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支援8大優勢2024!(持續更新)

委員會下設關愛基金專責小組,會繼續推行基金現行的援助項目和構思新計劃,並且繼續發揮基金的先導作用,推出不同的試驗計劃,協助政府研究應否把計劃納入政府的恆常資助和服務。 預設晚期照顧計劃,或預設醫療指示,是當患者仍能清醒地與家人及醫護人員商討所訂下的意願書,以便日後一旦病情嚴重和失去個人意志後,仍可按照自己的意願接受和拒絕那些維生治療。 癌症支援 癌症支援 與家人及醫護人員達到共識後,病人須簽訂及保存預設醫療指示,日後有需要時亦應定期回顧及更新。

病人在寧養服務中心接受跟進服務,這些中心設計仿照家居舒適環境,提供不同的支援治療,除紓緩病人徵狀,亦會提供心理輔導和舉辦社交活動。 本港癌症患者不斷增加,隨著人口老化,預計到2030年新確診個案將會超逾42,000宗,平均每日多於115位港人患癌。 癌症除了影響健康,更對患者及其家庭造成重大的心理及經濟壓力,當中低收入家庭尤甚。 香港癌症基金會的緊急援助金及食物券計劃,為受癌症影響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短期緊急經濟援助,改善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質素,讓患者能夠專注於康復治療,確保抗癌路上不孤單。 癌症病人資源中心成立於 1995 年,隸屬社區及病人資源中心,一直致力提供癌症資訊、復康資源、心理支援服務,並推動病人互助網絡和社區資源聯繫,讓病人在抗癌過程中,得到詳盡資訊和完善支援。 經過 10 多年的服務擴展和鞏固,在 2008 年,我們再得到香港癌症基金會的捐助,籌建了全新一站式的癌症病人資源中心,中心位於東座一樓,服務發展更趨全面,並能體現完善照顧和全人治療的精神。

癌症支援: 癌症支援

提供服務:提供不同形式的資助方案,為有需要的癌症病人提供資助,購買自費處方藥物,病人可持認可單據到惠澤社區藥房領取藥物。 提供服務:提供例如繃帶送贈計劃、胸圍送贈計劃、假髮送贈計劃,有需要的乳癌病人經評估及經濟審查後可以獲得免費繃帶、胸圍、假髮,或購買義乳、假髮的相關產品優惠。 癌魔來勢洶洶,癌症病人確診後,腦海中滿是疑慮和擔憂,排山倒海的壓力更隨時會令病人和家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置於崩潰邊緣。 了解癌症病人和家屬在抗癌路上面對的挑戰,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切合實際需要的幫助。 我們可先由他們內心所想開始了解,多聆聽,再陪伴,一起度過這個複雜的心路歷程。

撒瑪利亞基金(基金)於1950年經立法局(即現時的立法會)決議設立。 基金設立的目的是為符合特定臨床準則及通過經濟審查的有需要病人提供經濟援助,以應付一些治療過程中需要,但不屬公立醫院和診所標準收費提供的「自資購買醫療項目」或新科技的費用。 根據沒有人會因為經濟問題,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服務的理念,基金希望為有需要的病人儘量提供經濟援助。

癌症支援: 營養諮詢服務

但需留意,申請人需滿足捐贈者在成立基金時列明的受惠資格及撥款援助範疇。 透過我們的直接服務與社區其他癌症服務機構的合作,為癌症患者提供無縫及適時的支持。 我們希望在癌症患者不完整的生活中豐富他們的生命,不完美才是美為他們的生活添上色彩。

提供服務:由一班華人乳癌患者組成,致力推廣乳健教育,加強各地華人乳癌團體間的資源共享,並將最新的乳癌資訊、治療及支援方法帶給各地團體,務求切合華人患者的需要。 組織提供免費的「粉紅天使乳癌化療陪診服務」,由乳癌康復者義工陪伴癌症病人在醫院進行化療,讓病人在抗癌路上不再孤單,又透過過來人的經歷扶助新確診患者,助癌症病人勇敢面對治療。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撥款資助,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與四間慈善機構合作,於2021年9月1日起推行為期四年的賽馬會「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提供更多個人化的支援服務,協助癌症患者、照顧者以至康復者應對在不同階段的需要。 受癌症影響的人士可透過中心的活動通訊《連繫》,揀選適合自己的課程、工作坊和活動。 今季活動通訊更全面改版,活動主要按癌症階段分類為「新症」、「治療中」、「康復」、「復發 / 紓緩」、適合所有癌症階段參加的「身心靈健康」和因家人患癌而受影響的兒童所設的「彩虹會」活動,以及專門為英語癌症患者及其照顧者的「英語活動」。 新版面一次過搜羅中環、北角、黃大仙、葵涌及天水圍五間癌協服務中心所舉辦的全部課程和活動資訊,資料更全面統一。

癌症支援: 階段 3. 治療

然而,應對這些挑戰,病人以至其照顧者並不孤單,因為社會上有一系列的保障機制和支援服務,協助他們渡過難關。 藥物和治療,是癌症病人在抗癌路上的最大開支,以下介紹三個較大型及涵蓋廣泛種類藥物的資助計劃,患上不同癌症的病人都可以受惠。 患上癌症,治療的過程短則半年,長則數年,甚至可長達一輩子,因應病情的變化,病人隨時無法工作,導致收入驟減,對「手停口停」的病人來說更會完全失去收入,即使康復後,病人也會擔心工作能力受影響,令往後的生活出現經濟困難。 為建構一個癌症受控的未來,我們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的公眾教育活動,及提供詳盡的癌症資訊。 歡迎您免費下載我們的「癌症小冊子」,了解更多關於癌症成因、預防、治療及復康過程等資訊。 由於長期住院或受疾病影響,患者漸漸減少外出,甚至懼怕與朋友見面。

  • 歡迎您免費下載我們的「癌症小冊子」,了解更多關於癌症成因、預防、治療及復康過程等資訊。
  • 捐款不設上限,並隨用戶購買的保單數量而累積,讓用戶在為自己及摯愛獲得保障的同時,亦能讓愛傳承,造福社群。
  • 社區夥伴與義工是癌症病人與家人的心靈安慰者、支援者和倡導者,為接受寧養服務的病人和他們的家人提供社區支援,配合醫院服務,內外一體,改善末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
  • 這些醫務社工或社工會評估有關申請,考慮因素包括申請人患病所引致的經濟、社會和醫療情況。

如果病人有需要就使用的藥物,申請撒瑪利亞基金的資助,需要先得到公立醫院的醫生確認適合使用該藥物,並轉介至醫務社工進行經濟審查,病人提交相關的證明文件後,撒瑪利亞基金辦事處會就申請作出批核。 提供服務:由同路人和照顧者角度出發的互動資訊網站,搜羅與癌症相關的最新消息、報導及科研報告,並邀請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撰寫文章,設有討論區讓公眾互動交流,歡迎同路人和照顧者互相分享親身經驗、抗病點滴。 癌症支援 提供服務:為合資格及有經濟困難的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短期的緊急援助基金,解決燃眉之急,同時會為想向政府申請社會福利的病人提供資訊和建議。

癌症支援: 九龍區癌症復康診所計劃

不少癌症服務機構會提供有效的治療後護理計劃,並為康復過程中所面對的挑戰提供建議。 例如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的癌協服務中心,就提供多元化的免費服務,包括資訊共享、同路人康復心得分享及情緒支援服務等。 而各大醫院的癌症資源中心和病人互助組織,也有提供類似的服務與幫助。 抗癌路上,香港癌症基金會一直與患者同行,本會屬下的癌協服務中心匯聚不同專業關顧人士,包括護士、社工、臨牀心理學家、營養師、藝術治療師等等,提供實際、心理、家庭及朋輩等免費癌症支援服務,照顧患者及其家庭全面所需。 突然知道罹患癌症,相信大部分人也會頓時不知所措,既要專注醫療,搜尋藥物及治療方案的資訊,還要面對經濟、工作、家庭、社交等一連串問題,身邊家人及照顧者亦受影響,要走過這條抗癌路,一點也不易。 香港癌症基金會自1987年成立至今,一直免費為癌症患者及其親屬提供專業支援及完備資訊,並為他們帶來希望和面對未來的勇氣,確保抗癌路上不孤單。

癌症支援

提供服務: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經濟援助,應付一些在治療過程中需要,但不屬公立醫院和診所標準收費提供的「自資購買醫療項目」,包括義肢、輪椅、家用呼吸器等。 癌症多樣化,難以預測其發展及變化,所以個人化的支援模式是我們服務的關鍵。 我們多年堅實的經驗證明以病人為中心、家庭為本和社區外展的支援模式,能提供及時援助及彌補現時以醫療為主導所產生的服務差距。 為協助患者面對治療或會出現的症狀及副作用,我們除了舉辦不同的復康運動班,還會提供免費假髮借用及剪髮服務,並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復康用品或義乳援助金。

癌症支援: 癌症病人的自殺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5倍

有關豁免安排於2018年6月1日起,同樣適用於75歲或以上的「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 合資格的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只須於每次登記求診時通知醫院/診所職員乃符合醫療費用豁免資格人士,並出示身份證明文件,職員透過聯機查詢系統確認資格後,便可獲豁免相關費用。 汪徵祥紀念基金為欠缺支援、遭遇突變及危疾的個人或家庭,特別是長者及兒童,提供緊急經濟援助及改善生活質素。 社區惠澤藥房涵蓋不同種類的癌症治療藥物,病人可以查閱社區惠澤藥房網頁,視乎使用的藥物是否受計劃涵養而申請資助。 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目的是為經濟上有困難的市民提供援助,特別是未能納入社會安全網,或身處安全網卻又有一些特殊需要未能受到照顧的病人。 提供服務:癌症基金會屬下的香港癌症基金會服務中心,現時匯聚了21個癌症病人自助組織,並成立為「癌協之友」,共同發揮「抗癌路上不孤單」的服務宗旨。

癌症支援

因應不同癌症病人的心理狀況,臨床心理學家會作出合適的治療方法,解開癌症病人心結,助患者建立正面思考態度,讓患者可以更輕鬆地面對癌症。 癌症患者如需經濟方面的援助,不妨向政府公營機構及相關非牟利組織查詢。 慈善/信託基金為有需要的個人或家庭,在特別和緊急的情形下,而其他方面之經濟援助均不適用或未能即時提供時,提供直接及臨時的援助。 捐贈人在成立基金時,均會列出受益人的類別及撥款援助的範疇。 有關各類慈善/信託基金的查詢及申請,可以與社會福利署及非政府機構轄下各區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聯絡。

癌症支援: 申請人資料

各服務可能因不同原因而截止或暫停提供服務而事先未有在這網頁顯示。 不少病人得知患癌後,都會擔心治療的開支龐大,造成家人的經濟負擔,甚至沒有金錢支付藥費,無法進行治療。 本頁所載的資料只供參考用途,並不構成向任何人士提供建議或意見,亦不可視為取代專業意見。 基金於2011年年初成立,由當時的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負責督導和統籌基金的工作。

香港癌症基金會服務總監陳燕萍表示,基金會屬下的服務中心,全方位照顧患癌人士的需要,幫助他們安心面對抗癌路。 研究顯示,適當的營養支持可以減少電療或化療的副作用,増加體重,及幫助癌症病者順利完成療程。 此計劃結合歐州第一醫學營養 Fresenius Kabi 的癌症專用營養品及萬寧註册營養師的專業營養咨詢服務,於治療期間,為您提供至周詳的照顧。 癌症治療期間,患者需要照顧者的支援去減輕及適應副作用等問題,以及鼓勵他們去完成整個療程。 完成療程後,除了定期覆診,治療後的護理計劃和復康心得也對康復者有莫大裨益。 1第二階段計劃於2012年1月16日推行,資助未能受惠於撒瑪利亞基金,但有經濟困難的病人,使用特定自費藥物。

癌症支援: 癌症患者 藥物籌款

此計劃與撒瑪利亞基金互相配合,把病人的藥費分擔比率由原來家庭年度可動用財務資源最高的30% 劃一調低至20%,提供額外資助予病人購買特定自費藥物。 援助範圍包括:無法獲得政府診所服務,或其醫生須取得另一醫生診斷建議時需繳付的醫藥費或診斷費;租借及購買必要醫療及康復用具等。 患者個人或其家庭收入在扣除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緩)計劃認可主要開支項目後(如:租金、交通、醫生推薦膳食等)約爲綜緩計劃金額的一又三分之一可申請;若個人或家庭正在領取綜緩計劃則無法申請。

病人經查詢確認使用的藥物受社區惠澤藥房資助後,可以致電藥房登記,然後將相關文件遞交至社區惠澤藥房,職員隨後會聯絡合資格的病人,進一步核實資料,經過審批後,病人便可到社區惠澤藥房購買或領取藥物。 一旦確診癌症,病人腦海中就會充滿不同憂慮,既會擔心化療、電療引起的副作用,又會憂心自己會否成為家人的負累,甚至要考慮因病情轉差而導致的生死問題,一連串的考慮都會對病人造成心理負擔。 營養不良是癌症患者常見問題,癌症本身或受治療副作用的影響,均有可能令患者出現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反過來亦會影響癌症治療。

癌症支援: 活動內容

香港癌症基金會於1987年成立,現為本港最具規模癌症服務機構,致力為受癌症影響的患者及其親友,提供免費資訊、專業指導及心理支援服務。 癌症支援 透過屬下遍佈醫院、社區及家居的支援網絡,本會秉承確保抗癌路上不孤單的服務使命,竭力令癌症患者活得更好,更致力改善醫院的環境、提高大眾對癌症的認識,及資助本地癌症研究和醫護人員培訓項目,以提升本港癌症服務的質素。 本會的專業關顧人員會協助患者處理身體上、情緒上、心理上及人際關係上的挑戰,減低他們在抗癌過程中所面對的壓力,同時亦協助他們及其家庭學習如何面對癌症的衝擊。 本會沒有接受政府及公益金的任何資助,一分一毫的善款全賴個人或機構的捐助,以持續支持各項免費癌症支援。 癌症病人資源中心是在病人診斷出癌症之後,尋求支援及資訊的首個地點。 中心透過臨床整合,包括醫生、護士、社工、營養師及臨床心理學家等,協助病人及家屬積極面對因癌病帶來的身心壓力及適應,教育癌病護理常識,並提供情緒上的支援,務求令患者的照顧計劃能顧及全面需要,協助面對癌症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