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灣居屋不可不看詳解

小西灣居屋 內容大綱

資料顯示,啟朗苑一個中層戶,實用面積約471方呎,以自讓形式售出,成交價690萬元創屋苑新高,呎價約14,650元更創九龍居屋第二市場最高紀錄。 市場消息稱,上述為C座單位,於二手市場曾開價698萬元放售,僅減價8萬元即獲承接。 據了解,原業主於2019年2月購入,單位約3年間帳面升值逾330萬元,升幅約94%。 屋邨管理方面,除逸翠樓外,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逸翠樓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

  • 柴灣也錄低價成交,杏翠苑中層戶實用面積約559方呎,上月未補價賣410萬元,呎價約7,335元。
  • 同屋苑一個同面積中層單位,於2017年9月期間,同以410萬元轉手,最低呎價紀錄保持至今被再度追平。
  • 市場消息透露,上述單位為東熹苑D座一個低層單位,實用面積約546方呎,4月於第二市場僅售385萬元,呎價約7,051元。
  • 1976年,環翠邨在環翠商場建成後決定興建。
  • 這個情況直至1985至1989年港島綫及東區走廊相繼建成後,才得以大大改善。
  • 第一個傳說指於南宋末年,有一個叫張進的人隨海軍船艦到九龍半島一帶,經過現時的筲箕灣時,他不小心將他祖先給他的家傳之寶筲箕跌到海中,所以這個海灣就稱為筲箕灣。
  • 1920年代一些小型工業在筲箕灣出現,視為本區工業之始。

九龍方面,油塘高俊苑低層單位,實用面積約634方呎,第二市場售價460萬元,呎價約7,256元,呎價亦是屋苑2019年8月後新低。 18世紀中葉漁民發現筲箕灣為避風良港,所以陸續吸引漁船停泊於筲箕灣,19世紀中葉逐漸發展成小商埠,並成為香港島、九龍和惠州、潮州等地的漁穫集散地。 同時亦有一些來自惠州的客家人於筲箕灣山頭開採花崗岩,並在岸邊建簡陋房屋。 據1841年的人口普查,筲箕灣人口約1,200人,佔香港島人口 (4,350人) 約28%,大部份居於艇中。 其後海盜問題嚴重,1860年,香港總督麥當奴決定整頓該區,拆毀凌亂蓋搭的房屋,重新建屋辟路,是為筲箕灣東大街,並設立派出所方便警察打擊海盜。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台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由於『宅谷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小西灣居屋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小西灣居屋: 港島東居屋低價湧現

而另一個傳說則是於清朝初期,有一個叫朱蒂的漁民,結婚後不久丈夫就去世,並誕下一個遺腹子,取名作阿蝦。 他雖然是一個好孩子,但後來因感染了天花而變盲。 為了養活母親,他便用筲箕於現時的筲箕灣行乞為生。 後來有一日天氣異常惡劣,阿蝦被海浪沖走,只留下筲箕於岸邊。 為紀念阿蝦的事跡,當地居民將這個海灣改名為筲箕灣。 然而由於稍箕灣這個地名,早於明朝萬曆年間編寫的地方志《粵大記》中出現,故第二個傳說的可信性有限。 東至香港海防博物館、筲箕灣官立中學,西至筲箕灣道與愛秩序灣道交界的地區。 東區走廊以北的筲箕灣北部填海區,一般被稱為愛秩序灣,名稱源於愛秩序將軍及原筲箕灣避風塘所在地的愛秩序灣;阿公岩道一帶的筲箕灣東部,一般被稱為阿公岩,而該處亦為東區走廊噪音重災區。

小西灣居屋

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資料,4月公屋及居屋未補價第二市場錄120宗成交,較3月同期錄41宗,升約1.9倍。 新居屋可承做高成數樓按,備受追捧,啟德啟朗苑及長沙灣凱樂苑,上月均錄至少4宗二手成交。 此外,小西灣富怡花園低層實用面積約592方呎單位,屬三房間隔,第二市場成交價僅約439萬元,呎價約7,416元,呎價屬該盤2018年5月後新低。 但同項目另一個高層實用面積約483方呎的兩房戶,上月賣495萬元,呎價約10,248元。 市場消息透露,上述單位為東熹苑D座一個低層單位,實用面積約546方呎,4月於第二市場僅售385萬元,呎價約7,051元。 小西灣居屋 資料顯示,同項目低層實用面積約438方呎單位,2016年9月以300萬元售出,呎價約6,849元為對上最低紀錄。 隨着二手樓價回落,加上大量新居屋推出,未補價第二市場樓價受壓。 上月港島東至少有5個居屋屋苑錄新低價成交,當中筲箕灣東熹苑成交呎價僅險守7,000元關口,屬項目近6年以來低位。 而柴灣杏翠苑單位以每方呎約7,300元沽,重返2017年低位。

小西灣居屋: 筲箕灣

當時小輪公司甚至要開辦渡輪,由筲箕灣開往中環疏導人潮。 這個情況直至1985至1989年港島綫及東區走廊相繼建成後,才得以大大改善。 早期港島道路網絡並不發達,加上筲箕灣距離中環、灣仔等地甚遠,故交通非常不便。 區內一直都靠英皇道連接對外,同時位於柴灣的居民亦依靠柴灣道經筲箕灣前往港島心臟地段(即中環、灣仔和銅鑼灣)。 直到1904年,電車才將筲箕灣與當時香港政府的行政中心維多利亞城連繫起來。 1976年,環翠邨在環翠商場建成後決定興建。 於1979年命名時,擁有7座徙置大廈,分別為第17、18、20及22座為第一型,第16、19及21座為第二型。 )均是香港東區的居者有其屋屋苑之一,在環翠邨發展計劃之內。 茵翠苑有兩座舊十字型樓宇,悅翠苑則有一幢新十字型居屋大廈,先後於1983年和1999年落成。 柴灣也錄低價成交,杏翠苑中層戶實用面積約559方呎,上月未補價賣410萬元,呎價約7,335元。

小西灣居屋

環翠商場(1976年)比環翠邨(1979年)早三年落成,早期商場二樓的環翠邨入口是由一條樓梯連接地面。 小西灣居屋

山村多以簡陋的鐵皮屋組成,衛生環境普遍差劣。 傳說明朝時期,有一隊商船因颱風而被逼於現時的筲箕灣登陸。 當他們找尋食物時,但卻無法找到,連當地居民也無法找到。 結果他們在離開前都無法充饑,因此而戲謔這個海灣為餓人灣。 但比較有根據的說法是香港開埠初年,筲箕灣一帶對外交通十分落後,只靠班次極疏的舢舨聯繫中環。 當時有一句俗語:「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就是形容筲箕灣交通落後的情況。 小西灣居屋 筲箕灣本來是一個海灣,因為水域很圓,像一個大筲箕而名。 第一個傳說指於南宋末年,有一個叫張進的人隨海軍船艦到九龍半島一帶,經過現時的筲箕灣時,他不小心將他祖先給他的家傳之寶筲箕跌到海中,所以這個海灣就稱為筲箕灣。 日佔時期日本政府在筲箕灣海旁設立漁業組合市場。 1945年後,港府大力發展漁業,並設立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

小西灣居屋: 環翠邨

同屋苑一個同面積中層單位,於2017年9月期間,同以410萬元轉手,最低呎價紀錄保持至今被再度追平。 1960年代政府大規模開發筲箕灣,興建大量公共房屋(如1962年落成的明華大廈等),並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 小西灣居屋 1920年代一些小型工業在筲箕灣出現,視為本區工業之始。 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批中國大陸的難民踴入筲箕灣,建立了13條山村。

如閣下繼續使用本網頁,即表明同意接受此等免責條款。 直到二次大戰後港島人口劇增,筲箕灣一帶才多了人居住,同時工廠大廈亦多選在筲箕灣設立,所以2號巴士線亦由太古船塢延長至筲箕灣。 隨著筲箕灣不斷發展,車流逐漸增多,引致路面非常擠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