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公屋10大優勢

按照目前房署輪候公屋的「配額及計分制」,單身人士由18歲開始0分起步申請,每大一歲加9分,約到50歲才儲夠分排隊上公屋。 以現時每年供應2000個一人公屋單位,截至今年3月,卻有多達10.05萬非長者一人申請。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說,還未計算60歲以下不屬高齡界別人士中途插隊,換言之單身青年幾乎不可能獲配公屋。 申請人的分數,會按照其成功登記公屋申請時的年齡計算,18歲的一人申請者會以0分起步,19歲獲9分,每一歲加9分,如此類推,直至59歲獲369分為止,到60歲就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單身公屋 民主黨房屋政策發言人莫建成表示,現屆政府任期內的一般家庭公屋輪候時間,由四點六年急增至六點一年,更創下二十三年來新高,反映特首林鄭月娥政府在解決基層市民住屋問題上並不及格,令公眾相當失望。 本季數字更已經反映了多個大型公屋項目入伙,民主黨擔心在未來數年新屋邨落成數量放緩的情況下,輪候時間將會更長,促請政府推出更多措施協助基層市民。 對於房委會剛公布上一季公屋輪候數據再創新高,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認為屬意料之內,相信近期獲編配「上樓」的住戶,部分已輪候超過6年。

有關注組織坦言,按照目前公營房屋落成進度推算,輪候時間仍「未到頂」,直言情況並不理想。 由於一人非長者申請行計分制,要儲夠分數排隊等上公屋,一要等起碼3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上樓。 如果想更快輪候到公屋,可轉隊排家庭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會減至5.8年。 單身公屋 而且原來一人申請時所累積的輪候時間,有一半可轉過家庭申請中,以一年半為上限。 一般申請者及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均較2021年12月底分別上升了0.1年。

  • 結果,申請人根本無法得知自己實際要輪候的時間,只能繼續在單位內無止境的等候。
  • 民主黨房屋政策發言人莫建成表示,今屆政府上任之初,公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等候2.6年,現時數字卻創23年來新高,意味林鄭月娥政府在解決基層市民住屋問題上不合格,令公眾相當失望。
  • 房屋署進一步解釋,由於多個大型屋邨如粉嶺皇后山邨、深水埗海達邨和白田邨均已在今年首季陸續入伙,讓不少輪候已久的一般申請者獲編配公屋,他們的輪候時間因而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
  • 而且原來一人申請時所累積的輪候時間,有一半可轉過家庭申請中,以一年半為上限。
  • 參加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的申請人除了要符合公屋輪候冊的基本申請資格外,在申請時必須年滿58歲,並在配屋時年滿60歲。
  • TOPick 根據房委會的《公屋申請須知》計算,在經修訂的配額及計分制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由18歲開始申請,底分為0分;另外輪候時間每多1個月可額外加1分,在新制下滿45歲的申請者可獲加60分。
  • 調查亦顯示,71.5%受訪者一直住在不適切居所(即劏房、籠屋等),更令人悲哀的是逾20%受訪者認為10年後仍要居於籠屋、板間房或劏房。

按統計處數字,2016年,從未結婚的15歲及以上男性約佔32.4%,離婚/分居只佔3.7%;從未結婚的15歲及以上女性約佔28%,離婚/分居佔6.1%。 不過,在今次受訪者中,63.3%受訪者為離婚人士,數字遠比統計處數字離婚率高,仍比本會在2015年(44.7%)及2018年(48.3%)同類型研究高,情況值得關注。 2019年2月,房委會建議上調2019/20年度公屋申請入息及資產限額,平均上調幅度分別為4.2%及3.1%,2019年4月1日起生效。 入息限額中,2人家庭增幅最大,增加6.2%至HK$18,690。 房委會估計,按調整後的限額計算,約16萬個私樓非業主戶符合公屋申請入息,料公屋申請將因而增加5,800戶。 但房委會規定,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只可選3個非市區的地區,只有合資格的長者申請及「天倫樂」申請,可選的區域不受限制,可選擇市區。 此外,2013年9月30日或之前登記的申請者,現時亦可將所選地區改為市區。 但計畫亦有缺點,成功獲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3年內不可要求調遷,亦不可申請綠置居,只能用白表資格買居屋。 天倫樂:同一家庭申請,選擇與長者同住一單位;或兩個家庭申請(核心家庭和高齡人士家庭),分別居於同一區議會地區的兩個單位。

要求增加單身公屋配額及改革單身輪候公屋制度,以及將現金津貼計劃涵蓋至非長者單身。 有別於一般輪候隊伍做法,非長者單身人士公屋次序以年齡作為最大考慮,令年紀因素影響力遠遠大於輪候時間或其他因素。 單身公屋 但事實上,年紀大小(18-59歲之間)與房屋需要未見有密切關係。 否則,在一般家庭申請中,年紀大人士亦應該獲優先配屋機會,但現行房委會政策卻未見有有關情況,可見兩者自相矛盾。

單身公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要注意的是,獲計劃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入住該單位3年內不可調遷,期間亦沒有綠表資格,若申請居屋僅能以白表申請,亦須交還公屋單位。 房委會於2018年共推出1,300個單位,收到超過58,300宗申請,超額申請逾43倍。 年輕的單身一族申請公屋,動輒需要3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上樓,的確令人絕望。 最簡單方法當然是加入已成年的家庭成員,例如成家立室,夫婦二人一同申請,或與兄弟姐妹一同申請。 單身公屋 公屋申請的可選區域分為4區,包括市區(包括港島及九龍)、擴展市區(包括東涌、沙田、馬鞍山、將軍澳、荃灣、葵涌及青衣)、新界(包括屯門、元朗、天水圍、上水、粉嶺及大埔)及離島(不包括東涌)。 房委會規定,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只可選3個非市區的地區;而合資格的長者申請及「天倫樂」申請,可選的區域則不受限制。 此外,2013年9月30日或之前登記的申請者,現時亦可選擇將所選地區改為市區。

單身公屋

房協的長者安居資源中心提供全面的安居綜合服務,透過教育、身體機能測試、家居風險評估等,讓長者認識身體機能的變化,了解家居生活中的潛在危險,以減少發生意外。 此外,申請人亦可以考慮「上樓捷徑」,申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中籤者在揀選單位時,不受地區限制,只須依據其公屋申請的認可家庭人數,在可供揀選單位名單中,自行揀選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 單身公屋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間進行是次調查,以探討非長者獨居人士最新住屋狀況。

這反映配額計分制的嚴重缺憾:計分制並未能協助有住屋需要人士上樓。 根據2016年統計處數字,居於分間樓宇單位有91,800戶,當中一人住戶佔29.8%,遠高於全港家庭住戶(18.3%)水平。 單身公屋 尤其,租住板房、甚至床位人士,更加以一人住戶為主,可見,一人住戶在不適切居所內極為常見。

以現時最低工資每小時32.5元計,假設打工仔每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13小時(不包括午飯時間)便會超過限額。 TOPick 根據房委會的《公屋申請須知》計算,在經修訂的配額及計分制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由18歲開始申請,底分為0分;另外輪候時間每多1個月可額外加1分,在新制下滿45歲的申請者可獲加60分。 以現時最低工資每小時32.5元計,假設打工仔每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13小時(不包括午飯時間)便會超過限額。

因應疫情的最新情況,1823現時集中處理與疫情及環境衛生有關的來電,其他來電及經文字渠道遞交的查詢及投訴的輪候/處理時間可能會較長。 參加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的申請者除須符合公屋申請的基本申請資格外,亦必須年滿58歲,在配屋時則必須年滿60歲。 為照顧長者的住屋需要,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分別為長者提供不同種類的公共房屋資助。 有的,當申請人年滿45歲時,可獲得一次性額外分數60分;申請人在登記申請後,每等多1個月加1分。

案件於2017年被判敗訴,裁判認為公屋為有限資源,安排有需要的人先入住為合理。 固然裁判的講法甚為合理,但歸根究柢,單身人士上樓困難仍由於政府興建公屋單位不足,無法滿足市民需求。 此計劃為兩位或以上的長者而設,並同意入住同一單位即可申請。 目前,符合長者申請人的優先配屋計劃包括有「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 (單身長者申請)、「共享頤年優先配屋計劃 」 (兩位或以上長者申請) 及「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與家人同住長者申請),下文再作闡述。 有關申請會即時被納入非長者一人申請的配額及計分制,按遞交原來申請時的年齡計分,而所累積的輪候時間亦會全數計入新申請類別中。 單身公屋 TOPick 曾報道,這些單位部份為凶宅,而計劃亦會讓家庭申請者優先申請,其後才讓單身人士申請。 但獲特快編配公屋的人士在入住單位後3年內不可以調遷,及不可用綠表買居屋,只能以白表資格申請。 不過相比之下,二人或以上家庭的申請者則有政府承諾,輪候時間平均約3年(今年9月底的數據為平均約3.6年)。 房委會委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估計,單身長者申請者的平均上樓時間,有機會升至4年。 而隨着粉嶺皇后山等多個大型公共屋邨將於今年底落成,可望紓緩下季公屋輪候時間,不過,當年底的編配高峰期完結,一般公屋申請者的輪候時間有機會在明年初升破六年關口。

單身公屋: 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當然,凶宅公屋其實只佔少部份,但「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最大的限制在於,申請者接受自選單位的編配,在租約生效日期起計三年內,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不可以要求調遷。 而該公屋單位首次租約生效日期起計三年內,也不能當綠表申請居屋,只能視為白表申請者,限制非常多。 但同時凡願意入住「有效空置期」達12個月或以上的租戶,可享有租金寬減,不過在租金寬減期間,租戶不可申請房屋署的租金援助計劃,有得有失,儘管如此,2021年仍有逾6萬宗申請,相當搶手。 單身公屋 也有網民留言,指因為今次事主獲發的公屋是凶宅,因此就算拒絕也不會扣一次機會,但根據房屋署資料指,申請者在揀樓及獲發出有關「配房通知信」後,假如放棄入住單位,就會被視為「不合情理拒絕編配」。 假如申請者拒絕三個配房建議而沒有可被接納的理由,其公屋申請會被取消。 申請者於房屋署發出「配房通知信」前通知放棄自行揀選的單位則不受此限。

單身公屋

例如,在2018年2月,當時的配屋最低分數介乎 分,但去到2021年6月,配屋最低分數介乎436分-455分。 表面上,申請人在這段時間應獲得輪候分數40分,但配屋的最後要求同時增加至少10分,變相輪候年期一再延長。 結果,申請人根本無法得知自己實際要輪候的時間,只能繼續在單位內無止境的等候。 再者,既然2005年及2015年分别引入兩款配額及計分制,申請人亦難保房委會在可見的將來,會因為公屋供不應求情況下再次「搬龍門」,上樓分數彷彿變成一個數字遊戲,申請人的住屋需要卻淪為次要。 截止2021年3月底,約有153,300宗一般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而配額及計分制的非長者一人申請有100,500宗。 如果單從房委會數字,會觀察到非長者一人申請在過去幾年大幅縮減,令人誤以為非長者一人需求得以紓緩。 不過,數字減少全因為政府大規模取消申請人資格,利用行政程序取消申請人資格,包括申請人未有收到覆核信件。 單是在 至 五個年度,被取消的非長者單身人士個案數目合共達25,130個,而且取消數目有按年上升趨勢,導致單身申請由2015年3月的140,600宗降至2019年3月的108,300宗。 自2005年房委會引入「配額及計分制」,訂下每年最多2,000個配額予非長者單身,並引入計分制重新排序申請人的先後次序。 自此,單身人士不再納入三年輪候目標,其輪候隊伍亦與一般輪候隊伍按照「先到先得」不同,申請人年齡反而成為配屋的關鍵因素。

單身公屋: 現金津貼計劃未涵蓋非長者單身人士

主要是由於多個大型公共屋邨項目,包括粉嶺皇后山邨、深水埗海達邨和白田邨在2022年第一季陸續入伙,讓為數不少輪候已久的一般申請者獲編配公屋,他們的輪候時間因而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 另外,對於政府推出現金津貼計劃並不涵蓋非長者單身人士,社協批評當局忽視單身人士需要。 促請當局應該將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非長者單身,同樣納入計劃內,以體現公平原則。 坊間討論非長者單身人士輪候公屋的問題時,經常圍繞年輕人的住房需求作論述,例如「年輕人渴望有私人空間故而申請公屋」、「很多具專上學歷的年輕人在求學時期已開始輪候」,又或者計算年輕人從18歲起需輪候久才能上樓等。 在這種氣氛下,討論單身公屋時,總會有意無意被引導至討論如何幫助年輕人。

單身公屋: 長者申請公屋資格 + 優先配屋計劃

30至34歲未結婚者佔49.4%、35至39歲佔28.7%、40至44歲20.4%、45至49歲佔16%,表示有不少人即便不是終生不婚,也是長期單身。 合資格的申請人,限於非居於公營房屋、輪候公屋逾三年、沒有領取綜援及未被首次編配公屋的合資格二人或以上的一般家庭,以及長者一人申請。 不過房委會一般每年都會以書面邀請正在輪候的申請者參與計劃。 如未能符合優先配屋計劃,房委會每年亦會發信予輪候中的申請人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計劃申請人可自選單位,可供揀選的單位大部分是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如凶宅、單位有過蟲患、鉛水等問題、處於偏遠地區等等。 另外,房委會亦設「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為鼓勵年輕人照顧長者,申請人無論單身與否,若跟最少一名年滿60歲的親屬一同申請公屋,會比一般家庭提早6個月獲處理。 單身公屋 《經濟日報》報道,有單身人士在26歲便排隊輪候公屋,但排了近10年後,政府改變計分制度,令其他45歲或以上人士可以「打尖」,結果令他愈排愈後,所以早排隊未必早上樓。 事實上,根據公屋的配額及計分制,單身人士18歲申請,底分為0分;另外輪候時間每多1個月可額外加1分,在新制下滿45歲的申請者可獲加60分。 計劃主要為長者自住業主提供財政資助,津貼維修自住樓宇的費用,改善樓宇失修的情況,並加強長者居所的安全。

因此,要解決一人住戶的住屋問題,尤其板房及籠屋問題,除了從基本房屋政策,公屋供應量問題外,更要進一步考慮現時房屋政策在分配制度上是否到位。 政府施政時漠視、忽視單身的房屋需要,對單身非常不公平,非長者單身人士是房屋政策下的最大犧牲者。 民主黨房屋政策發言人莫建成表示,今屆政府上任之初,公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等候2.6年,現時數字卻創23年來新高,意味林鄭月娥政府在解決基層市民住屋問題上不合格,令公眾相當失望。 單身公屋 莫建成稱,最新數字已反映多個大型公屋項目入伙,包括粉嶺皇后山邨、深水埗海達邨和白田邨等入伙,擔心在未來數年新屋邨落成量放緩下,輪候時間將更加長。

單身公屋: 申請公屋加快上樓秘技1:一人非長者申請轉家庭申請

2016年,15歲以上從未結婚、離婚、喪偶的男性佔38.3%、女性更佔44.7%,1991年,則分別只有31%和34.8%。 未婚數字趨升並非單純因為社會晚婚,而是反映選擇單身的情況漸多。 30歲以上未結婚者仍有不少,表示有不少人即便不是終生不婚,也是選擇長期單身。 輪候期間,申請人或許已經成家立室,所以申請人可以從非長者一人申請轉隊排一般家庭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 5.4 年,而原來一人申請時所累積的輪候時間,有一半可轉過家庭申請中,以一年半為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