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咽喉腫瘤2024介紹!(持續更新)

呼吸困難緩解後再行常規氣管切開術, 進一步查找原因, 進行病因治療。 咽喉囊腫引又名喉膨出、喉憩室或喉氣性疝, 為喉室小囊的異常擴張, 含氣體。 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但常見於20 ~ 50 歲。 以30歲左右多見, 主要症狀為頸側或腮腺區無痛性腫塊, 大小不定, 可緩慢生長, 常合併有瘺管, 繼發感染常發熱, 疼痛, 瘺管有膿性分泌物和粘液流出。

下咽喉腫瘤

食道癌是常見的腫瘤之一,也是嚴重威脅人民健康與生命的疾病之一。 以手術治療為例,早期癌5年生存率90%左右,而中晚期癌5年生存率降到20%~30%。 圖中展示了人的面部,大家可以分別看到鼻、後腦和頸,而鼻咽在鼻孔裡深入鼻腔的地方、頭腦之間。 鼻咽癌非常特別,即使腫瘤的體積細小如一顆樹苗,已可通過淋巴管道直達頸部淋巴。 頸部淋巴由下頷(第1段)、前頸上、中、下部份(第2至4段)以及後頸(第5段)組成。

下咽喉腫瘤: 醫療及健康保險

而Shah等人對104例N0病例進行選擇性頸部淋巴擴清術,發現頸部淋巴結有顯微轉移的,竟高達41%,一旦對臨床分期的低估而採取較保守的治療方法,將導致局部區域性的復發。 本系列有3例行一側根除性頸淋巴擴清術,而對側施以較保守性的舌骨上淋巴擴清術,其中2例於一年內局部復發而死亡,另1例於局部復發後施以放射治療,至今存活一年以上。 至於以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為主而未接受手術者,其一年內局部區域性復發率亦高,達44.1%(15/34)。 Et al.指出,對於能接受手術的第三、四期患者,即使術前誘導化療反應極佳,施行手術的五年存活率平均仍高於未手術者。

在完成治療後的首兩年內,醫生大約每隔數個月會替病人診症,其間會為病人進行臨床檢查,以及其他有需要的造影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或正電子電腦掃描,以了解鼻咽和頸部的情況,並監察癌症是否有復發迹象。 由於原因很多,除了求診耳鼻喉科,必要時也可以看腸胃科及身心科。 正如文中所述,咽喉癌的病徵未必由癌症引致,例如吞嚥困難、牙齒疼痛、臉部腫脹都是平日可能出現的不適。 因此,如你發現這些症狀,毋須過分憂慮;萬一情況持續或加劇,就應盡快求醫,以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晚期:晚期頭頸癌的腫瘤,可能已未必適合採用手術切除,以往通常只能進行化療,透過低劑量、短期的治療去控制徵狀。

下咽喉腫瘤: 咽喉部腫瘤的病因

1名45歲孫小姐最近1個月覺得喉嚨有異物感,吞口水時總有東西黏著、卡住的感覺,但吃東西或喝水時卻無此症狀,就醫經內視鏡檢查發現,靠近舌根處有1顆2公分大的會厭囊腫,經手術治療,咽喉異物感的症狀才消除。 不過,電療必須非常準確,稍有誤差輻射會被射到鼻咽後面的腦幹。 電療過程中,病人會被要求平躺在固定位置,確保輻射位置不會偏差。 即使使用高級的電機,若沒有維持病人的身體在正確位置,輻射就會有誤差。

在此期間,神經痛開始,通常首先由間歇性表現,然後由持續性耳痛表現。 最常見的適應症出道時期根據不同的標誌平庸的疾病測試(卡他性,炎症性,過敏性,等等。),吸引關注,因為癌症的跡象,只有當患者開始抱怨的異物在鼻咽部的感覺。 下咽喉腫瘤 在這種情況下,腫瘤變得可以被視覺識別,以及X射線診斷。 在最初階段,只有在MRI的幫助下才能識別腫瘤。

下咽喉腫瘤: 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下咽喉腫瘤 血液檢驗:患者做抽血檢查,是要確定您是否患有單核白血球增多症(Mononucleosis),或進行全套血液檢查(Complete blood count, 下咽喉腫瘤 CBC) 以確定您是否有其他類型的感染。 急性喉炎通常會在一週內好轉,只需要自行居家照護,針對症狀加以改善即可。 治療慢性喉炎則通常牽涉到其他因素,例如胃酸倒流,吸菸或飲酒過量。 據列寧格勒腫瘤研究所獲得的20世紀中期統計數據顯示,在11000例不同地點的惡性腫瘤中,只有125例是咽部腫瘤。 咽部的惡性腫瘤可以從形成該器官的所有層發展而來。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雖然近二、三十年鼻咽癌發病率持續下降,但在 20至44 歲的年輕男性之中,鼻咽癌依然位列常見癌症首位,情況不容忽視。 至於咽喉癌的存活率或死亡率,則相當取決於癌症期數。 在英國,帝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的統計顯示,I期咽喉癌病人的5年存活率高達90%,II期及III期分別為接近70%及60%,IV期則大幅下跌至約30%。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推算,當地2020年共有約12,370宗新確診咽喉癌個案,且每年的確診宗數均下跌2%至3%。 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資料則顯示,每年咽喉癌個案佔當地惡性腫瘤約4%。

下咽喉腫瘤: 診斷方法

在大多數情況下,掃描頭部和頸部已經可以爲腫瘤分期,並且能夠評估腫瘤和頸部淋巴結腫大的程度。 大多數的喉癌都是鱗狀細胞癌,可見喉癌主要是於喉上皮的鱗狀上皮細胞上形成。 下咽喉腫瘤 喉癌可以在喉的任何一個位置形成,而喉癌的康復率很受癌細胞位置的影響。 爲方便分類,喉癌主要可分爲三個基本類型:聲門形(聲帶)、聲門上型(聲襞)和聲門下型。 飲酒使得咽喉部腫瘤發生的危險性較非飲酒者明顯增加,而如果大量吸煙加上飲用烈性酒,尤其是長期使用,將會使發生腫瘤的危險性成倍增加。 其實,並非僅僅是咽喉癌與飲酒和吸煙有關,頭頸部很多腫瘤均將其視為危險因素,如口腔癌、喉癌、下咽癌等。

  • 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2009年全年只有128人被確診爲喉癌,確診者主要爲男性。
  • 血液檢驗:患者做抽血檢查,是要確定您是否患有單核白血球增多症(Mononucleosis),或進行全套血液檢查(Complete blood count, CBC) 以確定您是否有其他類型的感染。
  • 據國外統計,所謂黃種人比其他民族的代表病得更厲害。
  • 日常生活中,這些不適症狀可同時或先後出現,我們要特別警惕,出現上述不適症狀後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
  • 喉的檢查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考試,因此喉癌的檢查通常會被轉介到專科。
  • 與腭扁桃體結核性病變的淋巴肉瘤類似,因為結核肉芽腫伴有局部淋巴病。

口咽癌其位置深在、侵襲性強、早期即有淋巴轉移,由於咽部淋巴豐富,常有兩側交叉的淋巴網,發生雙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概率也高,是一種須後較差的腫瘤。 這類病一定要去醫院找醫生治療,如果是良性贅生物,不管它是乳頭瘤或息肉,都可以在局部麻醉下用外科小手術加以切除,惡性腫瘤如果及早發現,可用放射性療法或將喉部部分切除加以治療,效果很好。 通過上述檢查患者一旦確診為口咽部惡性腫瘤,應根據具體病理類型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例如惡性淋巴瘤以化療為主,而鱗癌則以手術治療為主並輔以一定的放、化療。 ),同時也可精確的採集組織標本作病理檢查,此外有些在黏膜下深處的腫瘤或放射線治療後深處的復發,也只有用這種方法做切入採取標本才能證實,所以它可說是診斷上最基本且確定的檢查。 :下咽癌的病患原則上都要做食道鏡的檢查,看其向下侵犯的範圍及有無第二處食道原發癌存在的可能性。 此外,懷疑有氣管侵犯的時候,也可做氣管鏡來確定腫瘤的範圍。

下咽喉腫瘤: 「喉嚨痛3位置」代表疾病不同!醫:這裡恐是長腫瘤

喉咽肿瘤以颈部肿块而作为首诊时常易误诊为颈淋巴结核。 因此,以颈部肿块就诊时,应仔细检查鼻咽、口咽、下咽及食管等处,并常规行胸部X线拍片,并行结核菌素试验及病理活检以鉴别。 先观察喉外形,注意有无喉体增大或不对称,然后将喉体对着颈椎左右移动,了解喉摩擦音是否消失,有无软垫子样感觉。 在喉周围触诊,了解喉、气管旁有无肿块,甲状腺是否肿大。 喉咽癌时常出现一侧或两侧中、下颈深淋巴结肿大,且质硬、固定。

下咽喉腫瘤

但大部分的晚期喉癌要作全喉切除術,也就是把喉頭全部拿掉,此時口咽腔和氣管之間的通道被切斷了,空氣不能進出肺部。 為了解決呼吸問題,必須在患者頸部下方開一個洞口,把氣管切斷口和頸部洞口縫合在一起,空氣就可以直接從洞口進出氣管到達肺部,這個洞口叫做氣管造口。 許嘉方強調,感冒或牙痛等發炎情況消失,淋巴腺腫大仍未好轉,或是異常的痛或是根本不會痛,最好找耳鼻喉科醫師詳細檢查,有可能不是單純的淋巴腺腫大。 只是吃藥後淋巴腺腫大仍未消退時,就要特別注意。 咽部的惡性腫瘤中鼻咽癌最為常見,而扁桃體癌、惡性淋巴瘤、橫紋肌肉瘤較少,平滑肌肉瘤、惡性黑色素瘤均屬罕見。

下咽喉腫瘤: 鼻咽癌診斷方法

咽喉癌症狀 和徵候,大部分以嗄聲、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和咽喉疼痛為主其中,尤以嗄聲最為重要,它常是喉癌的第一個臨床表現,也是喉癌最常出現的症狀。 喉癌治療的成效關係著存活率的高低,當然是病人所最關切的,但近年來,病人生理功能(如聲音、吞嚥功能)也是很重要的主題。 過去認為只有開刀才可有效治療喉癌,直到19世紀末期,放射線治療才慢慢展露頭角;直到今日,在早期喉癌的病人,手術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的成效是相當的。

下咽喉腫瘤

唾液具有潤滑、清潔、消化與殺菌等功能,人體分泌唾液腺的組織包括腮腺、下頷腺、舌下腺等三對主唾液腺,以及600至1000個小唾液腺。 唾液腺比較靠近口咽,所以一般會把它歸類在口咽的部分。 事實上,口咽癌的產生,跟特定致癌物有很明顯的關聯,超過90%的患者都有抽菸、喝酒和嚼食檳榔的習慣。 避免接觸菸、酒、檳榔等容易致癌物質,才是拒絕癌症最重要且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下咽喉腫瘤: 咽喉炎的診斷及治療

化療的副作用要視乎使用藥物的類型及劑量,常見副作用包括脫髮、口腔潰瘍、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增加感染風險(白血球下降)、容易瘀傷或出血(血小板數量低)等。 部分藥物可能影響神經末梢,導致手腳感覺麻痺,甚至令手部靈活性降低,影響日常生活。 如化療期間出現不適需立即通知醫生,醫生會就不同副作用制定舒緩方案,或調整用藥。

下咽喉腫瘤

對某些體弱病人甚至在Ⅱ度呼吸困難時就可做氣管切開術。 (一)Ⅳ度呼吸困難 病情危重不允許做病因的詳細檢查, 應立即做緊急氣管切開術。 病情危重者可行環甲膜穿刺或環甲膜切開術以求搶救病人于分秒之間。

下咽喉腫瘤: 咽喉囊腫怎麼辦呢

然而這些容易與一些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喉炎等)產生混淆。 隨著腫瘤的逐漸長大,病患會產生頸部腫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呼吸喘鳴,體重減輕等症狀。 這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症狀,一般的上呼吸到感染經常會有咽喉疼痛的情形發生,不過通常會在一週內痊癒,所以若是有咽喉疼痛症狀超過兩週,且持續疼痛甚至加遽,就應該至耳鼻喉科醫生處做進一步的檢查。 下咽喉腫瘤 有時病患會感覺這種疼痛在吞嚥時更加厲害,這主要是因為腫瘤侵犯到附近的肌肉組織,在吞嚥時由於這些肌肉的運動,才會引起吞嚥疼痛的現象。 此外,有時疼痛也會傳至耳朵,產生所謂的“輻射性耳痛”,因此若是有不明原因的耳痛,也要特別留意。 聲門上癌:發病率僅次於聲門癌,佔喉癌約20%;初期大多僅以聲音沙啞、喉嚨不適、有喉頭異物感表現,因此症狀通常被忽略,直到晚期才被發現,其他症狀包括喉嚨痛、吞嚥困難等。

下咽喉腫瘤: 咽喉癌第一至四期、症狀及存活率

就存活率來看,國內外文獻統計下咽癌經治療後一年存活率為40~100%,三年存活率為0~60%,五年存活率約為10~30 % [1-3, 10-12]。 本系列一年存活率48.1%,三年存活率為14.8%。 另外對於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後復發的病例,並未嘗試再以手術方法行補救治療,也是我們可以思考嘗試的地方。 對於放射治療,Murthy等人指出,正當治療程序若因故中斷而延長療程,如病患生理狀況無法接受或因人為因素而不按時接受放射治療,將使腫瘤局部控制的成功率明顯下降。 Fowler等人也指出,在放射治療期間若患者仍繼續抽煙,將降低治療反應且縮短存活期。 分析本系列存活率仍不理想的原因,除了治療方式有待我們進一步努力與改善之外,整體民眾的警覺性與衛生知識仍有待提昇。

下咽喉腫瘤: 為了您 我們持續進步

淋巴肉瘤的緩慢發作一直持續到淋巴結有明顯病變,進一步的流動非常迅速。 腭扁桃體達到相當大的尺寸並阻塞咽部; 呼吸,吞嚥和語音形成受到嚴重阻礙。 廣泛性腺病變:氣管前,縱隔,腸系膜淋巴結增大。 縱隔淋巴結對周圍器官造成壓力,導致患者病情急劇惡化。 在惡病質增加,一般中毒和繼發性並發症的情況下,患者在疾病的第一年內死亡。

下咽喉腫瘤: 疾病發展和轉歸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日後的復康進程更加清晰,加強對疾病掌控的信心。 癌症的五年存活率是一個相對存活率,用於比較不同階段的癌症患者與總人口的生存率。 即使患上一樣期數的鼻咽癌,由於每位患者的癌細胞特質及其基因組合都不同,治療方案亦會有所差異,因此五年存活率只供參考,不同患者不能一概而論,亦不能用作推斷患者的預期壽命。 鼻咽癌篩查旨在於未出現任何癌症病徵前,及早偵測早期癌細胞病變的跡象,把握治療黃金期,提升治療成效及患者的存活率。 活體組織切片 – 若醫生透過內窺鏡或喉鏡發現任何異樣,可能會安排進一步檢驗,從病人喉嚨內部切除一小塊組織樣本,送到實驗室研究是否存在癌細胞。 內窺鏡檢查 – 醫生會把一枝發光並裝有微型鏡頭的軟管探進病人的口腔,近距離檢查其喉嚨內部有沒有異常狀況。

因應患者的情況,有些影響是暫時的,也可能是長期的,醫生也會按需要為患者安排語言治療及吞嚥治療,經過訓練,大部份人都可以增加咽喉肌肉力量,重建正常的細胞和組織,重拾正常生活。 免疫治療透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和T細胞,令免疫系統重新辨認和攻擊癌細胞,從而縮小腫瘤或減慢其生長。 免疫治療藥物主要用於化療失療或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鼻咽癌患者,亦有免疫治療藥物可用於一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