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局樓盤全攻略

正如「01觀點」過去指出,目前市區重建工作嚴重異化,豪宅化的重建項目實在難以惠及大眾,箇中癥結在於市建局自負盈虧的財政安排。 政府理應藉資助市建局興建首置盤為契機,檢討市建局未來的角色,遂漸要求市建局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一改其謀利為主的作風。 整個觀塘市中心第二、三區項目的總樓面逾185萬平方呎,共分為兩期發展,將提供4幢40至44層高之商住大廈。

問題是,轉移地積比過往屢起爭議,而且容易衍生規劃亂局,在油旺項目容易重蹈覆轍,與宜居城市概念背道而馳。 市區重建局會向受影響的自住業主,收購其住宅物業,收購價會根據該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再加一筆特惠津貼(即自置居所津貼)計算。 若根據《城市規劃條例》(香港法例第131章),項目不需要修改有關分區計劃大綱圖上的土地用途,市區重建局會以「發展項目」的形式推行重建。 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3條,市建局項目(發展項目或發展計劃)首次在憲報刊登的日期,將作為該項目的開始實施日期。 公布項目的開始實施日期的目的,是讓市建局可參照這個日期,根據其政策決定受影響人士是否有資格領取特惠津貼和獲得安置。 市區重建局推行的「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是為大廈業主提供財政資助和技術支援的一站式服務。 在綜合計劃下,業主只須填妥該計劃的一套申請表格,便能作出多項申請,以便進行樓宇及窗戶的修葺工程。 一項在土瓜灣重建項目進行的社區調查亦發現,在市建局宣佈重建後,重建項目內的居住環境急促惡化,包括唐樓照明系統損壞、衛生及治安情況惡化、樓宇失修惡化等問題。

  • 市建局亦應確保與文化委員會、古物諮詢委員會、民政事務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等相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繫,以便統籌有關工作。
  • 對於這些居於重建區內的居民,市建局的市區重建計劃,也許是眾望所歸的結局。
  • 項目第一期已於2018年11月下旬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在同年12月4日上載了售樓說明書,於同月6日開放示範單位予公眾參觀。
  •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周日(23日)於網誌表示,研究於未來五年增加「首置」房屋供應,但指出有財政憂慮。
  • 由於需要修改分區計劃大綱圖,市區重建局會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擬備的圖則。
  • 項目是由其士泛亞、市區重建局合作發展的分層住宅樓盤,位於九龍大角咀福澤街8號,於2021年11月交樓。

而於第一期項目觀月‧樺峯於基座設有觀塘社區健康中心,提供包括普通科門診、勞工處職業健康診所、母嬰健康院、牙科診所等服務。 其中酒店樓面面積約為34.44萬平方呎,提供約400間房間;辦公室樓面面積則約為71萬平方呎,而零售/商場樓面面積約為102萬平方呎,預計於2024年期間落成。 項目於2018年6月27日公佈命名為凱滙 ,共分為兩期發展,合共提供1999伙住宅單位。 第一期設1,025個分層住宅;而第二期則提供974伙分層單位。 政府憲報正式刊登收地通告,同時在重建範圍內張貼,通告發出後,有關樓宇的業權將於三個月後,復歸政府所有,業主失去原有的法律權力和利益。 大角咀的重建,既改善了該區的市容,也帶動了區內樓價,得到理想賠償的區內業主,能夠利用市建局提供的資金,在置業階梯上晉級。 市區重建局樓盤 過去就有研究指出,在市建局大部分的重建計劃中,自住業主一般都歡迎市建局的收購提議。 由於市建局自負盈虧,加上管理層已經聲言未來出現「財政缺口」,新樓幾乎篤定不會蝕賣,很大機會比收購價再高一截,呎價逾2.5萬元不足為奇,一般人難以買得起。 現時九龍城、馬頭圍一帶已經愈來愈多中高檔次私樓,市建局展開收購後,勢必推高鄰近地區樓價,該地段必然繼續士紳化。 市建局的運作模式也許能推動市區重建、舊區更新,但造成推高樓價的結果絕非好事,無助令最有居住需要的大眾安居。

市區重建局樓盤: 項目會所、交通、生活配套及社區康樂設施

過去重建不成,主要障礙在於補地價價格高昂,令私人發展商卻步。 小業主在解散合作社後,除了補回合作社單位地價以解除買賣限制(通常為現時地價三分之二),發展商尚且能夠付出此筆錢吸引小業主售樓,但若發展商要用盡地積比,就要向政府補回因為重建而提高的可建樓面面積地價,俗稱「補高空」。 以往政府拒絕豁免補地價,認為豁免就是對小業主雙重優惠,但當發展商「計唔掂數」,就不會開展收購計劃。 市區住宅地段因而未能善用,居民眼白白看着單位質素更差。 市區重建局樓盤 為了加快推行市區重建計劃,我們引入了新的規劃程序,以處理市建局的重建項目。 市建局可採用發展項目或發展計劃的形式進行重建項目。 公眾可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就發展項目提出反對,或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就發展計劃提出反對。 儘管市建局可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為進行重建而申請收地,但在向規劃地政局局長提出申請前,市建局應考慮以協議方式收購所需土地。 收購行動應在項目獲核准後,而有關土地復歸政府所有前進行。

市區重建局樓盤

如發展局局長因應反對而修訂某發展項目,他/她須下令市區重建局於憲報刊登關於該項修訂的公告。 如發展局局長覺得該項修訂會影響任何並非屬於反對者的土地,發展局局長須向該土地的擁有人送達關於該項修訂的書面通知、廣告或其他適宜及切實可行的方式,向該擁有人發出通知,將該項修訂告知土地擁有人。 發展局局長將考慮有關發展項目及沒有撤回的反對書,並決定:(1)不修訂發展項目,授權市區重建局着手進行該發展項目;(2)因應反對而修訂該發展項目;或(3)拒絕授權進行該發展項目。 市區重建局須於公佈期屆滿後3個月內,將有關發展項目、市區重建局對該等反對書所作的評議、任何沒有撤回的反對書、及影響評估等,呈交發展局局長考慮。 市區重建局樓盤 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1及22條的規定,市建局須擬備一份業務綱領草案,臚列擬於未來5年實施的項目,以及一份周年業務計劃草案,列明將於下一個財政年度實施的項目,並須每年把有關業務綱領草案和業務計劃草案呈交財政司司長批准。 至於合資格的住宅佔用人,無論他們接受現金補償或安置建議,均需辦理有關手續,以領取搬遷津貼╱特惠補償,或參與配屋的安排。

市區重建局樓盤: 項目景觀、交通、生活配套及社區康體設施

是次研究的重點是突破限制,令更多舊樓納入重建,同時改善社區面貌。 市建局建議在這212公頃面積的研究範圍設立五個發展節點,例如旺角城市水道、活化旺角街市一帶和油麻地果欄等,又構想大角咀社區/商業核心、旺角青年文化點和油麻地歷史文化建築群等。 分別包括第四、五發展區,範圍包括政府合署及裕民大廈一帶,項目地盤面積近20萬平方呎,總樓面面積超過216萬平方呎,主要作零售、辦公室及酒店等商業發展用途。 分別包括第二、三發展區,範圍包括裕民坊、康寧道、物華街及協和街,地盤面積約為23.4萬平方呎,由信和置業及華人置業合力於2014年投得其發展權,將建成4幢40至44層高之商住大廈。

私人發展商也熱衷於收購舊樓,將舊樓群重建為利潤更高的豪宅和商廈。 私人財團訂立的收購價沒有一個公開統一的公式,發展商只要取得 8 成業權,便能入紙申請「強拍」重新發展土地,小業主未必有「吊高嚟賣」的議價能力,分分鐘未傾好收購價,物業就被強拍,持貨力被大大削弱。 市建局表明,重建計劃之中,當局的職責重點在於土地規劃,而非提供公營房屋。 回顧過去的重建項目,不難發現十居其九皆是呎價奇高的高尚住宅,近期例子有如逸瑆、一號九龍道、凱滙、Downtown 38、瑧尚、愛海頌等等,最低入門呎價平均為 1.2 萬元至 3.4 萬元,絕非一般上車族所能負擔。 位於黃大仙的衙前圍村(左圖 / 市建局),曾為市區最後一條圍村,雖具歷史價值,卻於 市區重建局樓盤 2013 年被市建局下令清拆,並曾提出周邊規劃為私人住宅((右圖 / 網絡),及後因於地盤發現明清時期古物,重建計劃才宣布暫緩。 香港早期發展的社區,至今仍有為數不少的戰時危樓和唐樓群,這些保養失宜的樓宇,地盤面積可觀,但提供的伙數寥寥無幾,在人口不斷膨脹的大都市中,每棟得幾層高,一層又得幾房的舊樓,至及疏落的舊村,頓成規劃失當的用地。 政府稱重建公務員合作社的目的是地盡其用,增加房屋供應。 既然目的是這麼簡單,政府不妨與市建局、房委會和小業主磋商,挑選幾個合適地段,先由政府向小業主集齊合作社業權,再把土地交由房委會興建居屋。

市區重建局樓盤: 市建局高價收樓 重建後勢難負擔

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本局未必能夠與所有業主達成買賣協議,其中包括業權問題、遺產繼承手續未辦妥或業主失蹤等。 為了改善區內環境,政府會考慮根據《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未能成功收購的業權。 但必須指出,收地過程對業主和租客的權益均有法例保障。 此類天台業權屬於頂層單位所有,即所謂頂樓連天台物業。 本局會連同頂層單位一併收購(其天台的僭建物或租金收入,均不會計算在內)。 如天台上有搭建物並作出租之用,而業主又以不交吉方式出售,有關租戶可獲得的現金補償或安置與樓下單位租客的準則相同。 市區重建局樓盤 對於受市建局重建項目影響的住宅單位,若果業主將部份單位出租部份自住,業主除可得單位的市值交吉價外,亦可得物業自住部份的百分之一百自置居所津貼;以及物業出租部份的補助津貼,相當於自置居所津貼的百分之七十五。 項目地盤早於1998年時土地發展公司(市建局前身)已開始收購,其間曾交由房屋協會負責發展,但礙於未能成功收購協成工廠大廈的業權,故最終轉交市建局接手,收購工作於2014年完成,屬當局首個收購的工廈重建項目,據悉收購成本約1.75億元。

新盤2022|恒地(0012.HK)長沙灣新盤The Harmonie映築共推337伙,單位面積322呎起。 為了擴大置業階梯,幫助資產超出居屋上限的港人置業上車,市建局推出了「港人首次置業」先導項目,目前共有兩個發展項目,包括位於啟德發展區的「煥然壹居」,以及位於紅磡的「煥然懿居」。 市區重建局樓盤 市建局為人詬病的根由,可從機構模稜兩可的定位說起。

市區重建局樓盤: 重建項目

據媒體在2020年9月8日透露,有消息指項目已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最快9月21日公布首張價單及開放示範單位,擬10月初推售。 而項目的外文名稱「Sablier」源自法語,意為⌈沙漏計時儀器⌋,藉以記錄集團的發展項目即將成為區內矚目新地標的重要里程。 方面,項目附近有大角咀市政大樓(內設圖書館、體育館及泳池)、樂群街公園、南昌公園及晏架街遊樂場供公眾使用。 於晏架街、富貴街設有巴士及小巴站,提供多條來往九龍站、堅尼地城、九龍灣、旺角東、荃灣、屯門及天水圍之巴士和小巴路線。 方面,觀塘市中心項目各發展區距離港鐵觀塘站分別約5至10餘分鐘步程。 同時區內有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線,來往港九新界多處地方。 市區重建局樓盤 煥然壹居共提供約 484 個單位,當中 7 成約 338 伙劃作「港人首置上車盤」,以市價 8 折銷售;煥然懿居提供約 493 伙,當 450 伙以上車盤銷售,定價為市價 62 折。 事實上,自上月4個新盤推出並取得不俗銷情後,其他新盤亦趁勢搶攻,其中市區3個即將開售的新盤,雖然都各有各特色,由於同一時間推出市場,客源明顯有更多新盤的選擇,無論用家或投資者都會比較各方的付款條件以便作出抉擇。 兩個首置項目,包括紅磡鶴園街「煥然懿居二期」260伙,局方將跟地政總署討論放寬預售樓花期限的限制,會提早於2023年中預售,較一般樓花期提早9個月。

就此,市區重建局就此擬議改變模式,研究於集中重建,以加快更新舊區。 而土瓜灣則為列為新策略的試點;由於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已經提出優先重建九龍城馬頭圍道十三街和五街、環字八街、九龍城道及落山道一帶,故此該三區有望成為區內的大型重建項目。 利‧晴灣23地皮涵蓋大角咀杉樹街13至31號(單號)及橡樹街87號,地盤面積約865平方米,由發展商有利集團於2016年6月擊敗10個發展商,奪得項目發展權。 市區重建局樓盤 利‧晴灣23 (L‧Living 23) 屬市建局「需求主導」重建項目,採用單幢式設計,樓高27層,總樓面面積約6,521.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