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下跌詳盡懶人包

代理始終熟知業主心態,業主是否急於放盤,若果業主急於放盤,代理可通知準買家跟業主議價。 張宏業指,按照上次美國加息,香港跟隨加息較慢,美國加息5至6次,香港才加一次。 樓價下跌 他指出,香港背靠內地,銀根不緊絀,加息次數較美國少,加息幅度亦較美國低。

樓價下跌

就連香港經濟亦遠遜預期,港府公布2022年第一季香港預先估計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實質下跌4.0%,較市場預期跌2%遜色,也是2020年第四季以來首次轉錄倒退。 陳永傑更指,以成交量升幅推算,幾可肯定小陽春已初步形成。 至於租金指數結束四連跌,陳永傑指,租金反映市場實質住屋需求,於疫情下,市民追求較大居住空間,衍生了新增的租住需求,令2月份租金因而錄得升幅。 他續說,由於2月下旬至3月上旬疫情仍然肆虐,因此估計下次公布的3月份樓價指數跌幅或介乎1.5%至2%之間。 樓價下跌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以來樓價連跌兩個月,累跌2.95%,倘3月份再跌1.5%至2%,那意味首季樓價將累跌約4.5%至近5%,完全蒸發了去年全年3.63%的升幅。 差估署昨日公布,2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82.1點,創下13個月新低,較1月的390.2點再跌2.08%,為2018年12月以來的39個月最大單月跌幅,並較去年9月份的歷史高位累跌4.02%。

統計處數據顯示,2019年僅4.42萬對新人結婚,按年跌逾1成;去年更誇張,按年大跌36%至2.82萬對新人結婚,連結婚都大減,更遑論生兒育女。 簡單來說,為結婚而買樓的年輕夫婦向來是樓市最大的剛性需求,而因為家庭成員增加要住大一點,則是啟動換樓鏈的關鍵。 「梁振英上台後稱房屋是重中之重,但上台後卻做盡一切令人無法上車的事。」陸東解釋,沒有一個國家或城市,完全只因外來資金令樓價升,認為內地投資者在高峰期僅佔整體市場的12%,絕非決定性因素。 他認為政府為挽救弱勢表現,絕對不會撤招;辣招遏市後,增加交易成本,樓市成交量驟減,增加樓市下跌風險。 樓價下跌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在樓市購房大軍中,很多人遇上了房地產高速發展時期,房子在滿足自住需求的同時,也令家庭資產增值不少。 中原地產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施永青接受點新聞專訪時表示,房地產市場已過高速增長期,但個別開發商爆雷,並不代表將發生房價斷崖式下跌,仍鼓勵年輕人購房自住。 疫情雖然有好轉,但自上年香港實行的國安法與本年度的各種政策都無法給予外資充足信心,所以現在的前景依然不明朗。 早前香港遭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公布剔出經濟自由度指數的榜單,評分納入中國內地。

加上,地產代理受到地產代理監管局所監管,不可發放虛假資訊,必須真確無誤,令到市民更有信心。 綜合型房地產公司高力國際的報告顯示,上車客的曙光最快或要在2019年底才出現。 高力國際研究部董事石峰解釋,未見有扭轉香港經濟向好的因素出現,利率因素亦要到2019年底才開始對樓價有威脅的水平,更指一看兩個指標,就知道即使樓價屢創新高,亦未存在明顯的泡沫。 樓價下跌 上回筆者分析了香港樓價不跌之謎,引來很大的迴響,收到不少樓市大淡友的反擊。 【信報財經新聞】二手樓價指數連升兩周後本周下跌,反映主要大型屋苑二手住宅樓市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報181.25點,按周跌0.81%。 戴德梁行認為,聯儲局加息不是本港樓市的最大利淡因素,因為美國加息,香港未必跟隨,疫情的發展情況是影響樓市的最大風險因素。

樓價下跌: 香港樓市高處不勝寒

如疫情在未來數周內受控,有信心樓價及成交量在第二季稍後時間開始回升,今年一般住宅樓及豪宅仍有望升3%至5%。 內地繼續出手刺激買樓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及中國銀保監會昨日聯合發通知,把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利率的下限,調整為不低於相應期限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0.2厘,目的是降低特定人士的供樓負擔。 以上月公布的5年期LPR利率4.6厘為例,下限調低後,內地「上車」按揭貸款利率最多可低至4.4厘。 樓價下跌 追蹤香港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今天(13日)公布最新的數值為181.25點,截至5月8日,按周指數下降0.82%,按月則升0.89%,自疫情爆發以來(2020年1月26日起)上升2.07%,而3年的累積跌幅為2.59%。

事實上,過去多年香港嘅住宅樓價真的是堅過石堅,但未來或會有機會見到樓價會跌?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2月份樓價指數跌幅進一步擴大,主要反映了1月中旬至2月上旬期間,疫情持續轉趨嚴峻,加上農曆新年淡月影響,買家紛紛暫緩入市,部分心急放售的業主唯有擴大減幅,導致樓價出現較大跌幅。 張宏業預期,美國今年3月加息,到了第三季累加至一厘半以上,香港才會跟隨加息,至年底加至半厘,下半年後本港樓市轉勢,樓價下跌,估計全年二手樓價跌5%至10%。 在一手市場上,他預期,一手樓盤開價不會太進取,發展商會提供優惠冲淡樓價下跌帶來的影響。 許多人總喊中國大陸的房地產市場有泡沫,特別是北上廣深,說到激動處,還舉出香港的例子。 樓價下跌 出現了類似這樣的言論:「不跌則已,跌則崩潰,這是由投機性市場投機性資金的本質特性決定的。」香港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房價從1997年最高峰開始持續下跌,6年來跌幅累計近70%,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 就連發展商也指,香港樓市出現根本性改變,會比以前釋放更多土地,料當局不會讓樓價上升太快。 事實上,樓價走勢就如逆水行舟,只有大升才能引發買家恐慌追入市,同時支撐貴絕全球的樓價。 若然大家都看清未來供應源源不絕,只要不急於入市,大可等候海量供應來到,一旦市場由買家主導,已可令樓價出現顯著調整。

黃良昇表示,今周兩個指數迅速反彈,終止上周的短期恐慌情緒,但指數仍然在40點以下低位徘徊,預示商舖售價及租金繼續調整。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指數單周反彈後回軟,政府放寬按保有利短期止跌,卻上升乏力,未能企穩40點以上。 戴德梁行香港估價及顧問服務部董事黎劍明指,二手市場受疫情打擊,首季整體樓價由2021年9月高位下跌2.2%。 戴德梁行董事及香港研究部主管陳健珩表示,防疫措施收緊導致本地經濟活動明顯放緩,亦影響買家看樓等活動。 樓價下跌 最後,俄烏局勢令全球地緣政治緊張,東西兩大陣營的角力愈趨激烈,相比起2018年前中美貿易戰開打前、香港左右逢源的利好環境,目前仍剩多少? 樓價已失去最大的增長動力,未來最好預期是維持不跌局面,但俗語講得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樓價走勢亦同樣適用,未來兩年樓價下跌3成已是保守估計。

樓價下跌: 內地樓市崩盤危機 中國城市實施「限跌令」

同時,受社會事件及疫情影響,房屋的施工進度受阻,預計今年落成量只達全年目標約6成,2021年可預見的土地供應減少,令市場上的樓宇供應量放緩,以致「求過於供」,進一步推高香港2021年的樓價。 他指出,內地政府除了會引導房地產市場外,還會着手調控經濟政策,包括更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 經調控後,合理的房價當反映使用者的需要和負擔能力,但不至於過度下跌。 樓價高的其中一個大原因是香港犯罪率低與繁榮穩定,吸引外資、高消費力的內地人投資,從而樓價升值。 然而在社會運動、疫情反覆、人才移民潮下,將對樓價影響深遠。 從環球金融風暴開始的過去15年,摩根士丹利環球銀行業指數上升了14%,遠遠跑輸環球股票指數的195%回報。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為環球監管機構收緊監管,銀行不能再透過大幅金融槓桿來增加股東回報率,加上銀行需要大量增加人手和資本來滿足監管要求,直接令成本大增,拖累盈利表現。 另一個最常談及的原因,便是環球利率不斷下跌,影響了銀行的息差收入。 目前中國內地經歷的許多問題,例如面臨經濟轉型的陣痛,經濟增長放緩,產能過剩,勞動力不足,生產基地撤離,外來投資減少等等,香港也曾經歷過。 香港的90年代和現在國內的發展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經濟增速下降,樓價攀升等等。

  • 不過,除了恒大的樓盤之外,維權事件在其他地產商的樓盤並不常見,估計中國樓市是不會下跌三成,香港亦同樣不會。
  • 至於租金指數結束四連跌,陳永傑指,租金反映市場實質住屋需求,於疫情下,市民追求較大居住空間,衍生了新增的租住需求,令2月份租金因而錄得升幅。
  • 作為一名睇淡的地產評論員,總是收穫許多「另類鼓勵」,不過仍要多謝各位一年多以來的支持,才令本欄生存至今。
  • 我不是危言聳聽,在大通脹之下,經濟環境轉壞,這個情況隨時會發生,留意市況變化,將債務負擔減至在能力範圍之內,才能避過大通脹危機。
  •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亦指,政府官地及熟地「買少見少」,本地房屋供應多靠市建局及私人項目支撐,若官地持續缺乏,不排除2024年起或出現供應斷層的危機,屆時潛在住宅供應量甚至會跌穿9萬伙。

當資金流失到達1萬億元時,已可嚴重衝擊香港的貨幣基礎,當香港移民人數持績增加時,樓價能否穩如泰山? 今年更加因新冠肺炎來襲,全球經濟變差,各行各業進入更艱難的局面,結業潮持續,失業率同時上升。 樓價在連環打擊下,成交量依然能夠保持平穩,而樓價累積的升幅仍然存在,可見樓價已經通過考驗,對負面消息產生了免疫力。 每逢在經濟轉差的時期,有部分業主會選擇將手持仍然錄得賺幅的物業搶先減價求售,希望先行獲利,如果買家相信經濟及樓市會在疫情過後出現報復性的反彈,目前絕對是入市的最好時機。 再者,香港的信心危機令經濟發展、投資環境進一步惡化,更加強香港人的離心。

高價豪宅物業同樣失守,消息稱,西區高士台1座中層A室,實用面積約1,513方呎,三房雙套房間隔,成交價約3,550萬元,呎價約23,463元。 原業主於2014年10月以約3,808萬元購入單位,現轉售帳面蝕讓約258萬元或約6.8%。 樓價回軟令市場蝕讓買賣增加,新界上車地區荃灣連錄同類個案,消息指出,荃德花園D座低層A室,實用面積約306方呎,以385萬元獲承接,呎價約12,582元。 樓價下跌 原業主2018年以約400萬元購入單位,現沽貨帳面虧損約15萬元。 至於同區荃灣中心12座低層B室以約438萬元售出,單位於2018年高位買入,作價約448萬元,至今貶值約10萬元。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及副主席,2012年獲頒世界傑出華人獎、2016年獲頒香港浸會大學榮譽大學院士榮銜,以彰顯其傑出的企業家精神及領袖才能。 1976年創立紀惠集團,對經濟發展具前瞻觸覺和分析力,在物業投資方面尤甚,帶領紀惠集團從一間小公司於2018年晉身至福布斯(香港區)排名25。 著作有《讀歷史,了解香港地產》、《第十個人理論》、《逢三退一》,包括紅極一時「細價樓爆煲論」等10本著作,亦是專欄作家,作品在不少報章、網站及國內媒體發表,網站點擊已逾10億次。 買家可以因為樓宇質素不合規格而訴諸法律,但不能要求退錢,香港的踢契是因為樓宇契約有問題,並不是樓宇素質有問題。 不過,除了恒大的樓盤之外,其他地產商樓盤並不多見維權事件,估計中國樓市是不會下跌三成,香港同樣不會。 樓價下跌 至於有指「北部都會區」未來供應充裕,陳海潮認為那是長期的願景,區內涉及不少農地、棕地及祖堂地,其收地過程都涉及冗長的程序,相信要成功將其變成一幅可以建屋的熟地,至少也要5年時間,更多的可能需時十年八載。 因此,在目前供應狀況難有大改善下,短中期樓價將維持穩步向升,第四季有力再升2%,官方樓價指數全年料升6%,而坊間指標屋苑樓價走勢更可跑贏大市,升幅料達一成。 按局方最新公布,未來3至4年潛在新供應單位數目,今年第三季仍然有9.4萬伙,較第二季的9.6萬伙減少約2.1%,但留意當中已批但仍未動工地皮的可建單位數量為2.9萬伙,較去年同期1.9萬伙急增52%。 而施工中單位由去年同期的7.6萬伙,回落至今季的6.7萬伙,樓花單位中未賣出單位有5.4萬個。

香港樓價近10年來連續大漲小回,打工仔的薪金升幅卻普遍遠遠跟不上,不少等上車的港人因此苦不堪言,但令他們更絕望的真相還在後頭。 《新京報》報道,報告顯示,樓價漲跌分化較為嚴重,9城樓價距最高點跌幅超15%,個別城市的樓價出現腰斬,但也有城市樓價或超2018年1月以來的高點。 報告認為,在因城施策的政策背景下,各地樓市差異化將成為常態,而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樓市大分化時代的來臨。 中原地產則指出,嘉湖山莊於過去兩日錄得4宗成交,其中一個3房單位減價後,以610萬元售出,呎價逾9600元,另一個「細三房」減價40萬元,以560萬元成交。 正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以目前供應量來推算,未來4年平均每年最少有2.4萬伙住宅應市,而對上一次新盤年度成交量多於2.4萬宗,已要上溯至2004年;由2005年至今,新盤成交最多的2019年亦僅2.1萬伙。 由實際數字來看,未來4年根本就供過於求,坊間流傳甚廣的供不應求迷思,自可不攻而破。 上周五(7月30日),運房局公布截至6月底止,未來3至4年潛在一手私人住宅單位量約9.6萬伙,按年增長4,000伙或4.34%。

單看結婚數字,登記結婚由1991年的42,568宗跌至2001年的32,825宗,而於2012年回升至60,459宗,其後又再跌至2019年的44,247宗。 而受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登記結婚數目大幅下跌至27,863宗,是1973年以來最低紀錄。 按照上述數據推測,去年及今年的婚禮數字應該會更難睇。 縱使爭議不絕,特首梁振英昨在行政會議前重申,會堅持調控樓市的「辣招」,現階段亦無意為雙辣招「減辣」。 他表示,樓市上升會影響市民負擔能力,以至金融體系安全性,在過去一段時間如果政府不堅持「辣招」,樓市可能如股市一樣急升,這對市民沒有好處,故會繼續爭取立法會議員支持政府推行調控樓市措施。

樓價下跌: 二手樓價指數兩連升後下跌

除了鮑威爾外,本周發表講話的聯儲局官員包括紐約聯儲銀行總裁威廉姆斯、芝加哥聯儲銀行總裁埃文斯、費城聯儲銀行總裁哈克等。 市場期望從多名官員言論中,尋找下半年利率走勢的線索,及對於通脹和經濟的看法等。 另外,多間零售企業本周公布業績,包括沃爾瑪、家得寶(Home Depot)、Target和勞氏(Lowe’s)。 數據方面,美國將於周二公布4月零售銷售數據,市場估計按月升0.8%,升幅高過3月的0.5%。 同日亦公布4月工業生產和3月企業庫存數據,市場估計分別上升0.4%和1.9%。 樓市數據方面,周三和周四將公布4月新屋動工、建築批則及二手房屋銷售年率,市場估計將較3月數據有所回落。 ●疫情下原材料與工人滯後來港,拖慢本港不少項目的施工及落成進度。 資料圖片 運房局公布第三季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資料,無論施工量與落成量都出現明顯下跌,當中施工量只有700伙,按季勁跌83.7%,比起往日高峰,即2019年第三季約10,500伙低超過九成。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指出,雖然新施政報告預告大量增加土地供應,然而計劃發展需時,現實情況反映政府在增加短期供應上,仍遇頗大挑戰。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倫樂)私人住宅供應緊缺警鐘大鳴!

大型、中小型單位按周分別錄得上升0.96%、下降1.17%,3年累積升0.95%、跌3.27%。 石峰表示,在經濟向好的背景下,利率已是較可能對樓價造成壓力的因素,但以市場慣用的3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計,扣除約2%的通脹率後,香港市場目前其實處於負利率,預期要待這利率升到最少1.8%時,才對樓價構成壓力。 石峰分析道,市場有時存在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加上可能出現不理性的買家,以致樓價剎時間異常走高,但最終會在短期內向EPI回歸。 石指出,目前API其實顯著低於EPI約5.33%,除非API突然急升,並在年內超越EPI逾10%,否則樓市過熱並進入調整的機會不大,「我哋嘅樓市好安全」。 樓價下跌 石峰表示,當API高於EPI約5.9%,樓價便有調整壓力,這指標在1996年至1997年、2007年至2008年、2010年至2011年以及2015年間都應驗。 要找出樓價升勢的轉角位,歷史數據可以提供一點頭緒。 石峰指出,依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中小型住宅指數自1996年初至今的數據,當樓市過熱時,除了樓價處於相對高的水平,上升速度亦同時加快,以6個月計的升幅一般高於12.1%或以上。

2月份各類型單位全線下跌,當中以1,076方呎或以上的大型單位跌幅較大,2月報307.1點,較上月下跌3.46%,1,075方呎或以下的中小型單位,2月則較上月跌2.03%,最新報385.3點。 近期樓市回軟,張宏業解釋說,臨近農曆年,而且第五波疫情爆發,加上移民潮出現,令二手藍籌屋苑業主減價求售後才賣出單位。 雖然樓價連跌3個月,但地產代理不認為香港樓市2022轉勢。 香港置業研究部董事王品弟指出,臨近年底,樓市通常回軟,但去年全年樓價仍上升,買賣合約宗數亦按年增加,近日新盤映築再開售,銷售成績仍理想,故不代表樓市轉勢。 【香港樓市2022】有專家預期今年二手樓價跌5至10%,近期二手樓市湧現移民盤、減價盤,不少準買家趁機執平貨,綜合多位專家教路,要留意九大要點。 本文將回顧香港樓市的高漲和在1997至2003年期間大幅下跌的歷史,從而吸取其中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是供應和需求的關係,是對樓市有最深遠的影響。 由於篇幅較長,我們會以一個系列的形式分成幾篇與大家分享。

總括而言,疫情對香港的樓價影響有限,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樓市變遷,各位投資者在入市前還是要先做好資料搜集,了解清楚背景和風險才作樓市投資。 業內人士分析,由於樓價持續下跌,更堅定了買家的觀望態度而不願入市。 據深圳市住房及建設局數據,繼7月二手樓交投量按年跌幅高逾八成,僅錄2,500餘宗成交後,剛過去的8月,亦只有約2,000宗二手成交,按年跌逾七成。 反映2月底二手住宅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按周升約0.49%至180.75點。 其中九龍區為期內唯一樓價下挫地區,該區指數按周再跌約0.3%,連挫3周,最新報173.73點,為去年2月後低位。 進入了二月,在數據完整下,我們可以完全清楚2020年的樓價年結,以中原指數計算去年升了0.65%,差餉物業估價署指數升了0.03%,祥益指數升了9.45%,數據清楚反映到所謂樓市大跌的言論是子虛烏有。 早前,無國界記者組織公佈 2022 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報告,香港排名由第 80 位,暴跌至第 148 位。

就算流走資金達1萬億元,已可嚴重衝擊香港的貨幣基礎,屆時香港銀行體系能否再如目前般穩如泰山,則由各位看官自行判斷。 樓市受到疫情、股市波動及加息等不明朗因素影響,近期市況表現疲弱,有分析員認為,香港樓市同時受到移民潮影響,估計今年樓價下跌最多約6%,並睇淡中高價住宅後市走勢,租售價或會有更大跌幅。 老友問,是不是租金升,樓市上升,租金跌,樓市下跌? 一般來說,這是一條物質不變定律,尤其是政府推出港人購買第二個住宅單位要交15%印花稅之後,基本上已經冇人買樓收租。 樓價下跌 供應減少,租金自然上升,但二手樓樓價受到地產商推售新盤影響,中原指數連續下跌四個星期,跌了2.5%,但只是暫時性,當地產商暫緩推售新樓盤,購買力就會回流到三手樓巿場,到那時候,中原指數又會回復上升。 實際上,香港樓市的價格漲跌,以及經驗教訓還是有相當借鑒意義的。 因為,中國國內的房地產市場與香港還是有很大相似之處的——都是供應受到政府的嚴格限制,需求較為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