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街51至53號8大分析2024!(小編貼心推薦)

(資料圖片) 欽州街51至53號唐樓興建於1932年,為兩幢相連的樓宇,樓高4層,一梯兩夥,屬典型的上居下舖格局。 樓宇採用新古典風格興建,在每戶的「大騎樓」外牆上,有兩條柱以愛奧尼柱式設計,屋頂上還有一個三角楣飾的設計,具備古希臘和羅馬的建築元素。 欽州街51至53號 樓宇亦採用新古典建築風格,在唐樓中屬較罕見,外牆由多條羅馬式石柱組成,樓宇兩旁沒有窗,後庭部分設有天井,反映昔日深水埗大眾的生活面貌。

欽州街51至53號

他認為樓宇維修已對歷史建築造成嚴重破壞,惟該建築屬私人業權所擁有,按照目前法例,業主有權進行維修甚至清拆建築的舉動,擔憂未來樓宇將不復再。 不說不知,原來在深水埗也有2幢逾80年歷史的第三代戰前唐樓——欽州街51及53號。 它們為2幢相連的樓宇,樓高4層,屬典型的「下舖上居」格局。 樓宇採用新古典風格興建,在每戶的「大騎樓」外牆上,均設有2條愛奧尼(Ionic Order)柱式柱子,屋頂上還有一個三角楣飾(pediment)的設計,集古希臘和羅馬的建築元素於一身,非常獨特。 不過,雖然大樓已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但屋宇署於2018年批准其重建計劃,因此大樓將面臨清拆,並發展成樓高25層的商住樓宇,實在叫人惋惜。

欽州街51至53號: 欽州街

全民保育行動發起人袁智仁指,位於九龍的一級歷史建築為數不多,上址正是其中一例。 他指該樓宇可謂本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唐樓之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他稱,樓宇露台的通花磚已被拆下,並取而代之以鋁窗代替;樓宇外牆同時被大幅修改,當中女兒牆,即屋頂外圍的矮牆受到破壞,昔日特色蕩然無存。 他認爲樓宇維修已對歷史建築造成嚴重破壞,惟該建築屬私人業權所擁有,按照目前法例,業主有權進行維修甚至清拆建築的舉動,擔憂未來樓宇將不復再。

欽州街51至53號

樓宇兩旁沒有窗,但後庭部分有天井,故樓上各房間、廁所及廚房均有窗,並有窄長的走廊。 乍看之下,眼前這幢建築物似是一座大學大樓,但其實它是中華電力總辦事處! 辦事處於1940年建成,由本地著名建築師關永康設計,大樓樓高5層,以紅磚砌成,是典型的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而大樓兩翼中央的鐘樓設計,更是與已拆卸的第二代中環天星碼頭鐘樓同出一轍,兩者均以簡約線條、對稱和幾何等主要元素設計。

欽州街51至53號: 中原按揭x中原地產 「The Vertex 睿峰」置業按揭優惠

首段起點位於欽州街和昌新里交界(即昔日通往深水埗碼頭公共交通總站的通道),盡頭在其西南方,與連翔道南行線連接;次段起點則在連翔道北行線,至漁農自然護理署轄下的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及魚類統營處轄下的長沙灣魚市場車輛入口為止。 至於兩段路為何沒有連接起來,大概因為兩段路中間有港鐵路軌和西九龍公路,車輛若要駛經整條欽州街西,也可以利用不遠處的東京街交匯處或太子道交匯處前往。 欽州街西的首段主要為市民提供通勤運輸接駁,次段則是以貨物運輸為主,由於用途明顯不同,兩段路不相連也可這樣解讀。 他又批評古蹟辦一直強調以點線面形式進行保育,近年亦致力保育深水埗區,但目前對於一級歷史建築被破壞卻坐視不理,實為文物保育政策的大落後,認爲古蹟辦應盡快升格該建築為古蹟,以免業主進行任何改動。 古諮會今日開會,主席蘇彰德表示,留意社會關注欽州街51至53號戰前唐樓外牆搭棚,擔心該一級歷史建築物的發展,故特別在會議中邀請文物保護專員蔣志豪和古蹟辦行政秘書蕭麗娟解釋有關工程。 他又批評古蹟辦一直強調以點線面形式進行保育,近年亦致力保育深水埗區,但目前對於一級歷史建築被破壞卻坐視不理,實為文物保育政策的大落後,認為古蹟辦應盡快升格該建築為古蹟,以免業主進行任何改動。

  • 當年,殖民地政府為了增加九龍半島的食水供應量,於是興建了一座由3幢樓房所組成的抽水站,當中有2幢早已被清拆,只剩下樓高2層的「紅磚屋」有幸得以保存。
  • 辦事處於1940年建成,由本地著名建築師關永康設計,大樓樓高5層,以紅磚砌成,是典型的現代主義風格建築。
  • 乍看之下,眼前這幢建築物似是一座大學大樓,但其實它是中華電力總辦事處!
  •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 蔣志豪表示,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和古蹟辦已聯絡業主代表,得悉對方只是在做維修保養,當局會繼續與業主保持溝通,以妥善保育兩幢歷史建築物。

)是香港九龍深水埗的一條街道,由通州街及欽州街西交界為起點,向東北方至青山道及九龍道交界為終點。 欽州街55號位於深水埗欽州街55號(中原樓市片區:深水埗)。 欽州街51至53號 三級歷史建築:具若干價值, 並且適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美術工藝運動」 是起源於19世紀中至後期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提倡恢復中世紀的手工藝傳統,以自然風格、日本裝飾風格或中世紀裝飾風格對抗繁瑣的維多利亞式風格。 運動最著名的建築是於1860年落成,位於英國倫敦東南部的紅屋(Red house)。 香港其他地方也有街道以相同原因,把延伸路段以同一方法命名,例子有尖沙咀「柯士甸道西」、紅磡「暢通道南」、西營盤「干諾道西」、「德輔道西」、「東邊街北」等。

欽州街51至53號: 欽州街53號評論

欽州街51至53號唐樓興建於1932年,為兩幢相連的樓宇,樓高4層,一梯兩伙,屬典型的上居下舖格局。 欽州街51和53號分別在2011年和2017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大幢大廈均建於1932年,樓高4層,屬於典型下舖上居結構。 大廈採用新古典風格興建,每戶的「大騎樓」外牆上,均設有兩條以愛奧尼(Ionic Order)設旳計,屋頂上還有三角楣飾的設計,集古希臘和羅馬的建築元素於一身,是本港少數保存得較為完整的第三代戰前唐樓。 欽州街51至53號唐樓興建於1932年,為兩幢相連的樓宇,樓高4層,一梯兩伙,屬典型的下舖上居格局。 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的欽州街51至53號,為兩幢相連的樓宇,樓高4層,採用新古典風格興建,屋頂刻有「1932」字樣,相信是建築物的興建年份,屬香港少數保存得較完整的第三代戰前唐樓。 欽州街51至53號 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和古物古蹟辦事處一直與欽州街51及53號的業主代表溝通,討論寓保育於發展方案。

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的深水埗欽州街51至53號戰前唐樓,外牆日前搭起棚架,有保育人士擔憂會出現「破壞式修復」,甚至清拆這幢碩果僅存的歷史建築物。 市場消息指,深水埗欽州街51至53號全幢,以約1.23億元成交。 該項目為兩幢相連的樓宇,樓高4層,早於1932年落成,列入一級歷史建築的戰前舊樓。 位於九龍公園內的衛生教育展覽及資料中心,前身是威菲路軍營的營房,於2009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威菲路軍營由英軍於1892年興建,因當年甚多印籍軍人進出,所以又名為「摩囉兵房」。 除了新落成富時代感的大樓,本地還有許多別具特色的歷史建築,繼【POP10】十大一級歷史建築——九龍篇(上),這次再為大家介紹另外5個位於九龍區的一級歷史建築,從中讓大家加認識「香港地」。

欽州街51至53號: 欽州街53號附近學校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盛滙商舖基金2016年推出以來,已成功買入66間街舖 (港幣10.9億),賣出當中36間 (港幣6.0億)。 2021年已買入20間街舖,合共港幣4.6億,沽出11間,合共2.2億。 2017及2018年已先後完成 Fund 1 及 Fund 2 集資。

消息指出,該物業早前以1.5億元放售,經議價後以1.23億元沽出,以全幢總建築面積約4250方呎計算,呎價約2.89萬元。

欽州街51至53號: 香港樓宇目錄

而一級歷史建築,即「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歷史建築評級制度屬行政性質,並不會影響建築物的業權、管理權、使用權和發展權。 上世紀90年代的填海工程,最先進行的是欽州街盡頭的深水埗碼頭公共交通總站對開,原因是盡早把原位於荔枝角道一帶的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下稱「市場」)遷到這片新填地上,方便水路運輸。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前葵青區議會副主席張文龍亦指該樓宇雖然於早期被評爲一級歷史建築,但近5年來都沒有進行保育工程,頂樓早已殘破不堪,對此感到非常可惜。

欽州街51至53號

2013年李根興決心把公司升級轉型,向香港證監會申請牌照,2016年成功轉型為「全港首間證監會持牌並專注於香港商舖投資及發展的基金管理公司」 。 法定古蹟:具有非常重要價值,古物事務監督可有權阻止對建築物作任何改動,或酌情規定改動時必須遵守的條件,以便保護有關建築物。 1990年代前,欽州街道盡頭曾設的深水埗碼頭,渡輪航線發展蓬勃,配合陸路交通工具接駁,成為昔日區內的交通要塞。 欽州街51至53號 同年回流香港創立「香港商機」,成為香港首間主攻小生買賣及成交過千宗生意轉讓的創業顧問公司。 欽州街51至53號 2006年起開始「租舖」及2009年再「買舖」創業售予創業者,先後創立了78盤各小生意 ( 茶餐廳、補習社、便利店、花店等)。

欽州街51至53號: 長沙灣麗翠苑兩房戶 綠表價568萬元沽 3年半升值近9成

每當經過油麻地戲院、果欄一帶時,你有留意到建於馬路旁的紅磚小屋嗎? 當年,殖民地政府為了增加九龍半島的食水供應量,於是興建了一座由3幢樓房所組成的抽水站,當中有2幢早已被清拆,只剩下樓高2層的「紅磚屋」有幸得以保存。 其上層原為主管宿舍,下層則為辨公室及士多房,屬新古典主義設計建築,並糅合了「美術工藝運動」的建築風格。 另外,「紅磚屋」亦曾作為郵政局、公廁、垃圾收集站,以及露宿者之家等用途,現在則成為油麻地戲院的辦公室及紀念品商店。

  • 這兩幢樓宇採用新古典建築風格,是唐樓中較少見的,外牆以多條羅馬式石柱組成,每層高約3.6至4.8米,單梯設計。
  • 主要街道包括元州街(長沙灣段)、青山道(長沙灣段)、發祥街(長沙灣段)、福榮街(長沙灣段)、長沙灣道(長沙灣段)、荔枝角道(長沙灣段)、福華街(長沙灣段)、醫局街(長沙灣段)、海壇街(長沙灣段)、興華街(長沙灣段)。
  • 而大樓兩翼中央的鐘樓設計,更是與已拆卸的第二代中環天星碼頭鐘樓同出一轍,兩者均以簡約線條、對稱和幾何等主要元素設計。
  • 樓宇現時已搭滿棚架進行維修工程,其中屋頂前三角楣飾刻有1932的興建年份字樣已消失。

53號整幢樓宇現屬趙之民所有,二、三樓已空置,地舖則從1959年起經營「榮發餐廳餅店」至今。 根據土地註冊處文件,物業由「舖王」鄧成波家族旗下的陞域集團所持有,該集團回應指有關建築搭棚架工程只是進行定期維修保養,以確保建築物及途人的安全,並對此建築物的計劃未有可公布的消息。 翻查資料,鄧成波自今年5月中離世後,家族已累積沽出超過30項物業,包括舖位、工廈、住宅地盤等,涉及金額超過80億元。

欽州街51至53號: 物業地圖

2011年公司十週年正名為「盛滙商機」,以父親李常盛起名。 鄧成波家族2015年合共斥資3830萬元併購入欽州街51號全幢,翌年再以公司轉讓形式收購欽州街53號,估計當時作價約4000萬元,因此估計入市總成本為7830萬元,是次易手賬面獲利約4470萬元,升值57.1%。 在欽州街西次段分支的欽明路,並是鄰近貨倉的通道,行人可以利用此路步行到大角咀海帆道,兩條道路的交界便是深水埗區和油尖旺區的分界線。 1993年,批發市場及其道路落成,當時進出批發市場必須駛經東京街延伸段,接駁現時批發市場的出口。 車輛進入時,先經過一段向東南方的道路,繼而右轉向西南方的道路,才能到達批發市場的入口。 時至今日,「東京街延伸段」已經消失,「向東南方的道路」現已成為車輛離開市場的必經之路,而「向西南方的道路」便是今天的欽州街西。

每當乘搭交通工具途經觀塘道時,常會看到一幢紅白色的建築物,原來是於2010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明愛向晴軒家庭危機支援及避靜中心! 這幢樓高2層的平房,建於1934年,為前皇家空軍基地總部大樓,屬新古典風格建築。 自2002年起,大樓便租給明愛向晴軒,成為家庭危機支援及避靜中心。 欽州街51至53號 發展局亦補充,古物諮詢委員會分別於2011年9月和2017年9月的會議上,確認九龍深水埗欽州街51及53號為一級歷史建築。

欽州街51至53號: 欽州街西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被評爲一級歷史建築,位於深水埗欽州街51至53號的唐樓已有超過80年歷史,見證了香港由漁村到大都會的歷史,該幢唐樓近期進行維修工程。 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位於深水埗欽州街51至53號的唐樓已有超過80年歷史,見證了香港由小漁村變身為大都會。 樓宇現時已搭滿棚架進行維修工程,其中屋頂前三角楣飾刻有1932的興建年份字樣已消失。

欽州街51至53號: 欽州街55號 樓價走勢

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和古蹟辦會繼續與業主代表保持緊密聯繫,並從文物保育角度提供意見。 業主陞域集團早前回覆查詢時則表示,現時正為欽州街建築進行定期維修保養,以確保建築物及途人的安全,強調除此之外,集團對此建築物未有可公布的計劃。 惟有委員指,業主維修歷史建築物時,毋須向古蹟辦和古諮會交代,或會影響其歷史結構,質疑是法律漏洞,「因為佢搭個棚,我真係唔知佢做乜嘢㗎喎,佢都遮住曬。」蔣志豪回應指,所有建築物進行大型維修時,需向屋宇署申請。 資深投資者「舖王」鄧成波家族沽貨持續,位於深水埗欽州街51至53號的一級歷史建築舊樓,以約1.23億元賣出。

欽州街51至53號: 欽州街55號

他指政府僅依賴建築物現況進行評級,擔憂樓宇在日益破舊的情況下,未來或會被降低評級。 蔣志豪表示,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和古蹟辦已聯絡業主代表,得悉對方只是在做維修保養,當局會繼續與業主保持溝通,以妥善保育兩幢歷史建築物。 前葵青區議會副主席張文龍亦指該樓宇雖然於早期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但近5年來都沒有進行保育工程,頂樓早已殘破不堪,對此感到非常可惜。

深水埗區的長沙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9,54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31,188人。 主要街道包括元州街(長沙灣段)、青山道(長沙灣段)、發祥街(長沙灣段)、福榮街(長沙灣段)、長沙灣道(長沙灣段)、荔枝角道(長沙灣段)、福華街(長沙灣段)、醫局街(長沙灣段)、海壇街(長沙灣段)、興華街(長沙灣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麗翠苑,李鄭屋邨,南昌邨,美居中心,幸俊苑。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000,年齡中位數為 46.2歲。

業主在發展計劃中保留建築物的特色元素,包括歷史建築的正立面(外牆和騎樓)及屋頂的三角楣飾等。 深水埗欽州街51至53號一級歷史建築,最新獲批建一幢20層高(在4層平台之上)的商住物業,住宅可建總樓面約13995方呎,另有7683方呎非住宅樓面。 據了解,該幢建築物會保留一部分,包括歷史建築的正立面,即外牆和騎樓,以及屋頂的三角楣飾等。 這兩幢樓宇採用新古典建築風格,是唐樓中較少見的,外牆以多條羅馬式石柱組成,每層高約3.6至4.8米,單梯設計。

對於有指露台的通花磚已被換成鋁窗,她表示,翻查2015年舊相,欽州街53號已加裝了鋁窗,通花磚則仍在,惟頂樓的通花磚當年已蕩然無存。 她大派定心丸指,視察後發現大廈仍保留2015年時的建築特點。 她續指,業主現時只是搭棚檢查外牆,視乎情況再決定會否維修,相信對方有與屋宇署溝通。 外界擔憂該歷史建築物會遭「破壞式修復」,蕭麗娟透露,當局過去幾日已連番到現場視察,她今早亦有走到大廈拍照,將大廈現況與2015年做對比,留意到屋頂上俗稱「女兒牆」的矮牆無被拆去,牆上「1932年」的字樣仍完好無缺。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於2011年,中華電力申請將大樓保育重建,除了把富有歷史價值的鐘樓保留,更在內部設立了分別以電力及香港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 欽州街51-53號是兩幢相連的樓宇,樓高四層,一梯兩伙,臨街有大騎樓,屋頂的三角楣飾上刻有「1932」字樣,相信為建築物的興建年份。 欽州街51至53號 51號的地舖曾是上世紀50、60年代區內著名的「嶺南洋服」,現已結業,轉為電腦軟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