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詳解

「北部都會區」勾劃出香港的未來藍圖,絕大部分市民表示支持,認為可解決香港房屋問題。 政府切忌「捉到鹿不懂脫角」,未來應研究如何切實完成數項大型基建工程。 調整思維、加快步伐是建設「北部都會區」的重中之重,例如在交通方面,縮短「北部都會區」鐵路的規劃時間,加快興建現有鐵路項目及壓縮五條新鐵路的時間表,可考慮引入競爭和邀請深圳方面協助興建。 與此同時,在產業方面宜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模式,在新發展區打破先蓋廠房、後招租的舊模式,聚焦主打產業,並洽商龍頭企業先批地、後興建,一旦龍頭企業落戶,生產鏈的上下游企業自然衍生大量就業職位,推動新界北的就業狀況。 該項民意調查於2021年10月11日至18 日期間,以實體及網上問卷形式進行,共訪問939名現居於新界北部的居民。 北部都會區包括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其相鄰鄉郊地區,並有六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和新界北新市鎮,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另一方面,「一地兩檢」將會擴展到多個陸路口岸,更為聚集高端人才提供吸引條件。 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稱,保育地一半為政府用地,一半為私人擁有,重申日後業權落在政府;他表示,政府可以考慮設高層次政府專責機構統領,制定10年建設進度計劃。 她說,連同元朗區和北區現有39萬個住宅單位,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萬至92.6萬個,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區內職位數目則由11.6萬個大幅增至約65萬個,其中15萬個為創科產業相關職位。 北部都會 策略並建議,當局可藉此契機提升洪水橋/厦村為新界北現代服務業中心,並在與前海隔灣呼應的流浮山建設具規模、地標性的創科設施,為北部都會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北部不但幅員遼闊,而且鄰近彼岸的深圳經濟特區,本身產業發展的潛力就極為龐大。 北部都會區規劃不但顧及民生、保育等需要,更指明將會發展創科為主的經濟產業,創造原區就業機會,形成「南金融、北創科」的全新格局。 我們今日會同步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發展策略》),詳細介紹都會區的規劃背景、總體原則、目標和行動綱領,讓社會各界進行討論,並發表意見。 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地方,將會整合為「新田科技城」,當中與創科相關的土地估計約有240公頃。 新田科技城聯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佔地約540公頃的深港科創合作區,可集港深兩地優勢匯聚海內外人才,勢必成為推動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引擎。 北部經濟帶接壤深圳,包括了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新市鎮及相鄰鄉郊地區,並有多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是香港未來二十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政府在2021施政報告計劃提出了一個都會商業核心區—「北部都會區」,透過加強深港合作發展,發揮國家發展戰略中的獨特優勢。 會以新界北部作發展核心,涉及面積達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了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

北部都會

北部都會區並非純粹像過往香港建設的一個新社區,據施政報告所言,它是考慮了「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建設、前海方案等國家規劃之後,為「香港的長遠發展前景謀定」的「新方略」;它覆蓋的區域,主要包括元朗和北區,這兩區擁有7個跨境陸路口岸。 很明顯,未來「北部都會區」主要功能是連接內地大灣區主要城市,特別是跟深圳連成一個新的都會區;香港和深圳僅一河之隔,但兩城發展向來都「各行各路」。 2004年兩地簽訂《關於加強深港合作的備忘錄》、2017年簽訂《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但這兩份備忘錄並沒帶來任何兩地合作的重大突破,尤其河套發展,至今仍無聲無息。 筆者建議相關政府部門應該提供誘因,鼓勵創科企業及人才立足北部都會區發展,精準對接大灣區發展戰略,助力香港打造‘南金融、北創科’發展格局,與‘維港都會區’成為香港經濟發展‘雙引擎’。 【北部都會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10月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針對未來的土地及房屋政策,特首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 施政報告中表示北部都會區佔地約300平方公里,包括元朗及北區在內。 整個都會區將會額外開拓約600公頃住宅和產業用地,同時政府將設立鐵路網絡連接香港和深圳。 劉國勳議員分析調查結後表示,絕大部分市民支持發展新界北成為新中心。 縱觀調查結果,約84%市民支持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涉及交通、房屋、就業問題,北部都會區內容越多越具體,市民支持度越高。 例如交通方面五條鐡路走線內容具體,得到82%市民支持;在馬草壟、羅湖南加建房屋,71%市民認為可以解決房屋問題;關於就業方面談及較少,因此僅有63%市民認同會受惠,逾一成多人認為無意見、一成多人表示不清楚內容。

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到2035年,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表示,為加快建屋時間,房委會將盡量在進行做地程序時同步進行前期籌建工作,並會更廣泛使用組裝合成法等。 政府亦通關收緊居屋及綠置居單位的轉售期限,將禁售期延長到5年。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將會倍增至4000個名額,並於人才清單新增專業,並擴闊原有專業的領域,以其去吸納更多專才來港。 若然未來十年賣地及鐵路平均每年可提供約1萬伙,以現時長策會的未來十年平均每年12,900伙的私人住宅供應目標計算,相信要達目標不難;然而,由於過去5年平均每年新盤銷售量已達約16,600伙,較長策會未來十年平均每年12,900個的目標仍然高出近3成。 北部都會 在預期需求不會大幅減少的情況下,短期內供求失衡的情況仍會持續。 北環線亦另設支線跨境到皇崗,消息人士指出,支線將由北環線新田站開始,向北面在洲頭及未來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設站,並跨境前往深圳皇崗「一地兩檢」。

另外,新皇崗口岸東側將增設一個「福鄰小口岸」,該口岸會有橋樑跨越深圳河連接本港的港深創科園,並採取一地兩檢模式通關;而港深創科園亦會興建連接路接駁至古洞北新發展區。 房委會正積極推動「組裝合成」建築法,並已選定五幢住宅大廈作為「組裝合成」建築法的項目。 此外,房委會已額外物色其他適合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的新發展區項目,例如東涌及北部都會新發展區,初步預計可提供約20 000個單位。 為達至「地盡其用」的原則以興建更多單位及增加社福、泊車等設施,我們會善用土地的發展潛力,例如興建平台樓層、地庫,甚至向高發展至超越四十層。 房委會會採用最合適的設計,縮短建造時間使部分項目得以分階段落成。 政府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以在未來十年興建約 個公營房屋單位,足以滿足該十年期約 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 政府致力增加房屋供應、豐富房屋階梯,以及在房屋供應未到位前,設法善用現有資源,支援輪候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和居於不適切居所家庭的需要。 政府過去發展新界東北的時候,遇上不少收地爭議,爭拗一拖就十多年。

北部都會: 屯門元朗北部都會規劃 天水發圍不惑

翻查過去資料,九鐵興建東鐵線落馬洲支線時,曾計劃在洲頭設站,方便乘客未來轉乘北環線,但有關車站計劃胎死腹中,在現時北環線建支線,令洲頭站再次浮出水面。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兩九龍區新盤亦於周末開賣,會德豐地產藍田KOKO HILLS明發售101伙,當中87伙公開發售,涵蓋一房至四房單位,折實售價由794.2萬元起;另14伙為招標推售。 至於提供341伙的#LYOS,長實高級營業經理楊桂玲指,爭取日內上載售樓說明書,最快下周開放示範單位及開價,料首批不少於69伙,將備有一房及兩房示範單位。 代理總經理胡致遠稱,WSB二期由2座9至10層高大廈及8幢6層高別墅組成,當中約75%為標準分層單位,約25%為特色單位。

  • 我和部分發言的參與人士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和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的雙重保障下,香港迎來良好局面,是砥礪前行,重新出發,謀劃未來的時候。
  • 自2000年起,政府提出發展新界東北,好像石湖新村、馬屎埔村,這些非原居民村逐步面臨收地,揭開了新界東北持續近二十年的收地爭議。
  •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疫情記者會表示,當區污水檢測數值相當高,呼籲當區居民如感到不適或有病徵,就應盡快做檢測,醫生亦應提供協助。
  • 另一方面,政府亦應考慮在北部都會區選擇合適地點,為食品工業及回收及環保工業設立可容納先進製造業的多層工廈或園區。
  • (vi)在重中之重的房屋範疇,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側重公營房屋的土地分配、構建置業階梯、把居者有其屋售價與巿價脫鉤、立法規管劏房租務、為長時間輪候公共租住房屋並符合資格的申請人提供現金津貼和興建過渡性房屋等;至於土地供應方面,更是多管齊下,全速進行。
  • 至於發展北部都會區的成本,她指新規劃是一個願景及發展策略,強調「政府不可能在開拓土地上蝕錢」,現金流問題可透過發債解決,籲社會毋須擔心。

就未來北部都會區區內的樓價走勢,1%投資培訓學院課程總監Anthony Chung認為施政報告對樓價存在正面的影響,短期內樓價可能會短暫地抽高。 但需留意,始終整個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計劃是10年或以上的土地規劃,未必會很快看見成效,因此未來樓價短暫上升後,會再次回歸平靜。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政府爭取未來十年為市場提供可興建約100,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用地,相信不少來自新界北發展區,最終未來十年能否提供10萬個單位仍要視乎政府造地進度。 82頁的《北部都會》,很多課題可以深究,例如財務安排、港深融合、保育、跨境交通、創科產業、農業發展、土地供應、興建住屋、兩地法規等等,今次只能聚焦小部份內容,也許將來會有下一篇,繼續發問。

北部都會: 灼見名家七周年第二場論壇探討「發展新思維」,三位論者均認為,香港需要改變思維,勿將北部都會區比擬為一般的新市鎮,要借鑑國際都會經驗,建造港深聯合都會區。

新的學校應該培育出認同一國兩制,願意貢獻自己於香港和內地建設的年輕人。 香港政府應該認真思考,怎麼樣的辦學團體,有怎麼樣的教育成功往績,以及在過去一段時間的社會動盪情境中,具備擔當精神和道德勇氣,其出色的教育領導團隊能夠勝任新開發地區的特定教育任務。 這麼大的一個新發展區,如果缺乏了合適的教育配套,很難算得上完整和取得成功。 現在《施政報告》在北部都會區的交通運輸、經濟、基建、住屋等都有觸及,無疑是一幅宏大的美好藍圖,只欠教育這個靈魂了。 無論如何,即便是受惠區內政策的中國建築國際也不是完全零風險。 內地項目涉疲弱的現金流收入,而集團近幾年的經營現金流亦是負值。 但由於母企背景強大,因此只要出現令人確信的催化劑(Catalyst),亦有人願意涉及其中吧。 灼見名家七周年第二場論壇:「發展新思維」,由灼見名家社長文灼非擔任主持,規劃署前署長、深港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教授、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先生及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教授共同對談。 第二場論壇由規劃署前署長、港深合作策略規劃顧問凌嘉勤教授(左二)、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先生(右二)及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教授(右一)對談。 北環綫方面,向北伸延過境的支線將設有4個車站,分別是新田站、洲頭站、港深創科園站及位於深圳新皇崗口岸的皇崗站。

林鄭月娥指出,要有效落實發展策略,建設北部都會區,特區政府須提升高層督導,強化跨局部門協作,制訂成效指標方便監察,並與深圳巿政府緊密聯繫,共同推進相關項目。 她說,其中一個可能性是下一屆政府設立副司長職位,負責領導包括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願景等大型區域發展。 林鄭月娥表示,根據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內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住宅單位預計約35萬個。 《發展策略》提出以5個新鐵路項目作為交通手段,連接洪水橋、流浮山及新田等多個新發展區,以減低區內的往來成本。 林鄭在今次報告大談政策局改組,毫不介意為下屆政府籌謀架構改動,也加強了外界對她可能連任的忖測。 北部都會 過去一周,最矚目的政治新聞是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本屆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規模龐大的北部都會區計劃,其強勢形象令外界猜測,她可能已獲北京祝福再做一屆特首。 此外,中聯辦正副主任在報告發表前後高調落區視察民情,部分更獲政策局長陪同,反映中央不再介意內地官員被視為香港的管治者。 林鄭月娥表示,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內的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5萬個住宅單位;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估計可提供的住宅單位為約16.5萬至18.6萬個。

事實上,無論下一任特首是誰,是林鄭連任,抑或另有其人,香港未來5年以至10年的發展,相信離不開這次《施政報告》的規劃重點,尤其是土地開拓、解決住屋問題等方面。 房屋政策需要一個獨立的房屋局確保能快速,全面和在無約束下去完成解決房屋政策的使命。 在這個前提之下,如果新獨立的房屋局是真的想解決房屋問題,房屋局也需要更大的全力與支持。 這裡可以不妨設想,可以將房屋局加多個功能,為《城市規劃局》,也負責全香港未來城市規劃,效仿新加坡的城市規劃方式。 這樣可以更清晰的把城市的總體規劃考慮的周全,以服務市民,安居樂業的總體規劃為出發點去設計香港未來的城市發展。 被譽為新加坡「城市規劃之父」劉太格曾說過:「香港不缺地,但缺規劃」,政治領袖要有正確價值觀,不要只趕著建幾棟標誌性建築、搞形象工程,藉此取得政績;規劃師要有文學者的心、科學家的腦和藝術家的眼。 北部都會 近年香港創新科技逐步與傳統製造業結合,配合政府現行政策方向、香港的科研實力等條件,工總認為北部都會區可以重點數個高增值製造業,以集中深化科研及產業化能力、培育人才及優化政策基建配套。 微電子和醫療科技均是河套港深創科園的優先發展領域,以及政府建議在園內設立的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和在元朗工業邨興建中的微電子中心,先進電子業和生物科技工業都可以港深創科園為核心,在新田科技城進行科研及先進製造業。 香港不對關鍵零部件徵稅、進出口便利,更有利香港廠商進行高增值的工序,帶動科研轉化。 林鄭月娥同時公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讓社會各界進行討論。

北部都會: 國際

促進安樂村工業區功能轉型並增强其創造工作職位的能力,改善職住平衡將策略性地增強古洞北新發展區的區位優勢 。 他亦表示,不希望三跑成為沙中線的翻版,因勞資糾紛而影響進度。 立法會選舉新界北候選人劉國勳向《我家》形容,天水圍社區年輕且充滿活力,人情味濃厚,期望帶領天水圍變「新」。 而在社會配套方面,天水圍由於被私人集團壟斷商場等設施,過去居民買餸貴、買餸難幾成常態,直至去年,食環署負責的天水圍臨時天幕街市才啟用、位於天水圍港鐵高的永久架空公營街市,仍在前期設計階段,預計2023年才動到興建。 項目本周先後加推第4及第5號價單,分別涉134伙及218伙,包括首度推出開放式戶,當中1座7樓C室開放式戶屬5號價單入場單位,實用面積228方呎,折實售價496.2萬元。 堤岸將於明日(23日)次輪銷售338伙,昨日已截止認購登記,錄得逾26,000個認購登記,超額認購約76倍。 據報入票者中較多為家庭客,有意購三房單位自住,而開放式戶亦受年輕買家關注。 中國科學家發現的新冠治療新藥在本周二(10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在「十四五」規劃的支持下,「區」釋放了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框架下的發展潛力,改善本港房屋和土地供應的困局,讓香港市民享有國家發展帶來的好處。 解決民生問題才能解決人心問題,民調結果拋出了人心所向的基本盤,接下來就要看政府怎樣把政策推展扎實,做好人心回歸的工程。 今年的施政報告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題,推出「北部都會區」的全新規劃,表明香港發展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 當中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更是首次跳出新發展區畫地為牢的舊框框,構建「雙城三圈」以融入國家發展,同時回應了香港市民就房屋及就業等方面的殷切期盼。 政府早前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首度打破多年來「南重北輕」舊規劃模式,為香港創造了新的發展容量。

間隔涵蓋開放式至四房,標準單位實用面積由270至800方呎,主打兩房單位,而兩房或以下單位佔全盤約70%,項目樓花期僅約9個月。 隨着新冠疫情緩和及放寬防疫措施,表演場地已重新開放,不少歌星及組合輪住去紅館開騷,包括MIRROR、鄭欣宜、衛蘭及關心妍,相信陸續有來,各位歌迷有福了。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 不要說老牌港資企業很可能已被邊緣化了好幾年,即便是內地民企,近大半年亦不好過。 不少在大半年前仍高人氣的內地民企股份,例如中國恒大(3333)、阿里巴巴(9988)、騰訊(0700)、中國平安(2318),近期亦面對種種的挑戰。 只不過,對於中短期的條件式反射活動,投資者又未必需要太過興奮。 第一,在新遊戲規則之下,本地地產商的結構性利潤率(Profit Margin)可能會下降。 恒基地產的靈魂人物近期以私人名義買入一些中國奧園(3883)的股份,亦被坊間認定是比較上「識撈」的行為。 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藥局門口每日都可見民眾排隊搶買公費快篩試劑,快篩可說是一劑難求;對此,就有一名確診的女網友發文,表示自己確診到現在已10天,男友不但沒關心她,就連一個快篩都不給她,要她自己去買,貼…

交通方便,透過北環迴線的建立打通西北區,同時把東鐵線延伸打通東北區,日後香港、九龍、新界各區公交暢通無礙,並且透過鄰近的幾個關口,可以在北部和內地的深圳產生更大的良性互動關係。 再者,不排除中國內地地產企業亦會參與這個大項目,亦會淡化了本地地產商的角色。 即使內地民企地產公司面對嚴重的流動性問題,大型國企地産巨企仍有能耐出手。

「區」預計有250萬居民,提供65萬工作機會,當中15萬職位與創科有關;由此可知政府今次願景十分龐大,應付房屋短缺外,也想創造空間扶植新產業,減少倚賴維港都會區,改善新界人需要長時間通勤的「職住分離」(Jobs-housing mismatch)現象。 過渡性房屋方面,政府已把供應目標進一步上調至20 000個單位。 運輸及房屋局一直積極牽頭推動和促成各項由非政府機構推行的過渡性房屋項目。 回應成本問題,林鄭指「北部都會區」可開拓新的土地價值:「由冇發展空間,變到有發展空間,所以(北部都會區)係製造財富。」她承認政府暫未做成本上的評估,因為連鐵路走線都未定好,但宏觀而言,無論交椅洲還是北部都會區,「都會係一個會賺錢嘅規劃,香港冇嘢值錢得過土地」。 再來就是房屋局必須盡快讓公屋價格跟平均勞動薪資作為標準價考量,而不是目前已經到一般市民無法負擔的市場價做為參考。 只要公屋價格是對標私人房價市場,其實不管《北部都會》如何發展,都不能有效的解決香港房屋問題,反而有可能變成炒作房地產的另一個政策罷了。 連同元朗區和北區現有39萬個住宅單位,北部都會區發展完成後總住宅單位數目將達90.5萬至92.6萬個,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區內職位數目則由11.6萬個大幅增至約65萬個,其中15萬個為創科產業相關職位。 日後港深之間的跨境貨運將實現「東進東出、西進西出」格局,香港與大灣區產業基地之間的交通更為便捷,縮短企業的運輸時間成本。 本會建議政府能為更多香港製造的產品,特別是加工食品,爭取「綠色通道」的便利清關安排,加上CEPA免關稅等已有措施,將大大助本港廠商打入大灣區巿場,更能鼓勵投資興建自動化生產線擴大產能。

林鄭月娥指,維港都會區未來最大的發展將會是明日大嶼願景下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建設。 她舉例指,以前立法會權力很大,舉例指高鐵一地兩檢立法工作困難重重,但最近立法會「不知不覺」地通過皇崗口岸一地兩檢方案,沒有再像以前般泛政治化。 她指,作為行政長官,一定要把握好勢頭,乘勢而上、主動出擊,提出北部都會區計劃,「睇到𠵱家情況咁好,點解唔拎出黎做呢」,又笑言「如果我3年前做,我好肯定都係焦頭爛額」。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7日)早上出席電台聯播節目,回應施政報告政策。 ,有所謂「商業中心區」與「次辦公室樞紐」的解說,兩者擔任不同角色,後者對現存中小型企業尤其重要。 看《北部都會》,將來會有很多很多甲級寫字樓,有很先進新興的創科產業,總而言之,甚麼都很宏大,但現存中小型企業可否、真正從中得益? 《北部都會》似乎未有刻意提及相關安排,也許眾多可行性研究出台之後,會明朗一點。 眾新聞製圖提出「區」發展願景之前,「明日大嶼」早已如箭在弦,兩者都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故此要理順一下彼此的關係。 港府預料會在深圳境內的羅湖站設立「一地兩檢」口岸,未來連同前往皇崗的北環線支線、高鐵、東鐵落馬洲支線及紅磡的城際直通車,本港將有6條跨境鐵路,當中4條會以「一地兩檢」方式過關,附了落馬洲支線外,毋須步行跨過深圳河。 洪水橋接駁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走線料在廈村及流浮山設中途站,並探討在前海實施「一地兩檢」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