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王廟2024詳解!(震驚真相)

更有另一個傳說稱,其實楊亮節並沒有戰死,反而是在傷癒後隱姓埋名,在沙田瀝源等地行醫。 死後居民為他立廟供奉,所以沙田大圍及大嶼山都有侯王廟。 香港有多間侯王廟或楊侯廟,大嶼山的大澳和東涌各有一間,屬兩進式建築。 兩地居民每年慶祝侯王誕,但日期不同,分別在農曆六月初六和八月十八日。 此外,石壁鄉也曾有侯王廟,後來興建水塘,該廟與鄉中的洪聖古廟一同遷往附近的大浪灣村,合併為洪侯古廟,現已沒有賀誕。 東涌侯王宮(侯王廟)座落於沙咀頭,是大嶼山兩座現存供奉宋末侯王楊亮節的廟宇之一。

據心姐所述,當年東涌仍是很荒蕪,和現今的發展絕對是兩碼子的事,而他們從所住的宿舍走到表演場地,要經過一段田基路,但那裡入夜後人跡稀疏燈光昏暗,每次走過也會膽戰心驚。 有次那個敲擊手經過時,他遇到了一個年輕女子獨自走路,他便多口向她說:「怎麼那麼夜一個女子還不回家呢?」。 那女子便轉頭一看他,豈料他竟看到那女子木無表情,面色異常蒼白,更以凌厲眼神盯著他,他被嚇至拔足狂奔。 「之後,我們見到他時已變得神不守舍自言自語,甚至在演出時也打亂了拍子,後來我們才知道他撞了鬼」。 由於年代久遠,廟內有多件極具歷史價值的文物,包括鑄於1699年的古鐘、鑄於1860年的純錫香案,還有刻於1877年的碑文等。 1898年,在清政府將新界租借予英國後,東涌炮台曾用作警署,其後亦先後用作華英中學校舍、東涌鄉事委員會及東涌公立學校校址。

侯王廟: 香港回歸儀式當中,中國升旗手朱濤响…

家下侯王廟一帶,東有有美東邨,華人基督敎永遠墳場。 於荷李活道的文武廟處於梯街,廟內最特色的是抬頭一看整個天花都是燃點著的塔香,非常可觀。 廟內供奉了文昌帝君及關帝,文昌帝代表功名及官運吏祿,拜後可幫助官運,而關帝則代表財富、忠誠及義氣,拜了可改善際關係,助你出門遇貴人。 兩個神靈同時對學業及事業有助,吸引了不少人到此參拜。

  • 雖然古廟建造年份已不可考,但據廟內刻有「雍正八年」的古鐘推算,廟宇大概建於1730年或更早,即已有近300年歷史。
  • 車公由一位英烈忠貞的護主將領,變成消災防疫的佑民神祇,實在可說是「羽化後的傳奇」。
  • 投得某個花炮(即神像)的團體,可保留一年,至明年還炮,然後再次競投。
  • 阿史今次要介紹嘅正正就係位於中環嘅百子里,佢具體嘅位置就…
  • 農曆八月十八日為東涌侯王誕的「正日」,早上東涌鄉民帶備祭品(如金豬和侯王衣冠)前往侯王宮參拜,花炮會成員亦陸續到來還炮。

雖位處聯合道與東頭村道兩條大街之間,但可能不少區內居民都未曾內進,名氣絕不及對面的九龍寨城公園,然而卻富有濃厚的歷史氣息。 1847年至1899年期間,寨城裡的官員都會到侯王廟參拜。 而九龍城侯王古廟亦是少數廟宇仍保留與九龍寨城有關的歷史文物。 廟內有許文深(首任九龍巡檢司)於1847年捐贈的香爐,上面刻有「侯王座前」四字。 華人廟宇委員會並沒有授權任何第三方就其直接管轄的廟宇在香港以外的地方,進行任何商業性質的宣傳、推廣及銷售活動。 九龍城侯王古廟於201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亦是九龍區唯一主奉侯王的廟宇。

侯王廟: 香港廟宇1. 黃大仙 (求籤準、有求必應)

由於相傳楊亮節在保護宋帝昺曾在東涌灣外與元軍海戰,故將廟宇選址於此。 侯王廣東南方流行的神靈,香港建有多間侯王廟,分布在九龍、新界和離島等不同地方,參拜的人不算多,但一些位於傳統社區內的侯王廟,依然每年舉行賀誕活動,熱鬧氣氛不下於其他神誕。 根據廟內鑄於清雍正八年(即一七三〇年)的古鐘推算,九龍城侯王古廟大概建於一七三〇年或以前,以供奉楊侯大王。 很多不顯眼的地方,背後或會埋藏著很深厚的歷史,正如九龍城區內的宋王臺公園,亦一如這座九龍城侯王廟(Hau Wong Temple, Kowloon City)。

參拜完畢,走到附近的昂坪市集,迎面而來的是中國傳統園林式建築,其中設有餐飲店、禮品店,還有虛擬實境體驗館和多媒體遊戲等。 東涌炮台始建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被稱為東涌寨城或東涌所城,為當時大鵬右營水師總部,阻止英人走私鴉片和海盜侵略。 東涌小炮台始建於清朝嘉慶22年(1817年),現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清朝時期,大嶼海峽是外國商船駛往廣州的必經之地,清政府因而修築了東涌炮台和東涌小炮台作為看守海面交通之用。

侯王廟: 委員會委託廟宇歷史建築物評級(古物諮詢委員會)

侯王廟建成年份不詳,但由於廟內最古老的銅鐘鑄有清乾隆三十年字樣,所以推測其建成年份為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 年),供奉南宋名臣楊亮節。 九龍城侯王古廟曾於乾隆廿四年(一七五九年)、道光二年(一八二二年)、咸豐九年(一八五九年)、 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一九一七年、一九八八年、二零零五及二零一四年多次重修。 以十九世紀香港的發展情況來說,在清朝數十年間能有足夠資金多次重修廟宇,顯示九龍城一帶在當時已有相當的經濟發展。

侯王廟

但要享受釣魚翁行山樂,其實不一定要登頂,原來在山脊望向高聳入雲的釣魚翁,才是最雄偉壯觀的景緻。 望完高再望低,釣魚翁腳下是清水灣半島,由急速城市化的將軍澳,到恬靜純樸的布袋澳村,美景盡覽無遺,是香港好去處。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 進一步了解 侯王廟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侯王廟: 香港

「黃大仙有求必應」所以平日來黃大仙的人絡繹不斷,而旁邊更有大量簽檔及祥瑞飾物。 再說,他曾平江南之亂,則細查度宗、帝昰(後稱端宗)及帝昺這三位宋朝的末代帝主時期,江南沒有甚麼大亂,只有與蒙元對抗的事跡,甚至連理宗時期,江南也沒有甚麼足堪一記的亂事。 「平江南之亂」一事,可能只是傳說、推想,或這江南之亂,只是一時一地的亂子,不是甚麼大的事件,所以不載於歷史了。 因此,人們所傳「車公因戡平江南亂事而封為大元帥」一事,恐怕只屬想當然,不是事實;我們應該相信「碑記」所言,車公之封作大元帥,是歿後的封贈,非生時的實職。 倘若車公真的是「大元帥」,那麼,《宋史》或《宋史紀事本末》就應該有所記載吧。 同樣曾護送宋帝昺逃難的車公,生前不但平賊有功,所到之處,疫症亦即止,所以希望在健康方面轉個好運的朋友,不妨向車公求助。

阿史今次要介紹嘅正正就係位於中環嘅百子里,佢具體嘅位置就… 之前阿史介紹過太子港鐵站以前長期有陣臭味,好多史友都留言話身同感受。 講臭味就好似好負面,今次阿史就講下一個好香嘅港鐵站。

侯王廟: 香港區廟宇

當時大澳雖設守軍,惟兵員緊缺,而分流炮台(舊稱「雞翼砲台」)亦離大澳甚遠。 考慮到大嶼山僅東涌口及大澳可供船隻停泊,兩廣總督於1817年(嘉慶22年)下令於石獅山山麓建造兩座小炮台,以加強海防能力。 全港共有24間委員會直轄廟宇,委員會一般會以投標方式外判廟宇的日常管理運作,獲得廟宇管理權的人士可於廟宇內售賣參神物品及提供祈福及功德法事等服務,但必須遵守與委員會所簽訂的廟宇管理合約。

  • 按吳佛全的記憶,三、四十年代至和平後,侯王廟仍非常熱鬧。
  • 侯王廟(Hau Wong Miu)係香港一地,亦係一村,又係一廟。
  • 講臭味就好似好負面,今次阿史就講下一個好香嘅港鐵站。
  • 每年農曆年初二的車公誕會有不少善信到廟裡拜拜,不過一般會在農曆年初三人潮最洶湧。
  • 香港與內地亦全面通關,包括開放全部口岸及取消出行前核酸檢測要求!
  • 農曆八月十六至二十日,設一連串慶祝活動,例如舞龍舞獅、神功戲、競投花炮等。

路線豐富多變,緊接大澳漁村半日遊,以地道美食作結,東澳古道是個不錯的行山好去處。 九龍城侯王廟早於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已存在,為一座茅屋,以紀念南宋忠臣楊亮節。 現存的侯王廟則建於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並曾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年(1822年)及光緒五年(1879年)進行修繕。 九龍大聖佛堂公司主席林祖實說,隨着大聖寶廟遷拆,大聖寶誕的節慶活動規模變小,「也因為是借用康文署的場地,亦要為活動購買保險,所以已難以再有爬刀梯、走火炭等環節」。 嗇色園黃大仙祠供奉的赤松仙子,能醫百病,想保家人安康的人士,不妨向這位有求必應的神明祈福。 (資料圖片)新冠肺炎肆虐,當局把關不力,每個人只能自求多福,除了堅持守住衞生防線,不少善信更會入廟拜神求庇佑。

侯王廟: 歷史文物

本廟建造年份已不可考,根據廟內的古鐘推斷侯王廟約於雍正八年(1730年)或之前建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雖然古廟建造年份已不可考,但據廟內刻有「雍正八年」的古鐘推算,廟宇大概建於1730年或更早,即已有近300年歷史。 於石砌高牆上的古廟用以供奉「楊侯大王」及其他神祇,除了以花崗岩石柱及木樑架支撐的屋頂值得留意之外,廟宇內所收藏大量與九龍寨城有直接關係的歷史文物亦不可錯過。 雖然由40年代淪陷時期至今,只佔歷史洪流中短短數十載,但石屋卻見證着時代與社區的騰飛發展與蛻變。 大澳的楊侯古廟很受水陸居民尊崇,每年侯王誕,值理會都搭建戲棚演出神功戲。 東涌的侯王誕也不遑多讓,在侯王宮前面搭棚演戲。

侯王廟

喜歡素菜的,可以到園內的「龍門樓」找一個靠窗座位,一邊吃一邊欣賞外面的人造瀑布,悠閒又愜意。 未到昂坪山頂,從遠處抬頭就可望見一尊莊嚴祥和的佛祖雕像高高端坐。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天壇大佛,佛像總高度約34公尺,氣勢磅礡,加上四周風光如畫,令人心曠神怡,適合靜思放鬆。 要參拜大佛,必須先爬上268級的長長石階才能到達大佛跟前,沒有一點恆心和體力恐怕不行。

侯王廟: 建築格局

九龍城侯王廟是香港九龍的侯王廟,位於黃大仙區近九龍城的聯合道與東頭村道交界,昔日白鶴山南麓。 自1928年開始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於2014年獲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定爲香港法定古蹟。 炮廠——又稱為細棚,主要供各花炮會擺放物資及休息。

侯王廟

讓我們的導賞員為你詳細講解楊侯古廟的歷史文化故事。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盡管香港被稱為「石屎森林」,滿布各式商場和大廈,但內裡其實隱藏著不少匠心獨運的主題佈置和商場展覽,讓大家可跟愛侶或朋友一起打卡影相。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釣魚翁以尖聞名,是「香港三尖」中較易的行山路線,話雖如此,釣魚翁的尖頂令人望而生畏,有種征服險峰的難度。

侯王廟: 香港十八區景點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許多片場都在寮屋區開設,例如著名的世光片場、長城電影製片有限公司以及友僑片場。 其後,隨著香港迅速的工業發展,多個工場和山寨廠都出現在該地。 現時在31號石屋門外可見的「藍恩記」招牌,正正是「藍恩記山墳墓碑工程公司」存在的證明。 時至今日,有不少到石屋參觀的遊客仍會到招牌前拍照留念。 室內裝潢均充滿懷舊味道,地下保留了20至70年代流行的原裝水泥花階磚;設有兩層室內座位、露天雅座及冷氣包廂,提供早午餐及下午茶餐,最適合遊覽過後於此歇歇腳、品嘗美食。 活化後的「石屋家園」不只是留住上一代的某段歷史,更不斷將新鮮感帶到這座建築之中,令上世紀的石屋連接現在與未來的一代,讓昔日文化及歷史價值得以傳承,體會我城家園在歲月之下的種種變遷。

侯王廟: 廟宇漫遊

灣仔古廟只有一間廳堂,於2015年進行了百年來的首次封廟整修,之後古廟繼續保存原有的特色與風貌,現在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東涌侯王古廟建於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供奉南宋名臣楊亮節。 這是當地村民從九龍城侯王廟請來,以求制服瘟疫的。

侯王廟: 廟宇介紹

據前清遺老陳伯陶考查,認為是南宋末代忠臣楊亮節,他生時封「侯」,死後封「王」,由於護駕有功,世人敬其忠義而建廟供奉。 但有學者持不同意見,有說侯王姓楊名侯,被尊稱為「楊侯大王」,亦有指他是醫治宋帝昺的楊二伯公。 炮台仍保留置於水泥炮座上的6尊赭墨色大炮,炮身刻有清晰字樣,最早的建造於1805年,第四門大炮則寫上「重一千二百斤」,能如此完整保留實屬可貴。 兩所學校被改建成遊客中心,不妨進內細閱東涌歷史。

侯王誕的誕期由農曆八月十六至八月二十,而正誕則為農曆八月十八,每年都會有慶祝活動,節目 主要的如有“神功戲”、舞獅、舞龍、燒爆竹及聚餐等。 從農曆八月十六開始,一連五夜四日都有慶祝活動。 侯王古廟建築群,並非建於平地,而是座落於用石砌成的高台之上。

侯王廟: 南宋國舅

古廟分別於1759年(乾隆廿四年)、1822年(道光二年)、1859年(咸豐九年)、1879年(光緒五年)1917年、1988年、2005年以及2014年經歷重修。 本名楊亮節,南宋國舅,宋益王(帝昰)母楊淑妃之弟。 南宋末年蒙古人來犯,楊亮節保護帝昰及衛王(日後的宋帝昺)南逃,輾轉抵達今日的東九龍。 侯王廟 逃難期間,楊雖染重病但仍英勇抗敵,後不幸病歿,鄉民念其忠勇故立廟奉祀。 楊生前封侯,死後封王,所以奉祀楊的廟宇一般稱為「侯王廟」。

侯王廟: 香港廟宇5. 佛堂門天后古廟(西貢大廟) (水上人求平安)

九龍城侯王古廟建築於高台之上,由多個部份組成,包括正殿、偏殿及花園等。 正殿供奉侯王、觀音及諸仙,屬兩進式建築,殿前有方亭,側邊有小花園,廟頂及廟內皆飾有精美的石灣陶塑。 廟側涼亭內有一筆「鵞」的複刻,而刻於1888年的一筆「鶴」石刻則位於廟後小山。 正殿前的方亭,其歇山頂以抬樑式樑架支撐,後殿「五岳朝天」式的山牆非常獨特,在本港極為罕見。 「另外,以往亦有不少例子是廟宇為了遷就信眾,在神明批准下更改慶祝誕期,一來廟宇之間不用爭客,二來亦可方便信眾拜神。」周樹佳說誕期對信眾來說未必很重要,因為他們只是向神求平安。 農曆八月另一個傳統節日,是八月十八於東涌沙嘴頭侯王宮舉辦的侯王誕。

每年天后誕,會有許多善信前來參拜賀誕,相當熱鬧。 這裡崇奉儒、釋、道三教,除了黃大仙,還同時供奉觀音菩薩、孔子等,三教融合是一大特色。 拜拜之餘,不妨遊覽古色古香的建築與庭園,看看特別的「五形」建築佈局,祠中的飛鸞台、經堂、玉液池、盂香亭及照壁,分別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

島上採石場所開採的花崗岩,曾外銷至廣州,亦有說東涌炮台的花崗岩也可能取材自赤鱲角。 侯王廟 該天后廟建於道光三年(1823年),整座廟宇包括屋頂內層、立柱、門牆和地板等皆以花崗岩建造。 馬灣涌村位於東涌逸東邨以北的東涌灣畔,曾是東涌舊墟。

每年春祭,吳佛全也會參與,拜祭後,就會前往佛堂門天后廟拜祭。 林氏引用族譜證明其宗族與佛堂門天后廟的淵源,並曾經擁有該廟的管理權,後交予香港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而林道義堂每年拜祭林大姑,都獲委員會資助。 侯王廟內的石碑記載,重修時獲附近村落,即包括衙前圍村在內的善信捐獻。 按理,村與廟相距甚近,兩者關係應該非常密切。 期後因衙前圍村內新建了天后廟,村民多改奉天后,前往侯王廟的善信便漸漸減少。

位於筲箕灣的城隍廟原本只細小的地盤神壇,後來1974年廟中加入了城隍像,才變成了今日的城隍廟,據說城隍負責管理城中所有大小事務,當中不少人說這裏求籤超準,因此香火不停,很多善信特地到此求籤問卜。 侯王廟 據說金花娘娘成仙前每次在孕婦的家庭出現,該婦人一定會平安產子。 每年的年初三車公廟便人頭湧湧,不同市民上香拜拜後,會轉壇前的銅風車祈求新的一年轉出好運。 車公誕在年初二但卻因不宜賀年,所以不少善信改為了初三拜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