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他們將會與其他長者一人申請共同爭奪單位,最終必定導致長者一人申請輪候時間進一步大幅延長。 近日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表示,期盼香港「將告別劏房、籠屋」。 根據2016年統計處數字,居於分間樓宇單位有91,800戶,當中一人住戶佔29.8%,遠高於全港家庭住戶(18.3%)水平。 單人公屋輪候 尤其,租住板房、甚至床位人士,更加以一人住戶為主,可見,一人住戶在不適切居所內極為常見。 因此,要解決一人住戶的住屋問題,尤其板房及籠屋問題,除了從基本房屋政策,公屋供應量問題外,更要進一步考慮現時房屋政策在分配制度上是否到位。
按此公式計算,即便一到18歲合資格便申請公屋,至少要到48歲後才達到423分的最低門檻,輪候時間為30年。 由於單身人士日漸趨升,我們可以預期將來會有更多單人人士申請公屋。 本月15日,政府統計處公佈了有關於過往15年香港結婚與離婚趨勢的統計,數據反映近年本港的單身人士不斷上升。 2016年,15歲以上從未結婚、離婚、喪偶的男性佔整體的38.3%、而女性更佔44.7%;而1991年的數據,男性只有31%、女性只有34.8%,而且按年上升。 單人公屋輪候 單身人士的住屋需求與已婚家庭不同,基於未來香港將會有更多單身人口的趨勢,政府宜早作準備,令長遠公營房屋政策能與人口結構相配合,以免令單身人士成為房屋政策的邊緣社群。 有房屋委員會委員預期,未來五年的公屋輪候時間都難以樂觀,一般公屋申請輪候時間有機會在明年初「破六」。
再者,既然2005年及2015年分别引入兩款配額及計分制,申請人亦難保房委會在可見的將來,會因為公屋供不應求情況下再次「搬龍門」,上樓分數彷彿變成一個數字遊戲,申請人的住屋需要卻淪為次要。 自2005年房委會引入「配額及計分制」,訂下每年最多2,000個配額予非長者單身,並引入計分制重新排序申請人的先後次序。 單人公屋輪候 自此,單身人士不再納入三年輪候目標,其輪候隊伍亦與一般輪候隊伍按照「先到先得」不同,申請人年齡反而成為配屋的關鍵因素。
單人公屋輪候: 單身人士輪公屋的悲哀 最快要等31年?
房委會指出,3月底約有14.75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77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要注意的是,獲計劃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入住該單位3年內不可調遷,期間亦沒有綠表資格,若申請居屋僅能以白表申請,亦須交還公屋單位。 房委會於2018年共推出1,300個單位,收到超過58,300宗申請,超額申請逾43倍。 單人公屋輪候 公屋申請的可選區域分為4區,包括市區(包括港島及九龍)、擴展市區(包括東涌、沙田、馬鞍山、將軍澳、荃灣、葵涌及青衣)、新界(包括屯門、元朗、天水圍、上水、粉嶺及大埔)及離島(不包括東涌)。 房委會規定,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只可選3個非市區的地區;而合資格的長者申請及「天倫樂」申請,可選的區域則不受限制。
- 民建聯房屋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建議,政府應該盡快增加短期土地供應,例如提高地積比及研究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的土地用途等措施。
- 長者與非長者的單身人士長期爭奪同類型的單位,但長者卻擁有制度上的優勢,變相令非長者感到受制度不公平對待;激進者甚至會將問題歸咎於老人,認為自己未能上樓皆因老人霸住公屋。
-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間進行是次調查,以探討非長者獨居人士最新住屋狀況。
- 只「籠統」以年齡為劃分,這導致無法辨別申請人住屋需要的優先次序。
- 目標雖說3年上樓,惟實際上一般公屋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而當中長者1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則較短,大概是2.9年。
- 據了解,在目前計分制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須達419分才可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隨時花數十年之久才有望上公屋。
政府施政時漠視、忽視單身的房屋需要,對單身非常不公平,非長者單身人士是房屋政策下的最大犧牲者。 首先,根據房屋署資料顯示,在2020年6月底,約有 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 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0年。 上述提到的平均輪候時間約5年半,但非長者1人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則長得驚人,甚至需要約三十年的時間方可成功置業,公屋進度非法常緩慢。 有政黨的房屋政策發言人莫建成指,本屆政府上任之初,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現時升至6.1年,反映政府在解決基層市民住屋問題上並不合格,令公眾相當失望。 單人公屋輪候 在未來數年新屋邨落成數量放緩的情況下,輪候時間將會再延長,而房委會未來興建的一人單位數量亦十分有限,憂9.77萬名非長者單身人士上樓遙遙無期,或要輪候10至15年才可上樓。 53.7%受訪者表示以非長者一人身份輪候公屋,接近七成受訪者已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
入息限額中,2人家庭增幅最大,增加6.2%至HK$18,690。 房委會估計,按調整後的限額計算,約16萬個私樓非業主戶符合公屋申請入息,料公屋申請將因而增加5,800戶。 單人公屋輪候 不少年輕人在18歲未讀完大學時,已開始申請公屋,希望盡早上公屋。 據了解,在目前計分制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須達419分才可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隨時花數十年之久才有望上公屋。
單人公屋輪候: 最新要聞
受訪者的每月平均收入中位數為$8,800,但有58.8%受訪者表示過去兩年並沒有申請過包括交津、職津在內的津貼。 只有不足三成受訪者表示自己每月有能力儲蓄,但亦有近三成受訪者其實要供養其他家庭成員。 有超過四成受訪者租金開支已佔其收入40%或以上,還未計算其他日常生活開支,反映生活十分困難。 事實上,受訪獨居人士中,超過一半表示獨居主要原因為離婚,而只有不足一成表示是因為「希望獨自生活」。 而他們認為未來十年仍然維持獨居生活情況比率亦明顯較高,離婚人士中有46.8%受訪者指未來十年會維持獨居生活,遠比未婚人士37.8%高。 單人公屋輪候 如果政府維持一貫忽視單身人士政策,並以為他們很可能成立家庭,只會繼續錯判形勢,導致政策未能到位。 可是,39.7%受訪者認為修訂配額及計分制並不會令其加快上樓。 房委會委員招國偉表示,對於今次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輪候時間較上季一口氣飆升0.3年,大感詫異。 他同時憂心未來數年的公屋供應一直追不上進度,以致缺口進一度擴大,令平均輪候時間會再度上升。
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上升0.1年,是由於部分獲編配的申請者輪候已久,他們的輪候時間因而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 公屋聯會表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及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重回1999年3月底的輪候情況。 基於供求情況仍然嚴峻,該會擔心輪候時間仍未見頂,期望政府能加快覓地建屋的速度,透過壓縮發展程序及時間,提早落成,以回應市民對公營房屋的需求,從而紓緩公屋輪候的壓力。 單人公屋輪候 在2021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47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310宗。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620宗。
的可選區域分為4區,包括市區(包括港島及九龍)、擴展市區(包括東涌、沙田、馬鞍山、將軍澳、荃灣、葵涌及青衣)、新界(包括屯門、元朗、天水圍、上水、粉嶺及大埔)及離島(不包括東涌)。 根據房委會規定,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只可選3個非市區的地區,但並不包括「天倫樂」計劃申請者,可自由選擇居住區域。 在計分制下,18歲申請人將獲0分,19歲獲9分,20歲獲18分,每一歲加9分,如此類推,直至59歲獲369分為止。 單人公屋輪候 公屋申請者由提交申請至簽訂租約當日均須符合入息及資產資格。 近日有網民分享指,媽媽申請一人公屋但入息超額,因要審查,現想後加新移民爸爸名解決… 2016年的統計顯示男性的平均結婚年齡為31.4歲,而女性則為29.4歲,無疑較過去稍升。
但未結婚數字趨升並非單純因為社會晚婚,30歲以上未結婚者仍有不少。 30至34歲未結婚者佔49.4%、35至39歲佔28.7%、40至44歲20.4%、45至49歲佔16%,表示有不少人即便不是終生不婚,也是長期單身。 民建聯房屋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建議,政府應該盡快增加短期土地供應,例如提高地積比及研究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的土地用途等措施。 單人公屋輪候 於「天倫樂」計劃下,年輕一方的家庭成員要作出聲明,承諾照顧年老親屬,房委會指出,有關申請會比一般家庭申請提早6個月獲處理。 其實房委會亦設「特快公屋編配計劃」,即編配一些「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供選擇。
現時長者一人申請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6年,對比起非長者的一人申請簡直有天淵之別。 長者與非長者的單身人士長期爭奪同類型的單位,但長者卻擁有制度上的優勢,變相令非長者感到受制度不公平對待;激進者甚至會將問題歸咎於老人,認為自己未能上樓皆因老人霸住公屋。 上述提到的平均輪候時間約5年半,但非長者1人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則長得驚人。 按房委會現行的配額及計分制度,非長者1人申請者於18歲申請時底分為0分,每輪候1個月可獲1分,滿45歲則可獲一次性加60分。 按此計分制度及最新編配進度,申請人須等候約30年才可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屆時申請人已達48歲,而且輪候期間收入亦不可超過指定上限(現時為HK$11,540)。 單人公屋輪候 由於輪候各申請地區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數目有異,區內公屋供應量也各有不同,故各區已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數也會有所差異。 申請者可按其喜好及入住公屋的迫切性,重新考慮其公屋申請地區;惟選擇輪候市區(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公屋單位會受以下注意事項第3點所述的限制。 根據最新的資料,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六年,創23年新高,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四年。 兩者平均輪候時間分別均較上一季(即2021年9月底)分別上升了0.1年及0.2年。 由於配額制所限,每年最多只有2,200個單位留予非長者單身人士,自然導致配屋分數持續高企,只有年紀大分數高人士方可獲配屋機會。
公屋輪候時間再飆升,房屋委員會公布,截至2021年12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1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 在2022年第一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6000宗。 」由「家有長者優先配屋計劃」和「新市樂天倫優先配屋計劃」合併而成,該計劃為家有長者的公屋申請者提供優先編配單位的機會。 合資格家庭可視乎地區的選擇和適合家庭情況的單位數目等的相關情況,自行選擇共住一單位或分別入住兩個就近的單位。 公屋申請|香港樓市高,經常有網民指:「得公屋得天下!」不過,現時公屋輪候時間平均為5.9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3.8年,而公屋申請者由提交申請至上樓當日均須符合入息及資產資格。 配合起最新公布的結婚統計數字,我們可以理解到這埋數字背後真正反映的是公屋單人戶需求日增的事實。 雙人單位、多人單位當然可以比較善用空間,但如果政府或社會無視單人單位的需求,只著眼於多建多人單位,那只會令公屋無法更合適地分配,造成更多寬敞戶或是單人人士無法申請公屋的問題。 房屋委員會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1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 至於在今年首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6,0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20宗。 房委會稱,今年第二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4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00宗。
不過,在今次受訪者中,63.3%受訪者為離婚人士,數字遠比統計處數字離婚率高,仍比本會在2015年(44.7%)及2018年(48.3%)同類型研究高,情況值得關注。 據該2份文件顯示,公務可選擇的公屋屋邨,主要有蘇屋邨、觀塘安泰邨、碩門邨及滿東邨等,另外還包括紫灣漁灣邨漁進樓、觀塘彩福邨第三期漁進樓,及深水涉海達邨第二期海昌樓。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
對於兩者輪候時間較上一季延長,房委會推說因火炭駿洋邨被用作檢疫及粉嶺暉明邨被破壞。 有議員直斥情況不如理想,又批評該會與其「賴天賴地」,倒不如正視公屋供應滯後問題,落力覓地建屋追落後。 是次調查顯示受訪者獨居時間中位數為5年,有25.9%已經獨居10年或以上時間。 有71.5%受訪者表示,自獨居起,便一直入住不適切居所單位,反映住屋問題何其嚴重。 單人公屋輪候 不過,現時房屋政策一直忽視有關單身人士需要,即使他們住屋情況惡劣,長年入住不適切居所亦足以反映他們有強烈住屋需求,亦無向上流動的機會。 長年累月獨居一個狹窄的住屋空間下,對身心亦帶來極大影響。 截止2021年3月底,約有153,300宗一般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而配額及計分制的非長者一人申請有100,500宗。
按房委會的目標,一般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約3年,但目標不適用於非長者1人申請者。 目標雖說3年上樓,惟實際上一般公屋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而當中長者1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則較短,大概是2.9年。 例如,在2018年2月,當時的配屋最低分數介乎 單人公屋輪候 分,但去到2021年6月,配屋最低分數介乎436分-455分。 表面上,申請人在這段時間應獲得輪候分數40分,但配屋的最後要求同時增加至少10分,變相輪候年期一再延長。 結果,申請人根本無法得知自己實際要輪候的時間,只能繼續在單位內無止境的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