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竹園詳細介紹

本路線數十年來一直途經尖沙咀、九龍中部及西部的心臟地帶,而且沿線人口密集,是市區線王之一,不論向甚麼方向,都經常出現客滿的情況。 電影業1940至1950年代黃大仙區有多個製片廠,位於鑽石山的「大觀片場」是早年粵語片主要拍攝基地,九龍城則有「世光」、「友僑」等。 而位於牛池灣斧山道的「永華片場」於1970年代租給嘉禾電影,並改名「嘉禾製片廠」,吸引無數日本影迷在外守候成龍。 1961年由「瑪利諾醫藥福利會」創辦的聖母醫院是區內首間醫院,其後「東華三院」於1965年創立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主要服務老人,現時已發展成一所康復醫院。 「嗇色園」在建立初期即開設藥局贈醫施藥,1980年擴建的醫藥局落成,增設西醫診所,而在1998年啟用的嗇色園社會服務大樓更設有護理安老院、西醫及牙醫診所、物理治療中心等。 黃大仙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第六屆黃大仙區議會有25名直選議員,現時黃大仙區議會主席及副主席皆為懸空。 黃大仙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黃大仙區的事務,共有25名議員,現屆黃大仙區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導,現任2名議員全數為民主派議員。

當時空調巴士服務不像今日普及,車費達到HK$4.00,而當時普通巴士收費為HK$1.90。 此線於2011年7月17日因客量下降,而與其衍生的6A線合併,並同時改為全空調服務,終點站由美孚巴士總站延長至荔枝角巴士總站。 進入九十年代及以後,1990年6月29日,本線增派單層空調巴士行走,是香港首條以空調巴士及非空調巴士混合行走的專利巴士路線,當時空調巴士服務並不普及,車費達到HK$4.00,而當時普通巴士收費為HK$1.70。 尖沙咀竹園 1976年7月1日:九龍巴士8號線總站由紅磡碼頭延至尖沙咀碼頭往來愛民(於1983年9月28日由愛民延長至佐敦道碼頭,其後於1999年2月28日延至九龍機鐵站)。 天文台說,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50毫米的大雨,而且雨勢可能持續,已經或將會導致道路嚴重水浸及交通擠塞。

尖沙咀竹園: 尖沙咀碼頭總站

1957年老虎岩徙置區及黃大仙徙置區首先落成,到1960年代是黃大仙區公共屋邨建造興盛時期,東頭徙置區、橫頭磡徙置區、黃大仙龍翔道廉租屋、彩虹邨、慈雲山徙置區及慈雲山沙田坳廉租屋先後落成入伙,共有66座的慈雲山邨規模最大。 1970年代有較大規模的彩雲邨,及後富山邨建成後,由於土地供應有限及舊邨老化失修,政府開始拆卸及重建舊屋邨,新建的屋邨只有1980年代的竹園南邨、1990年代的鳳德邨及2020年代的啟鑽苑第一期,目前黃大仙區有23個公共屋邨。 1941年日本侵佔香港,翌年成立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將全香港分為28個區(香港島12區、九龍8區及新界7區,其後於九龍增加「啟德區」),每區由「區役所」(其後更名「區政所」)管治。 日佔時期黃大仙區仍未成立,所屬地區約為當時的「元區」(即九龍城)及「啟德區」內。 尖沙咀竹園 黃大仙區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北方背靠獅子山、大老山及慈雲山,東臨飛鵝山,包括竹園、黃大仙、馬仔坑、牛池灣、鑽石山、慈雲山、斧山、樂富、橫頭磡、新蒲崗等地方,因此本區亦成全香港唯一無海岸線的行政區。 1920年代末開辦,當時為尖沙咀←→九龍塘,當時由中華巴士營辦,1933年6月11日,地區專營權生效後由九巴接辦,而且還設頭等及二等收費,當時頭等收費為首兩段一毫,其後每段五仙;二等車費為首兩段五仙,其後每段五仙,軍人及小童可以使用二等車票乘搭頭等。 1989年5月5日,一輛利蘭奧林比安十一米空調雙層巴士(AL1),被派往本線作試驗,並試驗成功,奠定今日大量引入雙層空調巴士的基礎,但後來本線卻並非首條加入雙層空調巴士行走的路線,本線要到1991年9月8日才增派空調巴士行走。

蒲崗村道體育館位於九龍黃大仙慈雲山蒲崗村道120號(毗鄰聖文德天主教小學),於1996年7月15日啟用。 牛池灣體育館位於九龍清水灣道11號牛池灣市政大廈1樓,毗鄰牛池灣街市,埸館於1987年4月23日啟用。 東啟德體育館位於九龍新蒲崗六合街30號,毗鄰采頤花園,於1973年3月1日啟用。 Junk-Call.com 為您搜尋更多關於 尖沙咀竹園海鮮飯店 或相關來電記錄。 您可於稍後再回來看看,也可以在先按這個 電話號碼查詢或在下面加入評論。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調整九龍專線小巴第62S及第63號線的車費〉[交通通告],2013年7月26日。
  • 本線於1960至1982年代初的路線基本上維持不變,直至1984年1月7日,本線與7K線合併,總站由九龍塘延至樂富,1984年7月22日遷往現樂富中心的永久樂富總站。
  • 1980年2月5日:晚上八時許,一輛丹拿珍寶(D782/BJ4802)在彌敦道右轉入梳士巴利道時,上層車廂突然發生爆炸,車長初時以為爆胎,但其後上層乘客大叫救命,遂上樓查看,發現上層車尾地板被炸穿一個大洞。
  • 2001年改派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已撤離)作為低地台用車。
  • 日佔時期黃大仙區仍未成立,所屬地區約為當時的「元區」(即九龍城)及「啟德區」內。
  • 1992年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用車以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為主;1995年加入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行走。

日軍在1945年8月投降後,由於被日軍徵用的車輛,不少已日久失修,加上新購車輛未能及時到港,要到1946年2月中,殖民地政府歸還八部巴士予九巴後,九巴隨即重開戰前的6號線,編號為1號線,往來尖沙咀至九龍城。 由於二次大戰後,九龍市區人口因國共內戰大幅增加,本路線於1949年4月17日獲派香港首四部雙層巴士行走,成為香港首條提供雙層巴士行走的路線。 五六十年代,油麻地、旺角及九龍城人口不斷增加,當時的1號線可謂供不應求,更是少數在六七暴動期間仍然提供服務的市區路線。

尖沙咀竹園: 九龍區專線小巴77m線

此外,自助亭特設42吋液晶體電視屏幕,播放視像資訊節目,早年啟用時介紹尖沙咀區特色景點的旅遊節目。 自助亭亦設置了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平面圖,詳列各條總站路線及途經路線的候車位置、陳列全套共51部精美的巴士模型及擺放九巴最新印製的路線資料單張。 日軍在1941年12月入侵香港,並在12月25日接受港督楊慕琦投降,本港進入歷時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6號線與其他巴士路線隨即停駛。 然而,軍政府在1942年1月10日恢復6號線之服務,是首條在日佔後重投服務的九龍區巴士路線,全程收費2錢。 至10月1日,日軍重整陸上交通,往返尖沙咀及九龍城的路線編號由6改為1,全程車資10錢,服務時間為上午7時至下午10時,每10分鐘一班,共派車10輛。 1975年6月16日,因25線(尖沙咀碼頭←→啟德機場,現已取消)投入服務,總站改回九龍城(盛德街),並改為袛於平日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經旺角往返尖沙咀及九龍城的巴士路線原編為6號線,在1920年代已投入服務,其時已是由九巴營辦。 1933年,九巴獲得九龍及新界的地區專營權,6號線得以繼續運作。

「老闆本身是做海鮮生意起家,因此擁有很豐富的海鮮資源,亦令我們有機會製作到這道野生海魚一夜情。」萬師傅說,這款「一夜情」概念來自日本一夜干,由漁民將新鮮魚獲上水後立即醃製,再送餐廳香煎,數量有限。 有着如此優雅且含蓄的環境,餐廳亦重金禮聘請來江蘇籍的萬方林師傅跟張永俊師傅,當日接受訪問的萬師傅,於在1986年香港著名食府上海總會嶄露頭角,2001年加入上海摩登餐廳中環小南國,及後獲新加坡翡翠滬菜誠邀擔任出品總監,可謂一生都與滬菜打交道。 个園其實是一個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屬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庭院,當年園主愛竹,園內遍植青竹萬株,而竹葉形似「个」,按清代詩人袁枚對聯中的「月映竹成千個字」之意象而得名「个園」。 尖沙咀个園竹語主打的正正是上海大菜,餐廳雖然無法種植大量竹樹,但是就以个園為設計概念,在餐廳以石磚牆、竹紋、竹畫等,並以多條小巷分開不同區域,希望帶客人親身走進一個上海人的家,文化氣質相當濃厚。 尖沙咀竹園 本網頁資料內提供的討論區供網友發表意見或交流心得之用,閣下須對閣下所有於本網頁或經本網頁刊登或傳送的內容負上全部責任。 Junk-Call.com可保留刊登、轉載、修正、增刪、披露閣下透過本網頁發出的留言、資料或回應等之最終決定權,而毋須支付任何費用。 說是6點半去尖東參加90分鐘展覽,可以免費做旅遊規劃,還有免費酒店5日4夜。 1974年6月10日:早上九時三十分,一輛往杏林街與聯合道交界處的休憩花園方向的丹拿E型(D351/AD7293)在駛至彌敦道近海防道時,撞向路邊三棵大樹,上層左邊車頂被削去一半,2人受傷。

1949年4月17日,該線獲派香港首4輛雙層巴士行走,成為香港首條提供雙層巴士行走的路線。 由於戰後油麻地、旺角及九龍城人口不斷增加,該線一直有很高需求。 隨著橫頭磡及樂富發展,本線於1972年4月27日起延長至樂富,1976年7月1日延長至橫頭磡。

尖沙咀竹園

資訊站曾設有一幅長14米,高4米的巨型壁畫,展示珍貴的九巴歷史圖片,自早期的單層巴士至當年最新引入的環保綠悠悠巴士,勾劃出九巴自1933年成立以來的發展進程及車隊的演變。 但巨型壁畫在2006年8月受到颱風破壞而報廢,現時已改建為廣告燈箱。 1910年10月1日,九廣鐵路香港段(當時稱為英段)通車,但尖沙咀火車站於1914年3月1日才正式動工。 2003年,開辦名為「天星維港遊」的海上遊,遊客可乘坐仿照1920年代設計的天星小輪「輝星號」暢遊維多利亞港,尖沙咀碼頭則為四個站點的其中之一,並設有售票處。 Getty Images其中一名被捕人陳日君過去多次聲援香港民主運動。 香港警方以北京政府實施的《香港國安法》拘捕曾為2019年示威浪潮中被捕人士籌錢打官司的五名基金信託人,包括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嶺南大學前學者許寶強博士、歌手何韻詩,以及前立法會議員吳靄儀、何秀蘭。 被捕者都是「612人道支援基金」(簡稱612基金)的高層管理人士,這個基金接受公眾捐款,為他們支付律師費或醫療費等,再支援示威浪潮中被捕人員或傷者,但去年8月已經宣佈解散。

若12歲以下合資格殘疾人士及65歲或以上長者正價車費折半後之優惠票價低於$2.0,受惠人士只需支付該原來優惠票價;若60至64歲香港居民或合資格殘疾人士的原來全費票價已低於$2.0,受惠人士亦只需支付原來的全費票價。 1981年1月27日:往橫頭磡方向駛至界限街後改經嘉林邊道和東寶庭道駛入聯合道,不再由太子道西直接轉入聯合道,直至翌年5月15日取消。 有別於openrice複雜多功能,本網站主要目的讓用戶可以最方便地得到想要的資訊如電話和地址搜尋,更快和省時得到重點資料。

1986年12月28日:下午三時許,一名三十八歲袁姓男子於一輛丹拿珍寶(D793/BJ6926)上層向二十一歲張姓少女露械。 巴士抵達竹園邨後,袁男欲下車逃去,遭站頭多名車長合力追截並擒獲,最終警方將袁帶署,控以公眾地方不雅行為罪。 1967年5月12日:下午三時四十五分,一輛AEC Regent五型「大水牛」(A79/AD4871)雙層巴士在黃大仙東頭村道遭左派暴徒縱火焚燒,車上所有玻璃窗門均被暴徒擊毀。 尖沙咀竹園 為配合政府收緊低排放區標準,於2014至2015年間改派原1A線的Enviro500(ATEU)及13X線的富豪B9TL(AVBWU)行走。 1992年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用車以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為主;1995年加入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行走。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個人八達通卡繳付車資,均可享有每程劃一$2.0的票價優惠。

尖沙咀竹園: 竹園海鮮飯店餐廳詳細資料:

R8、S64系、S65線、龍運巴士青嶼幹線轉車站、屯門赤鱲角隧道巴士路線及所有與其他公司合作的轉乘計劃,一律不能與此轉乘優惠連續享用。 乘客需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信用卡或同一流動支付工具帳戶(九巴/龍運「e度嘟」電子支付系統)享用轉乘優惠。 2001年10月18日:配合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行人道擴建工程,尖沙咀總站暫遷九龍公園徑南行線近中間道,直至工程完竣為止。 1987年5月25日:來回程改回直行鳳舞街,不再途經杏林街、富美東街、樂富總站及橫頭磡東道;往竹園邨方向亦恢復由界限街經嘉林邊道和東寶庭道駛入聯合道的安排,以便在同日起改派三軸巴士行走。 2021年5月9日:往藍田方向駛至協和街南行後改經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協和街北行、物華街西行返回康寧道南行及原有路線,於裕民坊60-62號之分站遷往公共運輸交匯處。

1933年6月11日,地區專營權生效後由九巴取得九龍區的專營權,並設有頭等及二等收費,當時頭等收費為首兩段一毫,其後每段五仙;二等車費為首兩段五仙,其後每段五仙,軍人及小童可以使用二等車票乘搭頭等。 其後日軍投降,於1946年9月13日重投服務,編號為6號線,當時每10分鐘一班。 1946年11月3日,荔枝角總站遷往煤倉,並於1950年8月,遷往荔園遊樂場(即現荔欣苑)。 1946年2月,殖民地政府歸還八部巴士予九巴後,九巴隨即重開兩條市區路線,其中一條為尖沙咀←→深水埗,編號為2號線(即本線)。 本線於1950年2月1日獲派雙層巴士行走,1960年2月1日延至設於保安道的蘇屋總站(而現蘇屋總站則於1964年3月5日啟用)。 七十年代初,本線是秀茂坪主要對外路線之一,而當時的觀塘及新蒲崗是主要的工業區;而旺角及尖沙咀是九龍主要的商業及購物中心,所以通勤人流相當龐大,因此當時兩邊方向的客量都十分高。 尖沙咀竹園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由於區議會和公眾對維持現有巴士服務安排的強烈訴求,以及考慮到位於前水警總部的文物酒店落成啟用,廣東道一帶已經發展成為深受旅客歡迎的購物區,露天廣場計劃可以帶來的額外旅遊和經濟效益相對有限。 维基新闻中的相关報導:香港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 擬改建露天廣場尖沙嘴天星碼頭露天廣場計畫萌芽於2000年,主要以凝聚旅客及提升香港旅遊業吸引力為目標,將天星碼頭對開巴士總站遷移至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原來地址更改為興建面積約8,500平方米的露天廣場。 位於顧客自助亭旁的顧客服務中心,早年設有服務大使,除為顧客提供巴士路線查詢、售賣九巴紀念品及八達通卡增值等服務外,亦會收集乘客對九巴服務的意見。 ),現有十條巴士路線以此作巴士總站及五條巴士線經過,鄰近尖沙咀天星碼頭、香港文化中心、星光大道、海港城及星光行。

二戰後中華民國國內大量難民湧入,在老虎岩、東頭村及鑽石山一帶搭建木屋居住。 1951年東頭村大火,受災人眾,政府建成東頭平房區容納災民。 1998年起,政府經租者置其屋計劃先後出售了鳳德邨(1991年)、竹園北邨(1989年)、黃大仙下(一)邨(1989年)、東頭(二)邨(1982年)予原租住住戶。 1980年代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以低廉價格讓市民自置居所。 黃大仙區先後建成新麗花園、天馬苑、龍蟠苑及翠竹花園等居屋屋苑。 而鳳禮苑、鳳鑽苑、慈愛苑、慈安苑、嘉強苑及富強苑於1990年代相繼落成。

尖沙咀竹園: 總站路線資料

2014年9月29日:正值「雨傘革命」期間,一輛往竹園邨方向的丹尼士三叉戟(ATR468/HT7555)在彌敦道遭示威者包圍,期間車身被示威者貼上多項標語表達訴求,巴士最後於10月3日下午趁混亂期間駛走。 1969年11月4日:早上十一時五十分,一輛往尖沙咀碼頭方向的丹拿B型(D243/HK4484)在駛至彌敦道門牌48號時撞向一枝樹叉,無人受傷。 1980年2月5日:晚上八時許,一輛丹拿珍寶(D782/BJ4802)在彌敦道右轉入梳士巴利道時,上層車廂突然發生爆炸,車長初時以為爆胎,但其後上層乘客大叫救命,遂上樓查看,發現上層車尾地板被炸穿一個大洞。 尖沙咀竹園 2021年2月,因應此路線引入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此路線的用車全線統一為Enviro500 MMC(ATENU)行走,該批巴士均已全部加裝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

九龍巴士1號線是香港九龍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竹園邨和尖沙咀碼頭。 本線是九龍區最早開辦的巴士路線之一,在日佔末期更是唯一提供服務的巴士路線,路線編號「1」亦是由淪陷期間的1942年起採用至今。 戰後此路線的重要性一直與日俱增,其在1949年更成為全港首條使用雙層巴士行走之巴士路線。 由於日軍佔領時,能源短缺,1號線於1943年8月12日起縮短為尖沙咀至窩打老道,該線在日佔香港末期(1944年中),成為九龍市區唯一仍提供服務的巴士路線。 前身為戰前的6號線,1920年代末開辦,當時為尖沙咀←→九龍城,而且設頭等及二等收費,當時頭等收費為首兩段一毫,其後每段五仙;二等車費為首兩段五仙,其後每段五仙,而軍人及小童則可以使用二等車票乘搭頭等。 日本侵華曾停止服務,於1942年1月10日重投服務,直至1942年10月軍政府指示下,組成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重整陸上運輸業務,當時九巴的6號線在重整後,被編為1號線,來往尖沙咀至九龍城,是戰後1號線的前身。 但由於日軍佔領時,能源短缺,1號線於1943年8月12日縮短為尖沙咀←→窩打老道,該線在日佔香港末期,為九龍市區唯一仍提供服務的路線。 戶外全天候顧客自助亭則為遊人提供多種自助式顧客服務,自助亭設有一系列多媒體設施,包括一組電子顯示屏幕,每日24小時不停提供由尖沙咀碼頭前往九龍一些特色景點的巴士路線資料,方便遊客乘搭九巴遊覽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