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荔枝角道10大伏位

四個主要聚居地,人口約3,000人,居民主要靠務農、種花、捕魚及航運貨物維生。 深水埗是當時一帶的市集,並設有一個碼頭將貨物轉運到香港島。 在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在民主派大獲全勝下,民主派在深水埗的25席中一舉取得23席,繼2007年後再次控制深水埗區議會。 身為本區建制派最大黨的民主建港協進聯盟之議席大減至2席,包括立法會議員鄭泳舜亦落敗,經民聯更全軍覆沒,該黨之現任區議員全數競逐連任失敗。 民主派方面,取得11席的民協繼續成為深水埗區議會第一大黨,公民黨則以4席居次位,民主黨2名議員亦連任成功。 而屬民主派組織、獲得民主動力推薦的獨立候選人則取得6席。 )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九龍深水埗區的事務。 地址是九龍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署4字樓。 旺角路口,對住始創中心,而路口三角地,叫旺角康民角,有環境保護署路邊監測站。

興華街有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同深水埗運動場。 過通州街口宇晴軒、昇悅居同泓景臺三個私人屋邨。 深水埗包括深水埗區原有臨近海傍的一部分,大致上以長沙灣道、東京街和南昌街為界, 深水埗荔枝角道 年代以通州街為海岸綫,其後因應填海工程而成為現今模樣。

深水埗荔枝角道

電腦商場:深水埗福華街一帶的電腦商場世界知名。 最早改建成電腦商場的是黃金戲院附近的“高登電腦中心”,主要發售與電腦有關的電子零件及蘋果II型兼容機。 後來因為電腦在香港開始普及,加上高登商場的名聲開始流傳,連地下賣時裝的“黃金商場”也轉型售賣電腦產品。 由於兩家商場英文名字非常相近,不少外國人都以為是同一家商場。 隨着人流增加,兩家商場也開始分工:樓上主要賣電腦硬體,樓下主要賣電腦配件、電腦書籍及電腦傢俬等。 到了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部分店舖被利用作販賣盜版軟件及成人影蝶,經政府大力打擊之下,逼使這些商舖轉型。 而社會對電腦的需求愈來愈大,兩個商場的人流未有減少。 黃金商場目前主要售賣數碼產品周邊配件及電腦書籍,高登商場則仍以售賣電腦硬件為主,福華街,欽州街、福榮街、桂林街所在的街區內曾有四家電腦商場;而鄰近的西九龍中心亦一度有多家大型電腦連鎖店開業,但都已經結束營業。 2002年區內舉辦首屆香港電腦節,每年約10月至翌年2月舉行大型電腦業戶外展覽活動,每次活動吸引超過十萬人人次計算參觀者進場。

深水埗荔枝角道: 議員列表

荔枝角道雖呈南北行雙向,但因結構問題,美孚至甘泉街一段屬單向西行,甘泉街至大南西街的路段呈東西行雙向,使九巴在長沙灣工業區一段東行偏北的巴士站以南行識別(反之亦然)的怪現象。 深水埗荔枝角道 而大南西街以東的路段呈東南-西北的方向。

  • 而屬民主派組織、獲得民主動力推薦的獨立候選人則取得6席。
  • 自此,去灣嘅路由美荔道替咗佢個位,而荔枝角道縮短少少到美荔道為止。
  • 福華街、福榮街、北河街及桂林街一帶食肆林立,當中較有特色的食品包括咖央多士、豬潤麵、牛柏葉麵、蝦籽撈麵、削搖麵、車仔麵、糖水及豆腐花等。
  • 經多次打擊後,攤販轉型售賣影音設備、手提電話及mp3配件。
  • 香港城市大學前身為香港城市理工學院(City Polytechnic of Hong Kong),於1984年根據《香港法例》第1132章「香港城市理工學院條例」於九龍旺角成立。

第一段由望角(今日旺角)上海街,伸到去黃竹街,入最舊深水埗市區,到欽州街止到海邊。 其後,由上海街伸長到彌敦道同水渠街交界,弼街街口。 之後填海起深水埗營盤,深水埗一段稍稍伸到九江街為止,到營盤為止。 北河街市政大廈所在的「北河四街」一帶(北河街、基隆街、桂林街及大南街)附近,近年就出現夜墟、天光墟的地攤,基層市民把不少殘舊衣物及雜貨擺賣,滿足基層街坊所需之餘,同時賺取微薄收入,亦成為區內的南亞裔聚集的地點。 唯2015年起,食環處疑「趕盡殺絕」,曾勒令該處嚴禁擺賣十天,未知否跟當區區議會施壓有關。 深水埗荔枝角道 現今深水埗已經成為九龍西北部的核心區,人口密度非常高,區內有業主經營劏房、棺材房以至籠屋,部分居所生活環境惡劣。 商業活動發達,並已經成為電子產品、潮流玩意、服裝配飾、古玩玉石等多方面商品集中地。 「smartME 智能地產平台」一直以客為本,推出了「地產代理」及「放盤搵盤」程式。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深水埗荔枝角道: 荔枝角道桂林街及醫局街發展計劃 丰滙

九巴2X線幾乎途經整條南行路段,而九巴32線及城巴79X線來回程均幾乎行走全段荔枝角道,南行由蝴蝶谷道至上海街(32)/興華街至彌敦道(79X),北行由彌敦道至大南西街。 1974年,荔枝角道位於當時規劃中的西九龍走廊以北一小段被歸入當時的二號幹線,與葵涌道(荔枝角大橋)相連。 2004年,該路段被重組為五號幹線的一部份。 荔枝角道在1920年代通車,早期路段分為兩段,分別是荔枝角灣畔(今美孚荔灣道)至青山道近荔枝角消防局,以及旺角至深水埗中。 截至2015年,深水埗區內有32間小學。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福榮街官立小學,深水埗官立小學,聖公會聖多馬小學,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寶血會嘉靈小學,深水埔街坊福利會小學,新會商會港青基信學校。 早年本區有高登與黃金商場,是一個以時裝批發為主的商場。 自1980年代開始變成銷售電腦為主,隨著西九龍中心於1994年落成,本區才有較大型的商場。

2007年10月19日嗇色園黃大仙祠和青松觀在深水埗運動場舉行香港歷來最大型之禮斗科儀法會「慶十載回歸 迎O8奧運 為香港市民祈福禮斗大典」,為全港市民及中華奧運健兒祈福。 2005年5月22日由香港童軍九龍地域舉辦的「千人同心快樂傘」齊創紀錄活動於深水埗運動場舉行,經過嚴格審訂後,是次活動已被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以誌當日同時有1,300名參加者舞動快樂傘遊戲。 1999年渣打馬拉松首次移師於香港島的中環作起點,途經西區海底隧道與長青隧道,並以九龍深水埗運動場為終點。 葵涌道天橋底可以轉入長沙灣道,掉頭出九龍市區。 而荔枝角道尾直行係荔枝角大橋上橋位,直入葵涌道。 入巴士站嘅巴士全部經呢段荔枝角度入,經另一邊長沙灣道出。

本中心急症室及深切治療部門由擁有相關專科學院認證資格的急症及深切治療科專科獸醫監督。 條路起法係跟填海,當時係由荔枝角同深水埗各有各填,而荔枝角道就各有各伸長,最後先至駁埋。 深水埗荔枝角道 最先填嘅係欽州街到東沙島街打出一段,為咗起深水埗營盤而起。 但因為營盤都幾大,荔枝角道只伸到去九江街。 呢段喺1920年代起,初時望角(家下旺角)重係村地。

欽州街至東京街則為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故此深水埗區議會的長沙灣選區大部份屬於深水埗範圍。 路綫大柢同長沙灣道,由旺角、經大角嘴,貫通深水埗、長沙灣到荔枝角為止。 佢東南駁彌敦道,西北駁葵涌道,全長約莫3.6千米。 當中西九龍走廊長沙灣尾落橋位,去到葵涌道天橋一小段,係5號幹線一部份。 1920年代起,政府發展旺角一帶,其北部的深水埗及長沙灣一帶也相應被發展。 深水埗荔枝角道 加上當時海外華僑的投資,使該區成為戰前九龍的主要工業區,設有紡織、製衣、五金及搪瓷工廠。 深水埗區一帶位處界限街以北,屬於新九龍地區,因此到了1898年才由英國管治。 當時區內一帶主要有九華徑、長沙灣、深水埗及九龍塘 (九龍塘原屬於深水埗區內的一個小村落)。

惠康是本港最具規模及歷史最悠久的超級市場,分店數目超過280間,遍佈香港每一個角落。 惠康一直秉承為顧客提供一站式購物便利及以客為尊的服務承諾,以具競爭力的價格及優質的服務,照顧不同顧客群的需要。 為配合集團業務的迅速發展,現誠邀充滿活力的及熱誠能幹的成員加入我們的團隊。

1953年的石硤尾大火,使很多災民失去家園,令香港政府在該處興建香港第一個公共房屋——石硤尾邨。 早在新石器時代,長沙灣附近就已經有人居住。 位於李鄭屋邨的東漢古墓——李鄭屋古墓,引證了香港的滄海桑田,因為從發掘的經過,發現當時古墓在建造之時位於海邊,但發掘的時候位於山邊的古墓與海邊已有一段距離。 原區議員黃仲棋因控冒充公職人員罪名成立,判刑四個月,緩刑一年半,按《區議會條例》喪失議席,需進行補選,補選由黎慧蘭勝出。 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建制派以一席之差,控制深水埗區議會,但自甄啟榮退出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及投票支持取消授權票制度後,建制派也因此失去深水埗區議會的控制權。 深水埗荔枝角道 更成為該屆唯一一個由非建制派控制的區議會。 )位於香港深水埗荔枝角道733號的深水埗公園內,是深水埗三座公眾游泳池之一,於1985年9月11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城大動物醫療中心為您的寵物提供24小時急症獸醫服務,每天24小時、一年365天也有駐院獸醫當值。

1960年代尾到1970年代初,荔枝角交匯處同葵涌道天橋起好,變成家咁樣。 美荔道到荔灣道一段,變成美孚新邨露天嘅萬事達廣場,唔畀車行。 自此,去灣嘅路由美荔道替咗佢個位,而荔枝角道縮短少少到美荔道為止。 由欽州街到甘泉街呢段,全段都喺長沙灣嘅填地之上。 鴨寮街:鴨寮街本來是專門賣二手貨(舊稱「夜冷」)的街道,於1970年代變成電子零件集散地,以出售價廉物美的貨品為主,例如二手電器(如電視機、音響設備)、舊書刊、舊唱片等。 深水埗荔枝角道 1990年代香港有線電視開播,不少不法商人售賣聲稱可收看有線電視的解碼器一類電子器材。 經多次打擊後,攤販轉型售賣影音設備、手提電話及mp3配件。 有關鴨寮街的風貌曾被無綫電視拍成劇集翻新大少。

深水埗荔枝角道: 香港大廈搜尋

而當時九龍至旺嘅街係上海街,所以亦以佢為起點。 而另一段係荔枝角嗰度,最初係荔枝角對出軍用填地。 呢段即係家陣荔枝角消防局經美孚新邨萬事達廣場到荔灣道止。 1960年呢兩段因為長沙灣填海,先至駁通。 1970年代,美荔道起好,條街由美荔道同荔灣道一段,變成美孚新邨露天嘅萬事達廣場,唔畀車行,美荔道替咗佢個位。 福華街、福榮街、北河街及桂林街一帶食肆林立,當中較有特色的食品包括咖央多士、豬潤麵、牛柏葉麵、蝦籽撈麵、削搖麵、車仔麵、糖水及豆腐花等。 深水埗荔枝角道 過去數十年香港不少地區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其中大埔區更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所以深水埗也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已經有人類定居和活動。 隨着李鄭屋漢墓的出土,可以確定深水埗地區起碼於東漢時代就有人類定居。

荔枝角道係最早期一條馬路,畀車深水埗市區駁去九龍半島其他地方。 呢段東南起自旺角彌敦道、弼街、水渠道大路口。 去到旺角北便、深水埗同大角咀交界嘅界限街同黃竹街路口。 據舒懋官主编的新安縣志記載,清代嘉慶年間,九龍半島的深水埗區內已有「深水莆」(亦作「深水埔」,亦即現今的深水埗)、「長沙灣」等村落。 深水埗荔枝角道 1898年英國政府與滿清政府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港英政府在取得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的土地,其後1930年代將界限街以北的深水埗、長沙灣、荔枝角及九龍塘一帶歸入九龍範圍,並命名為「新九龍」。

深水埗區於1920年代開始進行填海工程時,其物料主要從荔枝角山麓和大埔道等地的山丘開墾而成,為方便運送填海物料,承建商沿荔枝角道鋪上臨時鐵路,並以德考維爾火車頭和側卸卡車等運送填海用的砂石到填海區。 在1960年代的填海工程完成後,兩段才連接起來。 荔灣道至美孚巴士總站對出的一段曾俗稱荔枝角海灘道,1970年代因美荔道通車而禁止車輛駛入,並改稱萬事達廣場,現今美孚站荃灣綫大堂及月台位於其地底。 深水埗荔枝角道 深水埗區可說是香港早期的工商業中心,在長沙灣一帶有不少工業大廈,以紡織製衣、服裝、疋頭及副食品批發零售業等為主。 現時該區的工廠數目,已經由以往的六千多間跌至目前不足三千間,但是有不少公司都在該區進駐,這是因為不少工廠大廈已經改建成商業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