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圍村8大優勢

喺2010年列為二級歷史建築;2012年亦喺旁邊建造了新便母橋和水頭便母亭,不過有點格格不入,令原有風貌失色。 回顧這四條古橋的名字是頗有意思的,現時香港的道路天橋名稱正缺乏這一份含蓄了。 現時便母橋旁又出現一條新橋,橋前後建有便母亭和公園,整個建築群有點格格不入,搶去了便母橋的風頭。 鎮銳鋗鄧公祠曾經於清乾隆元年、嘉慶廿二年、道光年間和1980年重修。 北圍村 至於倡建的鄧文蔚來頭不小,鄧文蔚於順治年間中舉後,於康熙八年 (1669年) 獲封地創建了元朗舊墟、後來於康熙廿四年 (1685年) 考得進士,成為清朝首位香港進士,在錦田祠堂村中的龍游尹泉菴鄧公祠就是紀念鄧文蔚而建成。 周王二公書院正是紀念周有德及王來任二人,於清康熙廿四年 年建成書院報答二公之恩。

2004年因鎮政府建鑽石半島酒店徵用山地,古墓遷移到舊圍村白石坳(土名)重建。 黃氏宗祠是舊圍村寶貴的歷史文物,是該村的標誌性建築(“左手祠堂,右手秋楓”一直是該村外出子孫回鄉探親的標記),1992年被列為鎮文物保護單位。 民政事務總署備存整套現有鄉村 ╱ 墟鎮的分界地圖,各有關民政事務處亦在其辦事處備存所管轄地區的分界地圖,供公眾人士在通常辦公時間內查閱。 現有鄉村 ╱ 墟鎮範圍的數碼資料可於 資料一線通網站下載。 請留意有關的數據只顯示現有鄉村 ╱ 墟鎮的分界,並不包括其他數碼資料,例如地形圖 、 數碼土地界線等,該等資料屬地政總署所有。 北圍村 地圖所顯示的範圍,只為有關現有鄉村 ╱ 墟鎮在 2019 至 2022 年舉行的居民代表 ╱ 街坊代表選舉或補選而劃定,並不可作任何其他用途。 消費券可用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所涵蓋的公共交通服務及的士等,並不會對「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計算補貼有任何影響。 使用AlipayHK支付寶、Tap & Go拍住賞領取消費券可以將 $5000 消費券合併使用,八達通由於有儲值上限限制,所以不能合併使用不同期數的消費券。 🚘 山頂文物徑前往方法:中環港鐵J2出口外轉右,穿過遮打花園向皇后大道方向行,橫過行人路後沿著花園道直上山頂纜車總站。

北圍村

錦田由鄧氏建鄉,先建有北圍(水尾村) 和南圍 (水頭村),其後人擴展至其他圍村,亦有鄧氏分支至大埔頭、粉嶺和屏山鄉。 元朗居民一直這樣說,從雞公山上看到的土地,都是鄧氏所有。 村屋是不少香港人的居住選擇,除了因為樓價相對較便宜,亦因為村屋多數靠近大自然,居住環境亦相對舒適。 北圍村 House730搵樓大本營網羅香港各區村屋售盤,買家可根據村屋售盤的面積、售價、位置進行篩選,每個村屋售盤的資訊均列明於樓盤詳情內,心水村屋一目了然。 初無圍牆,及至清朝康熙初年,由於地處瀕海,為防寇盜,鄧珠彥和鄧直見才加建了6公尺高的青磚圍牆。

北圍村: 香港圍村列表

現今周圍都為丁屋,或者出售丁屋興建成私人屋苑,有裕景居、康樂花園、康樂豪園、秀麗花園等。 圍頭村,香港一村,亦係一地,喺大埔以北,牛牯嶺以東,康樂園以西,泰亨之南,林村河之北,英文寫Wai Tau Tsuen。 北圍村 在錦田水尾村的鄉公所迴旋處起步至水尾村遊樂場側的「錦田樹屋」。 由樹屋左走接回村中主車道後右轉,在水頭村公廁前大樹左轉至涼亭。 橫過便母橋,續走至周王二公書院,再經露天停車場,右轉返回錦慶圍的主車道左轉。

  • 祠堂的後進供奉了多個鄧氏祖先靈位,當中包括最初介紹過的錦田開基祖鄧漢黻和鄧清樂。
  • 北圍村的歷史建築及文化景點甚多,其中於清朝道光年間興建、供奉文昌和關帝及提供教學的水頭村「二帝書院」更是香港法定古蹟,位於水頭村的周王二公書院、鎮銳鋗鄧公祠、清樂鄧公祠也歷史悠久;水尾村的樹屋、天后廟等則具有特色。
  • 鄧氏遠祖鄧符協早於北宋時來此定居,後來族人鄧伯經與另外兩人於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至1487年)建築圍村居住。
  • 小巴總站設於水尾村68號村公所外,為新界專綫小巴601線及其支線601B的總站,附近設有天后古廟(水尾村62號)。
  • 為了阻止沿海居民接濟鄭成功,於康熙元年 下令遷海,迫令沿海居民必須於三天內向內陸遷徙 50里,香港居民家園盡失、漁鹽業廢置及田園荒蕪,清兵開挖界溝築界墻駐守海界。
  • 泝流園又稱知稼堂,屬於二進式建築,由鄧權軒於乾隆四十年 ,原本是村解決族中原為解決糾紛用,其後改為卜卜齋學堂,泝流園自從錦田公立蒙養學校創辦後便停辦,現時成為村中村務之用。
  • 一般觀光旅客遊錦田,會乘車從水頭村進入,我們則沿治河路一邊的水頭路入村,因為一進村已經是高潮,好幾幢歷史建築群包括清樂鄧公祠、長春園和廣瑜鄧公祠等,全部落在眼前。
  • 西貢白腊村遠離塵囂,村落至今仍是無污染的古老客家村莊,因此有「世外桃園」之稱。

書室於1994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經重修後於2005年正式開放,並於2010年獲確認為一級歷史建築。 鄧虞階書室於 1970 年代終出租作發泡膠工廠,1985 年左右之後一直空置。 現時鄧虞階書室雖然空置著,仍然由在旁居住的鄧虞階後人打理。 話說二帝書院之興建前,附近有一幢五層高風水文塔,座落於水頭村和水尾村之間,庇佑族中子弟中科舉,不過於道光年間被毀,於是在鄰興建二帝書院。 北圍村 正因為新界各區的鄧氏村落都有供奉關帝的,在二帝書院於1992年被列為古蹟的同時,展開緊急維修;更在1994年全面維修,並開放予市民參觀。 泝流園又稱知稼堂,係屬於二進式建築,由鄧權軒於乾隆四十年 ,原本是村解決族中原為解決糾紛用,其後改為卜卜齋學堂,泝流園自從錦田公立蒙養學校創辦後便停辦,現時成為村中村務之用。

北圍村: 西貢蠔涌新村雙號屋 情人節2200萬元成交

先後探訪過元朗「四大古橋」:錦田便母橋、公庵會仙橋、白沙達道橋、八鄉利達橋,四大古橋都有百年歷史,最舊要數上這一條便母橋。 錦田水頭村的便母橋,由錦田鄧俊元建於康熙四十九年 ,出於一份考心建造一條石橋,方便其母親穿梭水頭村和錦田泰康圍探望。 石橋由六塊花崗石板,並排架於石墩之上,同時在奠立了一個花崗石碑記載這件事件。 據悉便母橋前後興建了六年,相信錦田鄉各村無論祠堂或書室都正值大興土木,未能暸解一條石橋會佔去六年時間。 事實上鄧洪儀有四名兒子:鄧欽、鎮、銳、鋗,長子鄧欽一房己建有清樂鄧公祠,而鎮、銳、鋗三房後人合建了鎮銳鋗鄧公祠。 北圍村 所以錦田水頭村和水尾村,各建有一間廟宇供奉洪聖和天后,兩者都是中國著名水神,希望水神保祐村民風調兩順,始終錦田平原依水而生,遍佈河水及農田,敬拜水神是希望河水不會氾濫淹沒農作物,亦保佑村民出入平安。 元朗橫洲東頭圍及五和黃屋村後各有一幢著名的二聖宮供奉洪聖爺,洪聖即南海龍王,深受中國華南一帶漁民信奉,沿海漁民建廟祀奉,與天后娘娘同屬海神,唐朝皇帝曾冊封為南海廣利洪聖大王,宋朝時更加封為「洪聖廣利大王」,具廣納財利之意。

北圍村

先後橫過錦田河後及錦田繞道,經錦田市街(錦田公立蒙養學校),再右轉至錦河路走至錦上路港鐵站。 三代住在大涌口的邵先生指出,雖然歷年來大涌口都有水浸問題,村民亦會做好預防措施,例如安裝水閘,「以往水浸水位只會在小腿附近,但今次的水災卻到大腿。即使有水閘也擋不住積水」。 邵先生表示,聽同居父母憶述,當時水浸滿一樓,他們需暫避到二樓。 一些處於低窪地方的鄰居,則兩層房子全被浸,要消防員把他們救出。 多區傾盆大雨釀成嚴重水浸,其中西貢鄉郊地區例如北圍、鹿尾及蠔涌一帶更是重災區。 地 方 - 新 界 東 認 可 鄉 村 新 界 認 可 鄉 村 是 指 一 八 九 八 年 或 之 前 已 經 在 新 界 存 在 的 鄉 村 。 以 下 收 錄 了 在 一 八 九 八 年 或 之 前 已 存 在 , 位 於 新 界 東 面 的 認 可 鄉 村 。 宋五世祖百川公古墓建軍於宋朝嘉熙丁酉年,與胡氏孺人夫妻合葬,原位於東丫湖水湖邊的青湖尾嶺(土名)半山腰,壁上掛燈形,左旗右鼓。

位於泝流園不遠處,不過沒有特別牌匾標示,顯得異常低調,但這一幢建築物是村內眾書院之中最龐大的。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台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由於『宅谷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北圍村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此外,在現有的高爾夫球場建造時,曾大量砍伐樹木,使他擔心水土流失,會令到日後的水浸情況會更為嚴重。 由於現在北圍至蠔涌一帶正進行西貢公路第一期工程,日後大涌口也同樣要接受工程。 邵先生擔心,工程會為大涌口帶來更大影響,加劇現時水浸的情況,嚴重更可能造成人命傷亡。 故邵先生希望政府能正視大涌口的潛在危機,開始着手解決,並期望政府在公路工程上能提供其他方案代替,以減低對大涌口的威脅。 惟事發至今已經一個月,有居民表示,政府除了曾協助維修村內的大電掣外,未有主動提供援助,又指北圍村內從未有過嚴重水浸事件發生,質疑事件和進行中的西貢公路改善工程有關。 北圍村 有見及此,今日(7日),在西貢區議會大會前,數名村民在西貢將軍澳政府綜合大樓前向政府相關部門請願,希望當局能正視問題,徹查事件是否與工程有關,並向受影響的居民提供合理賠償。 早於北宋時期,鄧氏遠祖鄧符協已於該地定居,後來族人鄧伯經與另外兩人於明朝成化年間建築圍村居住。 初期圍村不設圍牆,直到清朝康熙初年,為防盜保安理由才加建了近6尺高的青磚圍牆。 村內原有的古舊建築物很多都已改建成西班牙式別墅,但走在其中,只要細心看看,仍不難發現充滿歷史痕跡的見證。

建築物正脊上有一對鰲魚裝飾,屋脊上刻有青龍浮雕、兩端有瑞獸一對。 建築物正門上,大門兩旁掛上門聯:「南陽世澤、稅院家聲」和一對頭門聯「系出南陽 濟濟蹌蹌 再覩勲名垂竹帛、派流錦水 雍雍肅肅 勉敦詩禮振簪纓」,大門上有「清樂鄧公祠」門匾。 建築物牆身以青磚築砌而成,屋面蓋以傳統的木結構人字瓦頂。 祠堂正面外牆獨特的灰塑裝飾和祠內刻工精細的木雕,至今仍然保留下來。 北圍村 清未時期之秀才,以現時的教育標準來說,秀才大約是小學程度,但是不要低看秀才,因為當時教育程度偏低,能夠成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和特權。 例如免除徭役,見知縣時不用跪拜、知縣不可隨意對其用刑、遇公事可稟見知縣等等,還有生活津貼。 除了秀才外,還有舉人,貢士和進士等,後者相等於現時大學博士級別了。

北圍村: 西貢 Pak Wai 北圍村屋出售

錦田水尾村中有一間「錦田樹屋」,據說前身是一間天后廟,也有說此為一所書齋。 1662年,清庭為斷絕沿海居民接濟明朝遺臣鄭成功,頒佈遷海令命令山東至廣東沿海(包括錦田一帶)居民遷入內陸五十里,自此石屋便告荒廢。 石屋之側,挺立著一棵細葉榕,繞屋蔓生,其樹冠達41米,估計樹齡逾100年。 北圍村 2004年,該樹因其獨有外型及文化價值被列入《古樹名木冊》。 西貢白沙灣區議員何偉航表示,對於這次水災,政府部門在事件發生一個月後,並未有向村民和其他持份者交代原因及事件的來龍去脈。 受水災影響的商戶和居民蒙受損失,政府卻至今仍未有主動向他們提及賠償安排。

至於官兵方面,涉及官員與平民間之賄賂行為,甚至有人買通守兵開放海界逃至台灣。 當時鄭成功佔據台灣作基地,在福建廣東沿海一帶進行抗清活動,於順治十六年 鄭成功的水師更攻陷江南,直逼江寧(南京),迫使大清朝廷種下遷界的決定。 為了阻止沿海居民接濟鄭成功,於康熙元年 下令遷海,迫令沿海居民必須於三天內向內陸遷徙 50里,香港居民家園盡失、漁鹽業廢置及田園荒蕪,清兵開挖界溝築界墻駐守海界。 而沿海空虛 ,正適合海盜乘機活動,直至康熙八年(1669年)朝廷終允復界,居民陸續遷回。 北圍村 康熙元年 下令遷海,這段時期香港一帶包括元朗錦田都是真空狀態,直至康熙八年(1669年)朝廷終允復界。 清康熙元年香港遷界,元朗居民遷界至茅洲,茅洲供奉的洪聖被當地人稱爲把港大王,祈望洪聖能幫他們守住港灣,免除颶風、洪水的灾難。 直至康熙八年,清廷批准復界,居民由茅洲回香港,據説茅洲把港大王挺靈驗,遐爾聞名,鄧氏設立元朗舊墟時同時建了一座大王古廟,把茅洲的南海洪聖大王請到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