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濟宮15大伏位2024!(小編推薦)

學甲慈濟宮的三川殿屋脊為三脊形式,屋頂為硬山式單簷造型,房屋的棟架採曲三柱式,架內結構為三通三抱斗的形式,殿前的石鼓與石枕為咸豐年間修建時所造。 正殿屋脊為一條龍並有燕尾,屋頂同為硬山單簷的形式,在結構上,前步口為二通二獅座,棟架內則為典型的三通五瓜。 目前學甲慈濟宮主體建築分為前殿、正殿、後殿三落建築,為三落三間起建築,大體保持嘉慶至咸豐年間面貌。

清濟宮

道光5年(西元1825年)二廟毀於風雨狂肆,由當時的首事(主任委員)何宗泮倡重修,費用由庄內各戶籌資修建。 3.清嘉慶9年(西元1804年)黃氏後人黃承帶擔心芝山岩唯恐遭農畜破壞,便請求豎碑貼告示。 黃承帶經四方查證,確為祖父黃文欣已捐獻,便收回告示、毀去界碑,並要求言明獻地之四邊界,於是在嘉慶10年10月仝立「芝山合約書」,當時一式兩份,雙方各執一份合約書。 花橋慈濟宮:位於泉州市鯉城區,為保生大帝生前施藥義診之處,建於南宋紹興年間,該廟自清代開始附設有施藥局,如今稱為泉州花橋贈藥處診所。

清濟宮: 媽祖遶境十八庄不合鬧雙包 民擺香案苦等拜兩次

大抵包括今天學甲區、北門區錦湖、玉港、三光、慈安、仁里、中樞各里及鹽水區飯店里等區域。 清濟宮 現有廟地為清代時由鹽水岸(今鹽水區)趙姓信徒所捐獻,面積約為0.213公頃。。 明洪武20年(西元1387年)有王讀者自唐山避難來台,迎請安徽當塗禹廟禹帝定居大灣奉祀,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復台,移民自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白礁迎來保生大大帝、保生二大帝,從此在公厝庭臥虎穴建公厝安奉,此為本宮草創之嚆矢也。 淨壇道士:由兩名道士擔任,行走於香陣之前,手執法鈴,沿途為信眾所設香案灑淨,民間信仰相信,此法可以消除邪穢。 為解決轎班人力不足問題,自1989年起,上白礁祭典出現首座輦宮,仿古代宮殿或皇帝出巡時所用鑾駕,以鐵牛、小貨車載運,形式多樣,彩繪與木工雕琢十分細緻,取代傳統神轎,甚至安上涼傘、儀仗等等;也有部分廟宇,將原有神轎裝上貨車,略加改裝、彩繪,屬於較為簡單的形式。

清濟宮

分別於1971年、1978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舉行刈香,幾乎確立四年舉行一科刈香的傳統。 學甲慈濟宮主神保生大帝,係於明末由福建泉州府移民迎請,隨鄭成功部隊來台,而由學甲頭前寮將軍溪畔登岸。 上白礁祭典根據考證,始於清代,學甲地區鄉民經常返回原鄉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謁祖,由於保生大帝誕辰為農曆3月15日,故必須提前數日渡海,方能趕上神誕,所以乃訂為每年農曆3月11日。 上白礁祭典原非年年固定舉行,20世紀後半,才逐漸改為每年舉辦。 臺北大龍峒保安宮肇源於清領時期乾隆初年,同安籍移民入墾台北大龍峒地區,由於水土不適,瘴癘四起,所以返回故裏白礁慈濟宮分靈保生大帝神像來臺灣,1755年(乾隆二十年)建廟,1805年(嘉慶十年)遷於現址重建,清代台北地區艋舺頂下郊拚、漳泉械鬥時,保安宮為同安縣籍移民避難之所及據點。 於1995年至2002年自費重修,獲得行政院文建會文馨獎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總部「二00三年亞太文化資產獎」,為全臺廟貌規模最大之保生大帝廟宇。

清濟宮: 學甲清濟宮4年1科「大灣香」 週日登場

「學甲香」直至目前尚未完全固定化,舉行與否,民國七十六(一九八七)年以前是神前「跋杯」(即擲筊),由保生大帝神示,連得三杯即舉行,否則便罷;七十七(一九八八)年起則改以信徒代表大會的表決為依歸。 雖然屬於不定期廟會,不過一旦舉行,為配合「上白礁」祭典,絕對定日,也就是三月初九至十一日三天。 明末清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的部份忠貞軍民隨鄭成功來台,為求渡海平安,由李姓人家迎請家鄉慈濟宮神明保生二大帝、謝府元帥和中壇元帥等三座神尊同渡,庇護眾生。 先民在將軍溪畔的「頭前寮」平安登陸,後散居在學甲、大灣、草坔、溪底寮、西埔內、山寮、倒風寮等地,胼手胝足墾土屯田,並共議在學甲李姓聚落的下社角,搭建草寮奉祀保生二大帝等三尊神像。

台南市西港慶安宮香科醮典:素有「台灣第一香」美名之西港香科正式醮典之前,慶安宮先舉行南巡前往台灣府城隍廟謁祖進香,南巡當日先往佳里青龍宮迎請保生大帝,擔任醮典出巡的隨陣先生,隨後前往台南市各交陪廟宇駐輦,接受信徒參拜,香醮期間襄贊出巡香境達九十六村鄉,享有”瘟醫”之美譽。 清濟宮 學甲區大灣清濟宮主委陳惠川表示,今年祭典預計會有來自各縣市宮廟神輿、民俗藝陣和信眾3000多人參與,創歷年來最高紀錄;出巡時也將到當年先民登陸地的台南市北門區蘆竹溝港舉辦祭祀儀式,遙拜大陸列祖列宗及福建省白礁慈濟祖廟。 依學甲當地民間相傳,學甲慈濟宮開基二大帝曾於西元1860年左右失落,由嘉義北社尾軍伕迎奉,僅留下大帝神像木椅,1945年下社角李抄、李長記父子連夜受保生大帝托夢,李長記遂前往北社尾查訪,趁機迎回開基二大帝神像。

清濟宮: 臺灣

目前上白礁香陣中有數十座輦宮,造價由新台幣60萬至120餘萬不等,為學甲上白礁祭典的重要特色。 每逢刈香,每日繞境區域,必然會跨越一個不屬於學甲慈濟宮信仰圈的庄頭,稱為「過堡」,意思是超過清代時學甲堡的轄域,第一日「過堡」到佳里區的溪洲社區,早年則曾到佳里區營頂、佳里興等地。 第二日則「過堡」到鹽水區的大埔,第三日「過堡」,到北門區的溪仔寮。 學甲刈香儀式採「出香-遶境-入廟」的型態,所有參與之藝陣與神轎,每日出發前,都需至慈濟宮「拜廟」,由紅頭法師做法淨陣,此儀式有接香的意味。 民政局長柯慶忠指出,中和廣濟宮創建於清雍正年間,廟體建築為漳派木作大師陳應彬作品,並保有清治時期單龍盤旋八角柱;中和福和宮則創建於清朝乾隆期間,廟體建築雕梁畫棟、古色古香,與中和廣濟宮均是在地極具代表性超過至少250年以上的老廟,香火鼎盛、遠近馳名。 侯友宜表示,感念新北市各寺廟守護與支持市政、長年造福及服務市民,新北在地公益事業蓬勃發展,都有宗教團體積極投入與奉獻的身影,中和廣濟宮及福和宮每年捐助超過百萬元清寒獎助學金、辦理歲末寒冬送暖關懷獨居老人、支援急難救助等公益慈善不遺餘力,感謝中和廣濟宮及福和宮的善行義舉。

宮殿雕樑畫棟,石柱蟠龍,建築深具古色古香之歷史化藝術,並有一代宗師葉王交趾燒及何金龍剪黏等精巧別緻,宮外尚有石獅、旗桿等各一對分別左右,另有宏巍牌樓,不但堂皇而且嚴肅。 位於惠濟宮後殿二樓祭祀文昌帝君,在旁邊的柱子旁可見到一支很大的毛筆,名為「文昌筆」。 清末秀才施錫輝先生回憶:在過去的文昌祠經常是文人雅士常在此聚會,同治12年(西元年)潘永清在惠濟宮設宴款待文人墨客,興起手持大筆題字「洞天福地」,這些字後來裱褙懸掛於惠濟宮內,並鑲刻到岩壁上,那枝大筆則懸於文昌祠。 相傳摸了文昌筆可以得到保佑,讀書認真、考中秀才、狀元,家長都會帶著學習中的子弟來摸文昌筆,乞求保佑。 現在懸掛於文昌帝君殿外的文昌筆,是近年由郭欽智先生捐獻訂製,希望莘莘學子能體會學習的樂趣,勤奮向學。 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八芝蘭街士紳潘永清(號定民)於惠濟宮後方建文昌祠供奉文昌帝君。

清濟宮: 清濟宮

嘉義北社尾保安宮當地傳說則大異其趣,相傳有學甲人士,有感於北社尾保生大帝神威顯赫,遂趁管理人不備,迎往學甲慈濟宮奉祀。 清濟宮 而後開基二大帝於信徒問事時,顯靈起乩,由乩童帶回保安宮,僅留下神像座椅而已。 學甲區大灣清濟宮:原參與學甲慈濟宮上白礁謁祖祭典,因祭典時神像座次問題而退出,水官大帝禹王自行舉辦請水火儀式,時間在上白礁祭典之前於農曆3月4日,地點則設在北門區蘆竹溝,該地現建有紀念碑。 上白礁祭典參與廟宇、神壇往往達七、八十座,隨行藝陣繁多,其中又以孩童飾演乘坐的藝閣聞名於台灣。 藝閣又稱「抬閣」,清代時便已出現,當時以人力抬行或牛車展示,現在則以裝飾於車輛之上,改採機械動力,飾演神話、傳說、歷史演義等。 目前仍以真人裝扮為主,每年固定參與上白礁祭典藝閣有下社白礁宮「哪吒鬧東海」、「董漢尋母」;宅口興太宮「五虎平西」、「太子伏龍」、羅姓角「八仙棚」、三角仔清保宮「八仙過海」、東竹圍「八美圖」、後社聖和宮「郭子儀大戰烏鳳仙」、中草坔中隆宮「紡車輪」、縣內角太安宮「封神榜」、西龍宮「七鶴」等,至於電動藝閣則每年主題不一。

  • 東女慈聖宮妙靈昭青年會長林裕凱表示,烏日東女慈聖宮媽祖為彰化南瑤宮分靈而來;觀音佛祖則由芬園寶藏寺分靈而來,十幾年前廟方也曾辦過徒步朔源活動,信眾必須行經草屯再到芬園,如今有了溪尾大橋,就不必再繞路而行。
  • 且在偏殿又配祀有火德星君、開漳聖王、三山國王、清水祖師、五營神將。
  • 清濟宮為迎接水官大帝、保生大帝聖誕出巡大典,已布置燈籠和牌樓,增添祭典的熱鬧氣氛。
  • 在中國福建德化的「法主公組合」是張慈觀、蕭朗瑞、章朗慶(一說姓洪)等結義三兄弟,是為「法主三公」。
  • 學甲慈濟宮原為簡單草寮,1701年正式建廟,廟體建築歷經1744年(乾隆9年)、1806年(嘉慶11年)、1860年(咸豐10年,改建成華南宮殿式建築,而後沿續至今。)、1929年(日治昭和4年)、1965年(民國54年)、1977年(民國66年)、以及2000年至2003年(民國89年至92年)間等七次重要整建。
  • 「鴨母本」攜大帝分靈來台後,鄰人一但生病,便祈求保生大帝,有求必應,靈驗無比,威名傳遍當時的海山莊。

兩口井後來隨自來水普及而停止使用,月井更因民國44年(1955年)西側廟地出租興建而被遺忘,直到民國107年(2018年)廟方整修店鋪時才被發現,由時任常務董事李光田向廟方提議整修立碑、聘請專人考證歷史。 西側店鋪則於同年7月14日完工開幕,由慈濟宮董事長王文宗、副董事長陳浚鎰、其他董監事、前台南市觀光旅遊局長陳俊安等人剪綵,並準備200台斤之虱目魚丸供民眾免費品嘗。 學甲慈濟宮廟埕兩側有日月井(亦稱龍虎井),1955年該廟於西側廟地興建店鋪,1966年於濟生路興建慈生別館,1977年於廟宇左側興建保生賓館,作為香客大樓。 學甲慈濟宮原為簡單草寮,1701年正式建廟,廟體建築歷經1744年(乾隆9年)、1806年(嘉慶11年)、1860年(咸豐10年,改建成華南宮殿式建築,而後沿續至今。)、1929年(日治昭和4年)、1965年(民國54年)、1977年(民國66年)、以及2000年至2003年(民國89年至92年)間等七次重要整建。 今天,除學甲前社,中社、後社外,慈濟宮的信仰範圍涵蓋三寮灣、溪底寮、二重港、灰窯港、渡仔頭、宅仔港、倒風寮、學甲寮、草坔、大灣、中洲、山寮等十三個庄頭,合稱為學甲十三庄。

清濟宮: 大帝濃霧護體

每逢考季前夕(約國歷3~5月),濟安宮會舉辦一年一度文昌法會,由資深道士以隆重的道教科儀帶領學子、家長向文昌帝君啟奏疏文,祈求學子學習心能平靜、安定、更堅意志、智慧恆開,考試時能提昇考運,讓學業更精進。 相傳有些孩子小時難養和命中註定做人契子或家長想祈求孩子平安順利,通常會到濟安宮燒香,擲筊祈求保生大帝收為契子契女或契孫,在得一個聖筊後,還得連續三次聖筊取得保生大帝的水米才能正式列冊成為保生大帝的契子契孫。 不論何年紀,於每年保生大帝聖誕前一週週末,契子契女或契孫須到樹林濟安宮向保生大帝祝壽,以叩謝神靈,並必須於孩童成為青少年時到廟內向大帝稟報已成年,完成禮儀。 據台南麻豆良皇宮所祀奉的保生大帝降乩所示,樹林濟安宮的保生大帝與其為「至親同源」之關係,相傳兩宮的保生大帝在中國大陸時以至親之情互相扶持共事、並共同濟世助人。 渡海來台分隔兩地、在因緣際會下由大觀音亭興濟宮牽線終於相遇相認、故以降文、特明言、兩宮的保生大帝以至親互相扶持、共同濟世。

清濟宮

2.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由地主黃文欣(黃欽欣)施捨全山(芝山岩)交付當時芝山總理吳慶三等及民眾捐助,建大墓塋葬林爽文反清復明的許多死難民眾,即為「大墓公」。 新竹市香山區美山保安宮舉行南巡遶境慶典活動,經南投縣草屯鎮月眉厝龍德廟,駐駕於高雄市左營區城邑慈濟宮。 在中國福建德化的「法主公組合」是張慈觀、蕭朗瑞、章朗慶(一說姓洪)等結義三兄弟,是為「法主三公」。

清濟宮: 學甲香

在2020年麻豆良皇宮庚子年北巡會香時,兩宮互相交換保生大帝王令,百年之後世人將永記,樹林濟安宮有尊麻豆公祖,麻豆良皇宮有尊樹林公祖,庇佑萬民,永傳世人。 濟安宮後埕有一棵膾炙人口的樹,是桑科榕屬的老榕樹,是1923年潭底老廟東遷至現址時,經扶乩卜地,由大帝親選廟址在其分金處以倒裁方式種下樹苗為記,迄今樹齡已達九十歲,但仍枝葉茂盛,生機無限(二O一五年樹圍約四公尺、樹高約十五公尺)。 據樹林地方耆老說,樹苗當初是以倒頭栽方式植下的,所以才會長的特別高挺,又說老樹底下埋有一鎮殿八卦,能逢吉避凶。 清濟宮 賴本其家族與養鴨戶眾人等,自白礁慈濟宮迎請保生大帝至樹林潭底築茅屋安奉,此傳說可能為樹林濟安宮的前身。

  • 陳元光少通經史,十餘歲時便隨父親陳政領兵平蠻獠之亂,18歲時父親去世,便繼父職領兵攻打南海邊邑的賊寇陳謙、苗自成和雷萬興等人,攻陷後便開始治理當地,經過三年,使得百姓生活安定,遂上疏朝廷建一州於此,乃見漳州(西元686年),並命元光為漳州刺史。
  • 除董監事會掌理廟務之外,另由祭祀圈內下角、中角、後角輪流擔任爐主,每年由輪值角頭,推派十六人於保生大帝神像前擲筊決定爐主、協會、副會各一人,其餘十三人則擔任頭家,爐主與頭家主要負責祭祀工作,任期皆為一年。
  • 將軍區金興宮:在將軍溪畔亦建有白礁亭,位於慈濟宮所建白礁亭之西,約兩公里處,於農曆3月14日保生大帝誕辰前一日舉行上白礁祭典。
  • 此神像於明鄭時期由白礁鄉積善里百姓李勝攜帶,隨鄭成功部將陳一桂渡海來臺。
  • 在永春、安溪一帶亦是「張、蕭、章」;亦有人奉祀「張、蕭、黃」,加入了黃法師(顯應祖師)。

大灣為二聖奠基之聖地,清濟宮乃水官大帝-開基禹王奠基暨「白礁開基祖保生大帝-吳真人(吳本開基聖像)」坐鎮之真蹟。 乃是各地廟宇謁真蹟暨進香、過爐、請火、請香,及諸善信膜拜,共迓天庥沾德澤之聖地。 慈濟宮經內政部評定第三級古蹟,本宮八百餘年歷史的神像開基二大帝,係來自福建泉郡白礁慈濟宮,於康熙年間由李姓者自白礁迎來奉祀,以迄於今為全省大道公廟僅有者,因此終年香火鼎盛。 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是該廟的主要祭典活動「上白礁謁祖」,長達三公里的祭典隊伍由「蜈蚣陣」領頭,蜿蜒前進,民眾相信讓蜈蚣陣從頭上經過,可以消災避邪。

清濟宮: 廟宇簡介

清光緒四年(西元1878年)庄民醵金一千元於今中山堂址創建堂皇廟宇,至民國16年因風雨剝蝕,由境民鳩資於現址遷建較大規模之廟宇,民國49年當時之主事再主倡發起重修廟頂,增飾剪粘與油漆,廟貌一新。 東女慈聖宮妙靈昭青年會長林裕凱表示,烏日東女慈聖宮媽祖為彰化南瑤宮分靈而來;觀音佛祖則由芬園寶藏寺分靈而來,十幾年前廟方也曾辦過徒步朔源活動,信眾必須行經草屯再到芬園,如今有了溪尾大橋,就不必再繞路而行。 陳元光少通經史,十餘歲時便隨父親陳政領兵平蠻獠之亂,18歲時父親去世,便繼父職領兵攻打南海邊邑的賊寇陳謙、苗自成和雷萬興等人,攻陷後便開始治理當地,經過三年,使得百姓生活安定,遂上疏朝廷建一州於此,乃見漳州(西元686年),並命元光為漳州刺史。

清濟宮

清濟宮在民國77年退出學甲慈濟宮上白礁謁祖祭典,並在蘆竹溝港建造登陸紀念碑後,在民國79年舉辦請水火尋根謁祖大典至今。 清濟宮主委陳惠川說,清濟宮奉祀主神水官大帝開基禹王,是先民王讀在1387年自中國迎請在北門蘆竹溝海域登陸定居大灣;另奉祀保生大帝是先民在1661年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慈濟宮迎請登陸台南鹿耳門而奠基清濟宮。 值得一提的是,遶境隊伍前設有兩名吹海螺手,吹海螺發出聲音,在方圓300公尺都聽得見,以通報遶境路線上的廟宇接駕,這在台灣廟會中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