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不可不看攻略

電方面,香港以往都有賣電予深圳,而且大亞灣電廠,香港有份投資,加上現時大陸生業蕭條,所以才會讓成本較低的核電供港比例增加。 早前計劃的水利大工程被叫停、備用海水化淡廠最終被炸掉、西北供水計劃取消。 而且在1979年起,香港與廣東方面簽署了新的協議,東江進港的水量逐年攀升。 香港與大陸雙方最早的、正式的協議性供水,始自1961年2月1日,當時還不是直接從東江取水,而是「深圳水庫」的水供應香港,也不多,只有每年2,270萬立方米。 東江 根據水務署資料,2020/21年度,本港全年的食水用量達10.3億立方米,而香港天文台雨量紀錄只有2,324.7毫米,完全供不應求。 目前香港食水來源有購自廣東省的東江水和天然集水區收集的雨水。

這不但可將東江水資源緊絀化危為機,更可將技術出口至國外,令本港產業結構更見多元化。 新協議採用「統包扣減」機制,即可按減少輸入東江水量而扣減水價,而未來3年「基本水費」約為148.5億元,每年平均增幅約1.3%。 發展局估計引入扣減機制後,不但可避免浪費剩餘的水資源,亦可節省抽水成本,並預料2021至2029年的實際支付金額平均每年可扣減約3,600萬元。 新協議內的水價調整增幅為每年1.33%,反映粵港兩地相關消費物價指數和人民幣兌港元匯率的變動。 東江 鑑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對香港經濟環境帶來的挑戰,粵方同意將二○二一年的實際水價凍結在二○二○年水平,以紓緩香港的財政負擔。 在上述增幅下,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的每年水價分別不多於48億2,141萬元、49億5,051萬元和50億1,635萬元。 在「統包扣減」方式下,實際水價會較現行「統包總額」方式便宜。 「統包扣減」方式亦回應了市民就東江水供水按量收費的訴求。

不過在2010至2019年間,香港從未用盡保證供水量,其中3年更有超過兩成供水量未取用,導致實際東江水單位成本比以供水上限的平均成本高最多32.6%。 水利工程急煞 主權提早移交但就在一切自主供水的硬件都準備就緒,港府更表示 不靠東江水也足以應付未來10年增長的時候,香港卻開始要就前途問題作討論。 「這是香港要面對抉擇的一年。」 時任港督麥理浩上北京,會見鄧小平後,知道香港前途既定,中國決心收回香港。

縱然新協議估計可減少本港日後需要支付的金額,但面對東江水水資源開發率已接近安全水平、極端天氣,以及大灣區用水需求日增等掣肘,港府適宜及早提高用水自給比率,分散風險。 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出,社會上有要求採用「按量付費」方式,當局就此在2017年8月與粵方成立工作小組,檢討付費模式。 工作小組三年來經多輪磋商後,協定大致沿用「統包總額」方式,但加入按實際東江水取水量扣減水價的可調整元素,即「統包扣減」模式。 結果發現,每年香港均不會用盡8.2億的限額,特別在2013年,更浪費約9.5億元。 東江 水務署曾在年報提及,2013年由於降雨量增多,只有約66%水源來自廣東省專用輸水管道,較12年下降10%,其餘34%水源則來自本港收集的雨水。 TOPick早前曾向水務署查詢有關數字,把每年用剩的東江水限額計算實際成本,發覺2016年至2015年10年期間,政府共浪費了約45億元。 李家翹指當年中國插手香港供水事務,英國政府擔憂會影響其管理香港的有效度。

此戰雖未取勝,但是它具有相當的戰略意義,後金政權深刻的感到有毛文龍的存在就不能不考慮後方的安全,而毫無顧及地南侵。 天啓二年(1622年)十月,東江軍將領毛文龍部駐旅順的張盤率兵北上奇襲後金軍,“建州兵奔竄,永寧等堡俱下”。 不久,後金反攻大舉南下,張盤因孤軍深入而不敵率兵回旅順。 次年春,“建州又率萬騎來攻旅順堡”,並遣使對張盤招降,張盤斬來使。 後金軍圍城,張盤率部在旅順南北兩山夾擊後金軍,“建州兵大敗而去”。 天啓元年(1621年)東江軍將領毛文龍於當月二十日深夜親率領2百不到人馬攻入鎮江,生擒佟養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 天啓元年(1621年),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率領毛承祿、尤景和、王輔、陳忠等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敵後,先收復了豬島、海洋島、長山島、廣鹿島等二千餘里沿海島嶼,擒綁後金守島軍官胡可賓、任光先、何國用等人。 此戰後,寬奠、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歸降毛文龍,一時間“數百里之內,望風歸附”,“歸順之民,繩繩而來”,使得全遼震動,引起後金方面的極大恐慌。

所有協議均根據香港的食水需求預測而制訂,當中已考慮到人口增長、工商業需求和香港集水區預計集水量等因素。 東江是珠江3條支流之一,發源於江西省的尋烏、安遠和定南縣,自東北至西南方向流入廣東省境內,主要供應河源、惠州、東莞、廣州、深圳及香港超過4,000萬人。 輸往香港的東江水從位於東莞市的太園泵站抽取,經專用輸水管道運至深圳水庫,再輸往香港木湖原水抽水站。 此外,黃偉綸透過視像形式與廣東省當局舉行工作會議,就東江水供水及水質監測的工作交換意見,並感謝粵方多年來為提升東江水水質所進行的各項措施。 根據新協議,粵方會維持輸港東江水的水質,以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所訂的第II類標準,即用作平常飲用的地表水的最高國家標準。 說明如果技術有保證,海水淡化成本確實低於香港買水的成本。 但關鍵在於第三個轉折點,香港中大專家「李家翹」表示,1979年是香港第三個轉折點。 當時香港的處境是,雖然全球油價上升,香港在1977年又遇到乾旱,全港持續限制供水,每天供應10小時,但是,香港自己供水的硬件已經建成很多。 當時的香港政府甚至表示,沒有東江水,香港自己的供水能力也夠未來10年使用。 香港中大的專家「李家翹」認為,第二個轉折點在1967年。

一看這年份大家就知道了,當年,在香港的共產黨,發動了「六七暴動」。 這個轉折點的意義在於,讓港英政府更加認識到,水資源獨立供應的重要性。 於是,港英政府在這一個轉折點,加速了豐富香港水資源的建設,投入的金錢也是史無前例。 全球第一個海中水庫「船灣淡水湖」、儲水量在香港排第一的「萬宜水庫」、還有海水淡化廠等,都是在1967年後建成的。 東江 香港中大專家李家翹表示,1979年是香港第三個轉折點。 當年,在香港的共產黨,發動了「六七暴動」,讓港英政府更加認識到,水資源獨立供應的重要性。

東江

毛文龍的第二封信,第三封信,在滿文老檔中也有時間記錄,分別於崇禎元年的二月和四月。 此兩封信毛文龍和皇太極私下達成議和協議,並彼此相約相互交換議和誓書。 天啓七年(1627年)正月阿敏以八萬之眾侵略朝鮮,史稱“丁卯之役”。 阿敏兵分兩路,一路由濟爾哈朗率軍五萬攻鐵山,自帶三萬餘騎兵攻義州,兩地被同時攻克,東江鎮當時在鐵山僅有屯田軍一萬,多是老弱和家屬,後金重兵圍攻之下很快失陷,東江鎮屯田軍傷亡慘重,毛文龍家屬三百七十餘口被屠殺。 《明史紀事本末遺補》卷4“毛帥東江”裏有記載,曰:“五戰而五勝,……皆令人舌咋心驚,色飛神動”。 天啓四年(1624年)四月東江軍派出一支特潛部隊,沿鴨綠江秘密北上,進入長白山區,在後金的大後方開始襲擾,毫無思想準備的後金軍在高嶺、沙松牌大戰中大敗,僅軍官就有16人被俘。 為了配合這支部隊作戰,減輕其壓力,毛文龍又於天啓四年(1624年)七月親自組織和指揮了把骨寨、骨皮宏、分水嶺三場大戰,三戰三勝。

東江: 東江集團控股 2283 Hk

今日啲花生好多,而無論是花生定微豆都煲得好淋,好好飲。 今日的飯底好好食,好乾身,而梅菜的味就甜甜地,好好送飯。 扣肉就瘦肉多過肥豬肉,無論是瘦肉定肥豬肉部份都好入味,但又唔會過鹹,值得推薦。 個芡汁唔會太結太鹹,但豆腐比魚腩好食,魚腩個皮太厚,魚又太實,呢隻魚腩唔係咁好食。 呢間係大埔的老字號,由細食到大,質素都能夠KEEP到,真係算唔錯。 通過核算,清查出東江鎮將士為28000人,遂將他們分為四協,分別由毛文龍的兒子毛承祚等四將統領。 東江 《滿文老檔》中的《毛文龍來信》,非但時間上歸檔混亂,而且連來信人也是相當不清楚。 所收好幾封檔案僅僅稱:又有書雲……之類,既無時間又無來信人。 如“我向以禮貌待人……”一函,讀來又不像是毛的手筆,也不像是王子登手筆,只是混歸於一處罷了。 毛文龍所寫的第六封信,《明清檔案存真選集初輯》的毛文龍龍原信上老滿文的批註。

  • 全球第一個海中水庫「船灣淡水湖」、儲水量在香港排第一的「萬宜水庫」、還有海水淡化廠等,都是在1967年後建成的。
  • 這一年之後,香港許多已建、未建和正在建的水源設施,就廢棄了。
  • 在對這個問題的處理上,明廷內部長期爭論不休,以致其在實際行動中首鼠兩端、前後矛盾,直至最終滅亡。
  • 近年,香港政府已不斷維修並減少政府水管滲漏率近100%,同時亦制定多項計劃,以教育公眾節約用水,並研發技術以加強檢測水管滲漏或不尋常的耗水情況。
  • 我們亦定期於木湖原水抽水站抽取東江水樣本進行詳細分析,確保輸港東江水水質符合有關標準。

深圳節約用水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發布節水倡議書,呼籲全市節水。 水務局水資源管理處處長張建安表示,由於去年和今年連續兩年乾旱,東江流域正遭遇自1963年以來最嚴重旱情,大概率將形成秋、冬、春、夏四季連旱的特枯水情。 東江過去是粵東地區的主要航運河道和交通要道,航船如梭。

東江: 東江菜東江釀豆腐

直到暴動之後,1971年,港府首次宣布要興建一所世界上最大的海水化淡廠。 當年的海水化淡廠造價4.6億港元,港府甚至要向銀行貸款逾1億建造費,分期攤還。 1977年,香港降雨量太少,又再陷入缺水危機,更曾一度實施二級制水,每天只供水10小時。 為增加香港供水量,海水化淡廠終於開始6組鍋爐一起運作,全面投產。 不過,70年代後期,全球燃油價格高企,海水化淡的成本愈來愈高,化淡廠不時因油價問題停產。 全面運作9個月後,化淡廠被輿論瘋狂批評是「大白象」,惟有暫時關閉備用。 東江 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曾在2017年發表相關研究,討論填平船灣淡水湖發展對供水的影響。 報告指出,在儲水效益方面,目前香港食水來源只有東江水和雨水,其中八成來自東江水供應,當食水來源出現問題,就要動用儲備。 根據水務署的資料,香港的水塘包括兩個海中興建的水庫即萬宜水庫及船灣淡水湖,和15個傳統的水塘,總儲水量是5.86億立方米,其中船灣淡水湖的容量為2.3億立方米。 然而過去10年,香港每年雨水收集量平均是2.46億立方米。

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曾在2017年發表相關研究,即使剔除船灣,仍可保留船灣原有的輸水管道,可輸水去其他水塘,接收東江水的運作不受影響,又建議同時興建海水化淡廠,以抵禦萬一東江水未能供港,水塘存水不足等風險。 在芸芸選項中,海水化淡不但可提高本港用水自給比率,亦是甚具潛力產業化的技術。 隨着2018年將軍澳海水化淡廠工程動工,雖然政府預料第一期海水化淡廠只能提供5%食水供應量,但在全球人口膨脹、極端氣候愈見頻繁的影響下,海水化淡不但可以緩解東江水資源緊絀,也是國際間穩定供水的常見選項。 東江 相較新加坡和以色列兩大海水化淡技術出口國,縱然本港進度只屬起步階段,但港府仍要抱有長遠宏觀規劃,逐步追趕國際潮流,並增撥資源投放到水資源技術研發。

東江

本地淡水供應主要則來自收集各區雨水並儲集於水塘之中,但其集水和存水量取決於降雨分佈和頻率。 目前年降雨量約有50%落在集水區內,但由於香港降雨集中在短時期出現,且易於超出集水區的容量,全港水塘僅能收集其中約10%雨水。 據水務署數據顯示,現時香港水塘的總集水量較去年同期減少8%,為香港水資源安全帶來另一個隱憂。 政府認為,有關價格扣減機制回應了市民提出按實際輸港東江水量釐定應繳水價的要求,又指粵港雙方同意這機制應至少沿用到2029年,共涉及3份、每份為期3年的供水協議。 按明年價格計算,在採用水價扣減機制後,政府估計在9年期內最高節省金額為3.24億港元。 特區政府與廣東省當局簽訂的東江水協議,涉9年合約,雖然東江水供港引入扣減模式,但合約實際規模相當於每年僅減1%。 粵海投資(00270)今日股價急漲,中午收市報13.8元,升近9.2%,盤中高見13.96元創逾1個月高,成交額1.98億元。 在新水價扣減機制下,為應對香港食水需求的變動及確定東江水的供水量,以便粵方穩定運作,雙方同意新協議以6.15億立方米為東江水最低每年取水量,而在涵蓋新協議和後續協議的9年間,年均東江水取水量不少於7億立方米。 按 2021年價格計算,在採用水價扣減機制後,港府估計在九年期內的最高節省金額為3.24億元。

換句話說,香港有5.86個樽,每年雨水收集只用2.46樽,剔除船灣的2.3樽,香港還有足夠的樽去接收雨水。 陳特揚表示,如水塘內沒有東江水,積儲的雨水可以供應四至六個月的水用量。 (黎淑怡攝)水是城市的命脈,香港人日常生活都離不開供應逾七成用水量的東江水,不過隨著廣東省的經濟發展日益蓬勃,鄰近東江的城市對水的需求愈加殷切。 水務處高級工程師陳特揚接受本刊訪問時指出,廣東省各城市如東莞、河源也對水有很大的需求,雖然香港一直以「統包總額」的方式向內地買水,以保證供水穩定,但萬一出現極端天氣,東江水減少供應,便會對香港構成威脅。 他認為香港人普遍用水量較其他歐美國家高,所以政府為保證食水穩定供應,便要未雨綢繆,開發更多水源。 東江 直到近年中港矛盾加劇,有人才開始質疑,「為何東江水愈來愈貴」,有人開始想像「我們真的不能不靠東江水嗎」? 香港人突然對東江水如此有興趣,他是始料不及,但倒是樂見討論。 「要看香港在地緣政治上的角色,的確不能不看供水史,香港是中英政治角力的戰場,也是冷戰時期兩邊陣營的橋頭堡。」在香港的供水故事當中,他除了看到各方較勁,也看見了本地供水能力與城市的自主命運,本是相連。 當一個地方斷水,就如斷了命脈,「比起大家近年非常關注的政制問題,水可謂是更重要的政治課題。」由各不相干到交疊的中港供水政策若要將香港供水史劃成不同階段,李家翹指,第一個 轉捩點應落在1959年。

「1979年後,香港的供水權逐步由大陸掌控,香港要依靠大陸供水,其實與提早回歸祖國無異。」及後,東江水成為香港主要的食水來源、80年代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也就是我們今日知道的故事。 東江以外的可能 也是政治結果1979年後,香港的水務建設上,李家翹形容是虛度了30年。 他指,過去30年來,香港人飲慣了愈輸愈多的東江水,已很少思考其他水源的可能。 直至2008年,中央政府首次改變了對香港的供水政策,制訂了《廣東省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規劃了各地的供水上限,才首次表達了水源緊張的問題。 因此,香港亦公布了相應的《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表明要節水開源,又研究改善集水系統效率、重啓海水化淡等。

這一年,「深圳水庫計劃」上馬,工程原為了供水予寶安縣。 但50年代末,香港水塘乾涸,李家翹引述英國現存有關東江水的文件指, 當時有香港的左派人士趁機為港府穿針引線,提出由廣東地區供水予港的可能。 面對這三點擔心,當時的港督為了增加水源,選了比較折衷的辦法:引入一少部份深圳水庫的水,同時加快香港水利工程建設,興修水庫,並發展水源採集的多樣化。 當時雙方簽了有關深圳水庫的合約,雖然水量很有限,但中共當局立即對外宣傳:祖國偉大,拯救同胞於水火。 而當時港英政府,直到後來開始引入東江水,一直採取這樣一個不依賴大陸多樣化策略。 固定供水機制雖然能讓本港提前鎖定供水量和水價單位,但隨着本港製造業陸續北移,工業耗水量隨之大跌,80年代末廣東省的供水量增幅,超遠本港實質需求。 惟當年的協議並沒有條款可供彈性調整供水量,使本港即使未能抽取議定的供水量,亦要緻納十足的議定費用,而且亦不能延至下一年才抽取。 但在2006年起,東江水供港協議採用「統包總額」方式,按月彈性調節輸港水量,但港府仍須向廣東省支付固定水價總額,以確保供水量可達協議的上限保證。 儘管「統包總額」較固定供水有彈性,但本港多年鮮有用盡輸港份額,總費用仍遠超實際用水量,加上廣東省水利廳向港出售的東江水價格亦高於深圳和東莞兩地,故亦有不少聲音要求重訂協議。 以往港府與廣東省簽訂「統包總額」協議,按協議香港每年須支付一筆款項,以獲得上限 8.2億立方米的保證供水量。

我們剛才提到的香港大大小小的17個食用水水庫,全是在主權移交以前建造的,最後建造的一個、也是最大的「萬宜水庫」,建成年份是1978年。 而香港的大型水庫全是在60年之後建造的,原因就是當時的港府想避免對大陸水源的依賴,進而造成政治上的問題。 東江水引入後,香港人已經習慣,以前很少去想其它水源,香港當局也沒有再大力開發其它水的來源。 大陸方面的說法,大意是說:大陸看香港缺水,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香港是個被割讓出去的「孩子」。 但1962年底到1963年遇到嚴重旱情,連續9個月不下雨,當地開始實行限時供水的制度,港英政府也挺不住啦,終於派代表去廣東。 以前的港英政府總體的做法是,利用廣東水源解決一部份問題,但是避免造成依賴。

東江: 東江菜西湖醋魚

第二,很多市民就是逃避共產黨統治才去的香港,這些人反彈怎麼辦? 第三,美國反對提議,怕共產主義陣營的中共乘機擴大勢力,甚至美國願意出資給香港,研究海水淡化。 AASTOCKS.com Limited對於任何包含於、經由、連結、下載或從任何與本網站/應用程式有關服務所獲得之資訊、內容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 對於閣下透過本網站/應用程式上之廣告、資訊或要約而展示、購買或取得之任何產品、資訊資料,本公司亦不負品質保證之責任。 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資料、金融市場數據、報價、圖表、統計數據、匯率、新聞、研究、分析、購買或者出售評分、財金教學及其他資訊僅作參考使用,在根據資訊執行證券交易前,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以核實定價資料或獲取更詳細的市場信息。 東江 AASTOCKS.com Limited不應被視為游說任何訂戶或訪客執行任何交易,閣下須為所有跟隨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評論和購買或出售評分執行的交易負責。 本網站/應用程式包含的內容和信息乃根據公開資料分析和演釋,該公開資料,乃從相信屬可靠之來源搜集,這些分析和信息並未經獨立核實和AASTOCKS.com Limited並不保證他們的準確性、完整性、實時性或者正確性。

該鎮由毛文龍於天啓二年始創,至崇禎十年被清軍攻破,歷十六年。 其間東江明軍活動地域北達長白山,南至登萊,西及旅順,東抵朝鮮,予後金較大牽制;而東江軍人在明末清初的歷史舞台上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響不僅侷限於明末,實際亦延及至清朝初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即為其代表人物。 明清易代之際,戰亂頻仍,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各種政治勢力進行着激烈的絞殺,其中最主要的莫過於明中央朝廷、關內農民起義軍以及關外崛起的後金(清)這三股力量。 是根據既定機制調整,考慮的因素包括人民幣兌港幣匯率的變化、粵港兩地有關物價指數的變化,以及營運成本的增幅等。 深圳城市用水量平均每日欠缺,大約100萬立方米,當中一半可透過應急儲備解決,剩餘的缺口就要通過全民減少用水解決。 有時候,一些虛假或有問題的餐廳偶爾會經過編輯的審批後刊登,但我們設有餐廳檢舉制度,訪客有權向我們檢舉有問題的餐廳,如經跟進後證實餐廳犯規,管理員將會刪除餐廳。 我們絕少會刪除已刊登的餐廳,不過在一些特別情況下可能會刪除餐廳。 東江主要從事模具製作及注塑組件製造,去年全年收入按年增加0.5%,至23.1億元,純利減少13.8%,至3.02億元,每股盈利(EPS)0.36元。 以東江上周五收報2.08元計,現價相對歷史市盈率約5.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