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頓道8大伏位

5樓設有成人及兒童借閱圖書館,4樓則設報刊閱覽室、推廣活動室、參考圖書館、電腦資訊中心、多媒體圖書館及咖啡閣。 駱克道公共圖書館曾在2007年至2008年期間進行翻新工程,在翻新前當局曾舉行諮詢會,徵詢居民對圖書館改善工作的意見。 香港公共圖書館在2011年引入「智能識別」系統,採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管理館藏,駱克道館亦成為全港六間進行智能識別系統操作試驗的公共圖書館之一,於2011年12月27日開始進行試驗。 克頓道 山頂(太平山)是香港重要的旅遊景點,包括了山頂旅遊區,及連接中環至山頂的山頂纜車。 在山頂纜車站一帶,從高處觀看維港兩岸,景色壯觀不在話下,如在晚上欣賞,那種醉人的夜景,更是畢生難忘。 除了本地居民及外國遊客外,近年因有「自由行」的帶動,山頂一帶,特別是假期,總是人山人海,水洩不通,國內同胞,到處皆是。

【本報訊】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食水減壓缸的清拆工程煞停,但原來有另一座同樣逾百年歷史,同屬古羅馬式建築的山頂克頓道食水配水庫,早年已被水務署「靜悄悄」拆卸重建。 水務署昨稱,上述配水庫已於2011年拆卸,並在原址建造了新配水庫。 該署表示曾諮詢古物古蹟辦事處,並建議保留其中兩條支柱及相連拱頂的紅磚構件。 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食水減壓缸的清拆工程因惹爭議而煞停,但原來有另一座同樣逾百年歷史、同屬古羅馬式建築的山頂克頓道食水配水庫,早年已被水務署靜悄悄拆卸重建! 每次到太平山遊覽,總覺得山頂下的維港是非常美麗和吸引,所以久不久都會到此一遊,順道在附近行山。 克頓道 相信很多人也有這個想法,故山頂一帶的行山徑,包括盧吉道,山頂公園,龍虎山克頓道等,雖不致於水洩不通,但假日必定是絡驛不絕。 尤其是龍虎山郊遊徑,除維港兩岸以外,還可參觀當年香港防衛線的炮台遺跡、維多利亞城界石及香港大學,是一條景點不少的行山徑。 註 – 叫價參考資料由中原地產代理有限公司提供(持牌地產代理牌照號碼 C ),每小時從中原網上搵樓及伺服器更新。 館內也設有圖書館目錄終端機、可即時更新借還記錄的智能還書站、應用無線射頻辨識技術的自助借書機、自助影印機等。

  • 搭升降機到港大的一層,經天橋到黃克競樓的平台,轉左行往許愛周科學館,至一環境優美的小廣場,轉右往紅磚牆,有斜路上去。
  • 松林炮台昔日的炮台,位於港島西的龍虎山附近,由英軍建於1901年至1905年落成,主要防禦法俄的入侵,及後於1941年被日軍炸毁大炮。
  •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 2006年,政府耗資 1.6億港元動工興建寶珊道山泥傾瀉防治工程。
  • 開始於舊山頂道近地利根德里,當年入口處設有一祉旗點,監察維多利亞港,第一段一直通至克頓道。

2011年,克頓道食水配水庫被拆卸,並原址建造一個新的配水庫。 克頓道

若果目標為本,只求上西高山頂的觀景台打卡的話,更可以搭車上到去凌霄閣起步。 夏天天氣炎熱曝曬,行山人士必須慎重決定行山路線,最好選擇樹蔭多、路線短、上斜少、補給多及退路多的。 以下10條行山路線符合部分特點,為夏天行山之選,但本文只提供路線概要,若果有意前往這些路線行山,請大家閱讀更多相關路線介紹及資訊,出發前請做足準備。 『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台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者。 克頓道 由於『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若有任何爭議瓜葛,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等,『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走至路口,踏上右方的石級依路牌往山頂方向上行,途中可仰望西高山的峭壁,不久到達龍虎山景觀台。

克頓道: 巴士

行到凌霄閣,轉右沿山頂道行一會,之後轉左入山頂廣場的巴士站,乘搭巴士或小巴離開,其中有15號巴士到中環。 看完風景後,就原路折回,經樓級落到夏力道旁的休憩處。 最快回到有交通工具的地方,是沿夏力道行,往凌霄閣及山頂廣場。 這段夏力道平坦好行,長約1.2公里,20分鐘左右就行完;沿路有街燈,就算等完日落才離開西高山,這段路都有照明。 繼續行樓級上,你會見到標示二分一的木牌,此時山路逐步變得開揚,你回頭看看,可在樹叢中見到奇力山的風景,再行上一點,連扯旗山頂都見到。 不久,就會再見到小木牌,代表你已經行了四分三段樓級,快到西高山山頂。 克頓道 【2020年10月12日更新】香港大學加強保安措施,如果外人經過港大校園範圍上山的話,需要向門口的保安出示身分證登記。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MA TAO LI GEOFFREY)購入一位於西半山克頓道5號慧苑的高層單位連一車位,交付日期為9月13日。 該單位實用面積為1475方呎,現時實用面積呎價3.2萬元,繳交樓價4.25%作印花稅,買家以首置身份入市。 水務署表示曾就上述工程諮詢古蹟辦,古蹟辦亦知悉當時情況為不可透過維修解決問題,故對工程不持異議。

克頓道

碧珊徑平坦好行,綠樹成蔭,幾乎不覺得曬,途路還有大量休息點,例如涼亭及長凳。 途中,碧珊徑的右方有不少分岔口,皆可落山,例如往香港大學或薄扶林道。 克頓道 這條路線的起點十分方便,就是港鐵香港大學站A出口,出發前可在地鐵站內便利店的補給。

駱克道公共圖書館為香港政府WiFi通熱點之一,公眾可以於館內免費使用Wi-Fi。 駱克道公共圖書館的前身為市政局灣仔公共圖書館(Wan Chai Public Library)及舊跑馬地公共圖書館(Old Happy Valley Public Library)。 前者於1979年1月19日創立,館址位於軒尼詩道廣生行大廈閣樓;後者則在1982年6月30日成立,位於跑馬地奕蔭街26號奕雲樓地下。 克頓道 由於後者僅為地舖(現用作髮型屋),面積極為細小,因此館內不設座位,是一間以借還為主的小型圖書館。 山頂雖高,但如果從香港大學經龍虎山(克頓道)走上去,卻是不難(因絕大部份路段為馬路),沿途還可參觀荒廢了的松林廢堡及炮台,及在起點處的香港大學遊覽一下。

路線山頂纜車站、盧吉道、克頓道(龍虎山郊野公園)、松林廢堡、維多利亞城界石、香港大學。 終點交通於香港大學門口有多條港島巴士線,包括3A、4、4X、7、37A/B、40、40M、46X、71、91、94、970、970X及973。 克頓道 維多利亞城--這個看似熟悉但又陌生的名字,原是英國佔據香港初期,港島中西部的一個城市。 據各種資料顯示,維多利亞城包括了當時的西環、上環、中環及下環。

克頓道: 資訊科技設施

筆者這次選擇乘坐電車前往,在山道站下車後,找到山道行車天橋,再沿橋底上山,即可到達香港大學。 評審小組會按既定的六項評審準則,即歷史價值、建築價值、組合價值、社會價值和地區價值、保持原貌程度及罕有程度,重新檢視有關項目的文物價值及評級,然後將建議提交古物諮詢委員會考慮。 古諮會亦會按上述六項準則,及考慮公眾及評審小組的意見後,才會確定是否更改項目的現有評級。 古蹟辦指,會按現行機制對薄扶林輸水管的文物價值研究與水務署緊密聯繫,並對具文物價值的項目進行評級工作。 克頓道 盧吉道大多有樹蔭,如果沒有樹蔭,就可以見到開揚景色。 這條路全長約6公里,其中近4公里都是馬路,就算慢慢行兼影相,3小時都應該行得完。 憑印象說,這條路有八成都在樹蔭之下,如果沒有樹蔭,大多是看風景的位置。 從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的後門離開,沿石屎路直行,踏上繞龍虎山山腰的碧珊徑。

由此右轉數步後便從左面急斜的梯級下走至薄扶林道的巴士總站。 沿薄扶林道左轉,經富林苑入口再前行少許,至行人隧道口旁邊的第八座界石。 沿舊山頂道一直上行至凌宵閣後,先走夏力道,再在高西郊遊區接克頓道下降。 經過松林炮台入口後,在接下來的分岔路口先右轉,繼續下走克頓道至第六座界石(克頓道配水庫以南)。 據古蹟辦的網頁資料,這克頓道界石是唯一自安放後沒有被移動過的界石;從參觀全部六座界石所得,這也是唯一附有較詳細連地圖介紹的界石。 克頓道(Hatton Road)巴士站,位於港島中西區半山旭龢道、干德道與克頓道交界後、近寶珊道1號,屬單向西行中途站。 克頓道食水配水庫建於1908年,面積約540平方米,圍牆及地台由混凝土建造,並用紅磚鋪蓋圍牆內壁和建造支柱及拱形上蓋。

(又稱四環,下環即現時的灣仔及銅鑼灣一帶。)於1843年被命名,以紀念1837年登基的維多利亞女皇。 1903年,政府刊登憲報,劃出維多利亞城的範圍,並在城的南緣,由現時的西環至跑馬地一帶的山坡上豎立了六座界石為記。 至今,這六座界石仍在路邊,或在遊樂場內,我們很容易找得到。 開始於舊山頂道近地利根德里,當年入口處設有一祉旗點,監察維多利亞港,第一段一直通至克頓道。 但1972年6月18日,因持續暴雨令香港島半山區寶珊道發生山泥傾瀉,導致該段張保仔古道受到極大破壞。 當時一幅山坡由寶珊道後方滑落,分別沖塌寶珊道及干德道的兩層高洋房及六層高樓宇,並形成泥石流直接沖向旭龢道的旭龢大廈,大廈即時倒塌並撞毀景翠園的高層單位。

克頓道

權叔還解釋在水池養魚的原因,他表示魚的狀態可以反映到水的質素,而且魚能夠吃蚊的幼蟲,避免水池滋生蚊蟲。 在周末及周日,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的開放時間由早上10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 中心內展館,空氣開放,可以消暑;中心還有洗手間及斟水機,可以讓行山人士作最後補給。 此外,如果你問中心職員的話,他們還可以借出蚊怕水及避蚊膏。 克頓道 選擇夏天行山路線,可以考慮多樹蔭的行山徑,避免長期曝曬;最好途中多撤退點,萬一不適都可以盡快離開郊外;如果路上有山水,更可洗臉降溫。 快在手機應用或者網頁上搜尋從克頓道食水配水庫出發或者到達的路線吧。 總結而言,這條路適合新手嘗試,沿途指示清楚,大部分是石屎路,克頓道是馬路,而最後登西高山的樓級,也是以石屎鋪設為主。

由香港大學起步,先訪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經行山徑駁克頓道上山,再經盧吉道看維港兩岸美景,至山頂廣場為終點。 在香港中西區 Central And Western,Moovit幫助你找到搭巴士地鐵去克頓道食水配水庫的最佳路線。 克頓道 位於港島西的西高山(英文:High West)是一個看日落的好地方,而且鄰近市區,就算由西環行上去,所費時間亦不多。

克頓道: 克頓道2號租盤

山上可遠眺維港西部一帶的景色,為觀賞日落的理想地點。 水務署對此表示,上述配水庫在拆卸前出現老化和滲漏情況,認為有可能危及鄰近斜坡的穩定性,故該署於2007年批出工程合約,分兩個階段進行以上配水庫的重置及擴建計劃。 首階段於2007年在舊有配水庫旁動工建造一個新的配水庫,並於2011年落成啟用;同年展開第二階段工程,把舊配水庫拆卸,並在原址建造另一新配水庫。 在山頂飽覽完山頂廣場、凌霄閣、纜車博物館等地方後,便進入盧吉道展開行程。 克頓道 盧吉道也是港島徑的一部份,沿著港島徑的標記而走,便不會迷路。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2021年12月12日,香港歷史研究社成員相繼在玫瑰崗學校附近和摩星嶺發現維城界石,令其紀錄增至十座。 民間研究者接連在數天內發現三座歷史遺蹟,令人相當振奮。 及後回頭折返剛才的分岔路口,右轉往龍虎山方向行走,及後再右轉下行,接上碧山徑。

克頓道: 克頓道食水配水庫

2006年,政府耗資 1.6億港元動工興建寶珊道山泥傾瀉防治工程。 這個地下水排放系統能透過監測儀器量度地下水壓,再按情況調節地下水位,達到理想的斜坡安全系數。 平時我們乘坐纜車或巴士上落山頂,非常容易,只要有點錢便行了,但纜車或巴士只會在固定路線上行走,並不會跟隨我們喜好而想到哪裡就到哪裡。 因此,有幾個坐落在這一帶而且值得停留的景點,像松林炮台、政務司官邸(前域多利醫院)等,坐這些交通工具便沒機會觀看了。 克頓道全程是斜坡路,有特色街燈、沿途路標及郊遊地圖,中段途經龍虎山和松林炮台。

此外,政府有見近日社會對深水埗減壓缸的關注,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 將領導一個工作小組,檢視相關部門在處理事件上的情況及提出改善,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 翻查水務署年報,山頂克頓道配水庫同以古羅馬式建築風格建造,該配水庫建於1908年,面積約5,810平方呎,容量約2,000立方米。 它以混凝土建造圍牆及地台,並以紅磚鋪蓋圍牆內壁和建造支柱及拱形上蓋,或與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一樣有保育價值。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 克頓道 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 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2021年12月5日,有山友在尋找軍部界石期間在龍虎山的山坡發現一座同類型界石。 經香港行跡比對相關資料和位置後,該界石位處當年維城的南面界線,相信是第八座具照片紀錄的維城界石。 維多利亞城界石無疑是殖民時期的標誌性建築物,可惜一直未被列為古蹟。

當然,西高山高494米,由夏力道上西高山頂需要行一大段樓級,行山的人都要一定體能支持。 辛辛苦苦撐完這條樓級,山路開始平緩,景色豁然開揚,映入眼簾的是西高山觀景台。 值得留意的是觀景台前新建的木牌,除有西高山的大名及高度外,漁護署還很有心思地在下面造了個日期牌,是個打卡的好位置。 行到一塊大沙地,周圍有幾張長凳,還有個垃圾桶,沒有特別,繼續上路,開始踏上無盡的樓級。 你將要在500米路,爬升約110米高,直至西高山頂。

每次路過界石,發現好奇駐足的人極少,了解其歷史者相信更是少之又少。 近日參觀香港歷史博物館時,剛好正進行「香港早期歷史圖片展」,當中包括維城界石舊照。 雖然拍攝年份不詳,但大家也可以此對照今昔(圖1:西寧街;圖2:薄扶林道;圖3:克頓道;圖4:舊山頂道;圖5:寶雲道;圖6:黃泥涌道)。 克頓道 駱克道公共圖書館的圖書館部份共有兩層,佔用市政大廈的4樓及5樓,但出入口設於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