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东街6大優勢

利东街 內容大綱

不要小看一个红包袋,制作需时五个月,由设计、做模、啤封、印版到审视,如果效果不好还要重印之后才会大批印刷及烫金。 发言人刘丽萍表示,所谓数码喜帖是一张光碟,载有新人的一辑照片,并配上音乐;新人又可将照片放入公司结婚网页,让亲友上网浏览,“数码喜帖除通知亲友结婚,重有留念价值”。 金辉烫金印刷公司负责人陈上勇更乐观地表示,迄今平均每日接8宗订单,料2004年生意会较2003年上升五成。 2004年特别推出一款黏花喜帖,最多顾客选择;另一款受欢迎的是2004年才有的古铜色喜帖。 志成店老板娘陆太自豪地说:“连董生、陈太、李生都来帮趁我印红包袋。 利东街 董生应该是指董建华,特区首任行政长官;陈太是指陈方安生,曾任特区政务司司长;李生应该是指李柱铭,著名大律师,曾任民主党主席。 谢霆锋和王菲秘密结婚时就是在“Joy’s Card”的贺咭公司定做喜帖的。 20世纪70年代,不少印刷店开始印制各式各样的日历、喜帖、红包袋及挥春挥春,粤语,即春联。 钱锦标等人回忆说,70年代每个家庭兴起张贴一帧彩色月历。 初期的印刷街小店,多以印制信纸、信封及文件、名片为主,是香港出版业的雏形。

利东街

市区重建局认为这个方案在财务上可行,发展商同样能赚钱,但能较好地保留街道的历史价值。 此外,H15关注组还做了一些相关的摄影展览、书籍出版、电影拍摄等。 囍汇是利东街重建项目,坐落在香港湾仔小区心脏地带。 公共空间和商场以「林荫大道」为主要设计概念,加强了市区/社会/文化和传统的相互系,令坚尼地道至湾仔海傍一带设计相生相融。 开放式露天空间与餐饮消闲轻易成为城中新的聚脚点,为湾仔区增添了魅力。 2004年中,市区重建局曾举行设计比赛,征求利东街重建计划的设计概念,但最后选出5个概念上有冲突的作品作为优胜者。 利东街 而于2004年底,湾仔利东街居民向城市规划委员会递交一个重建的方案,成为香港首个由居民设计的市区重建方案,着重保留旧区原貌,惟城市规划委员会以方案不够专业等理由,拒绝考虑这个方案。 早于1999年,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已有意将利东街重新发展成一个综合发展区。 2004年初,香港市区重建局正式将湾仔南部部份地区,即利东街及其附近一带,纳入H15市区重建计划,引起当地居民回响。 不少人认为重建区内的楼宇并非特别残旧,没有需要实时进行重建。

利东街的街坊们都纷纷参与更新方案的策划,筹备资源,文化宣传等。 提出哑铃方案即利东街头和尾都建高楼,保留中间的唐楼成为行人街,保存喜帖街的面貌和生机。 喜帖街的前世叫作利东街,上世纪六十年代,港英政府将印刷工厂集中于湾仔的利东街一带,成为利东街的主要业态,因此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印刷一条街。

利东街: 设计物语

不少人認為重建區內的樓宇並非特別殘舊,沒有需要即時進行重建。 而且很多人亦憂慮重建計劃會扼殺了利東街甚至灣仔舊區的傳統特色。 举办婚礼的新人,几乎每一对都会去喜帖街比较选购。 2004年初,香港政府计划重新开发此区,并命名为H15。 此举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一些反弹,并与政府协商保留这段历史意义浓厚的喜帖街。 2005年11月5日,政府正式回收利东街的业权,大部份楼宇已经重门深锁,十室九空。 首站于2019年1月24日至2月28日期间,于「利东街」与「The East」举行。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产业形成规模,边际效应才会递增,即规模愈大,成本相对减低,利润因而提高。

此外,重建前利東街原有的建築形式,除面向莊士敦道及皇後大道東的少數幾棟為高樓外,大部份皆屬於1950至1960年代成排連續的唐樓。 店鋪的外半部為陳列、接待及銷售處,內半部則為印刷的廠房,發展出廠、店合一的一站式銷售服務,此產銷型態常見於香港60年代的唐樓。 1979年起,中國推行改革政策,提供了廉價的土地及勞工,觀塘工業區的企業大舉北移,本地工業開始日漸沒落。 2001年香港政府將九龍灣及觀塘的「工業」用地改劃為「商貿」用地,容許將工業樓宇改建為商業、辦公室。 推動過程中,市建局盡力保存區內的歷史文化特色和社區網絡,並規劃適當建物面積予合適的社會企業經營,讓本區的重建能達成「故里憶昔、風土承傳、新城舊約、融薈重生」的願景與目標。 利东街 其二為設置「老店街」活化卑利街及嘉咸街,企圖將零售活動將集中在三個地盤的平台,地盤B的部分空間則用作售賣新鮮食品。 配合露天廣場及綠化用地,將連貫三個地盤的中心帶,並且再透過人工平台、空橋連人行動線並往外衍生。 旧区拥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容纳了廉价公共设施,使低收入群体有能力维持适度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其他族群的新移民也首选旧区,因为更接近于经济机遇和族群共同体,日常花费也不大。

4座住宅的總建築樓面達78.5萬平方呎,提供1415個面積約600平方呎的中小型單位。 而項目內共有3個共3.2萬平方呎的休憩廣場,改善區內綠化和通風。 市區重建局的方案,和H15關注組提出的啞鈴方案的最大分別,是市區重建局並沒有把關注組重視的「樓換樓,舖換舖」原則納入其中。 在1950年代,香港政府将刷店集中在位于湾仔南部,位于庄士敦道及皇后大道东之间的利东街,有传目的是方便监管,以防它们印刷非法物品。 而这些小店逐渐发展各种型式的印刷品,例如信封、信纸和名片。

  • 他表示,若重建利东街时商户被迫分开,不但会破坏“规模经济”,亦令商户营商环境困难,因为商户需要一段时间再树立口碑,令成本倍增。
  • 居住「利東街」附近,他們都對這座商住龐然大物建築有特別感受。
  • 发言人刘丽萍表示,所谓数码喜帖是一张光碟,载有新人的一辑照片,并配上音乐;新人又可将照片放入公司结婚网页,让亲友上网浏览,“数码喜帖除通知亲友结婚,重有留念价值”。
  • 該案採一次收購物業(房地相關權利),分期分區方式進行重建。
  • 期間並為小販提供電錶及推廣市集活動等,強化社區活力及彰顯地區特色,保留市場活力。
  • 1970年代不少印刷店亦开始印刷各式各样的喜帖、利是封及挥春等。
  •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製造業興旺,印刷業也相應蓬勃起來,政府將一些印刷店集中在利東街,方便監管。

本案由政府啟動,利益相關者主動參與,在保存傳統文化特色及搭配市場導向方向下,透過重建創造價值,達成「重建及保存有形、無形的地方特色」的目標,為新舊融合、保存與創新共存的案例。 第一階段2012年的招商計畫主要為地盤B(住宅、嘉咸市集),於2012年5月由長江實業(集團)附屬公司得標。 計畫內容係讓原地盤B的店鋪於開發時遷至地盤A、C,地盤B的嘉咸市集完工後,再遷回繼續營業。 期間並為小販提供電錶及推廣市集活動等,強化社區活力及彰顯地區特色,保留市場活力。 目前地盤B嘉咸市集於2016年11月正式啟用,銷售肉類、海鮮、水果與蔬菜共12個鋪位。 香港都市更新制度源自2001年「市區重建局條例」,而這個依特別法成立的香港都市更新專責機構──市區重建局(後稱市建局),遵循著發展局所制定的「市區重建策略」推展都市更新業務。 市建局扮演政府第一線的都市更新推動角色,業務不僅包含規劃設計,甚至還涉及整合、收購、招商等,17年來推動超過60個重建項目,重建了超過1,300幢老屋。 一是保留原有建筑物群/社区、文化特色和功能,只是改建原有基本建设,如下水道、公厕等。

利东街: 喜帖街简介

2009年6月,市建局公布利東街重建項目招標結果,最後由信和置業及合和實業合作奪標。 項目於2010年5月動工,提供約1,300個住宅單位,及商場部分,並將連接至港鐵灣仔站;住宅部分於2015年12月入伙。 1970年代不少印刷店亦開始印刷各式各樣的喜帖、利是封及揮春等。 利东街 舉辦婚禮的新人,幾乎每一對都會去囍帖街比較選購。 Free Guider 为全港轮椅人士搜寻各旅游景点、大小购物商场设施,提供最全面及准确的外游资讯,无障碍指数及点评。

喜帖街在香港逐渐为人所知,创造了利东街最辉煌的年代。 除了方便新人“一站式”讨价还价,也成为香港的“景点”。 举办婚礼的新人,几乎都会去喜帖街选购,也会在那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从裁缝街、印刷街到世界知名的喜帖街,利东街与湾仔旧区的其他老街一起见证了香港本土经济的发展和转变。 20世纪50年代后期街内地铺主要是士多、手工加工服装和小型印刷业,印制学校练习本、账簿及商品包装纸等,始有印刷街之名。 利东街 到60年代,因经常发生火警,新搬进的商户已变成做西服、洗衣、熨衫、打铁和幼稚园等行业的。 踏入70年代,中环的印刷公司搬迁至利东街,它们喜欢这里方便落货,印制日历的商铺开始多了。 80年代印刷喜帖潮流兴起,利东街才成为街知巷闻的喜帖街。 市建局的规划方案,是经过数年来多番谘询居民和社区之後订定的,特色包括以居民团体所倡议的「哑铃方案」布局进行设计,重塑利东街原有的矮楼街铺特色。

她补充说近年红包袋的热门颜色为古铜色和金黄色等,传统的红色更不愁捧场客,图案方面仍以好意头为主,如象征“年年有余”的鲤鱼、“花开富贵”的牡丹和“丰衣足食”的丰收果等。 除接受客人的设计订单,有30多年烫金技术经验的志成烫金,近年集中研究红包袋的花款设计,如多色烫金压花技术,期望可留住客源和跟内地印刷公司竞争,减少客量流失。 近年,行家都把工厂搬至内地,陆锦汉却留守香港,目的是为无时无刻能够亲自监控产品全部制作过程。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香港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香港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香港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湾仔区议会在二零零六年十一月讨论利东街项目总纲发展蓝图及在今年九月讨论有关的道路改善计划时均通过动议,要求尽快落实重建工程。 基地臨皇后大道東部分保留了3幢30年代末興建的四層樓高唐樓,其中便包括已成為香港共同的歷史視覺記憶,也是文創商品經常運用的「和昌大押」老舖。 經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物後,此三幢唐樓已被保留修復,並用作與婚嫁有關的活化用途;亦與租戶協作,於三樓空間設置了婚嫁傳統展示區,目前一樓店面為奇華餅店旗艦店營業使用。 除徒步街,另規劃有3個休憩廣場,以改善區內綠化和通風。 的重建经验表面上是精英的,不论是政治、文化还是商业精英,但实际上却表明了:精英们不再控制着对文化的占有与定义、对日常生活的掌控权。

利东街

利东街这种前铺后厂的经营模式,同附近的“楼梯铺”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利东街作为喜帖街或印刷街的主题,是香港其它地方找不到的。 而且利东街的建筑,除面向庄士敦道及皇后大道东的数栋为高楼外,全为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唐楼;整齐划一,而且天台相通。 而在地下的印刷店,善用了唐楼的特点,发展出厂店合一的一站式销售服务。 店铺的外半部为陈列室和接待及销售处,内半部则为印刷的厂房。 由于整条街道有很多印刷店可供选择,因为成为了很多香港人采购印刷品的首选之地,甚至吸引到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购买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印刷品留为纪念。 所以在H15这项目里,市建局的重建方案是要将它们拆卸,但我们亦很重视如何可以保留利东街的商业特色及社区网络。 所以,经过了两个月的考虑及与市建局的磋商,上星期由市建局主席公布了利东街重塑地区网络的计划,及借喜帖街的特色用“姻园”主体商场来重建。 做了这些大量的工作,我希望得到H15关注组的支持及谅解,更加重要的是要向广大市民及关心湾仔旧区重建的市民讲我们是有决心继续做这个项目。 因为市民亦见得到利东街已空置了接近一年,是时候要将这项目推出。

所以很难说因今天有人到城规会,而将工作再停下来,因为若政府是采取这种态度,相信不是市民乐见的,我们有效的施政会大大受到影响。 利东街(Lee Tung Street)俗称“喜帖街”或者“印刷街”,在港岛湾仔,离地铁站大概五分钟,距离蓝屋也不远。 改造之前以印刷喜帖及印刷品制作闻名,后来在2016年经过改造重开,成为了一条欧洲风情小街,但装饰上还保留了一些“喜帖”的主题。 这条并不长的街道上有一些有特色的商店,餐饮是一些异国料理,也有几间传统中式餐厅。 这里还有一间有名的日式咖啡店Omotesando Koffee,是不少粉丝的打卡地。 最近修好的地下商场还有一些新的小店铺和食铺出现。

从裁缝街、印刷街,到世界知名的喜帖街,利东街与其他老街一起见证了香港本土经济及其社区网络的发展和转变。 有些甚至集结了几代人的心血,经历了印刷行业随社会转变而求存的岁月,构成别具一格的本土经济。 上图是我从合和中心(位于湾仔皇后大道东的66层建筑)上看到的角度,中间低层两排建筑的街道就是利东街,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但走进去是很干净舒适的。 由于香港建筑的占地面积都比较小,土地谈判的代价大,所以形成一个个“牙签楼”。 在周围高矮不齐的“牙签楼”的映衬下,利东街的两排唐楼具有较强的整体感和独特性——不过现在已经拆掉了。 利东街 这个项目工程耗时六年时间,从2004年持续到2010年,花费35.75亿港元(2004年数据)的发展成本。 最重要的是,参与改造的居民提出了香港首个由下而上的规划方案,影响广泛。 我在香港的一段时间内,香港报纸几乎天天都有利东街的消息。 后来,这种“人民规划”的概念,被深水埗、嘉咸街等其他香港街道所借用。 至今香港政府、议会人士、城市研究者还时不时提及利东街居民的举动。

于中国传统的习俗中,猪象征百子千孙,故此传统婚嫁均会送上金猪予新娘,祝福新娘连生贵子。 希望猪年开枝散叶的夫妇可与象征聪颖的「利东喜盈猪」合照,一沾旺气。 此外,「利东喜盈猪」身上的金钱图案同时亦象征着聚财,家长可带同子女前来,一起迎新春,同时亦可感染「金猪」的聪明灵气。 此外,中国传统每年正月私塾(古代的学校)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灯笼,由老师「开灯」点亮,寓意前途一片光明,故此传统灯笼亦象征前景一片光明。 而希望来年添丁的夫妇则可前来祈求生子,取其谐音「添丁」,同时实现「添丁发财」的愿望。 但现在别再依依不舍的留恋它们了,街道要拆掉了,何况你也正要搬家。 但现在你该把它们忘掉了,是时候重新出发,放弃曾让你头破血流的理想了。 《喜帖街》讲的,就是那份岌岌可危的香港认同感,那个消逝的时代。

),俗稱喜帖街(囍帖街)或印刷街,是香港一條已消失的街道,位於香港島灣仔區,昔日是香港的著名印刷品製作及門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著名。 由於市區重建局計劃,利東街的業權現已被收回,並已於2005年11月6日起復歸政府所有,使印刷店絕跡,現時街上所有唐樓經已拆卸。 街道於2010年2月25日凌晨零時起封閉,重建後現已改作囍滙的商場及行人通道一部分。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店铺的自然流失与补充,利东街的印刷业亦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以印制喜帖闻名。 他有生意头脑,想到去婚姻注册处,从结婚告示板上拿取新人的资料,寄信去宣传印帖。 ”之后,印刷喜帖潮流兴起,便有了喜帖街的辉煌年代,“办喜事嘅人唔会再揾父母托人印,或者问酒楼”。 对於居民团体的建案,我们亦曾徵询保育专家的意见,认为利东街的唐楼没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或建筑特色,城规上诉委员会也有同样结论,并在今年四月十二日的会议中,决定不接纳H15关注组的上诉。 同时,经过结构工程专家的勘探研究後,结论是利东街的旧楼相当残破,不宜保留。 湾仔利东街/麦加力歌街重建项目是前土地发展公司在一九九八年宣布後未能开展的其中一个项目。 经居民代表及意见团体的大力游说下,政府及立法会早在市建局成立之前,已经承诺会要求市建局给予优先处理。

利东街曾经是香港婚庆专属的“囍帖街”,如今洋溢着浓浓的中西交融气息。 这里汇集本地和外国特色潮流品牌,从美妆、文具、名牌厨具到服装饰物都有。 你也可以到露天茶座、特色餐厅一边尝美食,一边享受异国悠闲的风情。 利東街曾經是香港婚慶專屬的「囍帖街」,如今洋溢著濃濃的中西交融氣息。 這裡匯集本地和外國特色潮流品牌,從美妝、文具、名牌廚具到服裝飾物都有。 你也可以到露天茶座、特色餐廳一邊嚐美食,一邊享受異國悠閒的風情。 旺角是香港最热闹的商业区,也是电影里常出现的地方之一,以旺角命名的电影就有许多:《旺角卡门》、《旺角双雄》、《旺角黑夜》… 庙街也是香港最负盛名的夜市,市井之味非常接地气。

利东街: 利东街市

而且很多人亦忧虑重建计划会扼杀了利东街甚至湾仔旧区的传统特色。 昔日的业主即使没有正式形成行业协会,也会存在一定的行业联合意识。 而且产业的集中,使他们在与客户的讨价还价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联合起来。 同行业业主之间形成的是“重复博弈”,通过信息的充分沟通,能够在与客户的(大部分都是)“一次性博弈”中突破“囚徒困境”,获得利益最大化。 而重建之后(除非是整体搬迁),由于分散到各地,信息沟通(包括业主和客户对新址的了解)成为问题,业主们一方面要损失一部分生意,一方面失去了可以依托的规模经济,从而失去了行业网络。 而对顾客来讲,分散的喜帖铺也增加了他们比较、选购的时间成本。 业权全部被收回后,虽然有人热心维系着重建后已破碎的社区网络,可是大家都忙着新的生计,昔日的街道工作分工系统亦消散了,随之空间上的方便与工作上的效率也难保了。

該項目基地面積約53,500㎡,總開發成本高達數百億元,是市建局歷來規模最大型的重建項目。 該案採一次收購物業(房地相關權利),分期分區方式進行重建。 推動過程中,曾因競投新鋪(重建後店鋪仍需標租)條件遭到安置商戶的反彈;古蹟保存的議題亦引發社會關注,包括80年歷史的唐樓「永和號」雜貨店、70年歷史的「英記堅炭」招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