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大廈詳盡懶人包

匯豐銀行門前的這一對銅獅便正好保衞皇后像廣場的氣。 不過這樣還怕不夠,大門着夾小門,還建個旋轉門(令煞氣慢慢傳入),裏面還有個照壁,煞氣進來兩邊走傳入很大的大堂,所以它收盡尖沙咀的煞。 經過緩衝區,一對獅子、梯級、閘門、旋轉門、照壁才能吸到煞氣。 而且這個還是後門,前面對着太平山,人們常有錯覺以為背山面海是好的,原來匯豐銀行正確的方位是背海面山,為“騎龍格”,所以這是個絕好的風水位,而原來是個超級煞位來的,經過這麼設局,就完全反轉乾坤了。 銀行大廈 採取下面穿底,煞氣在下面流動,無法對其造成衝擊的格局,所以煞氣也就沒所謂了,而建了新匯豐,它後到國外發展較多,亦進入內地市場… 作爲在國際上赫赫有名的建築,中銀大廈也曾經在不少好萊塢電影中亮相,如《黑暗騎士》、《超級戰艦》、《哥斯拉大戰金剛》等。 大廈在剛建成之時曾引發一場風水戰,當時傳指中銀大廈的形狀像一把刀,與1980年代港督尤德爵士身亡的事件扯上關係。

中國銀行大廈建築物立面作垂直向上的構圖,內部為當時少見的鋼支架結構,外牆採用本地花崗岩,以「現代主義」配合中國式裝飾元素的「折衷派」設計。 大廈首設可承載多人的電梯,由入口專責人員操縱。 中西區的西營盤@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8,508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1,748人。 主要街道包括德輔道西 (西營盤段), 銀行大廈 皇后大道西 (西營盤段), 第三街, 干諾道西 (西營盤段), 高街, 第二街, 第一街。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均益大廈、高樂花園、縉城峰、西園、華明中心等。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5,000,年齡中位數為 44.8歲。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銀行大廈

從其內部空間來看,全部樓層結構懸掛在二排東西間距 38.4 米、高度不等的八組組合鋼柱上。 電梯間、工作間、廁所等都佈置在兩排組合柱的外側,因此中央部分在使用上有很大靈活性。 大廈共有 33 個使用層,分成五組從組合柱上由斜向懸吊結構懸掛下來。 從底部到頂部,每組由八個結構層遞減到四個結構層;而斜向懸吊結構的高度為兩個結構層。 八組組合柱把樓層平面從南到北分成三個開間,每個開間寬 16.2 米。 由於八組組合柱高度不等,樓層平面的開間數也隨它所處的高度相應變化:28 層以下有三個開間,30 到 35層有兩個開間,37 到 41 層有一個開間。 此外,斜向懸吊結構所在的兩個結構層處理為一層使用空間,在平面上,則把當中一個開間作為室內公共休息大廳兼電梯分組停靠層,而把兩側的二個開間闢做室外庭園平台。 樓層平面中,東西兩組組合柱由 3.5 米寬的通道帶相聯,通道帶上鋪設半透明預製嵌板,使樓層平面的中央部分能透進自然光。 通道帶之間的使用面積鋪設 11.1 米長,2.4 米寬的預製鋼樓板,每塊樓板都可拆卸移動,而不影響整個結構,因而可“捨棄”某些樓板,形成小尺度的中庭,佈置自動扶梯解決局部垂直交通。

銀行大廈: 聯絡資料

由於高質素生意無分行業,因此生意顧問會在您要求的行業種類範圍框架之下擴闊推介範圍,以免錯失精選生意商機。 帳戶與 carparkhero.com 共用,如你先前已註冊,只需重設密碼一次後,使用同一帳戶登入即可。 環保建築設計:樓宇管理系統和建築物外牆皆具備節能的特點,致力達至卓越的可持續發展表現,並降低建築物的整體能源需求。 可持續發展建築:實施建築廢物管理計劃及回收建築廢料,廣泛使用環保物料,以及頻密的空氣及噪音監控,確保把工程項目對周邊社區造成的影響減至最低。 銀行大廈 在巨型柱施工中,我們創新設計製造了“跳提式爬模系統”,成功地解決了巨型柱施工時。 上部鋼樑已安裝就位,傳統的模板腳手體系均無法圓滿完成混凝土施工後的爬升問題。 該體系創新設計了伸縮吊臂,斜面滑板,頂伸式伸縮架,翻轉開啓式附牆等一系列專門的構件,使爬架能順利跨越鋼樑。 通過這些新型模板腳手的研究和應用,安全、可靠地完成了主樓核心筒和複合巨型柱連續施工。

銀行大廈

每根桅杆是由四根鋼管組合而成,在每層樓使用矩形託梁相互連接。 這種佈局使桅杆違到最大承載力,同時把桅杆的平面面積降到最小。 整個設計的特色在於內部並無任何支撐結構,可自由拆卸。 所有支撐結構均設於建築物外部,使樓面實用空間更大。 而且玻璃幕牆的設計,能夠善用天然光;地下大堂門向着正南正北,冬夏都能保持大堂涼爽,節省不少冷氣費。 加上其設計靈活,可按實際需要輕易進行擴建工程而不影響原有樓層。 樓內還有一部文件運輸帶,可每天自由傳送數噸重的文件。 當初找地方的時,特意找對準尖沙咀的角的地方,並把前面的地皮一併買下交給政府管理,前面建了遮打公園,後面建銀行。 尖角衝來,這叫“三煞位”,而中間有個公園,就有了緩衝區(樹木可以擋煞,另外做生意一定要煞,要快發,鬥三煞,住宅便不能有煞,否則會生病)。

銀行大廈: 銀行大廈 Bank Building

在1942年日軍攻佔香港後因物資緊張,日軍曾試圖將港滬兩地的銅獅運至日本回爐取銅。 香港的兩尊銅獅連同維多利亞女王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大班昃臣(Sir Thomas Jackson)的銅像被運至橫濱,存放於碼頭倉庫,準備熔為軍火材料。 銀行大廈 1945年日本投降後,兩尊獅子被美軍發現,在麥克阿瑟命令下運回香港。 當第三代總行於1981年7月拆卸重建時,兩隻銅獅被安排擺放在對面的皇后像廣場,直至1985年6月8日遷回第四代總行為止。

  •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曾希望將原品移回銀行大門前,後經協商,由浦東發展銀行出資重新鑄造,在仿鑄造過程中,出於對歷史的尊敬,原日軍破壞的鋸痕也一併保留呈現。
  • 所有支撐結構均設於建築物外部,使樓面實用空間更大。
  • 機械上料、自動稱量、計算機控制技術,外加劑和摻合料“雙摻”技術,攪拌車運輸和泵送澆築技術,不但提高了土建施工生產的機械化和專業化程度,而且增強了施工現場的文明標準化程度。
  • 當初找地方的時,特意找對準尖沙咀的角的地方,並把前面的地皮一併買下交給政府管理,前面建了遮打公園,後面建銀行。
  • 這些著名的高技術派建築的共同特點是充分坦露結構,顯示多種機電設備的本來形狀,但又沒讓人有突兀的感覺。

經過緩衝區才到銀行門前,不僅如此,匯豐銀行還有一對很出名的獅子(獅子也可用來擋煞),但還害怕這樣不夠,再建幾個梯級才能走上銀行大門(把煞氣彈散)。 隨着戰後經濟發展,建築物已不敷應用,所以由1981年7月起重建,並於1985年5月20日落成,1986年4月7日正式啓用(而總行則暫遷往怡安華人行),並由同年12月去世的港督尤德爵士主持開幕儀式。 這座第四代的總行大廈耗資52億港元重建,是當時全球最昂貴的建築物及首幢耗資10億美元的大樓。 銀行大廈 1991年,匯豐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後,初期仍然以該總行大廈作為匯豐集團總管理處,直到1993年,匯豐控股將集團總管理處遷往英國倫敦為止。 註冊地址為“皇后大道中1號”;大部分香港人以為銅獅所在處是正門,其實面向長江集團中心的入口才是大廈正門。 葵青區的上葵涌@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7,847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24,289人。

第一代香港匯豐銀行大廈其實是位於獲多利街(現稱銀行街)以及皇后大道交界的獲多利大廈,在1865年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租用,當時皇后大道仍為海旁。 1866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決定購入該地皮。 現今香港匯豐銀行大廈位於香港中環,夾在皇后大道中和德輔道中之間,鄰近皇后像廣場、渣打銀行大廈,亦接近港鐵中環站。 銀行大廈 中銀大廈毗鄰力寶中心、東昌大廈、花園道3號(中國工商銀行大廈及冠君大廈)、長江集團中心和太古廣場等甲級商業大廈。

銀行大廈: 德輔道中10 號, 中環, 香港

而其中一面「刀鋒」直指港督府(今香港禮賓府),港督府因而請人化解,最後決定在面朝中銀大廈的方向種植柳樹以擋殺氣。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由今日上午約七時三十分起,青衣盈翠半島10座的受檢人士被要求出示根據政府早前就該大廈發出的強制檢測公告期限內,曾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的檢測結果電話短訊或相關證明。 銀行大廈 政府派員於該幢大廈出入口查核受檢人士的檢測證明,確認他們是否已按有關要求進行檢測。 葵青民政事務處今日(五月十六日)聯同葵青警區和衞生署在青衣一幢早前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大廈進行執法行動。 行動由今日上午約七時三十分開始,至上午約十時結束。

主要街道包括梨貝街, 大白田街, 安足街, 梨木道, 石梨街, 和宜合道(上葵涌段), 打磚坪街, 青山公路 – 葵涌段(上葵涌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寧峰苑、寶星中心、雍雅軒、怡峰苑、嘉翠園等。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銀行大廈 20,800,年齡中位數為 42.3歲。 中國銀行大廈原址是舊香港大會堂的一部分,於1947年的官地拍賣,以277.8萬元作為拍賣底價,最後由時任中國銀行總經理鄭鐵如以374.5萬元投得,並刷新當時官地拍賣價的最高紀錄。

大廈樓高70米,共13層,當時是遠東規模最大的建築物。 香港匯豐銀行大廈(英語:HSBC Main Building)位於香港中環,屬於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的總辦事處。 其經歷過長期的發展,才形成當今的規模、地理、名稱。 當今的香港匯豐銀行大廈是指第四代匯豐大廈建築。 中銀大廈最初由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建造,其花園道入口仍然標著「中國銀行」,而不是中銀香港(BOCHK)。 所有權歸屬中銀香港後,其母公司中國銀行租回了幾層樓面用於自己在香港的業務。 銀行大廈 擁有24層辦公室樓層、兩層零售樓層及兩層機械樓層的上海商業銀行大廈,面積達140,000平方尺,屬甲級商業大樓,具備高端可持續發展設計元素。 上海商業銀行大廈在設計、建造、管理和保養範疇上,均融入不同的環保和高效節能方案,實現本銀行致力邁向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大廈更達至綠建環評「暫定金級」認證標準。

中銀大廈樓高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 其因此為1989年至1992年間香港及全亞洲最高的建築物,亦是美國地區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廈,紀錄維持了2年才被灣仔區的中環廣場所取代。 中銀大廈外型為棱柱狀,就像「節節上升」的竹筍一樣。 根據中銀香港網站內的介紹大廈設計是仿照竹樹不斷向上生長,象徵着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牆代表長城,則代表中國。 高度的数值也有讲究,分别是1,2,3,5单元高度,暗合斐波那契数列,给人一种指数级增长的感受。 結構上,整座建築物的拐角由四根加強混凝土柱支撐,由三角形框架將建築的壓力轉移到四根柱子上。 其獨特外型設計因此讓它成為香港最矚目地標之一,不少香港發行郵票、明信片亦常以中銀大廈為觀景之一發行。 中銀大廈同時為幻彩詠香江的參與匯演建築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