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9大好處

北區 內容大綱

本研究將以建設新發展區成為一個可持續、環保、具高能源效益、以人為本及無障礙的社區為目標。 打鼓嶺將在建議的新界北部地區研究內重新規劃,以更全面地考慮相關因素,包括新鐵路基建所帶來的發展機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發表施政報告,闡述北部都會區的規劃和布局。 她說,都會區面積達300平方公里,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和更縱深的腹地,將盡享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紅利,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是香港一個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田徑及足球綜合標準運動場及康樂場地,位於新界上水天平路26號,鄰近龍琛路體育館,該地前爲天平山村寮屋區的一部分。 北區 粉嶺是香港其中一個宗教建築最豐富的地區,涵蓋香港六大宗教中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宗教場所。 新市鎮開發前,粉嶺曾是香港上流階層和外籍人士活動的集中地;它亦曾是香港北部重要軍事基地,有大量英軍駐紮,目前新圍軍營及大嶺練靶場爲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 時至今日,北區仍有不少鄉郊地方是邊境禁區,包括沙頭角和打鼓嶺在內,進入邊境禁區的人士須持有邊境禁區通行證(簡稱「禁區紙」),如欲途經文錦渡口岸及沙頭角口岸過境的人士,須乘搭指定跨境巴士路線,並持有有效旅遊證件過關,否則警方會要求有關人士落車及離開禁區。

  • 新市鎮開發前,粉嶺曾是香港上流階層和外籍人士活動的集中地;它亦曾是香港北部重要軍事基地,有大量英軍駐紮,目前新圍軍營及大嶺練靶場爲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
  • 發展局表示,除了《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外,新界北部仍然有大片未被開發的土地(包括從邊境禁區釋放出來的土地)可以考慮作為應付香港土地供應需要;特首梁振英在《2013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更提出,規劃署將會就新界北部的進一步發展進行規劃研究。
  • 隨着粉嶺南政府綜合大樓於2014年落成及粉嶺南公共圖書館於2016年啟用,粉嶺新市鎮的建設大致上宣告完成。
  • 北區區議會除了成立4個委員會分別討論及跟進北區的交通及運輸事務、社區建設、文化及康樂事務、社會服務、勞工及經濟事務,以及地區小型工程及環境改善事務外,北區區議會亦設立一個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積極參與管理部分地區設施,包括圖書館、社區會堂、休憩場地、體育場所及游泳池等。
  • 至於節日及地方活動方面,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打鼓嶺及沙頭角會舉行天后誕的慶祝及祭祀儀式。
  • 環保署否決九廣鐵路公司就落馬洲支線興建高架橋貫穿塱原的計劃,令九鐵改以地底隧道形式穿過塱原。

1986年香港輕鐵系統擴展研究計劃更曾討論將輕便鐵路伸延至上水及粉嶺,但計劃不獲接納。 區議會是香港的區議會,於1982年成立,共有22個議席,當中包括18位民選議員及4位當然議員,管轄包括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分區。 北區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第六屆北區區議會有18名民選議員及4位當然議員,現任北區區議會主席是羅庭德先生,副主席為李冠洪先生。 與上水相比,粉嶺在回歸後的發展較爲平穩,主要體現在居民人數的增長。 1999年至2003年間,粉嶺南牽晴間、昌盛苑、雍盛苑及聯和墟東北面三個私人住宅項目相繼入伙,粉嶺法院大樓及粉嶺健康中心亦於千禧年後於粉嶺站北面落成。 隨着粉嶺南政府綜合大樓於2014年落成及粉嶺南公共圖書館於2016年啟用,粉嶺新市鎮的建設大致上宣告完成。 在2016年底和2017年初,粉嶺更先後有兩間戲院分別在粉嶺名都和聯合墟新建的逸峯廣場開業。

北區: 香港十八區景點

該處建有公屋皇后山邨及居屋山麗苑,總站設於皇后山邨皇頤樓對出。 北區是香港境內最北面的地區,亦是目前最能保留傳統新界鄉郊特色的地區之一。 早期村民以務農為生,在上水石湖墟和粉嶺聯和墟販賣農作物,是居民的聚集點。 北區分設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鄉事委員會,因此在1970至80年代本港確立行政分區前,北區曾被稱為「上粉沙打」。 蓮塘口岸/香園圍邊境管制站是興建中的香港與中國大陸深圳的第七個出入境陸路管制站,位於打鼓嶺最北端的香園圍附近,於2013年7月動工,預計於2018年落成。 興建此管制站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舒緩文錦渡管制站與沙頭角管制站原已近飽和的車流量,連接深圳多條高速公路直達惠州、汕頭等地,建成後與已有的深港西部通道及將來的港珠澳大橋分別成為香港連接粵東、粵北和粵西的三條主要通道。 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邊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除少量哨崗外,基本上不設防,香港市民可以自由從北區出入邊界,文錦渡、羅湖和沙頭角為主要地點。 然而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及冷戰的開展,兩地政府開始在邊界設立關卡,香港於1951年設立邊境禁區。

北區

為減低2019冠狀病毒病傳播的風險,政府呼籲所有對身體狀況有懷疑的人士,或有感染風險的人士(如曾到訪有疫情爆發的地方或曾接觸陽性檢測個案)盡快進行檢測,以及早識別感染者。 上水 (符興街) 總站:位於石湖墟遊樂場對出的一段符興街,是一個紅色小巴總站,以前往坪洋的紅色小巴為主。 的路線並不會重複在相同港鐵站的兩邊車站上落客,乘客要留意上落客地點。 關於上述兩港鐵站連接之巴士站資訊,詳見本典條目上水站及粉嶺站。 邱厝子:這裡早期是邱姓族親經營的大聚落,後來因為遭受火災、兵亂,紛紛遷走,加上邱姓族親人丁不旺,賴姓族人陸續遷居此地,而取代了邱姓聚落。 邱厝仔的範圍包括雙十路以西,到中正公園、文心路,南起臺中公園等地。 大多數來港的遊客都喜歡在中環欣賞殖民時期留下來的建築物,經常錯過了北區。

同年粉嶺狩獵會兼成賽馬俱樂部,在沙頭角道軍地以灌木建立馬場,並在冬季星期日舉行賽馬,當中包括跨欄賽和障礙賽。 由於地處低窪平原,北區不少地方於雨季會出現水浸,多處為香港的水浸黑點,香港天文台會因此而發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渠務署亦於北區進行多項防洪工程。 北區校網中有 4間官立中學,37間津貼中學,2間直資中學,共有43間中學。

北區: 社區參與計劃

上水孔嶺、上水華山、吉澳等地曾發現新石器時代及靑銅器時代文物,至於先秦時期和兩漢時期的文物,則在而沙頭角谷埔以及上水華山發現。 唐宋時期,本區有了進一步發展,南宋寶祐六年( 西元一二五八年),本區龍躍頭村人士鄧炎龍中舉,成為香港地區首名舉人。 清代嘉慶二十四年( 西元1815年)刊行的的《新安縣志》曾記載古洞村以及上水村等多條北區的村落。 的上水及粉嶺一帶古時名為雙魚市,因為區內上水北面的雙魚河而得名。 新界五大氏族其中的上水侯氏、上水廖氏、粉嶺彭氏及龍躍頭鄧氏自公元10世紀起便陸續移居現時的北區。 英國租佔於新界後,1899年準備接收新界,但曾遭受新界居民聯合抵抗,上水、粉嶺等地村民亦參與其中。 至正式接管後,港府將北區劃分為上粉沙打區,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及打鼓嶺各取頭一個字組成。

行動中,上水之虎反撲,印度裔警員 Rutaan Singh 當場死亡,上水之虎也被擊斃。 同年3月12日 Ernest Goucher 於當時稱為「國家醫院」(Civil Hospital)的西營盤醫院傷重不治,葬在跑馬地公墓。 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打鼓嶺地區的村落共同興建長山古寺,原名長生庵,供奉佛祖、觀音及地藏王。 北區 1669年,清康熙八年(己酉),海禁令尚未廢除,船隻仍不能出海,但准許居民可以陸續遷回故地。 王周兩人逝世後,上水侯氏、上水廖氏、龍躍頭鄧氏和太坑文氏四大族集資在石湖墟現巡撫街一帶興建「報德祠」,以紀念兩人的恩惠。

注意:以下顯示的收生組別,是估計中學大概會收到什麼組別的小六學生。 組別分類只作參考,而且資訊來自多個不同途徑,人云亦云,請用戶小心求證,不要盡信。 中學收生情況年年不同,網站對於錯誤的組別估計,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村莊由五個當地家庭聯合興建,一入村,左手邊就能看見五個相鄰的宗祠,還可能遇上一些坐在祠堂外納涼、聊天的老村民。 右手邊則是一座建於戰前的鄉村學校,拐角處還有一個客家圍村,其外牆至今完好無損,在香港的客家村落中實屬罕見。 在夏季炎熱的下午,村裡的老婆婆們經常會聚集在涼爽的瞭望塔裡,坐在長椅和板凳上,聊天喝茶。 「在『五圍』中,只有我們村至今還保留著舊村門。」一位婆婆自豪地介紹 。 村大門的門框以花崗岩製成,當中打了幾個圓孔,做插門栓之用。

目前沙頭角、鴨洲、吉澳、澳背塘、西流江以及往灣州均為海魚魚類養殖區。 2019年6月25日,市民鍾先生在北區醫院急症室求醫期間,被押送他到醫院就診的警員虐待,事件在8月20日林卓廷和鍾先生的家人的記者會上披露。 2012年2月16日,首階段縮減邊境禁區範圍,「米埔至落馬洲管制站段」及「蓮麻坑至沙頭角段」禁區解封,沙頭角塘肚、山咀、新村、擔水坑、蕉坑及木棉頭六村剔出邊境禁區範圍。 1915年,3月8日,上水警署接到村民報案,在龍躍頭發現虎蹤,遂派出歐裔警員 Ernest Goucher(警員編號 PCA126)和 Hollands,帶備霰彈槍和手搶試圖獵虎。 這頭身長2.6米、重131公斤的老虎,卻是一頭猛虎,突然撲出襲擊兩警, Goucher 遇襲受傷, Hollands 隨即以手槍擊退猛虎。 當時的警方新界助理總監當奴寶靈翰(Donald Burlingham)聞訊後重組行動,並親自帶隊,圍捕老虎。

北區: 政府資訊公開

在香港南端的維港都會區,將繼續為金融和商業服務業提供發展空間。 而在北端的北部都會區,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我們將秉持城市與鄉郊結合、發展與保育並存的概念來建設,為大家提供優質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以及便捷的康樂和郊遊空間。 (丙)解決土地房屋供應短缺問題:土地供應不足一直制約了香港的商業、社會和民生服務的發展,居住環境狹窄及樓價高企更是最尖銳的矛盾。 透過釋放出更多可善用的土地作發展和居住用途,是緩解住房難、樓價貴的關鍵之一。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及其帶來理順其他地區土地用途的機會,將可為未來20年的土地需求提供重要的供應方案。 對中國文化歷史有興趣的人士,可在北區找到很多富中國傳統色彩而又保存得極佳的建築,如建於明朝期間(公元一五二五年)的粉嶺松嶺鄧公祠,全港最大的祠堂上水廖萬石堂,及位於吉澳島的天后宮等。 此外,沙頭角鹽灶下的白鶴林、粉嶺流水嚮水塘,亦是難得一見的勝景。 至於節日及地方活動方面,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打鼓嶺及沙頭角會舉行天后誕的慶祝及祭祀儀式。 林鄭月娥指出,要有效落實發展策略,建設北部都會區,特區政府須提升高層督導,強化跨局部門協作,制訂成效指標方便監察,並與深圳巿政府緊密聯繫,共同推進相關項目。 她說,其中一個可能性是下一屆政府設立副司長職位,負責領導包括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願景等大型區域發展。

北區: 北區 臺中市

時任警務處處長麥景陶自1948年於邊界建設了多座被稱為麥景陶碉堡的混凝土碉堡作為監察深圳河對岸用途。 為了重新啟動新發展區的發展計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及規劃署於二零零八年六月展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簡稱「新發展區研究」),此研究於二零一三年已大致上完成。 位處香港最北,與深圳市僅一河之隔,是連繫港深兩地的重要通道。 北區幅員廣闊,人口約31.5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人數2,330人,居民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4,400元,居於自置居所住戶百分比為57.7%。

北區區公所是臺中市政府在北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臺中市政府。 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並置一名主任秘書襄理區務。 北區為臺中市議會第九選區,在市議會的65席市議員中,北區共選出3席區域市議員(不含平地原住民與山地原住民議員)。 在2010年縣市合併前,北區人口曾為原臺中市最多、臺中縣市第二多(僅次於豐原區)的行政區,但其後已被北屯區、大里區、太平區、西屯區、南屯區等高成長率的行政區超越。 如今的北區發展迅速,起重機無處不在,還有多條興建中的新公路。 儘管如此,這裡仍保留了其古老恬靜的風貌和眾多傳統特色,值得你專程前來。 粉嶺和上水由於缺乏天然地理分界,其分界線在新市鎮發展期間因應既有市鎮發展及交通資源分佈而有所調整,例如原來的粉嶺第36區在建成清河邨後,因該處與上水市中心的距離和交通網絡更緊密,故改劃入上水區,現今多稱該地爲「上水南」。 北區是香港少數仍有農業生產的地區,主要生產花卉、生菜、白菜、芥蘭以及菜心等。 漁農自然護理署為支援香港的農業發展在上水蓮塘尾設有大隴實驗農場。

此外,近年亦有不少組織和團體意欲推動復興香港農業,而新市鎮的建議選址有不少地方仍然維持小規模的農業活動,對於新市鎮建設與本地農業發展孰先孰後的爭論也成爲針對北區新市鎮的主要反對力量。 上水第27區(彩蒲苑以北)土地將會興建公共屋邨寶石湖邨,共3座樓宇提供900個單位,預計2020年落成。 粉嶺第49區(雍盛苑以西)將會興建2座公屋樓宇,預料提供超過900個單位。 粉嶺第48區工業用地(現何家樓村一帶)正進行公營房屋發展研究,初步估計可興建提供超過4000個單位的大型公共屋邨。 北區 另一方面位於市區卻不斷有新校落成,不少學校更一分為二,並遷入新發展區。 而上水宣道小學,亦放棄了原來位於石湖墟的教會用地而遷往聯和墟仁濟五中的舊址。 由於區內適齡學童愈來愈少,不少學校都面臨殺校問題,這由其以村校為甚。 在2005年度學年,打鼓嶺各村各共有四間小學,但到2006年度,當中有兩家將會停辦,而另外一家亦因為沒有小一新生而亦行將摺校。 而位於沙頭角吉澳的吉澳公立學校,亦由2004年度的7人,減至2005年度的1人。

(乙)產業發展更均衡合理:金融以外,創科將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能提供大量的優質就業和創業機會,須預留充足的空間吸引創新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落戶並持續發展,並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改善過去產業和經濟增長過度集中這缺點。 走完文物徑,回到沙頭角公路時,遠處不僅可以看到山峰,還能看見一棟棟高層豪華住宅大樓。 香港的古物諮詢委員會在1999年設立了龍躍頭文物徑,以保護這些村莊的歷史風貌和村民的生活方式。 儘管周邊地區正在經歷迅速的城市化發展,但文物徑沿途的建築物基本保存完好,村內仍然有人居住(文物徑上設有標示提醒遊客避開某些區域,以防影響村民隱私)。 政府希望市民通力合作,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願檢盡檢」,同心抗疫。

結果在2006年學年開始前,在沙頭角及打鼓嶺多家村校一同宣佈結束,並把教師及學生分配往同區其他學校就讀及就職。 1990年,粉嶺中心、北區中央公園(今北區公園)及沙頭角公共圖書館啟用。 北區 這套以實據為本的社會指標是一項輔助工具,供社會福利署(社署)各福利專員與地區福利規劃指引一併使用,以便進行地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