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口村懶人包

当地一位对胡适家族颇有研究的先生介绍说,绩溪有三个胡姓家庭。 胡适家是“李改胡”,源于后唐时期,唐昭宗落难,被奶妈带到绩溪,改姓奶妈丈夫的胡姓以避眼目。 绩溪县还有一个金紫胡,原为宋朝光禄大夫的后代。 而胡锦涛家又是一胡,其家乡在绩溪县东南方18公里的大坑口村。 一般来说,人们称胡适家为北胡,胡锦涛家为南胡。 因胡适家是后改的,也有人称之为“假胡”,而将胡锦涛家称之为“真胡”。 大坑口村之所以名声在外,更在于它给予了大坑口村人特有的灵气。 据统计,绩溪历史上共有进士100余名,而坑口村这个只有400多户人家的村子有记载的进士就有24名。 自明成化戊戌年(1478)到嘉靖戊戌年(1538)的60年中,该村先后出了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献两位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气的进士。

  • 坑口(Hang Hau)現在通常是指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的八個分區之一,位於將軍澳市中心東北面、寶林以南。
  • 1989年政府發展坑口一帶,制定新規劃,坑口村逐被遷至寓安里現址重建,入口處建有「坑口村」牌坊。
  • 大坑口村村民委员会,辖九个自然村,2014年统计,共732户,1510人。
  • 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坑口曾是拆卸大型船隻的地方。
  • 区内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为HK$ 48,750,年龄中位数为 41.0岁。
  • 在坑口村村南始建于宋,明嘉靖间重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的龙川胡氏宗祠,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直到寶琳北路伸延至坑口後,才有另一條前往觀塘的98A線。 坑口的公共設施有將軍澳醫院、寶寧路健康中心、西貢將軍澳政府綜合大樓、5個公園、6間小學和3間中學。 如今坑口已佈滿公營房屋和私人樓宇,較少有休憩地方,因而經常被人批評該區樓宇密度過高,並指部分屋苑是「屏風樓」,使得其他屋苑的景觀和空氣流通甚差。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乡大坑口村,大坑口古称龙川。 龙川胡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胡氏家族祭祀祖先、议决族内大事的场所。 龙川在明代曾出过两任六部尚书,也是的故乡,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单位。 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清朝红顶商人胡光镛的族祠。 胡氏宗祠,木雕艺术的瑰宝,风水有讲究胡氏宗祠位于位于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乡大坑口村,大坑口古称龙川,所以也有人称它为龙川胡氏宗祠。 它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分为合族宗祠、总宗祠、大宗祠,小宗祠、支宗祠和房宗祠等,每一座建筑都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为纪念胡富、胡宗宪等村中的名人而于明嘉靖年(1562)建于龙川河南岸的奕世尚书坊,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宗献,字汝贞,号梅林,嘉靖十七年中进士,授山东益都令,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晋三级。 这些年来,凡到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乡的大坑口村参观胡氏宗祠的游客,无不为这里的山势地貌所倾倒。 大坑口村 大坑口村之所以名声在外,更在于它给予了大坑口村人特有的灵气。

大坑口村: 坑口 香港

在坑口村村南始建于宋,明嘉靖间重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的龙川胡氏宗祠,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载,大坑口村形似一条船,为了不使这条船随流漂泊,需要有锚加以固定,故招了一丁姓男儿为婿,世代传袭,将船“钉住”,但要求该丁姓人氏每代只能单传。 奇怪的是,数百年来,该丁氏家族各代均是单一男子。 大坑口村 港府於八十年代將填平鴨仔灣,用以興建公營及私營房屋。 坑口墟業戶與政府經多次談判,在1989年7月就遷拆賠償問題達成共識,坑口墟不久後清拆,居民遷入原址西北的坑口村重置村,舊墟原址丟空多年後興建將軍澳醫院。

大坑口村

1989年政府發展坑口一帶,制定新規劃,坑口村逐被遷至寓安里現址重建,入口處建有「坑口村」牌坊。 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坑口曾是拆卸大型船隻的地方。 今天我遠道從長洲而來,探望朋友,找個地方敘舊,感受將軍澳風味,滿心歡喜來到坑口村,希望大快朵頤。 然後我打開餐牌,看見琳琅滿目的餸菜,雀躍萬分。 嘩豬手一入口超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豬皮十分油,有很多肥膏,卻要收費百幾蚊,十分不值,千萬不要嘗試。 回想起不夠之前在宜家傢俬吃的豬手,十分香脆,卻只是六十多元。 另外薯仔牛柳粒,醬汁太多,沒有鑊氣,薯仔不夠脆。 《龙川胡氏宗谱》载:“东晋散骑常侍胡焱提兵镇守歙州时游观华阳镇龙川(即绩溪县华阳镇,当时隶属歙州),见这里‘东耸龙峰,西侍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蜿蜒而来’,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喺1980年代之前,坑口近住將軍澳海灣,而坑口附近有一條叫做水邊村嘅村落,印證咗坑口對開原本就係水邊。 喺1960至1980年代,坑口曾經係拆卸大型船隻嘅地方。 因山坑穿过山口,至村东河床渐渐开宽,村宅沿其两岸而建,故名大坑口。 坑口村(Hang Hau Village)小巴總站,位於新界西貢區將軍澳坑口庭和里坑口村停車場內,坑口村第四座對開,近坑口村鄉公所,乃設於路邊停車灣的專綫小巴總站。 因為鴨仔山、鷓鴣山一帶山麓並非郊野公園範圍,由民政事務署及區議會管理的行山路徑或有些分別,但如遇路口都有路牌指示,不太擔心迷路問題。 離開鴨仔山,經過魷魚灣村後山,就踏進登上鷓鴣山之途。 但約半小時,即可抵達432米之巔峰,為本路線最高點。 鷓鴣山山頂向東景觀開揚,能飽覽西貢牛尾海諸島星羅棋佈的怡人風景,甚至遠至萬宜水庫、蚺蛇尖等地標盡收眼底。 鷓鴣山英文名為Razor Hill,意譯是剃刀山,或許從坑口方向望往鷓鴣山很尖銳,因而英國人有這樣的命名。

说明:以上列表中的邮政编码323000不一定是大坑口村下辖各地的最详细区域邮编,但可以满足普通的邮寄信件、物品到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南明山街道大坑口村的需要。 大坑口村沿海而建,當中部分村屋坐享龍蝦灣海景,背靠清水灣郊野公園,空氣清新,環境清靜。 對出龍蝦灣路口一帶,設有小巴來往彩虹、觀塘及將軍澳等地,交通方便。 黃永豪,〈從坑口墟到將軍澳新市鎮〉,載《西貢歷史與風物》(香港:西貢區議會,2011年3月新版),第56頁。 北面為寶寧路,通往鄰近的寶林及西貢清水灣;東面為昭信路,連接坑口道及環保大道迴旋處,可沿路駛到將軍澳南、將軍澳市中心或經將軍澳隧道往市區;南面是環保大道,而西面則是寶順路,與寶林接壤。 坑口首個屋苑,乃1990年落成的私人參建居屋屋苑富寧花園。 公營房屋方面,1993年落成的厚德邨是坑口首條公共屋邨。 發展至今,區內有多條屋邨屋苑,如明德邨、頌明苑、裕明苑、顯明苑、煜明苑、和明苑等;私人屋苑則有南豐廣場、新寶城、海悅豪園、東港城、蔚藍灣畔等。 一、大坑口村花园乡村微改造工程已经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建设单位为 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南明山街道办事处,招标人(代建单位)为丽水开发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大坑口村: 大坑口村租盤

至於1987年計劃,坑口會規劃為將軍澳市中心將區內,設有無車商業購物區、市民廣場、文娛中心、圖書館、中央郵政局及政府合署等設施。 從前孟公屋村附近有一條大水坑,其澗水源源不絕,並經今半見村及明德邨流進大海,該水坑的下游因而稱為「坑口」。 史家以將軍澳作為避風良港的優勢,推斷在清朝初年朝廷頒令遷界前,將軍澳海灣沿岸或是一處漁民聚居之地,但當時坑口有人居住與否則尚待考證。 大坑口村 遷海令在康熙八年(1669年)廢除後,清廷鼓勵客家人從內陸各處徙往復界地區,當中最早遷至將軍澳海灣的其中一支客籍移民建立坑口村,並以捕魚、耕種、養畜等業為生。 廣義上的「坑口」,可指坑口鄉事委員會管轄範圍,遠至井欄樹、大埔仔及大環頭;在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後,此定義已鮮為人所知。

坑口係香港新界西貢區一個地方,喺將軍澳市中心東面,寶林南面,而家坑口嘅土地,大部分都係原來嘅鴨仔灣(即係水邊村一帶)填海得嚟。 登上尖風山及葵坳山,請用行人天橋橫過清水灣道,沿監獄旁/石屋間的小路登山。 先登上尖風山346米之巔峰,由此張望,可回望剛才上過的鷓鴣山,同時眺望白沙灣一帶海岸風貌。 此處為英軍二次大戰時設立的醉酒灣防線的末段,所以小心墮進廢棄的戰壕、機槍堡等。 葵坳山312米設有地政總署的三角網測站,之後就徐徐進入下山之途。 因山竹後有樹木倒下阻礙原本直落蠔涌之路,是次須繞經大藍湖、蠔涌谷等村落,再通往西貢公路乘92號九巴返回彩虹/鑽石山或新巴792M返將軍澳離開。 市區或新市鎮邊陲除了郊野公園外,不乏引人入勝的行山路線。

發展至今,坑口還包括有另一個公共屋邨明德邨,居者有其屋包括有頌明苑、裕明苑、顯明苑、煜明苑、和明苑。 私人屋苑有東港城、南豐廣場、新寶城、海悅豪園及蔚藍灣畔,此外香港房屋協會在坑口建有「長者安居樂」的長者住屋樂頤居。 位於昭信路南面田下灣村和佛頭洲村,原本分別位於清水灣半島南部田下山西面海濱和佛堂洲北岸,本為漁民聚居之地。 1990年代初,田下灣海濱進行填海,並與其東面之佛頭洲島連接,將平整後之土地作工業用途,該村遂被拆卸,並遷置今田洲路坑口天后古廟兩旁。 在開發新市鎮前,坑口附近有坑口村、半見村和水邊村,組成為坑口鎮。 坑口村屬於坑口鄉事委員會屬下鄉村之一,原位於現將軍澳醫院一帶之位置,於17世紀末開村,根據當地村民記述,坑口村為將軍澳最早有居民定居的村落。 村民多是雜姓,以黃、張兩姓人士居多,居民多以漁農為業。 1960年代後期,居民獲美國經濟援助協會資助於坑口道下的山坡建村。

三十年任浙江巡按御史,旋提为总督,总制7省军务抗倭灭寇,戚继光等均为其手下大将。 因灭寇战功显赫,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 嘉靖四十一年,因被人陷为“严党”而先后两次入狱,嘉靖四十四年死于狱中,隆庆六年(1572)得以昭雪,并录平倭功勋。 大坑口村 万历十七年(1589)其孙胡灯奏准,御赐葬故里大坑口的天马山,谥号襄懋。 行山人士可在大嶺峒停下歇歇腳,欣賞眼前這廣闊無際的海景,是一個不錯的拍攝景點。

大坑口村

大坑口村村民委员会,辖九个自然村,2014年统计,共732户,1510人。 主种水稻,兼种柑桔、花生、毛竹、油茶、茶叶、松、杉。 將軍澳從前為一個三面環山的內灣,四、五十年代起,這海灣開始展開了各式各樣的工業,如拆船、鋼鐵加工等,印證了香港經濟起飛百業興旺的黃金歲月。 在绩溪历史记载的182座牌坊中,其中仕科坊40座,坑口就有14座。 自明成化戊戌年(1478)到嘉靖戊戌年(1538)的60年中,该村先后出了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两位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气的进士。 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嘉靖十七年中进士,授山东益都令,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晋三级。

英國於1842年入主港島後,對漁獲、柴草等的需求與日俱增,與筲箕灣、西灣河一衣帶水的坑口村遂成清水灣半島與西貢一帶各村貨物的集散地,以及該帶居民往返港島的中轉站。 坑口(Hang Hau)現在通常是指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的八個分區之一,位於將軍澳市中心東北面、寶林以南。 區內以住宅為主,人口達81,238(2016年數據),屋苑多建於從原坑口村對出的鴨仔灣填海而得之土地上。 由將軍澳坑口駕車至相思灣小坑口村,約需15分鐘。 如想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需步行約8分鐘至較遠離村屋的小巴站和巴士站。 而鄰近沒有商場和超市,住戶需自行往西貢市中心或將軍澳一帶購物。 以前西貢孟公屋村附近有一條大水坑,水流源源不絕,並喺度流入大海,所以就叫做坑口。

大坑口村: 龙川胡氏宗祠,凭什么被称作江南第一祠堂

是次為大家介紹一條由將軍澳坑口起步,至西貢蠔涌散隊的進階路線。 坑口村(Hang Hau Village)是香港新界將軍澳的一條鄉村,位於西貢區將軍澳坑口鴨仔山旁的寓安里。 坑口首個落成的屋苑為1990年落成的私人參建居屋富寧花園。 其後由Hening Investment Ltd.於同年落成的安寧花園,入伙後發生嚴重的土地沉降問題,曾使教育水平較低的居民恐慌認為坑口有陸沉的可能。 亦因為將軍澳英文前名為Junk 大坑口村 Bay(junk可譯為帆船或垃圾),而其後又發生填海地面沉降的事件,致使市民盛傳政府是以垃圾來填海。 西贡区的清水湾@中原楼市片区,区内共2,251个私人住宅单位,涉及人口共19,796人。 主要街道包括清水湾道 (清水湾段), 大埔仔, 井栏树, 碧翠路, 相思湾, 下洋, 大坑口, 银影路, 上洋。 另外,区内主要屋苑包括 大埔仔村、井栏树、傲泷、白石台、相思湾等。

坑口站建有坑口站公共運輸交匯處,上蓋為私人屋苑蔚藍灣畔,約半小時即可抵達中、上環商業區,另一巴士總站坑口(北)公共運輸交匯處則位於將軍澳醫院旁。 將軍澳新市鎮發展以前,只能從清水灣道和坑口道前往坑口,故坑口道一帶仍是新界的士可駛入的途經地方(只供前往坑口站)。 大坑口村 區內首條巴士路線為1976年4月1日開辦的九龍巴士91A線,前往黃大仙(1979年改為91M線,總站改為鑽石山站)。

大坑口村: 坑口

置庫物業經理董先生指,小坑口村是位於相思灣與龍蝦灣的一個村落,這個小社區內,大多是外國人聚居,環境清幽寧靜。 現時小坑口村最近錄得的一宗成交為雙號屋,以海景為主,間隔為3房(連套房)及小花園,建築面積2,100平方呎,成交價$2,480萬,呎價約$11,810。 大坑口村 相传明朝时,有信佛教者于一块土玄岩上,塑起一尊-,称为神土玄,村名以此。 解放初建为大坑口行政村,属临江乡;一九五六年属富岭乡。 一九六一年成立富岭人民公社时,建为大坑口大队。

即刻上书皇帝请求赐居,恩准,遂于咸康三年(337)举家迁此定居。 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 大坑口村 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

若時間充裕,下坡路程可以邊行邊欣賞沿途風景,迎着海風好好享受清涼快感,驅走城市中的繁忙侷促。 David與好拍檔「爬坡」熱愛郊遊遠足,足跡遍及香港大小山頭。 今次記者就跟隨他們同遊清水灣龍蝦灣郊遊徑,路程短而輕鬆,附近更有大草原讓狗狗盡情奔跑,加上沿途景色開揚,飽覽無敵海景,絕對是秋冬登山必到路線。 大坑口村 政府規劃坑口時,將坑口站作為該區的中心點,鄰近的商場亦已預留接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