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香港法例對「兒童」、「少年人」有很多不同的定義。 例如法例容許年滿15歲從事全職工作,年滿13歲可兼職工作,法定的最低結婚年齡亦僅定於16歲。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指現行法例已有一定彈性,警方會因應個案酌情處理,暫無意檢討獨留兒童在家的年齡上限。 5歲女童被虐致死案件令人痛心,惟疫下停課,令虐兒個案更難揭發。 警方去年錄769宗虐兒案,按年跌5.4%,惟疏忽照顧大增逾2成至300宗。 警方指,疫情令部分夫婦分隔兩地或陷經濟困難,有單親母因封關未能返港,獨留8歲子在家3個月;亦有雙職父母以視像監察獨在家女兒,鏡頭下突失蹤影情急下報警求助揭發。
獨留兒童在家不擬刑事化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目前無意立法把獨留兒童在家列作刑事罪行;並指出,獨留兒童在家列作刑事罪行,未必能達到保護兒童免受傷害的良好意願。 獨留兒童在家 事件:14歲少年趁父母上班期間,走到住所大廈天台,企圖爬上3層高的天井,練習極限運動飛躍道(Parkour),驚動保安員報警。 警方懷疑他被獨留在家,將案件列作「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處理。 你曾因倒垃圾、去樓下商店買東西,就讓6歲以下的孩子獨自一人留在家嗎?
獨留兒童在家: 生活訊息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表示,陳宗彥只是鬥爭中「第一個倒下的」,後面還會有人被攻擊,下一個很有可能就是民進黨立委林俊憲。 是否裁罰會視個案狀況而定,若檢察官以過失傷害起訴,一事不二罰,就不會再處行政罰;若沒有起訴,會依社工訪視了解其犯意後裁罰。 依兒少法的規定,家長不得讓未滿6歲的幼兒獨自一人在家,違者最高可處1萬5000元罰鍰,若幼童在無人照料情況下受傷,家長還可能吃上「刑法」過失傷害官司。 事件:單親媽媽囑咐13歲兒子照顧7歲妹妹,然後北上內地醫病7天,兩學童因缺課3天被社工揭發獨留在家報警。
從高小開始,我家小子天天自行放學回家,今日比媽媽更會看地圖。 除了為自己的學業負責,也要和妹妹天天分擔洗碗掃地等家務,兼每周煮一餐晚飯。 那一種荒謬是,倘若媽媽外出買菜,把這樣的一個小子獨自留在家,便可能陷入疏忽照顧的灰色地帶。 我認為”獨留兒童在家”本身唔係犯法, 但因獨留兒童在家, 而對兒童做成”如故意襲擊、虐待、忽略、拋棄或遺棄” 等效果先至犯法, 至於是否產生呢種效果, 由法官去判. 此外,為推行上述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政府亦已額外撥備4,500萬元,作為試行計劃三年(由二○○八至○九年度至二○一○至一一年度)的費用。 心理服務課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表示,除了傷勢等表徵外,兒童受虐後會有情緒改變,變得沉默、抗拒溝通,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時會否變得暴力等,都可以從中見端倪,作為鄰舍如聽到小朋友哭鬧變得頻密,或不是「扭計」,而是受虐呼救訊號。
獨留兒童在家: 去年底母勒7歲兒頸列「企圖謀殺」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楊女胞妹作證指出,楊女比較愛玩,經常跟朋友出去,她曾看不下去跟楊女說「你有沒有回家餵小孩啊」、「你都不怕小孩怎麼樣嗎」等語;二審認為,縱使胞妹一再提醒、告誡,楊女仍有恃無恐將小女兒棄置家中長達2天,犯罪情節重大。 在”制度,”之後加上”制訂供本地生優先報讀的研究院課程名額,”;及在”多元化”之後加上”及與本土相關”。 在”課程學額”之後加上”,為副學士畢業生增加升讀資助大學的渠道,以及為修讀研究院研究課程的非本地生設定學額上限”。 在緊接句號之前加上”,並確保各文化藝術設施達致成本效益之餘,亦能符合創意藝術、用家需要及環保節能的原則”。
立法會議員陳鑑林昨於立法會指出,部分家長為免觸犯法例,寧願叫子女放學後留在學校或在外遊蕩,比獨留在家更危險,他認為現時十六歲以下少年已有自理能力,建議政府調低有關法例的年齡上限。 議員黃毓民更狠批當局可恥,不僅令長者無依無靠,貧困家庭兒童亦流離失所。 另一議員黃碧雲指香港家長「搵食艱難」,希望當局為在職婦女提供更多託兒服務,擴大現行計劃的名額及範圍。 (三)精神虐待兒童的呈報個案數字及其佔虐待兒童個案的整體數字的比率一向相對較低。
獨留兒童在家: 獨留兒童在家/街
事實上,我曾聽過有在職媽媽為怕誤墮法網,唯有著十多歲的兒子每天放學後在街上流連。 去年四月,兩名分別五歲及三歲小兄弟被獨留在青衣長青邨住所,期間一個拖板冒煙起火,小兄弟致電父親求救,父親報警以及趕回家。 張又提到,去年底有母親因管教問題情緒失控,用頸巾勒住7歲兒頸,醒覺後懸崖勒馬,惟隨即內疚反鎖自己試圖自殺,幸男童及時致電父親揭發事件。 第 2 條 本法所稱兒童及少年,指未滿十八歲之人;所稱兒童,指未滿十二歲之人;所稱少年,指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人。 呀媽要去買餸, 但個仔係到唔肯跟你去, 話要留係屋企, 咁點算? 全球邁向復常之際,當初頂着「疫情受惠股」光環的視像會議公司Zoom(美股:ZM)隨即被市場棄如敝履。
正所謂:「走得快、好世界」,繼「金融巨鱷」索羅斯旗下基金上季沽清Zoom持股之後,監管文件顯示,長和系創始人李嘉誠於去年3至12月期間,減持逾294萬股Zoom,按期間平均價93.96美元計,估計套現約2.76億美元(約21.52億港元)。 現年29歲嘅吳千語(Karena),曾與林峯拍拖5年,分手後與「百億富三代 」施伯雄(Brian)拍拖4年,近年佢哋唔再將戀情低調處理,越愛越高調,不時公開合照放閃。 伍富橋去年白色情人節曬出與富貴女友梁兆楹(Shirley)求婚成功嘅照片,5月就拉埋天窗。 據悉Shirley曾經喺TVB擔任幕後撰稿員,父親從事物流業及食品等生意,擁有兩間麻將館,身家以億計算,所以伍富橋就被標籤為「億萬駙馬」。
獨留兒童在家: 孩子能力天注定?
家長金小姐認為,夏天如果車子熄火沒有開空調也沒開車窗,把孩子獨留在車上可能會害他們脫水、甚至熱到昏迷。 獨留兒童在家 特別是孩子緊張時,可能會去亂踢、亂敲車上的東西,進而提升造成受傷或陷入危險的機率,因此更需要謹慎預防車內反鎖。 家長蔡先生認為,小孩在大人看不到的地方,的確可能出現亂碰東西、爬高爬低等行為。 靖娟基金會強調,好奇心旺盛的孩子被獨自關在密閉空間,可能會接觸家中的危險物品,導致壓、砸、夾、刺、撞傷,甚至觸碰電器或插座,造成燒傷或觸電,更危險的是,有近 8 成墜樓事故皆和幼童獨處有關。 除了自身疏忽外,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有時家長也往往抱持僥倖心態,認為自己馬上回來應該沒關係,不會導致嚴重後果,而將孩子獨留在家或車上,但反鎖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尤其去年反鎖事故倍增,靖娟基金會呼籲,家長更不能掉以輕心。
南台中家扶中心主任王金敦指出,「獨留」案件持續在兒童保護案例增加,很多時候家長可能太有自信孩子能照顧好自己、能聽懂家長的指示,大人外出獨留孩子一人,但往往只需短短幾分鐘,孩子的好奇心就可能讓他陷入受傷甚至嚴重意外。 馮美珊解釋,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1條規定「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不得使6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及少年獨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也就是說,就算不是獨留兒童在家,交給未成年的兄姊照顧,也是違法的行為。 加拿大安全委員會的史密斯稱,家長必須評估他們的孩子是否有應對緊急情況的心智,如火災。 獨留兒童在家 這是那些將年幼孩子獨自留在家中的父母常常考慮不到的問題。 王金敦提醒,法條雖明文規定6歲以下不可獨留,但即使是超過6歲的孩子,為確保安全,避免發生墜樓、火警等危險,最好還是別獨留孩子在家。 家扶推動兒童保護,鼓勵大家都是護童英雄,勇敢舉發、通報,提供孩子安全長大的環境。
獨留兒童在家: 疫下獨留幼童在家增 疏忽照顧多逾2成 雙職家長用監視鏡頭湊女
第三,有社工就轉移個案資料給警方或社署,可能會觸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而感到擔憂。 事實上,社署的《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序指引》指出,「如有需要,應盡早把所得的受虐事件資料提供給其他相關人士,以確保能有效保護受虐兒童。」而《個人資料(私隱)條例》都有訂明資料收集和轉移的特別豁免規定。 獨留兒童在家 第三,有社工就轉移個案資料給警方或社署可能會觸犯《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而感到擔憂。 事實上,社署的《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序指引》指出,「如有需要,應盡早把所得的受虐事件資料提供給其他相關人士,以確保能有效保護受虐兒童」,而《個人資料(私隱)條例》都有訂明資料收集和轉移的特別豁免規定。 ─ 自二○○八年十月起,透過非政府機構/地區團體推行「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以期在常規幼兒照顧服務以外,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更具彈性的託兒服務,並同時促進社區互助與關懷。
一些研究、統計,六歲以下的家居意外及事件也不少,特別幼童便要特別注意,家長可以在家與年幼兒童玩「家居陷阱逐個捉」遊戲,引導小朋友思考,家長再加以解說,例如有甚麼家居陷阱要留意。 獨留兒童在家 【Now新聞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估計仍要持續一段時間,大人小朋友留在家中時間比以往多,讓兒童獨留在家在何注意事項? 香港由初期全數口罩都要靠外地入口,到今日有近百間口罩生產商。 獨留兒童在家 成人口罩已經有充足的貨源,但是兒童口罩依然缺乏,高質的兒童口罩更是一罩難求。
獨留兒童在家: 景林邨7歲男童被獨留家中 父母涉疏忽照顧被捕
法改會正倡訂「沒有保護罪」,另有建議設強制通報虐兒機制。 張稱歡迎立法,警隊臨床心理學家馮浩堅則強調,單靠強制通報不能解決問題,「告上法庭入罪,佢仍然都係小朋友個爸爸媽媽」,家長最終要正視自身情緒;又提醒體罰或令子女傾向以暴力解決問題,缺安全感,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她又稱,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亦能提供意見,另有單親家庭中心的互助小組提供支援,家長要開放懷抱求助,絕不能以任何理由,獨留年幼子女在家,即使幾分鐘也不應冒險,子女爬窗可釀墮樓,玩電掣會觸電,玩火便造成火警,也有可能嬉戲時推拉枱椅受傷。 (星島日報報道)受疫情影響,本港學生須停課至下月中,變相增加不少家庭照顧壓力,有家庭服務專業人士指出,家長若在照顧年幼子女遇到困難,必須向外求助,絕不能以任何理由獨留兒童在家,因為除墮樓外,還有火警、觸電和被枱椅夾傷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