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頭洲村2024全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文効忠的父親文祖逑曾是東江縱隊的通信員,在三年零八個月的抗日戰爭中活下來,但憂柴憂米的生活促使他在50年代遠赴英國尋覓機會。 灼見名家編輯部找來在元朗新田鄉長大的原居民和持份者,分享自身感受以及對香港社會未來發展的建言,並呈現在科技浪潮下,這片土地的歷史和人文精神面貌。 佛頭洲又稱佛堂洲,原是清水灣半島南面一個小島,經填海後現已跟將軍澳工業邨連成一體。 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島上設有清廷稅廠,向走私船隻抽取釐金。 同治十三年農曆八月十二日(西曆九月二十二日),香港一帶遭受史無前例的颱風襲擊,潮水急速上漲,停泊在佛頭洲的船隻被吹翻,船上官兵葬身大海。 佛頭洲,香港東南洋面,東入鯉魚門,西出佛堂門,北泊將軍澳,南通南海,正正喺廣東沿海要道。

佛頭洲村

將軍澳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編號S/TKO/17,現置於城規會秘書處、位於北角和沙田的規劃資料查詢處、西貢及離島規劃處及位於西貢的西貢民政事務處,讓市民於辦公時間內查閱。 一塊位於已修復的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約66公頃的土地,劃為「康樂」地帶,為市民提供康樂發展設施,以促進動態及/或靜態康樂活動和旅遊/生態旅遊的發展。 至於康樂發展的配套用途,如向城規會申請規劃許可,或會獲批准。 位於第85區石角路的兩塊土地劃作「住宅(戊類)」地帶,佔地約4公頃。 此地帶的規劃意向是透過進行重建或改建計劃,而逐步淘汰現有的工業用途以作住宅用途。

佛頭洲村: 新田鄉洲頭村牌樓暨涼亭開碑

時至今天,在長洲的水陸居民盂蘭勝會中,也有到附近海域放紙紮佛山輪的超渡儀式。 位處香港大球場後咖啡園墳場的公墓,是1922年東華三院所建的,以紀念所安葬的1918年跑馬地馬場大火時葬身火海的六百多名中外市民。 位處嶺南大學內的麒麟圍義塚,立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收葬著無嗣的村民。 墓旁的涼亭,刻有義塚碑誌,可惜部份文字已難辨認了。 義塚位在校園內,相信定為歷年學生帶來怪異傳說。 除了清水灣道井欄樹外,昔日樂善堂在鑽石山也有類似的義塚,但隨著發展已搬走,只剩下「樂義堂義地」碑石,仍保留在墳場草坪上。

  • 位於蓮花山半山的蓮花山義塚,立於1966年,旁有報恩亭和福德古廟。
  • 戰前已開有各式商店、雜貨店、藥材鋪、茶樓、醬油廠、磨石墨廠、灰窰廠、機器廠、造船廠、燂船廠等。
  • 一九六二年,香港教師朱維德,洲上發現石碑殘斷。
  • 佛頭洲稅關遺址,香港遺址一處,法定古蹟,原本係大清後期稅關,有稅關廠。
  • 時至今天,不少仍有人前往拜祭,但卻不為大眾所認識。
  • 位於大嶼山扒頭鼓北灣崖石上的佛山輪碑,是紀念於1971年颱風露絲吹襲下佛山輪沉沒時犧牲的的88位船員的。

到達涼亭後, 各自小休片刻, 然後再沿馬路前往清水灣泳灘巴士站乘車, 馮生伉儷先行告退, 其他隊友就一同乘坐小巴往將軍澳商場飲下午茶, 飽餐一頓然後散隊各自歸家。 在休息時間, 我宣佈由於天氣炎熱, 隊友們體力未必可以再上田下山, 所以我要縮短行程, 不去布袋澳吃海鮮了, 改為在虾山篤往清水灣乘車往將軍澳飲茶, 大家都覺得很好, 因為天氣太熱, 大家都吃不消了。 雖然地圖上有標示古稅關遺址在沙灘的位置, 但那只是大約的位置, 不過我相信也是在附近的了, 稍為看過地形後, 我很快就判斷出最可能的位置, 於是先叫隊友留在沙灘等候, 讓我先行探路看看能否通行。

佛頭洲村: 歷史

採訪當日他的親友特意送他手工炒米餅,午飯時不經意的閒聊,他也能把炒米餅的人手製作工序和生產線,條理分明地說得一清二楚。 佛頭洲村 按清代官階制度,武信騎尉為武官,屬正七品;登仕佐郎是文官,從九品。 朝廷向六品或以下官員授封,使用「敕授」二字。 佛頭洲村 從碑文可見,此墓紀念壹號拖船十一名官兵,估計其中八名水上民兵因未知身份,故沒有題寫姓名。 維基百科的內容和香港民風大典一樣以GNU 自由文檔許可證發佈。 歡迎把這文章修改成和在維基百科原內容完全不同的內容。

這些土地內的建築物高度設有不同限制,使每塊土地內的建築物高低有致,以促進市中心區南面土地的空氣流通。 規劃區佔地約1,727公頃,位於西貢區南部,範圍東抵清水灣半島,南及將軍澳灣,西達藍田及秀茂坪區,北接井欄樹和香港科技大學。 據坑口村村長張錫金憶述,舊日臨海的坑口村,村民出門拐彎即可釣魚,每天可享用新鮮海產,剩餘便徒步出坑口墟或九龍區賣。

佛頭洲村: 雪櫃維修修理服務新界東區之西貢區:西貢市|將軍澳|坑口|調景嶺|茅湖仔|大埔仔|清水灣半島|白沙灣|波羅輋|井欄樹|壁屋|大網仔|北潭涌|蠔涌|萬宜水庫

1969年,因為拆遷重建,貴嶼和記隆從海防道搬到九龍城城南道。 「當年,我們有兩個新店選擇,一間在石硤尾,一間在九龍城。」楊博士指九龍城店前身是酒樓,廚房設備齊全,可以馬上開業,因此很快就選擇了這裡。 佛頭洲村 由於鄰近昔日潮州人為主的九龍城寨,客源穩定,所以生意也越做越好。 可是,後來因為發展方向不同,股東決定分家,造成今天一區之內有三家「和記隆」的局面。

  • 坑口墟位處坑口村前海邊,因人流暢旺,很快便成墟市。
  • 該村現在原址已經被拆卸,並遷置今田洲路坑口天后古廟旁,亦即今天位於將軍澳醫院附近的位置。
  • 此地帶的規劃意向是透過進行重建或改建計劃,而逐步淘汰現有的工業用途以作住宅用途。
  • 墓旁的涼亭,刻有義塚碑誌,可惜部份文字已難辨認了。
  • 鍾氏始祖姓葉,春秋時代因避亂隱居河南開封府穎川郡鍾離山之下,並改跟山名為姓,後來輾轉遷至福建汀州府,再遷至香港粉嶺畫眉山,最後來到魷魚灣定居。

到達將軍澳工業村後, 先拍攝起步大合照留念, 然後取道駿日街向佛堂洲進發。 雖然我們從前都沒有到過佛堂洲, 但在巴士站一看, 佛堂洲就在前面不遠處, 沿路前行, 只要心水清的話, 就會看得出有前人留下的標記指示方向的。 據資料顯示,大約1850年,廣東俞氏在將軍澳海邊建村,約一代後,鍾氏亦定居魷魚灣。

佛頭洲村: 香港估估吓:香港原來有個稅關遺址

由於時間已經是十二時了, 佛頭洲村 於是就在海堤上休息, 大家一面享受陣陣海風, 一面欣賞燈塔島的景色, 燈塔島與佛堂洲之間有一處小海峽, 並沒有被填海而得到保留, 真是異數, 故此令到燈塔島的景色更有氣勢。 向著我認為的方向披荊斬棘的前進, 進入林中不久, 即見到有幾條古舊的花崗石條作為護土牆的一部分, 於是我就確信是找對地方了。 再攀上這段陡直的泥坡, 即見到一幅平整的青草地, 周邊都有較完整的建築物地腳殘留著, 與朱翁大作照片上的古稅關遺址的東西完全吻合, 於是我用對講機通知隊友們可以沿路上來參觀。 沿水泥路而入, 就可以見到佛堂洲古稅關位置前的海灘和小碼頭, 灘上有三幾位釣魚人士正在釣魚, 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遊人了, 好像我們這些專程到來訪尋古蹟的傻人相信是極少數的了。 早上九時正在坑口站集合, 由於早前已收到徐生, 亞戴和KK的通知謂未能出席, 還以為今次旅程只有幾人參加, 沒想到早上收到Simon與區兄來電通知會參加今次旅程, 結果合共有11人出席。

佛頭洲村

期間村民會茹素,並停止村內一切工程,大會亦會事前申請其上空為禁飛區,以示尊重傳統。 最近一次安龍打醮剛於2011年舉行,可惜因客家法師難尋,加上政府管制,舊有儀式如「上刀山﹑行炭路」、法師男扮女裝向神靈頌唱「雞歌」等已不復見,猶幸仍見開路麒麟。 位於蓮花山半山的蓮花山義塚,立於1966年,旁有報恩亭和福德古廟。 按《利物濟世》書中所述,由潮籍人士組成的慈善閣佛道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動道眾,收拾香港各區土地開發時掘出的數百具無主枯骨,建義塚於荃灣蓮花山,每年農曆九月十二舉行秋祭。 原來當年的博物館人員在古稅關找到的不單只有石碑, 還有一隻完整的香爐, 上面寫有佛頭洲福德宮的字樣, 那就清楚的說明了兩件事, 第一, 佛堂洲應該是叫做佛頭洲。 第二, 古稅關的遺址是有一座福德宮, 即是我們俗稱的土地廟。

佛頭洲村: 香港晨曦會西貢至伙頭墳洲航線

坑口天后古廟在1987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但在2010年1月22日改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在將軍澳未開發前,寶林北路一帶原為海灣,當時魷魚灣村村民就曾以捕魚為生。 1980年,政府開始發展將軍澳新市鎮,因此必須遷徙魷魚灣村。 村民乃於1988至1989年間相繼遷往現在於半山上的魷魚灣村。

休息完畢後, 再拍照留念, 大隊便起步沿馬路離開填海區, 走到閘口前, 兩位印巴籍吉叔見我們大隊人馬殺到, 只是眼巴巴的看著我們離去, 沒有上前騷擾我們。 鑑於香港開埠後鴉片走私活動猖獗,兩廣總督於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下令,於佛頭洲、長洲及汲水門(馬灣)設置稅關,對鴉片貿易抽取厘金。 當新界租借予英國後,這些稅關於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九年)停止運作。 佛堂洲一帶由於位處廣州與外國之間的航海要道佛堂門附近。 早於唐宋時期島上已有海關稅關的設立,當中南宋慶元六年(1200年)時有較詳細的記載。

佛頭洲村: 新田科技城規劃的宏願是營造香港矽谷,文効忠既是傑出科研學者又是新田原居民,由他評論最是適合不過,他說:「這兒是處女地,中環無得搞的,希望政府好好發展這裏,不要淪為地產項目。」

坑口天后古廟位於香港新界東將軍澳坑口田下灣村與佛頭洲村之間,面向坑口花園,是區內唯一廟宇。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遷現址重建,始獲今之規模。 該廟為一兩進三間金頂式建築,天階建有亭蓋,廟內有重修石碑一幅及鐵鐘一口,廟前有石獅一對,皆前清之物。 1989年政府發展將軍澳新市鎮,該區雖重新規劃,惟該廟仍存。

佛頭洲村

林、駱兩姓說圍頭話,黃氏說客家話,無礙守睦相助。 上洋、下洋、檳榔灣,便是劉氏三兄弟開枝散葉而成。 坑口天后古廟是一所私營廟宇,它的外型與一般的天后古廟有點不同,屋脊看不見石灣的灰塑,亦沒有華人廟宇管轄的廟宇的金碧輝煌,它只是華人廟宇的註冊廟宇。 位於中環皇后像廣場旁草坪中的和平紀念碑,為紀念兩次大戰中犧牲的軍人,於每年的和平紀念日,都會舉行悼念儀式,向死難者致敬。 這碑建於1923年,而碑上的「MCM XIX」是羅馬數字的1919,代表《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年份。 位於黃泥涌峽道油站附近,紀念二次大戰期間殉職的55位聖約翰救傷隊長官及隊員,每年十一月第二個星期日的和平紀念日(Remembrance Sunday)都會在紀念碑前舉行追悼儀式,向死難者致敬。

佛頭洲村: 客家麒麟 承傳經典

熱衷探究科技與人文互動,關注科技政策法規、科技倫理、STEM 教育及社會創新,相信成長心態。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學士。 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他赴笈英國升學及深造,在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做高工率(high power)激光材料加工的博士研究時,被企業招攬做工程師。 那時正值1985年戴卓爾夫人鐵腕整頓英國工會,失業率高企,他憑激光加工當年這門甚少人掌握的技術,取得簽證留英工作。 其後,他回到香港理工學院執教,科研生涯再上一層樓。 重溫港深兩地歷史,人為了生存、生活和自由越界,已是一輩人的集體回憶。

佛頭洲村

不論原址居住,或曾於八十年代遷村,村民們都竭力保留文化遺產,奉守習俗,重視節慶。 當中大埔仔乃圍頭村;布袋澳、水邊乃漁村;將軍澳及相思灣則兼容客家、圍頭;其餘多為清朝康熙年間,客家人隨海禁解除南來所開墾。 佛頭洲稅關遺址現為香港法定古蹟,不過由於位置偏僻,在1962年才被教師兼藝員朱維德發現。

佛頭洲村: 西貢歷史

由於佛堂洲位於將軍澳(Junk Bay)旁,因此英文名又稱 Junk Island。 佛堂洲因被列為香港綠化帶之一,因此島面貌與填海前的沒有甚麼差異,但人流相比起未填海前較多。 文効忠表明,「不希望北部都會區是深圳的mirror image(鏡像),又是高樓大廈」。 一九六二年,香港教師朱維德,洲上發現石碑殘斷。

佛頭洲村: 深圳科技巨企可成港初創技術買家

位於樂富公園內山坡上,有著一座不甚起眼的小墓碑,寫著民國六年立的「侯王宮各古墓遷葬義…」,據說是安置從昔日九龍城侯王廟後山搬遷而來的古墓。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等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佛頭洲村 由於本網站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佛頭洲村: 坑口十八鄉古今點滴

廷士家塾內保存了一塊民國十四年(1925)寫有「友善堂」的牌匾,廷士家塾曾經因建築物破舊而分別於1925年及1987年重建,現時正廳供奉洲頭廷士祖木主。 佛頭洲村 既然稱為廷士家塾,昔日是村中子弟學習的地方,後來被廷士學校取代。 廷士家塾,又名友善堂,大門是古老石門框及大木門,估計是保留自廷士家塾舊建築的大門,大門上有一塊白底黑字「廷士家塾」門額,兩旁懸有木對聯「廷魁世澤;士族家聲」。

位於新界東北的三擔籮,有著一座始立於1951年,後於1984年在現地重建的紀念碑,由昔日東江縱隊司令曾生題字,以紀念二次大戰時壯烈犧牲的烏蛟騰村村民。 位於香港動植物公園入口的紀念牌坊,是紀念在第一次及第二次大戰時殉難的華人,於每年十一月的和平紀念日都會有獻花儀式,向死難者致敬。 佛頭洲村 合葬十四萬具無主骨殖的政府公墓,於1951年揭幕,將當時香港各區墳場內無人認領的骨殖,遷葬至鑽石山墳場,好讓後人能在此追思先人,並作永遠紀念。

佛頭洲村: 新田農婦救助內地逃港潮越界饑民

同年,曾有「中國第一高樓」之稱的的深圳國貿大廈被市政府認定為歷史建築。 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當年高舉「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靈感就是來自香港,在深圳獨特的時空,30年已是歷史。 我們從將軍澳工業村中國聯通環球中心旁邊的小徑行到海邊,原來有一段棧橋可通到稅關遺址所在的海灘台地,可惜幾年前被颱風摧毀了。 現在只能手腳並用沿著峭壁攀爬過去,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海裏,有一定的危險性。 約有145公頃土地劃作「住宅(甲類)」地帶,主要是作高密度住宅發展,而在建築物的最低三層,或現有建築物特別設計的非住宅部分,則准作商業用途。 地帶內有公共租住屋邨、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屋苑、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屋宇、住宅發售計劃屋宇和私人住宅發展的土地。

佛頭洲村: 時間:2017-04-07 03:16:16來源:大公網

上次走釣魚翁郊遊徑時, 遠遠看到昔日佛堂洲的海島已經被填海陸地連在一起, 位置就在無線電視城旁邊, 於是就與Charles談及可以找機會探索佛堂洲, 順便探索朱翁大作所說及的古稅關遺址。 後來Charles建議在本星期成行, 並要求我計劃探索的路線。 我想到佛堂洲只是一個細小的海島, 島上的山也只是100米的高度, 如果只是單一探索佛堂洲, 可能路線就太短了, 於是就想到探索完佛堂洲後, 可以順便探遊大赤沙, 然後接走釣魚翁郊遊徑往大廟。

由於佛堂洲古稅關的碑石被移送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展覽, 為了一窺此石碑的真貌, 我特別前往位於尖沙咀的歷史博物館參觀, 終於在一處玻璃柜的展覽區找到這塊石碑。 我們當然也是識趣的, 既然此路不通, 那麼我們可以改行海灘的, 於是我帶領隊友走海灘往碼頭進發。 聽說幾年前有些遊人到來參觀古稅關時, 都誤以為那座民居就是古稅關。

20世紀末,也跟其他村落一樣,香港政府為了發展將軍澳工業區,所以該處進行海濱填海,並與其東面之佛頭洲島連接,填海後之土地作工業用途以及將軍澳堆填區。 該村現在原址已經被拆卸,並遷置今田洲路坑口天后古廟旁,亦即今天位於將軍澳醫院附近的位置。 兩塊約4公頃的土地劃為「住宅(乙類)」地帶,分別位於第4區的康盛花園,及位於第51區的清水灣半島。 此地帶的規劃意向是作中等密度的住宅發展,至於服務住宅區一帶地方的商業用途,如向城規會提出申請,或會獲得批准。 跟坑口新市鎮咫尺之遙,有十八條鄉村:井欄樹、大埔仔、馬游塘、茅湖仔、將軍澳、魷魚灣、坑口、水邊、田下灣、斧頭洲、孟公屋、檳榔灣、上洋、下洋、相思灣、大坑口、大環頭和布袋澳。

推測佛頭洲遺址應尚存清代兩期的稅關遺跡,和相關聯的廟宇。 目前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的一座石香爐,其上刻有「佛頭洲 福德宮」,可能就來自稅關所在的廟宇? 而地表採集的史前石錛更顯示該址存有早期文化遺存的可能性。

佛頭洲村: 坑口天后廟

到了今日,這組客家古典村屋卻荒廢了,外觀還算完好,周圍野草叢生。 由於教研的緣故,他對國內和深港的科研進程有深入認識,在深圳理工大學有很多科研合作項目,目睹中國內地的科技呈爆發性增長,深圳在創科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深圳天際線的轉變,讓身在香港大嶼山、馬鞍山、新界西、九龍半島的港人也可眺望到深圳最高地標。 目前西貢區的部分歷史建築物已受到古物及古蹟條例的法例保護,詳情可瀏覽康樂及文化事署古物古蹟辦事處分頁或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網頁。 位於市中心區南面、寶邑路以南的土地,計劃為發展與海旁相關的商業和住宅用途。 這些用地可用作混合發展,包括優質住宅項目附連零售、其他商業、消閑和娛樂設施,以創造一個獨特、饒富趣味並具生氣的海旁地帶,供區內居民和遊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