象的、用說理的方式來討論問題的方法。
  • 這段期間他依然嘗試著劇本的創作,並寄回臺灣給當時在「實驗劇展」風火正盛的蘭陵劇坊的金士傑、卓明、馬汀尼等人,但是紀蔚然寄去的作品完全沒有得到回音,當年《愚公移山》的成名,似乎只是曇花一現。
  • 只是,這對情侶的戀情卻命定似­地不被祝福,林老爺知道志強竟然愛上了一個戲子,而且是漢荷混血的私生子,百般阻撓兩人的情感,甚至藉著日本政府皇民化運動禁台灣鼓樂的殖民政策,讓阿祿仙的戲班被禁演而­無法生存下去,更為了拆散兩人,出乎意料之外地同意志強登船遠揚。
  • 這樣一個理性、高度職業修養的人,而且他是以分析別人為業的心理醫生,結果他犯下了大錯。
  • 可以說,若不是雲門實驗劇場那個「狹長的空間」就不會有這個劇場創作。

除讓劇團擁有更穩固的人才基礎,也為南臺灣培育更多表演藝術人才。 「那時,就是一股愛劇場的熱誠,並沒有深層思考一定要完成什麼。實驗劇展補助三萬元,我和蔡明亮就能各做一齣戲,即使沒補助,省吃儉用幾千元也能做。」王友輝懷念那段充滿熱情的青春歲月。 每次演出都有小小的跨越,《九重葛》實驗語言;《素描》由兩位演員分飾六角,實驗角色扮演;《風景》則把劇場變身為火車車廂,進行空間的實驗。 《素描》由兩個演員包辦六個角色,當時還被劇評質疑:是不是演員不夠?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推出沉浸式跨場域製作《和合夢》,由明日和合製作所引導觀眾穿梭古今,在台灣戲曲中心各處遊走,創造有別於過往的戲曲觀演體驗,堪稱今年最具實驗性質的突破。 《安平追想曲》以戲中戲的手法巧妙編織,戲裡戲外呈現三個層次,一是以〈安平追想曲〉流行歌謠中所刻畫的兩代愛情故事為主軸,寫異國戀曲的淒美與波折,也寫愛情中貧富差距的無奈。

王友輝: 歌仔戲

當我自告奮勇卻有點自不量力地希望為老師整理《戲劇原理》時,老師卻欣然同意。 於是在盛暑溽夏中,老師總是親自為我沖一杯冰檸檬紅茶,等我喝下第一口,才娓娓道來他已經講了不知多少遍、卻依然不斷添加新材料的課程。 王友輝 十六、七年前,在華岡山嵐偶爾飄過的窄小教室裡,我頭也不敢抬地猛抄著筆記。

許傑輝的模仿成功率極高,像爆出桃色醜聞的陳勝鴻、腳尾飯主角許哲名、走光女王嚴淑明、韓國明星李秉憲,都是突然出現的人物,但他臨時上陣時總能有非常耀眼的表演,大大提高收視率。 身材很差的他扮起女人尤其出彩,嚴淑明、台灣兒童節目主持人水蜜桃姐姐(類似大陸的鞠萍姐姐)、戲劇之母周遊,即使不怎麼像,也好笑到發狂。 聲音是他的一大優勢,他可以自如地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音,長期做兒童節目對他幫助很大,他模仿少男少女或者卡通人物的功力都是一流的。

王友輝: 老師,讓我送你一程

在這段時間裡,老師和我見面時也較不拘束,在客人面前一定穿著整齊的老師可以在我面前穿著短褲汗衫輕鬆地搖扇聊天;有時也會留我在家吃披薩喝啤酒;所談論的事情也從課業擴及生活及對教育、社會的種種想法,唯一不談的是政治。 這也許和老師早年曾經在政治白色恐怖下被監禁過一小段時間有關。 或許應該說,老師的作品中有著他對人生的觀照,而這種觀照多半已經由世俗的瑣碎化成一種哲學性的思考。 今年五月,在台北一家二手書店裡買到一套廿四本名為「戲劇交流道」的小劇場劇本集(原廿五本,現缺了第五部<三人行不行I>),收入的都是八○至九○年代初的台灣小劇場劇作,作者陣容十分強勁,今天港澳劇場愛好者比較熟悉的有蔡明亮、李國修、鴻鴻、黎煥雄、陳玉慧和黃建業等都是當中作者。

王友輝

2016 年夏天起,以臺灣製造之移動舞臺車展開戶外演出<日輪之翼>(小說原著:中上健次)之日本各地巡迴演出。 使用機械裝置之表演藝術與以攝影作品為主的個展等,活躍於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兩個領域。 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表示,今年「台灣戲曲藝術節」首度規畫大小廳雙旗艦製作規格,在疫情後啟動首檔國際製作,邀請印度藝術家參與演出,更從劇場內走向場外,以前衛實驗的沉浸式跨場域遊走劇場。 劉光桐,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東大學,音樂劇,萬華區,話劇,黃建銘,蔡明亮,臺北市,柯銘峰,柳信男,歌仔戲,朱蔚嘉,曹復永。 大學畢業後整整八年的時間,我才重回學校唸書,第二度當了老師的學生,不但在課堂上聽課,在生活裡也常常獲益。

王友輝: 台灣

二○○五年執筆編寫《范蠡獻西施》,被學者譽為有野台戲少有的文學深度、意境和層次感,也讓秀琴歌劇團從一個外台歌仔戲班,正式走向精緻歌仔戲的藝術殿堂。 從二○○四年的《血染情》開始,現代劇場編導王友輝與台南在地的外台歌仔戲班「秀琴歌劇團」展開了合作之緣。 王友輝為秀琴執筆編寫了《范蠡獻西施》、《玉石變》與即將推出的《安平追想曲》,根植同名流行歌曲中的府城在地浪漫傳奇,他以戲中戲的結構,在一則橫跨兩代的愛情故事中,融入歌仔戲百年變遷的興衰。 小表演廳旗艦則由真快樂掌中劇團,帶來全新編創作品《壵》(音同壯),打破表演者與觀眾對立的劇場形式,並藉由表演者、戲偶、觀眾三方面的視角,建構出「台前」與「台後」生命迭起的精彩故事;首檔沉浸式跨場域製作《和合夢》,由明日和合製作所將引導觀眾穿梭古今,在台灣戲曲中心各處遊走。 《求證PROOF》劇作家為David Auburn(大衛‧奧本)。 首演於2000年5月23​日,由曼哈頓劇團(Manhattan Theatre 王友輝 Club)首演於外百老匯,掀起轟動後旋即於同年10月​登上百老匯舞台,連演917場,直至2003年。

王友輝: 王友輝《鳳凰變》鄭氏王朝女人發聲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藝術碩士,以編、導、演及評論活躍於臺灣現代劇場,曾任教於台南大學、台灣大學、台北藝術大學、政戰學校、文化大學、淡江大學、世新大學、輔仁大學等校,現任教於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度大戲《歌仔新調-安平追想曲》不僅榮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三屆「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的肯定,同時亦入圍「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主要演員張秀琴、莊金梅及米雪,乃是『色』、『藝』兼俱且實力堅強的劇團黃金三角。

王友輝: 製作

演出之外,他亦在母校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從事傳統戲曲教育工作多年,他認為目前的台灣教育制度中,沒有針對傳統戲曲專業教育的方案,因此只能眼見專業技術沒落。 中國時報【汪宜儒╱台北報導】 台灣劇場裡難得一見的歷史劇有了新貨,資深劇場工作者王友輝最新作品《鳳凰變》,以十七世紀鄭氏政權短暫理台廿三年為背景,透過鄭成功元配董夫人與鄭克臧妻子陳氏兩位女性的眼光,看鄭氏王朝敗亡原因,一反過往歷史劇大多以男性為主的敘事觀點。 王友輝表示:「歷史最好看之處不是過程或結局,而是人物,以及這些人在關鍵時刻做出決定的心理狀態。」也因此,當他在閱讀鄭氏王朝的歷史時,對這兩個女人感觸特別深,劇中不只刻畫陳氏與鄭克臧之間的愛情,並著墨陳氏與董夫人之間微妙對峙的婆孫媳關係。 王友輝現年五十二歲,文化大學戲劇系、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畢業,早年曾與電影導演蔡明亮等人合創小塢劇場,以編、演、導等多重身分活躍劇場,近年編劇作品包含《安平追想曲》、《我是油彩的化身》,二○○○年即著手創作《鳳凰變》一劇,完成後卻從未演出。 為了還原兩位女人的真實樣貌,王友輝參考連橫《台灣通史》、江日昇《台灣外紀》等書,並搜羅民間傳說、野史等文獻,再添入自己的創意想像,著手書寫《鳳凰變》。

王友輝: 王友輝

「姚一葦學術網」由「姚一葦藝術基金」管理委員會策劃製作,於千禧年七月二十二日與第三屆華文戲劇節的開鑼戲《X小姐》首演同步運作。 您的支持,是果陀劇場持續向前行進的力量,竭誠歡迎您加入LINE官方帳號,讓果陀劇場為您提供更快、更完整的表演訊息。 年日本強制推行新台灣音樂,規定台灣的曲調需用日語歌詞演唱,鄧雨賢的「望春風」也被更改為日本詞,他也因為皇民化而更名改姓。 《大稻埕進行曲》是鄧雨賢投身台語歌謠創作的第一部曲,可惜曲譜、錄音已經失傳了,七十年後的冉天豪補寫一首,由王友輝寫詞。

王友輝: 王友輝 溫潤有情的劇場人生

魯迅在短篇小說《社戲》中也提到:「中國戲是大鼓、大叫、大跳,使看客頭昏腦眩,很不適於劇場,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遠遠的看起來,也自有他的風致。」空間的確不單單是表演的場所,它既是劇場創作的素材也是形式所在。 劇場演出與創作,不能架空了空間的一環,從本質而言,一個劇場演出,如果沒有經由一個有人觀看的空間呈現出來,其實是未算完成的。 從生產過程而言,劇場藝術的創作、練習與呈現的整個周期都少不得空間的參與,有時看見一些集體創作戲劇的排練,花了一整天在討論情節,結果到正式綵排時,才發現想像出來的畫面,跟在空間中呈現的場面存在極大的差異,沒有在空間中呈現出來的劇場演出,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 創作和表演水平不一定因為表演空間的出現會馬上提高,但藝術創作必須有發表的機會, 而劇場創作必須有一個可供發表的表演空間,演出者與觀眾在這空間裡相遇,才會產生回應與評論(不管是一般觀眾還是劇評人), 才會累積到讓演出者進步的經驗。

第33屆傳藝金曲獎今天(9日)公布入圍名單,同時揭曉特別獎得主,出版類特別獎頒給「財團法人台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得主為資深歌仔戲演員楊麗花。 王友輝 於台北市萬華區出生,曾為國立台南大學戲劇研究所(現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專任副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戲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現為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現代劇場編導王友輝與外台歌仔戲班秀琴歌劇團的結緣,要從九年前說起。 二○○二年,秀琴在北縣新店市演出,王友輝看了第一眼,從此「一試變主顧」,成了秀琴的忠實觀眾。 隔年,他南下教書,租屋處無巧不巧就在秀琴團主張秀琴「阿牛」隔壁。 王友輝與阿牛藉地緣之便熟識了起來,時不時看戲兼探班,或許王友輝談吐儒雅讓阿牛欽佩,或許他的一手好廚藝讓讓秀琴團裡上下服服貼貼,後來,王友輝當起劇團顧問,二○○四年的《血染情》開始參與排戲指導,從此「愈陷愈深」,開啟了往後一連串的合作。

王友輝: 「茄苳入石柳」蟒龍頂下桌修復完成 台南普濟殿2/18展出

曾與金曲流行樂團蘇打綠同台、與國際樂壇知名組合「音樂駭客Igudesman & 王友輝 王友輝 Joo」多次合作,並分別與張艾嘉、王耀慶攜手製作演出《仲夏夜之夢》、《皮爾金》等,2019年擔綱NTT歲末音樂會《風流寡婦》歌劇指揮,各式演出均深獲好評。 顏名秀是位十分活躍的作曲家,曾多次榮獲國內外獎項之外,近期發表包括:大型合唱管弦樂團作品《臺北禮讚》、臺灣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客家歌舞劇《天光》及《香絲・相思》、小提琴協奏曲《補天穿》及管弦樂曲《瞳言》等,深獲國內外好評。 於美國密西根大學取得作曲音樂藝術博士學位、作曲及鋼琴演奏雙碩士,目前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理論與作曲專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