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在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一些重污染企业也纷纷调整区位或转产,其原厂址也成为棕地。 此外,废弃的加油站、干洗店等商业设施,垃圾处理站,储油罐,货物堆栈和仓库、铁路站场等场所都可能是棕地产生之源。 这些地区不少都位于城市内部,其破败会造成土地闲置、社区衰退、环境污染、生活品质下降、城市空间破碎等不良后果,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对上述地区的清理整治与再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复兴的必然。 为此,发达国家都把对棕地的治理改善以及再开发利用,作为政府要务。 1980年11月颁布的《环境反映、赔偿与责任综合法》,也称超级基金法,最早提出了城市“废弃及未充分利用的工业用地,或是已知或疑为受到污染的用地”的处理与责任问题。 虽然该法案尚未明确使用“棕地”这个名词,但美国政府开始对“棕地”现象给予高度关注。 “棕地”概念正式被提出,是在1992年6月的美国国土听证会上。
对棕地改造为绿地而言,重点是确保对城市绿地质量有重要的提升作用。 更让人担忧的是,大量污染企业搬出城区后,遗留的“棕地”被一些地方政府、地产商视为“摇钱树”,未经“清毒”即建成经适房或商品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北京、江苏、浙江等地搬迁污染企业数千家,已置换约2万余公顷工业用地。 在加拿大 ,“棕地”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来自于2003年全国环境与经济圆桌会议(The National Round Tabl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conomy’s 2003)。 棕地 会议文件里,“棕地”被定义为被遗弃的、闲置的或者未充分利用的商业或工业不动产,虽然这些不动产由于之前的利用含有或可能含有环境污染物,但这些房地产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 |8 B” b! P! G(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英媒報道,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宣布,芬蘭將申請加入北約,強調這會使國家安全「最大化」。 芬蘭總理馬林也表示,希望國會未來幾天認可芬蘭申請入會的決定,也希望加入北約是基於強而有力的授權所做出的決定。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蔡諾正指出,當局明明先後在2018年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2019年棕地顧問研究、提及要保育發展潛力不高的棕地,但事隔多年仍只聞樓梯響。 他舉例指元朗上白泥就有近2公頃棕地位於綠化帶,認為有迫切修復需要,但政府至今卻無任何保護措施,他擔心情況日益惡化,破壞環境。 支持政府發展土地增加供應,但必須為棕地作業者提供妥善的安置安排。 近年大熱的「棕地」一詞,其實是指位於新界鄉郊的荒廢或已被破壞、並已改作其他用途的農地。 有關土地多由私人擁有及已荒廢已久,多為不規則狀態及不同面積,常見用途包括例如貨櫃場、停車場、修車工場、物流作業、鄉郊工場、露天貯物、廢料回收場、建造機械及物料貯存等。 缺點:絕大部分棕地屬私人擁有,開發過程必然涉及收地、拆遷、安置、補償等問題,處理時間和成本較高。 例如,預計今年中落成的屯門欣田邨,從收地到項目完成,最終發展時間長達10年。 另外,不少棕地用作露天貯物、貨櫃場、廢物回收、停車場等用途,若然收回發展,亦要考慮對相關行業影響,是否要另覓地點安置。 雖然政府公布新界棕地的總面積,但現時難以估計所有這些棕地可提供住宅單位數目。 公眾參與亦是英國及美國政府所採取的核心策略,以在地區層面徵詢公眾意見。
根據規劃署初步估算,新界約有1,300公頃的土地可視為棕地,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約1%,其中古洞北 / 粉嶺北和洪水橋新發展區、元朗南及新界北,已涵蓋約540公頃的棕地,餘下760公頃棕地散佈於新界鄉郊各處。 問題並非在於數量和面積,而是如何安置棕地上的原有用途。 即使興建多層物流大廈,體積亦會相當龐大,亦無法放置建築用的重型機械;即使作業者願意遷走,政府仍要解決業權問題,並可能要面對司法程序,所以較難掌握發展時間。 【本報訊】用作重置棕地作業的多層式大廈方案,討論多年後終見曙光。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於立法會一事務委員會上透露,正就多層式大廈進行調查,冀於年底推出新政策。 至於修訂收地補償安排,委員會同意提交財務委員會討論,如獲批准,實施日期將追溯至本月3日。 有議員關注棕地作業者收地後獲得的支援,當局僅指會提供金錢補償及諮詢服務。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土供組)去年底就整體土地供應策略及土地供應選項提交建議,其中一項為「棕地發展應作為優先及重點推展的選項之一」,發展局也承諾就已規劃棕地繼續推動,其餘部分持續研究發展潛能。 然而,僅是研究、推動、開發棕地,是否便符合土供組所指出「應就發展新界棕地制定整全策略」的意見?
对于开发商来说,政府提供的补偿大大地减少了投资,从而降低了开发风险。 由於屬已破壞的新界農地,生態價值及影響較低,環保團體普遍支持發展棕地,除了釋出土地作建屋等發展外,亦能夠改善新界區的環境。 不過,由於棕地上涉及眾多不同的營運及作業者,物流業、建造業界均反對隨便發展棕地。 當地探測到11種動物致癌物,包括可引致發育障礙、內分泌受損、皮膚病變等問題的二噁英(dioxin),另外亦發現苯(Benzene),一種當時已知的人類致癌物。 1980年美國政府推出「超級撥款」(Superfund),用作評估及清理美國各地受嚴重污染的後工業用地。 美國於1992年開始在城市規劃中使用「棕地」一詞,代表須清理後方能重新使用的後工業廢棄用地。
棕地: 土地供應緊張 新界棕地達1,579公頃 近三成可發展房屋 棕地發展潛力大解構
婴儿畸形、孕妇流产的元凶,即是拉夫运河小区的前身——堆满化学废物的大垃圾场的“遗毒”。 据悉,“棕地”中的有毒物质渗入地下后,可通过土壤、管道等,缓慢挥发、释放有毒物质,毒性持续可达上百年。 棕地 从用地性质上看,棕地以工业用地居多,可以是废弃的,也可以是还在利用中的旧工业区,规模不等、可大可小,但与其他用地的区别主要是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或环境问题。
另外,設立資助和貸款計劃,促進棕土影響評估及研究、清理、改造及社區參與的計劃。 雖香港情況不盡相同,但棕土帶來的環境影響和水土改變,從未有正式和全面進行過環境影響研究,將來追究責任和運用棕土時,可參考美國的責任釐清。 香港日後如要推行資助和貸款計劃,可參考美國的審批準則,要求發展棕土計劃要顧及社區的需要和強調公眾參與,令當地居民都能獲益和減低仕紳化的影響。 參考過往棕地發展案例,發展商由申請成功至住宅入伙,大概需時6年;而由政府操刀,從收地刊憲、妥善重置到研究、平整,再用預製組件興建,甚至可更快落成。 「好似新界東北咁,皇后山都係短短幾年間多咗個公營屋苑。」反觀明日大嶼宣稱最快2033、34年有首批住戶入伙,棕地無疑是更有效解決水深火熱房屋問題的中短期土地選項。 棕地 經過多年民間倡議,棕土由「冇人識你」漸變輪廓清晰:修復受污染農地,重置與整合貨櫃場、劏車場等合法作業,取締擾民、污染環境的非法電子垃圾拆解場。 而隨着規劃署着手檢視「高發展潛力」棕地,包括先後提出8個徵收建議及公佈選址的具體研究邊界,以及上月發表第二階段檢視結果,棕地發展逐漸由認知進入政策形成階段,民間更要加以監察,提防走樣。 政府解決房屋問題可改善部分港人的居住環境,從而提升他們的生活素質。 有調查結果顯示,不少居住於劏房、板房、籠屋、天台屋、工廈劏房等的基層市民,月入中位數為10,000港元,當中有近10%的受訪者月入低於5,000港元。 政府發展棕地,大量興建公營房屋,有助加快這些基層市民的上樓速度,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令其生活素質有所改善。
張競達又說,即使在新界,新市鎮與鄉郊的地積比率也有不同,若果棕地近市中心,地積比率可以是5倍,但若果棕地位於較遠的錦田,地積比率低過1倍。 以面積計算,約75%的有營運的棕地位於新界西北(即1,060公頃),其次為新界東北(佔總面積的23%,即326公頃)、新界東南(佔總面積的1.4%,即20公頃)及新界西南(佔總面積的0.6%,即8公頃)。 在行業方面,佔最大面積的行業是一般倉庫/貯物,佔26.8%;其次是建造業,佔26%,物流業佔13.2%,車輛維修及相關行業佔9.7%。 由於城鎮周圍的未利用地(俗稱「綠地」)數量有限,同時也由於老城區亟需重新振興,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棕土再開發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 典型的棕土地下污染物有:泄漏的烴類,有機溶劑,農藥,重金屬例如鉛(包含在油漆、含鉛汽油等物質中),三丁基錫,和石棉。 通過參考老地圖中體現出的早期土地利用情況,人們可以定位潛在的棕土。 反觀運輸系統發達的城市如倫敦,是一個網絡設計,如果某一個站出現問題,乘客可快速以別的途徑,轉一個彎去到目的地。 棕地的成因在于工业区衰退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所导致的城市土地价值改变。
2018年7月6日美國對中國總值340億美元商品正式加徵25%關稅,主要針對中國的電機、機械產品及交通工具等。 中國反擊,對總值340億美元、合共545項美國商品加徵25%關稅。 棕地 2018年8月23日美國對中國16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針對「中國製造2025」政策商品如半導體、電子產品等。
棕地發展是增闢土地途徑之一,當中無疑涉及許多挑戰,外界未必理解。 事實上,有關棕地的規劃早於10多年前已有初步構思,可惜因為沙士、財赤等各種限制而緩慢下來。 時至今日,土地更顯稀珍,我們要做好規劃,思考更多,使更有效利用棕地資源。 “棕地”一詞現時並無劃一標準定義,不同司法管轄區所採用的定義各有不同。 在英國,棕地泛指之前曾經發展並有潛力日後作重新發展的土地,但在美國,棕地則泛指受污染的廢棄工業用地,在清理後才適合作重新發展。 ▲ 政府應考慮另覓一處土地興建多層式停車場以取代目前位於棕土、使用效益低的露天停車場。 政府亦應逐步停止土地業權人士轉換土地用途作露天停車場的新增申請,最終讓目前的露天停車場自然結業。 ▲ 從大埔教育學院旁棕土的案例,清楚顯示現有規劃制度的漏洞造成了棕土不斷擴張:對未有發展審批地區圖覆蓋的土地上的不協調用途,規劃署無法定權力,但一直以來未見政府研究修例堵塞漏洞。 而從落馬洲一帶過往20多年的棕土擴展案例可見,即使該區域已受發展審批地區圖所覆蓋,但至1990年至今,棕土範圍未被有效控制,甚至有蔓延跡象。 ▲ 現時政府觸及棕土的發展計劃(包括洪水橋及元朗南),只佔全港棕土面積不足三分之一,仍有大量重新整理及檢視的空間。
这说明各国在进行棕地改造时,会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目标与方式。 “棕地”的概念早在1980年美国《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中就已经提出,主要是解决旧工业地上的土壤污染问题。 相对成熟的是美国环境保护局1994年的定义:棕地是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及设施,这些地区的扩展或再开发会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也因此变得复杂。 欧洲经济与棕地更新网络行动组(CAEBRNET)有类似定义:棕地是那些由于之前土地使用者带来了不良影响,已经受到或将要受到污染的土地,包括被废弃或仍在使用的。 根据该法的规定,棕地是一些不动产,这些不动产因为现实的或潜在的有害和危险物的污染而影响到它们的扩展、振兴和重新利用。 20多年来,棕色地块的清洁、利用和再开发问题越来越受到美国联邦、州、各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和民间非盈利组织的极大关注。 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各相关城市社区和民间组织积极配合,希望以整治棕色地块为契机,推动城市及区域在经济、社会、环境诸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根據現行安排,受政府發展項目影響的業務經營者,若符合相關申領準則,可獲發放法例訂明的法定補償,或以特惠津貼替代。 招標今日開始,五月三十一日正午截標,該三幅土地的詳情及涉及的相關政府發展項目已載於今日刊憲的政府公告。 本網站所提供的地圖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並不能作識別個別場地之用。
棕地: 政府首兩階段檢視棕地表
棕地大多屬私人土地,發展棕地涉及收地及補償費用,並要考慮另覓土地、以多層工業樓宇,供棕地上現有的行業繼續運作,部分作業如大型建築機械貯存或需要繼續以露天方式運作。 總的來說,香港與內地不同,內地有基建規劃,就推進發展住宅及經濟活動。 香港是以交通需求為主導,一個地方要有足夠需求才會興建新的路線。 因此,對於規劃土地發展,港府必作全盤構想,尤其交通、基建等配套,能否應付發展後新增的人口和結構上的變化。
- 團體綠色和平今日(27日)聯同本土研究社發布棕地研究報告,力數當局曾指短期內會發展110公頃棕地作房屋發展,惟本屆政府早前所訂下的多項發展棕地承諾皆落空「走數」。
- 有一位年輕人住在天水圍,每天早上去后海工作,為一間國際幼稚園工作,他說每日於天水圍及後海之間兩邊走,覺得住天水圍最方便。
- “棕地”(brownfields)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对这一类型的城市土地开始了系统的探讨,以期找到最佳方法对其加以改造利用。
- 坊間不滿城規會一方面解說收回棕地並非易事,另一方面卻不斷改劃農地為棕地,需要興起公營房屋時,反以填海、起人工島等方式開發土地,向綠化帶「開刀」,並沒有考慮重劃鄉郊,釋放土地資源的可能性。
- 就此,英國政府引入《地區發展令》,由地區的規劃機關發出,以精簡及加快棕地的規劃審批程序。
- 這些地區一直充斥各式各樣的工業活動,例如露天貯物、港口後勤設施、工業工場、物流作業、回收場、建造機械及物料貯存等,大多是不配合周圍環境的工業活動。
對於那些非閒置的棕地,常見用途包括露天儲物、港口後勤用途(包括貨櫃車場及貨櫃場)、物流運作、停車場、車輛維修場、回收場、鄉郊工場、建造業機械及物料儲存等。 以往當局曾於屯門致力提升工業發展,但當工廠進駐後,卻無法聘用足夠人手。 現在我們規劃洪水橋新發展區經濟區可提供10萬就業機會,區內不少居民可以原區任職,另一些空缺可能由南北上,我們在預計交通系統時便要確保往來暢順。 棕地 將來我們興建一個東大嶼都會,進行大型填海造地,便可支撐另外一條鐵路線連接香港島和大嶼山,與此同時也可伸延至西九龍、新界屯門,慢慢就會發展形成網絡。
政府以往的棕地報告指約有26公頃棕地獲保留現有用途,不作發展。 今次團體向當局查詢得知,以上被保留的棕地主要在十八鄉油渣埔村以南,以及黃泥墩村路以東、大棠荔枝山莊一帶。 團體近日視察油渣埔村,發現該棕地大多用作車場及儲物場,屬於可重置的作業,認為保留此等棕地並非上策。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蔡諾正形容當局保留以上棕地做法奢侈,現場作業明明可以重置,並透過重新規劃,騰出土地興建多層工業大廈或其他公共用途。 從政府的棕地數據及其演化出來的規劃署第一二期收棕地建公屋計劃都可窺探政府對棕地的取態:棕地只是可作房屋發展的既有土地資源,若不適合或暫無需要發展便可置之不理。 但民間對棕地的理解及倡議一直都不只是個土地資源多寡的問題,而是整個城鄉共生的課題,橫跨環境保護、重新思考城鄉經濟、及容納不同生活模式等課題。
在香港,棕地一般指位於新界鄉郊地區的農地,特別是相對平坦及較容易到達的地區。 這些地區一直充斥各式各樣的工業活動,例如露天貯物、港口後勤設施、工業工場、物流作業、回收場、建造機械及物料貯存等,大多是不配合周圍環境的工業活動。 政府正規劃及推展的大型發展項目,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洪水橋新發展區、元朗南及新界北,已涵蓋約540公頃的棕地。 其餘約760公頃的棕地,散布於新界鄉郊各處,例如屏山丶橫洲、錦田、八鄉、石崗、牛潭尾、新田及龍鼓灘等。 ▲ 但直到今天,整體政策框架上還是沒有進一步的發展,特區政府至今仍未能提供全港棕土的分佈與現況資訊,同時亦未能從不同背景脈絡中認真看待棕土問題,包括對生態環境和社區的影響、無章擴展及產業變化等方面。 報告建議政府確立「棕地優先」政策,研究徵收棕土作房屋發展及重置等用途,並且建立公開棕土資料庫、資助環境修復及協助產業重置。 有團體發表民間棕土研究報告,對來年政施報告就棕土及土地發展問題提出建議,包括徵收棕地作房屋發展及重置等用途。
我們預計將來新界北部居住人口必然增長,現在便須努力令該區職位有相應的增長。 3.美國於1980年制定《環境應變、補償及法律責任綜合法令》。 英國及美國政府推行多項政策措施,以解決持份者提出的關注,並減少發展棕地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 為應付人口和住戶數目的持續增長,行政長官在2015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將會發展洪水橋、元朗南和新界北的棕地,以此作為增加土地供應的長遠措施。 棕地 政府與其不斷推出新的概念性巨型發展項目,倒不如腳踏實地,訂立進取具體棕地政策,把握剩餘的十個月任期,真正解決房屋問題。
謎團直至上月元朗區議會會議才見端倪──規劃署書面回覆提問時指,棕地研究期間因城規會正處理發展商規劃申請,因而未把相關地塊納入檢視範圍,剛巧申請去年中便告撤回,過程耐人尋味。 其中藍地北用地,因應範圍內有墓地群,棕地中央部分被劃入不發展地帶,被剔出研究範圍,料日後建屋時需要避開有關用地,並沿周邊位置建屋,加添發展難度。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批評當局捨易取難,放棄道路配套較完備的棕地不顧,反而硬推「明日大嶼」造地填海或企圖開發破壞濕地。 她敦促港府在今屆任期內優先發展棕地,全面規劃及善用棕地,勿再「打大自然主意」。 倘若這些龐大的土地資源可加以利用,將能對本港房屋供應帶來重大的正面作用。 是指因產業轉型導致使用率低或閒置的用地,但經適當處理,可被重新使用。 香港的棕地主要是位於鄉郊的原有農地,但荒廢後變成露天倉庫或停車場。 是指因產業轉型導致使用率低或閒置的用地,但經適當處理,可被重新使用。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幹事呂綺珊同意率先發展棕地,若部分零散棕地不適合大型房屋發展,可考慮作為臨時住屋用地,興建過渡性房屋。
《施政報告》提及佔地三萬公頃的「北部都會區」龐大規劃概念,聲稱可額外提供六百公頃土地,容納約二百五十萬人。 然而,特首同時承認未有具體落實時間表等細節,只屬「願景」。 這難免令人想起數年前提出的另一願景「明日大嶼」,當時亦形容得像靈丹妙藥,彷彿只要推行便能解決香港房屋需要;即使破壞環境及觸發庫房危機,政府仍然執意硬推。 棕地 言猶在耳,五點五億前期研究撥款在爭議聲中獲批不久,當局便再次提出新的大型規劃,重複「這才是解決方法」。
但棕地作業者對發展棕地有保留,關注收回棕地後會否有妥善的安置或替代安排,讓作業者能繼續經營及維持生計,有意見建議政府應為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提供財政支援。 當中以用作貯物、回收等用途的棕土佔地最多,多達472.71公頃,佔整體新界棕土面積約四成;其次是臨時批准/違規的貨櫃場,也佔地305.70公頃。 餘下的則包括一般露天停車場,共有171.50公頃;最後,閒置土地、已破壞土地、荒地、小規模輕工業等較難辨認的類型,亦有242.10公頃。 棕地發展屬市區規劃過程,目的是令可供使用的土地資源得以地盡其用。 據政府估計,位於洪水橋和元朗南的棕地可提供約629公頃的可發展土地,並可在這些土地上興建86 100個住宅單位。 就以未來10年提供48萬個單位的整體供應目標而言,發展棕地可提供的單位數目佔當中大約17.9%。 政府近年多次提及要發展新界棕地,即泛指已荒廢或遭破壞的農地及工業用地,以解決長遠建屋的土地需求,但一直無公開棕地面積、分佈等官方統計。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曾在網誌稱新界最少有365公頃棕地,不過民間團體「本土研究社」透過Google earth資料和實地視察發現,全港棕地多達1192.01公頃,政府提出發展的元朗洪水橋和元朗南棕地的面積只佔不足三分之一。 根據發展局及規劃署資料,全港至少76公頃保育相關的棕地,可謂生態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