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麗雅 內容大綱
2020年3月4日,通訊局宣佈,由於港台電視廣播已覆蓋全港99%人口,認同現時已沒有充分理據,繼續要求商營廣播機構播出港台電視節目,故決定即時取消免費商營電視台須播出港台電視節目的規定,免費商營電視台可自行決定是否及何時停播港台電視節目。 同日,無綫翡翠台播畢《沒有牆的世界VII – 閃亮舞台》後,隨即停播所有港台電視節目(明珠台播放的教育電視除外,須播放至同年6月5日)。 香港電台顧問團成員、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認為,通訊局的做法等於懲罰港台,會進一步封殺港台電視節目接觸市民的機會,令人遺憾。 1973年:香港電台新聞部成立,獨立運作(新聞簡報內容由政府新聞處提供)。 港台回覆傳媒查詢時指,有關編輯事宜的討論和處理,屬港台內部事務,港台均不作評論。 區麗雅 為加強編輯管理,廣播處長作為港台的總編輯以及高層管理人員在具爭議的節目製作或播出前會檢視節目,切實履行編輯責任,以保障節目符合《香港電台約章》及《節目製作人員守則》的要求。 ,縮寫RTHK)係香港一間廣播機構,1928年成立,作為香港政府一個部門嘅形式運作。 香港電台負責香港七個電台頻道同埋製作一啲響香港本地電視台播嘅電視節目。 4月2日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局長邱騰華認為該集節目當中的表達,有違「一個中國」的原則,以及《香港電台約章》中香港電台作為公共廣播機構所訂明的目的和使命;港府廣播處長作為港台的總編輯,必須對此負責。
- 區麗雅在香港電台署任不足一年,便於一六年「坐正」電台總監一職。
- 而多名主持亦在6月起突然被解僱,包括《瘋Show快活人》主持曾志豪和貴花田,《自由風自由Phone》主持區家麟和客席主持。
- 2011年6月8日,香港的數碼聲音廣播籌備工作進入新階段,各電台將選定的頻道之組別編號,其中香港電台的編號為「3」,預計同年年底正式啟播。
- ■張棪祥 (77經濟) 張校友自月前離開工作了廿多年的公務員隊伍後,便投身成為一位全職創作人,主力從事劇本和影評創作。
-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港英政府進入1984年至1997年間的「過渡期管治」,並推出一系列公營機構改革方案。
2010年:香港電台首次推出以香港消防處人員寫實故事為題材的膾炙人口單元戲劇《火速救兵》,推出後反應熱烈,更奪得2010年度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最高欣賞指數電視節目第一位。 同年2月,電台第三台啟播晨早新聞及時事節目《Hong Kong Today》。 在香港電台署任不足一年,便於一六年「坐正」電台總監一職。 廣播處長李百全上任後,區麗雅一直被外界視為李的得力助手,但自四月開始長請病假,期間由陳俊樂署理其位置。 港台發言人指,區麗雅於港台任職逾30年,感謝她多年來的服務,其職位將由總監(電視)陳俊樂接替職務接替。 發言人又指,會按既定機制處理人手及資源分配,以確保為公眾提供優質的節目。
區麗雅: 新聞稿
2016年4月2日凌晨12時,港台接手亞洲電視本港台及國際台兩條模擬信號頻道開展模擬電視服務,更名為港台電視31A及港台電視33A同步播放港台電視31及港台電視33的內容。 2012年3月23日,港台獲准使用 MHz頻段(頻道62)作初期測試播放數碼電視信號。 1991年:提倡「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委任獨立機構進行調查,發展收視率以外的另一專業指標;同年新城電台成立,部份港台中文台員工被重金禮聘過檔。 發言人指,區麗雅在港台任職超過30年,港台感謝她多年以來的服務及貢獻。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委員、議員陳恒鑌指區麗雅請辭屬於「人各有志」,但最近多位港台高層「跳船」,證明港台亂作一團,促廣播處長李百全繼續「搶救」,倘若「搶救」不果就應宣布「失救」並將港台結束營運。 區麗雅 陳續指,部分港台高層及員工始終是禍根,離開港台或許是改革的一小步,反指劣迹斑斑的港台,在改革時仍給人感覺「太平盛世」,才會令人感到詫異。 ■陳廣慧 (97新聞及傳播) 在學時曾任《中大學生報》總編輯的陳校友,為實現理想,最近毅然辭掉報館記者一職,自願大幅減薪,加入國際志願機構「無國界醫生」,為有需要人士服務。
將在九月中假牛池灣文娛中心,推出重寫十五年前為中英劇團創作的獨腳戲「人到無求品自高」,講述公務員在香港大氣候轉變之中的無奈。 現職廣告公司客戶服務主任的簡校友,在去年12月應考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專業會計師試(ACCA)中的兩份考卷,結果其中一份考卷「3.4商業資訊管理」取得86分的佳績,擊敗全球5,500名對手,取得全球第一,亦是近年成績最好的本港學生。 區麗雅 陸校友於佛教慧遠中學任教多年,早前曾帶領學生於「明天小小科學家」專案研究中,獲國家教育部評為國家二等獎。 而今年,又於明報及教育統籌局等主辦之「生命教育傑出教案」表揚計劃中獲優異獎項。
區麗雅: 港台高層爭跳船 人事紛亂冇解救
因港台已於2020年停止播出教育電視節目,教育局於同年5月中宣佈將於三個月後收回該中心,所有相關設備及人手將遷入金鐘道政府合署及旺角的辦公室。 而該中心在2020年9月份收回,於2021年2月納入賣地表。 同年7月,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連續48小時視像直播有關香港主權移交各項事件。 區麗雅 1996年:提供創新的電話資訊服務——「節目通」及「新聞通」,播放電台節目及新聞摘要。 同年主辦「第33屆亞太廣播聯盟周年大會」,逾520位來自42個國家及地區會員出席會議。
),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一家由政府擁有並以公共廣播機構為名的媒體及其中一家具公信力(2011年及2016年數據)的電子傳媒。 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 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 1989年:按照1986年廣播事業檢討委員會報告書所建議及1988年《電視條例》修訂後的安排,香港電台電視節目由4月1日開始,在兩間商營電視台(無綫電視翡翠台及亞洲電視本港台)每晚的黃金時段內播放。 區麗雅 節目在電視台播放前,則會播出香港電台開頭動畫,以區分港台製作的節目。 11月27日,香港電台第七台啟播,為全港第一個交通台(1991年第七台改為交通財經台,1997年再改為普通話台)。 香港電台第六台於12月3日以頻率AM 675 kHz啟播,為香港電台其中一個轉播頻道。 第六台以英語廣播,全日二十四小時轉播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的節目。 在第六台啟播之前,英國廣播公司國際頻道(世界台)的節目只於每日下午五時至翌日清晨的時段內於第五台轉播。
2021年8月4日,香港電台刪除其在Twitter用戶中發表的所有推文,並禁止其他用戶評論其新發表的推文。 1948年8月,取消ZBW及ZEK電台呼號,正式命名為「香港廣播電台(Radio Hong Kong)」,以紀念二十周年台慶。 1941年:在香港淪陷期間台號被更改為「香港放送局(JPHA)」,在1945年8月香港重光後恢復ZBW及ZEK台號。 且香港淪陷期間的英語廣播一度停頓,改由日語廣播,直至1945年8月28日復播英語廣播。 繼早前的士獲准加價後,電車公司亦向政府申請加價,成人票價加4毫至3元,增幅為1…
區麗雅: 港台節目遭審查 《鏗鏘說》換「太黃」主持蘇玉華
去年與幾位擁有共同理念的愛書人,包括何安達(84新亞英文,99研究院傳播)、伍自禎(01研究院傳播)等,創辦了首屆民辦的大型「書節」,今年再接再厲,將於十一月續辦第二屆。 ■梁慧玲 (96新聞及傳播) 筆名「馮程程」的梁校友,一直活躍於文化界,主攻劇場創作,更著有個人文集及合編書刊。 最近參與話劇《七個好年》的編劇及導演工作,把香港過去七年的經歷幻化成段段風景,以細膩的感情,表達香港自回歸後的種種,發人深省。 區麗雅 任職香港藝術中心藝術學院院長的李校友,在早前接受報章訪問談藝術教育時表示,學生透過藝術教育所培養的獨立思考,可令他們能在這急速變化的社會中尋回自己。 李校友除努力帶領藝術學院未來成為視覺藝術學院外,她還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顧問及香港終身教育協會秘書。 ■張棪祥 (77經濟) 張校友自月前離開工作了廿多年的公務員隊伍後,便投身成為一位全職創作人,主力從事劇本和影評創作。
■張永明(92小學教育,96研究院教育) 原職香港教育學院教務長的張校友,於今年9月離職並轉任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副秘書長。 張校友表示,上任後將致力提高考評局透明度,並加強與學校的合作。 區麗雅 曾校友是傳訊和大型國際活動的資深策劃人,現為公關及活動策劃公司藍藍的天董事。
參考最近的署任安排,署任助理廣播處長(電台及節目策劃)的陳耀華,以及署任電台總監的區麗雅,在署任3個月後便正式升遷,而陳敏娟自去年5月開始署任以來,兩次未能通過晉升遴選委員會考核升級。 蘇玉華今午在FB專頁發文指,本來答應《鏗鏘說》做兩集主持。 網頁截圖港台中人形容,區麗雅目前有如李百全的打手及喉舌,形容目前節目改動及安排,都是李百全透過區麗雅下令。 另外有消息指,電視部公共事務組將會「大拆骨」,多個節目將會被剷走。 2014年1月1日,「香港電台網站」提供「HTTP Live Streaming」播放技術,支援不同播放平台。 同日凌晨十二時,所有節目重溫改用此播放技術,取代由1998年開始使用的 Real Player 及 Windows Media Player 播放技術,及將節目重溫擴展至數碼31、33和35台節目。 區麗雅 2009年9月,「香港共享創意」回應香港教育課程改革,啟動「創意通」通識計劃;香港電台作為一個公共廣播的機構,按「共享創意」授權條款於本網站發放一些特選多媒體項目,供大家免費下載使用。 2009年9月,港台教育電視部台長施永遠表示數碼聲音廣播已做了10年測試,技術上已準備好,若啟播便需要購買大量器材,所以主動權在政府方面,現正在等候政府立法。 至此,播出港台電視節目的免費商營電視台,僅剩奇妙電視旗下的香港開電視、香港國際財經台,香港電視娛樂旗下的ViuTV。 2016年起,隨着港台電視啟播、亞視結束免費電視廣播,並把亞視模擬頻譜改作港台電視模擬廣播,標誌着港台已有自家電視頻道港台電視,而且即使只能接收模擬訊號的舊式電視機, 也可收看港台電視。
通訊局認為,即使港台聲稱主持的言論不代表其立場,不能免除港台作為免費電視廣播機構的責任。 通訊局稱,認同並尊重廣播機構享有言論自由及編輯自主,但該等權利並非毫無限制。 港台回應表示,尊重通訊局的裁決,並已在通訊局轉介投訴之前移除節目網上版本。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認為有關事件性質嚴重,港台必須就裁決盡快作出正面和負責任的回應,包括全面檢討其節目編輯和製作的機制,以確保同類錯誤不會再發生。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港英政府進入1984年至1997年間的「過渡期管治」,並推出一系列公營機構改革方案。 中國政府得知消息後甚為不滿,極力反對,最後香港電台的改組被擱置。 2002年11月,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率先推出PDA電子手帳版本,為電子手帳用家提供多媒體內容,包括:直播6個電台頻道節目、每小時新聞簡報(粵語、普通話及英語)的直播或下載、瀏覽或下載中、英文即時新聞文本,及每日更新的電視節目精華推介短片。 2009年香港政府宣佈擴大香港電台的服務範疇,當中包括推出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服務,為市民提供免費的公共數碼電視。 港台正籌備有關的工作,數碼地面電視訊號將會透過特高頻(UHF)電視頻道62(798至806兆赫)廣播,令大眾除了享有現有的商營電視台所提供的服務外,有更多的選擇。 香港電台再出現人事變動,多位港台高層離職後,署理助理廣播處長(電視及機構業務)區麗雅(見圖)亦請辭,改由總監(電視)陳俊樂接替職務。
據了解,港台高層為電視部爭取的預算不足,卻命令電視部輸出多75%的節目,而陳敏娟沒有完全跟循,被認為「做得唔夠」。 據知,就管理層提出訪問「藍媒」或製作新集數的兩個方案,製作團隊認為時間緊迫,均未必可行,很大機會以重播另一節目頂替該播放時段。 英國國務大臣李思銘(Jacob Rees-Mogg)表示,受到政府最新緊縮方案影響,有數以萬計英國公務員恐失去工作。 李思銘回應《天空新聞》就首相約翰遜有意削減91,000個職位的言論時,未有明確否認,… 1997年香港回歸後,在法律上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個中國原則。
香港電台喺 年憑住反送中抗議活動嘅深入同多角度嘅報導而喺國際影展上大放異彩,贏咗多個金銀銅獎。 梁家榮又在會上主動提到電視部資源緊張,要想辦法如何好好運用資源,亦令人感覺梁家榮是在暗示,電視部沒有盡力節省資源。 但電視部在計劃中需要擴充電視廣播,營運31、32、33台,最近又接手亞視頻譜增加廣播時數,斷不能不投入資源,有員工即時質問「電視部不達標是否資源問題?」 、是否有效節省資源就可晉升,梁家榮則回應指不同職級的評核標準不同。 區麗雅 中西區的上環@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2,42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24,756人。 主要街道包括皇后大道中 (上環段), 永樂街, 皇后大道西 (上環段), 荷李活道 (上環段), 皇后街, 德輔道西 (上環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帝后華庭、荷李活華庭、康威花園、聚賢居、中源中心等。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30,500,年齡中位數為 43.8歲。
同年與商業電台及新城電台展開數碼聲音廣播測試,另外把行之有效的節目製作標準和編輯方針,書成文字出版「節目製作人員守則」,系統地羅列34項工作原則。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香港唯一公共廣播機構「香港電台」(港台)去年3月28日播出《台灣故事III》節目,形容台灣與非洲布吉納法索及馬拉威共和國的關係時,旁白用「兩國邦交」和「斷交」等詞語,被投訴違反「一個中國」原則。 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29日表示,裁定港台節目明顯違規,已書面勸導,敦促嚴守《電視節目守則》相關條文。 發言人表示,區麗雅在港台任職超過30年,港台感謝她多年以來的服務及貢獻。 發言人指,陳俊樂接任署理助理廣播處長(電視及機構業務)一職,港台會按既定機制檢視及處理有關人手及資源分配,確保港台繼續按《香港電台約章》下的公共目的和使命,為公眾提供優質的節目及資訊。
支持者組織「撐港台運動」的人認為香港市民在香港的政治氣候下,政府沒有給予港台足夠的保障,根本難以有足夠的政治空間,給港台去履行公共廣播機構的重責。 香港電台保持政府部門身分,即政府仍會操人事任命大權,財政仍在所屬政策局的開支封套之內繼續受部門官僚程序制肘,並干預港台的編輯自主和運作,港台員工製作節目,動輒得咎,無法保障港台的編輯自主。 不少人將港台定位為多元開放社會裏的公營廣播機構,對政府喉舌的定位相當抗拒。 為此民間多次遊行表示關注,如部份人成立「撐港台運動」舉行街頭論壇等活動。 而另一方則認為港台應履行公共廣播的職能、對公眾負責和對特區政府負責是完全一致的,香港電台作為政府屬下的傳媒機構,向公眾負責的首要任務是向市民介紹政府的施政方針和政策,不應批評特區政府或中央。 1998年:網站正式定名為「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英文:RTHK On Internet),提供4個電台頻道24小時直播,以及自選電台、電視節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