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灣公屋10大伏位

荃灣區重新劃界,東面以城門道、和宜合道、昌榮路、青山公路及德士古道為界,南面以汀九海岸線和馬灣海峽為界,西面仍以青龍頭嘉龍村為界,北面仍以大帽山郊野公園近荃錦坳和城門郊野公園近鉛鑛凹為界,馬灣及大嶼山東北部(包括陰澳、竹篙灣)仍歸屬荃灣區。 衞翠芷認為,目前一般將flatted factory的中文譯成「多層」或「分層」工廠大廈,意思都不夠精準,因為重點不是層數,而是單位flat,所以譯名應強調「分戶」的意思。 柴灣公屋 衞翠芷為求答案展開長達十年的深入研究,橫跨香港、英國查證的過程詳情在此不贅,她先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的港島荷李活道及九龍廣東道的已婚警察宿舍找到線索,一型徙廈的設計元素是沿用了此宿舍的樓宇配套、空間佈局、設計規格,而它們也是由工務局同一個小組負責設計。 再往上追尋,可追溯至英國給工人階級建造的房屋,當中的背靠背單位及陽台走廊設計,輾轉之下,由香港的一型徙廈及徙置工廠大廈繼承下來。

荃灣區由荃灣區議會所管轄,該區議會在1981年4月1日成立,一直被視為香港最早成立的區議會之一,因為該會的前身荃灣康樂市容諮詢委員會於1976年成立,該會在1977年改名為荃灣諮詢委員會,於1981年改變組織為荃灣區議會。 荃灣區除了荃灣新市鎮,亦包括油柑頭、汀九、深井、青龍頭、嘉龍村、梨木樹、大窩口部份地區、馬灣島、大嶼山北部的外飛地(例:欣澳、青洲仔半島)等等地方。 )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西,與九龍半島相距約5公里,面積約6,194公頃。 政府興建的工廠大廈和早期公屋設計十分相似,每層都有環繞大廈外牆的陽台走廊。 石硤尾大火最終造成約四千房屋被毀,逾五萬人無家可歸,安置災民成為政府刻不容緩的任務。 大火發生後四日的十二月二十九日,政府宣布將原址興建徙置居所安置災民,同時市政局成立「徙置事務緊急小組」,小組建議徙置應採取多層大廈形式,並用納稅人的錢直接興建。

柴灣公屋

其中,最早落成的長沙灣工廠大廈(共五座,一九五七至六五年建成),現時為元州邨第五期及兩所小學。 衞翠芷說,可以從政府興建和拆卸工廈的政策中,看到香港工業發展的歷史演變。 1982年地鐵伸延至荃灣區,令荃灣站周邊地區迅速發展為區內一個頗為人口密集的區域,帶動興建多個大型私人屋苑,包括綠楊新邨及荃景圍一帶的愉景新城、荃灣中心、荃威花園(荃灣區第一個大型私人屋苑)和荃景花園等。 隨後香港國際機場及青馬大橋落成,由於汀九至深井一帶可以望見大橋的景觀,令多個地產發展商成為爭相發展目標,浪翠園、碧堤半島、珀麗灣等高級私人屋苑吸引中產人任遷入區內。 在荃灣北部的荃錦公路山上,還有鄰近大帽山郊野公園半山低密度歐式豪宅寶雲匯及朗逸峯。 近年因為工業區用地需求減低,令部分地產商將工廠大廈用地更改為商業或住宅樓宇,爵悅庭就是當中的代表者。 一九七三年四月,新成立的房屋委員會接手管理該八處工廠大廈,並於興建新一批多層工廠大廈,包括今次重建名單中的葵涌葵安、長沙灣業安、火炭穗輝及長沙灣宏昌工廠大廈。

柴灣公屋: 公共屋邨

宏照道項目鄰近麗晶花園、啟業邨及明愛向晴軒,距離港鐵彩虹站只需步行約8分鐘。 據了解,深水埗多個公屋項目都成為選址之一,包括東京街、西北九龍填海區6號地盤等,成為今次「大戶」。 而柴灣道800伙公屋亦成為選址之一,料有潛力成為近年首個港島區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而當局計劃今年年底審定項目,12月接受申請、明年3月底可以安排揀樓。 房署最新覓得的公屋地盤位於柴灣道、永平街和新廈街交界,離柴灣港鐵站約15分鐘步行距離。 地盤佔地約0.33公頃,旁邊是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房署初步計劃,興建一幢37層高的公屋大廈,提供約800個單位,可住1800人。 房屋署指,除柴灣工廠大廈外,現時未有計劃改建 其他工廠大廈為公屋用途,但會繼續將華廈邨的空置單 位編配給合資格的公屋申請者,若申請者拒絕華廈邨的 編配,署方亦不會計算該次編配在他們的 3 次有效編配 機會之內。 蝶翠苑單位面積由187至312平方呎,只設開放式及一房間隔,單棟樓共828伙,2019年推售,賣98萬至207萬元不等。

該地皮現時規劃用途為「休憩用地」,目前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苗圃,若改作興建公屋,須修改規劃為土地用途。 房委會指出,邨內提供共8個車位,包括6個私家車位及2個電單車位。 屋邨座落市區,步行到柴灣港鐵站只需數分鐘,並有多條公共巴士及專線小巴往返不同地區,交通便利。 黃遠輝就讀小學六年級時曾經在柴灣工廠邨大廈(現為華廈邨)做暑期工,負責製作校簿,例如單行簿、格仔簿等以幫補書簿費。 柴灣公屋 另外第11座也僅建有兩層,設計基本上與慈雲山邨第41座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柴灣邨11座設有4個獨立廚房、浴室連浴缸及梗房的出租單位。 當中,舊長型大廈(第一型徙置大廈)和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曾經以英文字母命名。

柴灣公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因業權分散,現時該處仍保存着多個小商戶,包括「半開放式」經營的食肆/小食店、時裝店、琴行、補習社、電腦配件與零件店、醫務所、髮型屋、玩具店、飾物店、風水命理、性用品等商舖。 荃灣區議會,共有21個議席,當中包括19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 荃灣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柴灣公屋 第六屆荃灣區議會有19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現任荃灣區議會主席是陳琬琛先生,副主席是邱錦平先生。 荃灣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荃灣區的事務,共有21名議員,現屆荃灣區議會無陣營佔據主導權,現任8名議員當中4名為民主派議員,4名為建制派議員。

  • 根據房署計劃,項目綠化比率不少於地盤面積20%,而項目內有康樂設施、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桌、兒童遊樂場、綠化及休憩設施等。
  • 惟她直言該筆費用根本不足以支付日後的維修費用,該法團自2005年至2016年維修公用部分費用已花費過千萬港元,加上屋苑樓齡達30年,相信未來需進行各方面維修,批評房委會令到「草根峰華邨萬劫不復」。
  •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去年初同意綠置居恆常化,並決定以較穩健的步伐推行計劃,累積經驗,以減低出現未售單位的風險以及對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影響。
  • 首批第一型徙置大廈建築實驗之成功,促使政府決定其後的徙廈再加高一層至七層,既後來廣為港人熟悉的「七層大廈」。
  • 德士古工業區的範圍,東面及南面至德士古道,北面至沙咀道及荃榮街,西面至聯仁街及馬頭壩街,包括沙咀道後段、楊屋道、德士古道的工廠大廈。
  • )是香港東區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柴灣新廈街300號,毗鄰東區走廊和港鐵柴灣站。
  • 值得注意是,柴灣柴灣道800個公屋單位的項目,亦被納入可供選擇之一,有機會成為2014年復售居屋後,首個「落戶」港島區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房委會研究顯示,22個高齡屋邨結構良好,於2013年的邨齡介乎34至61年,但到2043年將達到64至91年樓齡,保養費將相當高昂,若拆卸重建,可重新規劃,以符當時的標準,但受制於原區安置居民用地或單位缺乏,暫時只有華富邨及美東邨確定重建。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確定,是由於附近5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不表示在可見未來就可落實重建,主要取決於哪裏找到遷置居民的資源。 柴灣公屋 至於其他早期徙置工廠大廈,皆於九十年代起先後拆卸,改建為屋苑或其他公共設施。

元朗區現有18個公共屋邨,主要在元朗新市鎮和天水圍新市鎮,其中有1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柴灣公屋 深水埗區現有19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德士古工業區的範圍,東面及南面至德士古道,北面至沙咀道及荃榮街,西面至聯仁街及馬頭壩街,包括沙咀道後段、楊屋道、德士古道的工廠大廈。

劉先生一家 5 口獲編配華廈邨一個約 400 呎單位, 他坦言因居住限制太多曾想放棄入住,只因已輪候公屋 逾 8 年,不想再等才接受安排。 【本報訊】公屋輪候冊申請突破廿七萬大關,房屋署擬於柴灣永泰道前東華龍岡馮耀卿夫人紀念小學原址,興建一幢三十七層高公屋大樓,提供約八百個租住公屋單位,預計可容納二千人,前期工地勘察工程擬於本年中進行,並於明年年初動工拆卸學校工程,整項項目預計於二○二○年落成。 【本報訊】公屋輪候冊申請突破二十七萬大關,房屋署擬於柴灣永泰道前東華龍岡馮耀卿夫人紀念小學原址,興建一幢三十七層高公屋大樓,提供約八百個租住公屋單位,預計可容納二千人,前期工地勘察工程擬於本年中進行,並於明年年初動工拆卸學校工程,整項項目預計於二○二○年落成。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項目編號為UR07,位於香港柴灣的填海地,佔地逾5.4公頃,鄰近柴灣公園、翠灣邨、翠樂邨以及杏翠苑。 房協於2010年決定從271億港元儲備裡預留80億,作為旗下全部20個出租屋邨一旦需要重建時的所需費用,而除了重建中的明華大廈及已落實重建的漁光村外,2012年房協主席鄔滿海透露正向政府爭取在啟德撥地興建一、兩座安置住宅,以啟動盡快重建附近已屆40年樓齡的樂民新村、真善美村及花園大廈。

「九龍灣業安是第二批的政府工廠大廈,已經是purpose-built,它們的故事自然要從第一批政府工廈說起。包括柴灣工廠大廈在內屬第一批,你可以見到它的樣子和Mark I一樣。」衞翠芷娓娓解說政府公屋和工廈雙軌並行的發展歷史。 為顧及文物保育價值,政府除了保留柴灣工廈原有 的 H 型建築外貌及「柴灣工廠邨大廈」的油漆字樣,單 柴灣公屋 位設計亦有不少限制,包括只能採取開放式廚房設計、 不可加任何間隔磚牆或模板間隔牆等,室內亦沒有對流 窗,只能靠露台通風。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組織幹事何智聰稱,單位不能間房,單身或二人家庭尚可接受,但多人家庭未必會考慮。 屋邨分為兩期興建,第一期是在1977年落成的漁豐樓、漁安樓及漁泰樓,第二期是在1978年落成的漁順樓。

招國偉和香港理工大學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均 認為,華廈邨成本效益不高,未來房屋政策決不輕易推 工廈公屋項目。 鍾劍華解釋,現時工廈空置率高,適合 改建的工廈不多,加上華廈邨的成效不理想,將來發展 工廈公屋的可能性不高。 招國偉指,華廈邨每個單位的 改建成本達 150 萬港元,是一般公屋單位兩倍,而且單 位數量太少,對舒緩房屋短缺問題作用也不大。 房署曾 提及一般公屋單位成本約 50 萬元,因其在正常地基及 正常地盤情況下興建,該建築成本只包括項目的住宅部 分,零售設施等並不計算在內。 而柴灣工廈改建住宅項 目的平均單位面積較一般租住公屋項目大,及包括地下 零售設施及保育相關工程,導致建築成本上升。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此列表會列出公共屋邨的名稱、相片、地址、屋邨類別、入伙年份、拆卸日期和現時土地用途(僅限已拆卸公共屋邨)、樓宇座數、單位數目、單位面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所有資料皆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資料為準,屬於平民屋宇公司的大坑西新邨、興建中、規劃中和已拆卸的公共屋邨除外。 荃灣區早在1970年代進行大規劃發展,而當時香港房屋委員會才剛剛成立,1959年荃灣首個公共屋村四季大廈落成。 但時至今日區內的公共屋邨不經不覺已經超過五十年歷史,大部分建築物已經殘破不全,部分屋邨隨著區內迅速發展而清拆興建新型屋邨。 公共的大型屋邨計有4條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屋邨,3條(原有4條)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的屋邨。

柴灣公屋: 政府工廈 改建先例

新報人財經 新報人財經(TYFP)為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財經專業的實驗平台,由學生自主編採,為社會大眾提供中港相關的金融財經消息。 TOPick翻查資料,同區2001年入伙的小西灣藍灣半島,共8座3,098伙,目前管理費平均約3.3元一呎,意味蝶翠苑管理費幾近貴過同區私樓。 而藍灣半島更設有會所,有大型瀑布式泳池、健身室、網球場、壁球場、閱讀室、保齡球場、燒烤場等。 柴灣公屋 房委會公布屋苑管理費水平,平均每呎3.7元,各單位每月管理費由710元至1,182元不等,收費水平貴過同區私樓藍灣半島。 房委會強調,綠置居的管理費按收回成本原則計算,以支付每月營運開支總額。

2005年,地鐵(今港鐵)迪士尼綫正式投入服務,香港迪士尼樂園亦落成。 1998年,地鐵(今港鐵)機場快綫及東涌綫正式投入服務,香港國際機場、青馬大橋、汀九橋、汲水門大橋及大欖隧道落成啟用,由於鄰近機場及大欖隧道間接加速荃灣區的發展,城門谷運動場及荃灣公園亦啟用。 柴灣公屋 1950年代,國共內戰使中國大陸大批民眾湧入香港,因此同時引入大量資金、技術及廉價勞工,荃灣亦在德士古道、楊屋道及柴灣角一帶興建多間工廠,令當時的荃灣工業發展蓬勃。

柴灣公屋: 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文字版

不過根據明愛荃灣社區中心2015年統計,荃灣公共兒童遊樂設施分數是18區及新界西中最低,舊區的遊樂場只有少量遊樂設施,反之私人住宅旁卻有好玩的兒童遊樂場。 康文署回覆指「現時並沒有計劃在荃灣區內加建或重新規劃兒童遊樂設施」。 1981年至1985年期間,荃灣區議會的管轄範圍包括整個荃灣新市鎮(荃灣、葵涌及青衣),東至金山郊野公園西面界線,南至荔景山路九華徑及荔景臺,西至青龍頭嘉龍村,北至大帽山郊野公園近荃錦坳和城門郊野公園近鉛鑛凹,而馬灣和大嶼山東北部也是荃灣區的範圍。 柴灣公屋 荃灣區海域雖然位於新界,其部分海域(汀九橋以東)仍被香港政府定義為維多利亞港範圍,屬香港都會區。 位於柴灣道、永平街和新廈街交界的柴灣道項目,距離柴灣港鐵站步行距離大約只需15分鐘。

地盤旁邊是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現正興建一幢37層高的公屋大廈,提供約800個單位,預計2022/23年度落成。 連翠邨前身為房屋署柴灣職員宿舍,地盤總面積只有約2,000平方米。 房委會指出,項目共有36層住宅樓層,共提供288個出租公屋單位。 在1996年,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選定柴灣邨第二期重建(9-12座)作為首個推行試驗性質的「自選單位計劃」 的重建計劃。

柴灣公屋: 荃灣區

最早在該區發展的是德士古石油公司,在這區建立了油庫,1950年代周邊地區陸續有工業發展,例如太古汽水廠在這裡設有廠房。 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基於這帶接近葵涌貨櫃碼頭,這區在近年更加有大量物流公司遷入,形成一個物流區。 紡紗業於1980年代開始步入黃昏,隨著香港製造業式微,這區的工廠大廈紛紛改為商業大廈,有不少不同種類的公司遷入,包括有線電視及香港01。 最後之一的中央紗廠於2011年業務北移,並在2014年以十億,將廠房賣予嘉民亞洲發展作商業大廈;而南豐紗廠就在2018年改為創意空間The Mills。 1950年代前後紡織業興盛,如南豐紗廠在現時麗城花園至翠豐臺位置開設,紡織工廠集中包括南海紗廠、寶星紗廠、東南紗廠、東亞太平紡織廠、會德豐紗廠等。 柴灣公屋 就1961年荃灣的工人人數共有23,000人,佔當時新界工人總數的7成。 當時荃灣媲美英國工業城市曼徹斯特,更有小曼徹斯特(Little Manchester)之稱。 在1970年代前荃灣都是香港的工業重鎮,如1962年在全香港共有30間紗廠,荃灣在當中就佔有一半。 荃灣區因為大部分土地已經規劃為工業或商業區,1980年代令區內的文康設施非常少,只有荃灣大會堂及荃灣公共圖書館,但1990年代區域市政局積極在荃灣東北面興建多個文康設施,包括城門谷游泳池、城門谷運動場及蕙荃體育館。

柴灣角工業區的範圍,東面至大涌道,西面至荃灣西約的麗城花園,北面至青山公路近愉景新城,南面至海盛路海旁,包括青山公路(荃灣段)中段及沙咀道前段的工廠大廈。 20世紀初,在美環街附近的水坑(即曹公潭),已經有磨香粉和染布行業駐足。 荃灣是「商場之城」,區內的大型商場首先在1980年代,地鐵(現港鐵)荃灣綫開通後,在荃灣站附近建成。 如南豐中心、荃豐中心和直屬地鐵公司(現香港鐵路公司)物業綠楊新邨的綠楊坊。 其後,青山公路週邊的荃豐中心、華都中心、荃昌中心、豪輝中心、荃錦中心、荃灣城市中心等商場皆在其後建成,逐漸形成為荃灣區重要的“心臟地帶”。

「淺灣」一名亦屢見於明朝和清朝的地圖和文獻,包括新安縣志等。 雖然新式政府工廈皆已增設多部升降機設施,但照樣保留了斜坡作為連結各樓層的通道,方便廠家用手推車搬運貨物上落,同類設計鮮有見於私人工廈。 然而在香港公屋與天價私人樓宇之間,居住環境與配套設施實在相差太遠。 許多國家會為半天吊的中產設立租金貴一點的中產公屋,就讓我們來羨慕一下,其他世界各地的公屋究竟有多型。 人在荃灣象山邨一座1978年入伙的中年公屋,早陣子屋邨外牆換上新漆,清爽的薄荷綠很有活力,但屋邨街市卻十室九空,小公園、角落裏放了許多椅子,處處是老人家在聊天發呆。 屋邨仔攝影師岑允逸:「翻新不代表生活質素有改善,你把一組建築物當作有機體去看,它的樣貌隨年月在變。住在裏面的住客等於五臟六腑,住客遇到的問題和情緒,都會被它影響。」屋邨身光頸靚了,但設施卻騎騎呢呢停滯不前,這只會與變化了的居民生活分割。 柴灣公屋 房委會最快今年底會推出新一期綠置居項目,由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早前否決特首林鄭月娥提出的4800伙火炭公屋項目轉綠置居,當局今日(28日)與部份小組成員再召開閉門會議,並提交部份可供選擇的公屋項目予小組成員選擇。 這批「蚊型戶」貨尾將於今年秋季再推售,以一年一度的「特快公屋編配計劃」作為平台,讓合資格公屋申請者認購,提早獲得額外「上車」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