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濟醫院院牧部10大好處2024!內含仁濟醫院院牧部絕密資料

「懷明樓」已於2011年拆卸,2014年重新啟用。 重建後的懷明樓將會用作醫院的新日間醫護及復康大樓。 新大樓為醫院提供更多的空間和更優良的設施,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和服務質素。 由一九九二年開始第一屆夜間探訪義工訓練班,至今每年相間開辦日、夜間探訪義工訓練;院牧一直抱持注重臨床實踐勝於知識理論傳授的義工訓練理念。 現時有五十多位探訪義工恆常每週服侍,其中不乏服侍年資超過十年的。

中銀醫療中心中醫診所,位於西營盤西邊街,與香港大學專業學院合作,派出中醫教授為學員提供臨床指導及診症之見習訓練。 診所提供中醫普通科門診服務,除提供煎藥服務外,亦供應多款保健湯包。 院牧部接到部門主管轉介,要求為同事家屬提供支援及哀傷關懷。 因得悉家屬將到醫院其辦公室收拾遺物,院牧到場會見家人提供服務。 過程中院牧留意到同事們的情緒十分哀傷,經關心後知悉同事們希望為死者安排追思會以作懷念,也成為部門對親愛同事的道別致意。 上世紀九十年代,基督教院牧事工如雨後春筍般進駐公立醫院;其中一位參與掀動的牧者就是陳一華牧師——現任仁濟醫院院牧事工的顧問院牧。

仁濟醫院院牧部: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誠聘院牧(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的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一百三十多年前。 醫院大樓連地庫合共三層,設有八十張病床、男及女病人的候診室、病房、手術室及殮房等。 荔景大樓距離瑪嘉烈醫院約五分鐘車程,共設有二百六十八張病床,其中九十三張為療養病床,為急症病人提供療養及復康支援,亦設有老人科日間醫院。 部署臨床關懷培訓:有鑑於醫院義工服侍恢復常規的進程仍存在不穩定的因素,院牧計劃於5月份開始,逢周六下午到區內教會分享異象、推動及裝備信徒把握機會到醫院床邊探訪關懷住院病人及其家屬。 仁濟醫院院牧部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本院有2,476位員工,其中210位為醫生、865位為護理人員、238位為專職醫療人員和1,163位其他職系員工包括行政與支援服務工作人員。 須已按立為牧師,具道學碩士或以上神學訓練,有五年或以上教會/機構事奉經驗,認同院牧聯會對院牧事工及臨床牧關教育(CPE)的理念。

仁濟醫院院牧部

2010年更獲得卓悅美容集團冠名贊助稱為《卓悅美容集團呈獻:慈善星輝仁濟夜》。

仁濟醫院院牧部: 仁濟醫院院牧部

醫院原址是新圍村、集輝村和福華村木屋區,於1960年代陸續因發生多次大火被清拆。 明愛醫院成立於1964年,乃深水埗區內唯一的公立急症全科醫院。 為提升醫院的設施及醫療設備,以應付不斷上升的需求,政府先後撥款共25億元以推展醫院的兩期重建計劃。 第一期重建工程中所興建的新急症大樓懷信樓已於2002年落成啟用。 瑪嘉烈醫院共有超過一千七百張病床(其中二百六十八張位於荔景大樓)及五千多名員工。

仁濟醫院院牧部

院牧評估女兒的需要,此時此刻首要是無條件的接納和陪伴。 院牧以同理聆聽進入她那獨特的糾結心情,陪伴她經歷面對喪親那份無法逆轉的錐心之痛。 有了這個安全的空間,她有機會道出內心的恐懼:害怕看到父親離世痛苦的容貌,怕它會烙印在腦海中;她只想記著父親健康的樣子。 護士長即時配合,進入病房,先行撤去維生儀器,搬動病床及調較適合的高度,讓遺體安躺面向玻璃門外。

仁濟醫院院牧部: 護理員(輪值夜班)

寶馬山及半島女獅會家居訓練隊暨支援服務(新界東)家居訓練及支援服務(新界南):位於大埔太和邨,於2002年開設的成人復康服務。 盧李佩貞紀念工場:位於荃灣石圍角邨,成立於1995年,收納各類殘障人士,提供有報酬的工作及職業培訓。 仁濟醫院半島獅子會朗晴復康中心:位於西營盤西區社區中心,於2006年投入服務,是一個自負盈虧之全人發展中心。 ● 遇有緊急心靈關顧服務的需要,醫院管理層將按個別情況酌情考慮,求主賜相關醫護有敏銳與智慧的心,辨識需要作出適時適切的安排;求主賜院牧們在限制中有智慧地回應每個轉介,適切關顧和服侍有需要的人。

  • 開放主任院牧房間作家屬、員工危機關顧或哀傷輔談。
  • 仁濟醫院是一所提供急性、康復、復康、療養服務的全科醫院,位於香港新界荃灣仁濟街7-11號。
  • 始於1984年,駐院院牧服務得以在本港首間政府醫院開設,經過30多年的推動與發展,全港已有接近50間公、私營醫院及院舍設有基督教院牧服務,現時全港有百多位駐院院牧,分別由20多個院牧事工委員會管理。
  • 仁濟醫院董事局承諾分擔9,000萬元重建仁濟醫院費用,最快於2011年7月開始動工,估計工程需時約4年半,重建後仁濟醫院除一般基層健康服務外,更會設立專科服務中心,並有一個「一站式」的社區健康中心。
  •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的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至一百三十多年前。

尹成紀念老人日間護理中心(沙田沙角邨)歐陽森紀念安老院暨日間護理中心(黃大仙慈正邨)老人宿舍:為未能獨自生活但無需倚賴他人提供起居照顧或護理服務的65歲或以上長者,提供院舍照顧、膳食及有限度的起居照顧。 )是香港新界荃灣區的一個慈善機構和一間民辦小型地區性質的慈善醫療機構,仁濟開辦醫院及學校,提供醫療、教育及社會等服務機構。 其他病人支援服務包括病人服務部、非緊急救護運送服務中心、院牧服務及紅十字會學校等。 醫院一向重視社區為本的服務,會繼續配合醫社合作的方向發展醫療服務。

仁濟醫院院牧部: 管理架構

仁濟醫院第廿四屆董事局社會服務中心:位於元朗天水圍天河路,為一所整合幼兒、青少年及長者服務的綜合服務中心。 仁濟醫院董事局於2005年與香港執業眼科醫生會合辦「仁濟醫院鄭承隆眼科診所」,由眼科醫生會派出專業眼科醫生註診,為市民提供眼科檢查及專科治療。 仁濟醫院的院牧服務,起源於院內基督徒團契,他們除了彼此建立與支持,更關心到人精神上和心靈上的需要,於是在 90 年 12 月開始探討仁濟醫院院牧服務的可行性。

一九九一年六月,陳一華牧師及林偉廉牧師承擔義務院牧之職,以物理治療部休息室的一隅作院牧部初期聯絡處。 同時在荃灣浸信會舉行「仁濟醫院院牧事工異象分享會」,當時有九間教會合共十三位教牧同工及長執一同為服侍的異象祈禱。 「基督教院牧部」由最初借用一張辦公桌至一九九五年遷入正式的辦公室。 院牧同工亦由最初的一位半職院牧發展至現時五位全職院牧。 以仁濟醫院八百張病床計算,表面看來,院牧人手比例是充裕的,然而仁濟醫院基督教院牧服侍絕不僅限於院牧進行床邊關懷、臨終關顧及危機牧養;而是推動不同宗派背景、不同規模大小的教會信徒參與服侍病人,從而傳遞推廣院牧服侍的異象。

仁濟醫院院牧部: 基督教院牧部

透過院牧、義工及社區教會的參與,關心服務對象在身體、心理、社交及心靈各方面的需要,達致全人健康。 牧服務本著聖經「全人醫治、全人健康」的信念,以具體行動表達上帝的愛,活現耶穌的福音。 院牧會主動進行床邊探訪、回應醫護與各方轉介、關顧醫護員工,以及定期舉辦各類聚會及節期活動等。 院牧受過專業訓練,專責照顧人的心靈需要,並與其他醫護、義工、社區及教會夥伴攜手合作,促進治療果效,致力使醫院成為一個實踐「全人醫治」的地方。 仁濟醫院於1973年由仁濟醫院董事局創辦,當時,醫院僅有一百張病床,主要提供康復服務。 隨著荃灣區人口激增,院方因應社區的需求,不斷拓展新服務與設施;1991年醫院更成為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轄下的公立醫院。

仁濟醫院院牧部

管工現在區院向醫管局興訟,追討二十二萬元醫療失誤的賠償。 2006年11月7日至16日期間,明愛醫院眼科日間手術室醫護人員使用未完成消毒的手術刀為13名病人進行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手術。 明愛醫院設有名為「陽光之家」全港規模最大的兒童發展復康部,讓16歲以下嚴重弱智兒童在家居的環境下成長和接受教育及治療。 「上帝沒有忘記任何一個在病患困境中的人」是推動院牧服侍的其中一個信念。 基督教院牧部恆常於星期六下午舉行「午間閒情」病人福音聚會(二零一九年共四十五次)以及十八次床邊探訪;合共動員了二十七間教會參與病人服侍。

仁濟醫院院牧部: Category Archives: 職位空缺

剛到達的女兒一直不敢進入病房,情緒激動地表達自己承受不了此刻見父親最後一面,寧願日後在家人陪同下到殮房再見。 當下護士長善意地提醒:若檢測報告不幸是陽性,家屬就不一定能如願到殮房瞻仰遺容。 靈活轉變關顧模式:由於員工的工作量及壓力均有增加,邀約院牧面談的人次減少;院牧增加以電話或短訊關顧員工。 善用人力資源駐院當值安排:每天編排兩位院牧駐院當值,其餘在家工作;對實施視像關懷以及覆探跟進住院病人,均未有造成影響。 由2月7日開始,院牧只能以視像電話形式回應所有必須性心靈關顧服務轉介,轉介數字亦大幅下降,由1月份45次下降至2月份只有5次。 員工小組全部以網上形式進行,院牧與員工個別面談的人次也減少了。

迄今,仁濟醫院已發展為一所提供急性及延續護理服務的全科醫院,截至2021年12月31日,醫院共有病床781張,2,476位員工,為荃灣及鄰近地區市民提供具質素的醫療服務。 仁濟醫院自1998年於新界荃灣成立第一間中醫門診,於2002年獲中國銀行的支持在香港島西營盤西邊街西區社區中心開設第二間中醫門診。 2003年仁濟醫院與醫院管理局簽訂合作備忘,共同開辦「仁濟醫院中醫門診暨科研中心」,是首批與醫管局合辦中醫專科門診及中醫科研醫院之一,進一步將中醫藥技術納入香港醫療體系。 2007年仁濟醫院再次與醫管局合作,開辦「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該中心以腫瘤科為主,輔以針灸科。 一九六零年代,本會協助籌建位於觀塘的基督教聯合醫院,該院於一九七三年正式投入服務。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於一九九一年加入醫院管理局,並於一九九七年遷往新界大埔,期間更應政府邀請,協助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於一九九三年開院。

仁濟醫院院牧部: 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誠聘行政主任 (職位編號: UCMS/CHAP/AO/

聚會中差不多整個部門的同事都有出席,彼此扶持,並由部門主管致悼詞懷緬,對逝者讚賞,肯定其對部門的貢獻;一起聆聽詩歌、讀經,並由牧師慰勉宣講;最後大家手寫由衷的祝頌懷念片語等。 縱使大部份同事皆非信徒,卻仍因為這基督教禮儀及當中的信息帶來安慰,亦讓死者家屬在當中向醫院的支援表達謝意,在同事們的追思感言中大得安慰,這是相互安慰的療癒過程。 仁濟醫院院牧部 疫情期間因有同工在社區受感染,部門需要進行深層消毒清潔,由醫院提供服務;事後在呈報機制及復工措施上也運作純熟,大家亦作好有機會染疫的心理預備。 為了應付市民對醫療服務不斷提高的需求,明愛醫院正進行重建及翻新工程,其中1999年重建第一期,即「懷信樓」已於2002年9月落成啟用,而鄰近的「懷愛樓」亦已完成翻新工程。

個人服務除諮詢服務、輔導外,還包括服務轉介及書信服務等。 仁濟醫院院牧部 復康服務圓玄學院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位於荃灣仁濟醫院綜合服務大樓,於1998年投入服務,為弱能幼兒提供早期性體能、智能、語言、自我照顧、社交和情緒控制等各方面的學習。 仁濟醫院董事局承諾分擔9,000萬元重建仁濟醫院費用,最快於2011年7月開始動工,估計工程需時約4年半,重建後仁濟醫院除一般基層健康服務外,更會設立專科服務中心,並有一個「一站式」的社區健康中心。 1962年初,荃灣商會成立「興建『仁濟醫院』籌備委員會」。 1962年8月25日,發起人葉德範不幸辭世,荃灣商會推選邱德根繼任商會理事長並繼續領導籌建仁濟醫院的工作。

仁濟醫院院牧部: 基督教聯合醫務協會:一年制全職「見習院牧」 (職位編號: UCMS/CHAP/HCT/

負責病人、家屬及員工之牧養關顧,能獨立策劃及推動病人關懷服侍及活動。 香港佛光協會展能中心暨宿舍:位於荃灣仁濟醫院綜合服務大樓,為15歲以上中度及嚴重智障人士提供24小時的訓練和住宿照顧服務。 羅氏基金護幼中心暨宿舍:位於荃灣仁濟醫院綜合服務大樓,於2000年投入服務,為弱能幼兒提供專業指導及訓練,並提供安全舒適的住宿。

仁濟醫院院牧部: 醫院概況

這位從未到過教會接受信仰栽培的弟兄,堅心仰賴上帝,成了家人的鼓勵及榜樣,因為懷著天家再相聚的盼望,小兒子決定帶著其女兒一同到教會認識耶穌。 團隊現有兩個院牧空缺,急需招聘同工應對恢復後的常規探訪。 求天父引領合適的同工加入,繼續與區內教會同心服侍病患者及其家屬。 院牧繼續聆聽女兒痛苦的掙扎,原來父親一直隱瞞病情,拖延就診;她也哭訴憤慨父親留下這個痛苦的處境,讓她獨自去承受。 喪親者的憤怒,大多數是源自失去摯愛的悲傷:再無法觸碰和聯繫。 若家屬無法為離世的親人做一些可做的事情,無法藉瞻仰遺容道別、道愛、道謝甚或道歉和原諒,或許會阻礙家屬過度喪親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