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分析 內容大綱
期內佔9個買賣報跌,並以將軍澳新都城瀉約88.2%最傷,即使料受惠通車的紅磡黃埔花園及沙田第一城,交投亦分別挫約21.4%及40.9%,同時,該批屋苑也佔約一半出現跌價情況,反映後市仍存隱憂。 中半山21 BORRETT ROAD第1期,項目除鎖定大灣區豪客,當中有6成客人都是來自大灣區。 樓市分析 他旦言,長實今年會再推出另外兩個全新樓盤樓花項目,以及3個新盤佔全年的三成。 他認為,即使兩地未通關,但社會對住宅需求巨大,認為樓價有機會上升,樓市2021上升率約5%。 他指出近期有不少資金流入債券、股票等板塊,如香港未找到新的定位如經濟定位,樓宇的使用價值會蒸發,租金會回落。
中資互聯網巨頭本周陸續公布首季業績,周三放榜的騰訊控股(00700)成為焦點,券商對其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純利預測的中位數為267.1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倒退約19%。 部分券商更削其目標價,瑞銀看最淡,僅予其目標價450港元,中金則下調目標價12%,至451港元。 寬按新政加上近期樓價持續整固,趁低吸引的購買力陸續湧現。 綜合美聯分行資料,全港35個大型屋苑於2月21日至27日的一週,合共錄64宗成交,較財案公布前一週的59宗升約8.5%,氣氛有所改善。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樓市分析 Edge 或 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不過,即使加息,本港樓價不一定會向下調整,以2015年底本港開始加息周期為例,息口上調,不但未有抑止樓價上升,期間反而令樓價上漲約20%,因此,即使加息亦無礙樓價的升跌。 施永青近期接受多個報章訪問,認為現時全世界資資產價格均呈現上升趨勢,不過實際上中美關係緊張,香港在國際上的角色受到多個限制,因此樓宇價值升值成疑。 作者簡介:黃子燊為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組合經理兼高級投資分析師,其主要負責宏觀經濟分析、制訂資產配置策略及管理全權委託投資組合,其擅長以宏觀經濟結合價格行為,以由上而下方式就資產配置進行部署。
除了鮑威爾外,本周發表講話的聯儲局官員包括紐約聯儲銀行總裁威廉姆斯、芝加哥聯儲銀行總裁埃文斯、費城聯儲銀行總裁哈克等。 市場期望從多名官員言論中,尋找下半年利率走勢的線索,及對於通脹和經濟的看法等。 另外,多間零售企業本周公布業績,包括沃爾瑪、家得寶(Home 樓市分析 Depot)、Target和勞氏(Lowe’s)。 數據方面,美國將於周二公布4月零售銷售數據,市場估計按月升0.8%,升幅高過3月的0.5%。 同日亦公布4月工業生產和3月企業庫存數據,市場估計分別上升0.4%和1.9%。
樓市分析: 樓市「第十個人理論」
我們盡力提供準確的資訊但並不保證絕對無誤,資訊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再者,香港的信心危機令經濟發展、投資環境進一步惡化,更加強香港人的離心。 最新民意調查發現,逾2成受訪市民表示有計劃永久離開香港,即全港高達150萬人有意移民。 可以順利移民的港人,大多為中產、專業人士或年輕人,在香港人口老化嚴峻的情況下,人口大量外移會令經濟委靡不振,樓市亦將失去活力,造成惡性循環。 去年英國內政部曾估算今年將有15.33萬港人前往英國,而早前有國際大行據此推算,香港將因此走資2,800億元。 樓市分析 再看上述移民人數150萬,簡單乘以10倍則有2.8萬億元流走。 統計處數據顯示,截至去年第四季,香港M1貨幣供應為3.23萬億元,M3則為15.6萬億元。 就算流走資金達1萬億元,已可嚴重衝擊香港的貨幣基礎,屆時香港銀行體系能否再如目前般穩如泰山,則由各位看官自行判斷。 其實自從第5波疫情爆發令整體樓市急煞停,加上俄烏戰事、美國加息潮啟動,以及股市回調等利淡因素夾擊,拖累樓價持續整固。
紀惠湯文亮認為政府雖然撤銷4.25%印花稅,但始終起不到任何作用,成交量沒有增加,可見樓價尚有下跌空間。 其實每年11月至1月都是樓市淡季,地產商只會推出貨尾,但不會減價,到了旺季時有了更大需求,有更多樓盤推出,就更加不會減價。 而且撤銷4.25%印花稅,待兩地之間可以正式通關後,就有更多大陸人來港置業,樓價就有機會上升,到時很多人都會去買樓。 倘若美國持續有紛爭,美國經濟難以短期復甦,美元繼續弱勢,出口業疲弱,難免會對樓市造成打擊。
當平租盤陸續被市場消化,租客需要以較高租金承租單位;配合早前財案推出的租金扣稅措施,預期租金將漸漸止跌回升,在租金回報提高下,亦有助提振買家入市決心。 息口固然是影響樓市的因素之一,但市場早已消化相關訊息,而且本港樓市較大程度受疫情及環球經濟兩大因素左右,只要資金未大幅流走,相信美國加息對樓市的影響並不顯著。 中原經紀人指數CSI CSI(住宅租售)連續2周回軟 向好的市況降溫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CSI(住宅售價)最新報59.45點,較上周的61.04點下跌1.60點,是美國加息後首周… 我問老友,如果見到市場成交樓宇的質素是非常好,代表樓市將會升抑或跌,老友話沒有研究。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新春長假後第2周,樓市確認進入季節性旺市,成交明顯增加,但用家主力吸納平盤,以致樓價顯著下跌。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7月份整體物業(包括一手私樓、二手住宅、一手公營房屋、工商舖、純車位及其他等)註冊量合共錄9,957宗,按月升約6.1%,創自19年5月後的26個月新高,是2年多以來再次迫近萬宗關口。
買樓人士普遍存在「掹掹緊」情況,只要樓價輕微跌2至3成,已經跌入負資產行列,屆時若銀行「落雨收遮」,銀主盤湧現,香港樓市將陷入死亡漩渦。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及副主席,2012年獲頒世界傑出華人獎、2016年獲頒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大學院士榮銜,以彰顯其傑出的企業家精神及領袖才能。 1976年創立紀惠集團,對經濟發展具前瞻觸覺和分析力,在物業投資方面尤甚,帶領紀惠集團從一間小公司於2018年晉身至福布斯(香港區)排名25。 樓市分析 著作有《讀歷史,了解香港地產》、《第十個人理論》、《逢三退一》,包括紅極一時「細價樓爆煲論」等10本著作,亦是專欄作家,作品在不少報章、網站及國內媒體發表,網站點擊已逾10億次。 美聯布少明在1月19日在媒體表示今年樓價可能會有「小V彈」,主因是香港有大量資金流金,尤其12月、1月有多個中概股來港上市,所以市場上的資金其實非常充裕。
樓市分析: 樓市分析:港樓市無懼加息 料穩中向好
筆者對有關論點不大認同,從國家的高度來看,很早已經開宗明義,指出了中國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因此中國和香港的關係才會是「一國兩制」。 針對有關傳聞,筆者自問沒有能力去判斷真確性,但筆者傾向未慮勝,先慮敗,先假設有關消息為真,再思考在相對保守的假設下,香港樓市究竟是否會轉勢向下。 筆者的觀點相當明確 — 即使假設中央政府認為香港要加大力度解決房屋問題,並要求房地產商協助,也不代表香港樓市會轉勢向下,兩者難以混為一談。 樓市分析 AB類三房或以下新盤現樓貨尾約近一成待售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截至2022年3月份,選取於2017年到2023年落成的新盤,AB類三房或以下,已推出78,026個。 銀行估價基礎未必考慮到單位內部裝修,如果單位本身靚裝,可以搬入即住,或連租約放售,已有穩定租戶,因為買家能節省可觀的裝修費,亦避免了白白供樓而單位空置的情況,賣家有機會企硬高開叫價而不退讓。
- 中原地產數據顯示,十大屋苑上周末錄得13宗成交,按星期增加兩宗,成交量連續9個周末保持雙位數水平。
- 疫情影響百業生計,但地產代理業屬疫情之下表現相對較佳的行業。
- 一般樓市數據的缺陷是缺乏精準性,舉例,你找到了一份有關全港私樓單位平均售價的數據,並按港島、九龍、新界三大區域作區分,這些數字對你投資個別地區、屋苑的單位,參考價值其實不算太高。
- 當中引用新界區的住戶支出,先扣除8,266元是住屋支出,新界區的住戶支出將是17,182元。
- 上期筆者與一眾讀者分享過,趁日圓下跌時入手日本物業,為未來「番鄉下」做準備。
- 其實自從第5波疫情爆發令整體樓市急煞停,加上俄烏戰事、美國加息潮啟動,以及股市回調等利淡因素夾擊,拖累樓價持續整固。
並循著18年的週期變化,之後到達2003年見底上升。 二手方面,雖然近日新盤氣氛火熱搶佔市場焦點,但交投表現仍然不俗。 綜合美聯分行資料,35個屋苑於4月25日至5月1日的一週合共錄84宗成交,若以過去6週計,平均每周成交量更高達120宗,高於年內首12周平均每週僅56宗,大幅高出逾114%。 個人認為,是次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大大縮短交通時間,絕對是有利東鐵線屋苑,連帶屯馬線屋苑均受惠。 樓市分析 回顧一下在屯馬線啟用後,沿線地區樓市及樓價表現看俏,相信今次將同樣提振沿線屋苑表現,尤其是沙田大圍一帶地區,勢必有助刺激區內住屋、租務以致投資需求。 當然最正確的做法,就是不要單獨看一個成交個案就作出結論,看多一些整體數據,找出平均價格的趨勢,分析就會客觀得多。 10大屋苑本月截至昨日,暫僅錄90宗成交,按月同期大幅下挫約46.1%。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至於今年私樓落成量約為18,200個,他表示,要視乎需求情況而定,若供過於求,空置率有機會上升。 全年而言,他預料樓價會有下調壓力,降幅為10至15%,尤其是供應量多的新界區。 不過,他估計今年空置率或會回升,主要是最近樓市下行,早年政府批出的土地亦陸續落成,若經濟表現不穩,部分分支家庭或會遷回與家人同住,空置量料會因而回升。 樓市分析 理想城市企業估值部主管張聖典認為,空置量低反映去年樓市基調穩固,分支家庭買家及租客有實力,可以預期樓市大跌機會不大。 高力國際亞洲區估價及諮詢服務行政董事張翹楚認為,今年全年落成量或會與估算有偏差,可能只有約1.3萬伙,這是因為2013及2014年的上蓋施工量只有10,064及6,257伙。 住宅物業市場在2015年上半年大致維持暢旺,售價和租金均在第3季見頂,隨後在第4季分別下跌4%和2%。
然而,近期外媒傳出「北京約談香港主要地產商,要求他們支持中央及解決房屋短缺問題,並指出遊戲規則已經改變」的消息,筆者也被問道對樓市的最新觀點有沒有改變,及樓價會否下跌,因此筆者也在此拋磚引玉,分享一下個人的看法。 中原經紀人指數CSI CSI(住宅售價)連續5周於35點到40點之間反覆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CSI(住宅售價)最新報36.83點,較上周的36.24點輕微上升0.59點。 這份調查是香港樓市走勢的月度指引,分析了住宅市場前線行家對樓市的信心指數,除了回顧過去樓市變化,更會根據行家的預測,統整成對樓市未來 樓市分析 1 個月、3 個月、1 年至 5 年的預期,令你能更快掌握行情,了解香港樓價走勢。 總括來說,成交量大對樓市是一個利好訊息,當成交量萎縮,在沒有辣招之前,樓市下跌的機會比較大,但有了辣招,大多數業主都只有一個單位,就算冇成交都唔會賣樓,所以,千祈唔好以為十次牛皮九次淡,成交量減少樓價九成會下跌而賣樓,最後喊都無謂。
而筆者發現每次在大運之間交接,經濟或股市經常會出現恐慌或洗牌的情況。 《房地產週期百年史》作者霍伊特,透過研究美國芝加哥從只有幾十間木屋開始之後103年房地產的價格,發現房地產價格大約以18年為一週期。 樓市分析 去年香港股市跌了 14%,市民如果有多餘錢都會考慮買股而非買樓。 所以,我睇好今年股市而非樓市,我非常有信心恒指會升至 點。 至於樓市,新樓以及豪宅一定會升,二手民生樓,能夠持平已經算有所交代。
同時,市場亦持續吸納貨尾盤,資料顯示,7月份累積貨尾量(包括樓花及現樓)錄約10,892個單位,已連續兩個月低於1.1萬伙水平。 香港既面對自然人口減少、移民,且內地人來港置業興趣不大,留下來的香港人能否獨自撐起香港樓市、樓價? 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是調查機構Demographia的報告,上月調查顯示香港仍然是全球最難負擔房地產市場,該「殊榮」已經連續蟬聯11年,香港家庭需要不吃不喝20.7年才能置業。 雖然目前按揭利息的確是歷史低位,但由於樓價過於昂貴,供樓困難,港人只好拉長供樓年期以求減少每月供款。 數據顯示,去年平均按揭年期高達27.4年,而10年前平均按揭年期僅約20至21年。
跨國投資銀行摩根大通率先唱淡樓市,估計或外資掀賣樓潮,走資規模恐近5,000億元。 再總結以往數波疫情的經驗,本港樓價均於疫情受控後先跌後升,因此相信一旦第5波疫情好轉及限聚措施放寬,積聚的購買力將進一步釋放,勢對樓價起支持作用。 因此個人預測樓價再跌空間相當有限,頂多是「有微調、無大跌」,甚至出現「追落後」式回升,所以目前樓價偏軟絕對是買家入市的好時機。 回溯香港樓價於去年8月登上高位後,至今繼續輾轉回落。 近期身邊屢屢有朋友有以下疑問:現在樓價回調,理應是入市好時機,不過假如現在入市,又怕買完後跌勢持續;但假如不入市,又怕樓市突然掉頭急升,「追唔切貨」。 當踏入九運在中國術數有兩個方法劃分,所以開始時間2018年或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