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癌症2024全攻略!(持續更新)

費用部分,後者目前自費每顆約八九百元,一天需要服用四顆,所以每個月將近十萬塊。 於放射治療期間主治醫師會視病人的副作用調整葯物或療程。 非常少數的病人會有放射治療的長期副作用,主要為放射線造成的泌尿道纖維化,直腸壁微血管增生或細胞病變,及性功能障礙等。 治療結束後有定期門診以持續衛教以降低長期副作用之機率或提早偵測後遺症之發生以給予適當的冶療照護。 第一、二期之攝護腺癌採用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治療,不但治癒率高達九成以上,尿失禁也低於百分之二;在選擇性的病人(第一期的年輕病人)可保留神經血管叢,維持原有之性能力。 腹腔鏡手術的應用可以減緩病患術後的疼痛感,減少對於止痛藥物的依賴,縮短手術後的恢復期間。

泌尿系統癌症

保留膀胱的各種手術治療後必須定期行膀胱鏡檢查,第一年每3月一次,以後每半年一次共2年,改為一年一次到終身。 保留膀胱手術腫瘤複發率可達40~85%,絕大多數在手術後 6~12月內出現。 膀胱內灌注抗癌藥物可作為預防複發的一種有效方法,其中尤以BCG效果最好。 Ta及T1期乳頭狀腫瘤可經尿道切除,即通過切除鏡將腫瘤切除,如腫瘤較大應避免穿透膀胱壁。

泌尿系統癌症: 尿液檢驗

造成攝護腺癌的原因迄無定論,一些危險因子卻有高度嫌疑。 譬如職業(化工、油漆、鎘處理、輪胎等)、賀爾蒙改變(肝硬化等)、飲食(高脂、高熱量、低纖)。 早期如A期的攝護腺癌,如果獲得適當治療,治療率可達八至九成。 基本上,醫師主動加上病人合作,進行肛門指診、血中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測定,以及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檢查等方式,可大幅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其中又以PSA的檢測最為靈敏。 但PSA是攝護腺專有卻非攝護腺癌特有的抗原,因此在臨床上如何綜合各種線索去判斷,在在需要專科醫師協助。 答:黃醫師:剛才姜藥師提到的傳統去勢療法,對多數攝護腺癌病人有相當好的療效。

  • 尿細胞學檢查極重要,如發現腫瘤細胞有助於診斷,原位癌可以無血尿,但尿中存在癌細胞。
  • 後三者通常伴有其他特別症狀,而癌症常是「無痛」或「時好時壞」的血尿,值得注意。
  • 進行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時,可同時在超音波指引下進行攝護腺穿刺切片檢查,是目前診斷攝護腺癌最準確的檢查方法。
  • 本院目前採用”史都德人工新膀胱”與”曼因茲二型人工膀胱”兩種新方式來取代傳統的導水管方式。
  • 預防鏈球菌感染,避免或減少上呼吸道和皮膚感染可明顯降低腎小球腎炎的發病。
  • 腎及腎周圍炎症,如腎膿腫、腎周圍炎、腎周圍膿腫、急性腎盂腎炎,常引起腰部持續劇烈脹痛,慢性腎盂腎炎引起的腰痛常為痠痛。

通過前列腺電切鏡(一種專用的膀胱尿道鏡),可對絕大部分前列腺部梗阻的病人經腔鏡進行電切除術以代替開放式外科手術,可減少患者的痛苦。 結合超聲或液電效應,可經腔鏡進行粉碎和排除結石的治療。 所以腔道泌尿外科學的發展減少了手術治療結石的需要。 同樣,部分膀胱癌也可採用經尿道電切術以代替膀胱部分切除術。 泌尿系統各器官(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都可發生疾病,並波及整個系統。 泌尿系統的疾病既可由身體其他系統病變引起,又可影響其他系統甚至全身。

泌尿系統癌症: 我們可治療的病症

2015年開始,醫界討論重點是上述這些藥物可否提早於去勢療法敏感性階段(即傳統去勢療法仍有效的時候)使用? 目前我們挑選的病人對象是對去勢療法具敏感性,但存在比較高的風險,定義是轉移病灶有四個(含)以上的骨轉移,其中至少有一個骨轉移病灶在脊椎骨,或是骨盆骨以外;或是有臟器轉移,例如肺或肝臟轉移。 這群病人我們認為是高風險,如果把化療(歐洲紫杉醇)提早到這個階段,併用傳統的荷爾蒙療法,已證明會明顯延長病人存活時間。 2017年開始,阿比特龍也被拿到這個階段來做研究,報告發表指出,阿比特龍合併傳統荷爾蒙療法使用,可顯著延長病人存活時間。 但在台灣,民眾比較在意的是健保給付,目前這兩種藥物在去勢療法敏感性階段提早使用,尚未納入給付,所以病人必須要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明確了解優缺點與其費用,再來決定治療方法。 泌尿系統腫瘤病人從初步診斷、臨床分期、治療到追蹤,都由泌尿科醫師整合負責。

依據癌細胞擴散、轉移的情形,一般可將腎細胞癌分為四期(圖3-4),它跟肝癌十分類似,早期症狀不太明顯(說明2),在過去電腦斷層技術尚不普及時,病患多半在第三或第四期才被診斷出來。 而近年隨檢驗技術進步,國人腎細胞癌的發現時機逐漸提前,已有將近六成的病患都可在早期被發現。 要預防泌尿系統感染及結石形成,最重要的方式是攝取足量的水分,除了因腎臟或心臟病需要限制水分攝取量的患者外,一般建議每日尿量應達到1,500毫升左右。 舉此例子是要告訴大家,只要有器官的地方,就有可能產生癌症,差別只在於發生機率的高低而已。

泌尿系統癌症: ◆ 疼痛:最常見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是男性前列腺的常見疾病。 泌尿系統癌症 隨着年齡的增加,男人們或多或少都有前列腺增生的現象發生。 有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始於40歲以後,但60歲以上的老年人更為多見。 前列腺增生的主要症狀有排尿困難,輕者夜裏起牀小便次數增多,有尿不淨或尿完後還有少量排出的現象;嚴重者出現尿流變細,甚或排不出的現象;同時常伴有腰痠腰痛、四肢無力、遺精等症狀。

膀胱是泌尿系統中負責儲存尿液的器官,為肌肉性囊狀結構,內部表面有一層泌尿上皮細胞。 膀胱癌的發生率在泌尿系統中僅次於攝護腺癌,為第二常見的泌尿系統 … 而去年四月開始, 衛福部也已經核可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藥物(Nivolumab),使用在經「抗血管新生療法」治療後的晚期腎細胞癌病患上。

泌尿系統癌症: 比晨練更佳的運動時間出爐 研究揭何時運動最能提高健康益處

PSA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篩檢攝護腺癌的工具,但是醫界反而聚焦於是否過度治療的問題。 答:黃醫師:被證實有療效的第一個就是化療(歐洲紫杉醇),另一個是阿比特龍,目前沒有兩個藥物直接比較療效的研究,我們認為或許差不多,所以考慮的是副作用與費用。 副作用部份,我想病人比較在意的是化療,常見的可能有掉髮,骨髓抑制,血球下降,那甚至會有發燒感染問題。 化療(歐洲紫杉醇)標準為六個療程即結束,阿比特龍治療則是持續使用至無效為止,因此費用也較高。

尿液的儲存最主要依賴膀胱良好的穩定性及適應性;尿液的排空則需要1個完全通暢的尿道,以及膀胱逼尿肌有力的收縮,才能在儲尿階段把尿液儲存在膀胱裡面,然後在能上廁所的地方把尿液排空。 輸送尿液至膀胱的管子稱作輸尿管,長約25公分;尿液匯集在腎臟的腎盂後,便通過輸尿管流向膀胱。 泌尿系統癌症 輸尿管壁的平滑肌(不隨意肌)會蠕動,將尿液往下推送,每10~15秒就有一小段尿液進入膀胱。 膀胱和輸尿管之間有防止尿液逆流的功能,所以尿液進入膀胱後不會流回輸尿管。

泌尿系統癌症: 泌尿科醫師解析各種常見泌尿道腫瘤—病症與治療手段懶人包

很多泌尿系統的癌症,都是從尿路上皮的黏膜生長出來,自然會接觸到尿液,就有可能透過尿液的沖刷,進而造成出血。 當癌化細胞吹起號角,準備攻入泌尿系統時,如何好好面對並處理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透過上面的介紹之後,相信大家對於各種泌尿道腫瘤有了更深的了解。

侵犯性膀胱癌則需要考慮進行膀胱部分切除或是全切除手術治療。 傳統的方法是取一段小腸作導水管,將尿液經腹壁上的腸造口引流出體外。 由於沒有儲存尿液的功能,需要在肚子上貼尿袋,不但行動不便,也會有異味,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本院目前採用”史都德人工新膀胱”與”曼因茲二型人工膀胱”兩種新方式來取代傳統的導水管方式。 新的人工膀胱可利用尿道擴約肌或肛門擴約肌來排尿,具有儲存與排泄尿液的功能,不需使用尿袋,大大地改善了病人的生活品質。 泌尿系統腫瘤(攝護腺、膀胱、輸尿管、腎臟、腎上線、陰莖、睪丸、後腹腔等)的診斷,以及多科之間的整合治療,包括手術、放射線以及化學治療等,以及日後的長期追蹤,需要一個完整的醫療團隊的合作。

泌尿系統癌症: 健康情報

過去藥物比較缺乏,自然是以手術為主,但現在有更好的藥物了。 病理科醫師可依據尿液細胞檢查、切片檢查及手術切除後的組織進行診斷,確立腫瘤的病理分期、腫瘤細胞惡性度等提供臨床醫師對於診療計畫的訂定,以及對於疾病預後的預測。 泌尿系統腫瘤需賴有經驗的病理科醫師正確的診斷、分類,因此一個良好的泌尿系統腫瘤團隊,需要本院優秀病理科醫師的參與。 亞洲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遠低於歐美國家,但近年來呈現上升趨勢。 遺傳是目前公認的導致前列腺癌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 前列腺癌早期可無任何不適;隨病情進展可逐漸出現下尿路症狀,包括梗阻和刺激症狀,嚴重者可出現尿瀦留、尿失禁、血尿等;晚期發生骨轉移後可出現骨痛、病理性骨折、貧血、脊髓壓迫等。

泌尿系統癌症

生殖泌尿道腫瘤是指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及生殖內分泌器官長出的腫瘤疾病。 在治療表淺膀胱癌時,原位癌以膀胱灌注治療為主,常用卡介苗、絲裂黴素、阿黴素、噻替哌、干擾素、白細胞介素等,以卡介苗效果最好。 泌尿系統癌症 侷限的表淺膀胱癌可作經尿道切除術,術後行膀胱灌注上述藥物。 在缺乏經尿道設備時亦可切開膀胱切除腫瘤或膀胱部分切除術,術後必須以大量蒸餾水沖洗,以防腫瘤在切口種植。 浸潤性膀胱癌除非常侷限的可作膀胱部分切除治療外 ,一般應行根治性膀 胱全切除術,並行尿流改道。

泌尿系統癌症: 泌尿系統腫瘤食療方

現主要是用來控制轉移到骨骼、脊椎、腦部所導致的疼痛症狀。 膀胱癌一度是國人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最近發生率雖然被攝護腺癌超越,仍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十位。 膀胱癌好發在五十歲以上,男性約為女性的二點五倍。 危險因子計有職業(化工、橡膠廠、皮革、油漆等)、吸菸(百分之八十五的男性病人是癮君子)、骨盆腔放射治療、化學藥物(如Cyclophosphamide)、寄生蟲(如血吸蟲感染)。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人都有血尿,其他症狀還包括頻尿、排尿不順、尿失禁,以及尿後骨盆腔不適等。

但即便透過手術治療,仍然有將近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患者會在三年內復發。 因此整體來說,還是有約一半的患者會成為晚期的腎細胞癌患者。 而隨著免疫機制運作被研究得更透徹,「新型的免疫治療」鬆開了免疫細胞鎖鏈的鑰匙。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使用,也為泌尿道腫瘤的免疫治療開啟了一條更寬廣的道路。

泌尿系統癌症: 泌尿系統腫瘤簡介

腎癌手術後可晚期複發,有報告20~30年複發者。 泌尿系統癌症 答:黃醫師:研究報告沒有發表之前,我們就是用傳統的荷爾蒙治療,療效也很不錯,某些病人穩定期更長,傳統的荷爾蒙療法之下即可達以年來計算的存活期。 不過與醫師詳細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泌尿系統癌症: 出現掉髮何時該就醫?3大原因報你知,如何有效預防

後三者通常伴有其他特別症狀,而癌症常是「無痛」或「時好時壞」的血尿,值得注意。 常用的檢查方法,除了尿液檢查,還有尿液細胞學、膀胱鏡、以及靜脈注射腎盂攝影等。 攝護腺癌 這是老年男性特有的疾病,很少發生在四十歲以下。 國人的發生率雖然比白人少,但近年來已超越膀胱癌,成為男性最常見的泌尿道腫瘤,死亡率更在七年內增加了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