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區全攻略

北角區 內容大綱

銅鑼灣一帶的南洋華僑比北角多,但銅鑼灣一帶仍有不少開埠到民國時期的移民以及戰後移民。 銅鑼灣自開埠以來即閩籍人口聚集,比北角的小福建歷史更長。 因為銅鑼灣東角開發成各商家族群的商業區,只懂閩南話的南洋華僑不少來港時會到北角的酒店,但也有更多的南洋華僑的親屬在銅鑼灣、大坑一帶。 北角區 1949年前,郭春秧死去,兒子郭雙鰲等成為遺產繼承人,對上海的夜生活極感興趣,於是首邀請上海資本以及上海的管理人員在北角打理麗池夜總會,然後再巨資開辦月園遊樂場及夜總會,亦由上海人打理。

北角站(North Point Station)是港鐵設於港島東區北角的一個車站,地處介乎糖水道與琴行街間之英皇道及其以南地段之地底,是港島綫的中途站及將軍澳綫的總站。 也是逃港者密集的區份,所以除了私樓區以外,區內也有不少廣東籍人口。 新光戲院一帶亦有來自廣州等地的逃港者,使北角在70、80年代和全港各不少建成區一樣都有親屬逃港者,但這些逃港者都有工作,而非住在木屋區。 渣華道亦是中國和荷蘭以及荷蘭殖民地印尼貿易的主要地方,而貿易商人多為福建華僑,在此區設立的公司大多數由福建人,特別是閩南人管理。 北角區 當時北角並無民居,但由於水深岸高,所以吸引了輪船公司及倉庫碼頭的興建,而皇家香港遊艇會初期的總部亦在1900年代於北角成立。 (Tsai Tsz Mui),有小福建之稱,又稱麗池,位於港島東區,因於香港島最北的位置而得名,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 來往北角站至康城站的班次只會於平日及星期六繁忙時段提供服務,其餘時段所有列車均以寶琳為終點站,前往康城站的乘客須在將軍澳站轉車。

北角區

在樓盤前方的「電照街」,已經有兩架過海巴士可以乘搭,一輛由小西灣開往彩雲的城巴「606號」,車費9.8元;另一輛則由柴灣經油塘、沙,前往馬鞍出的新巴「682號」,車費19元。 若走出英皇道,亦有巴士可以穿梭往來港島東區、銅鑼灣、以及過海路線。 工程進行期間,區內十多幢樓宇報稱受工程影響,外牆出現細小裂紋,以及大廈局部地方因鋼筋銹蝕而導致混凝土剝落。 北角區 這些大廈包括明苑中心、康威大廈、新都城大廈、錦明園、美輪大廈、樂嘉中心、昌輝閣、昌明洋樓、幸福大樓、東發大廈、昌苑、雅利閣、兆景大廈、寶城閣、富家閣、愛琴軒和建明閣。 其中7幢大廈的住戶更另行向政府提交申訴,指稱地鐵工程對其樓宇造成結構性損毀。 1980年12月港督會同行政局批准興建的港島綫方案,將北角站略向東擴展,改為分上下兩層設兩個側式月台。

消費券可用於「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所涵蓋的公共交通服務及的士等,並不會對「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計算補貼有任何影響。 有名的北角地標新光戲院,定期會上映不同的粵劇劇目及電影,現在舊式電影院及劇院買少見少,喜愛看粵劇及香港懷舊文化的朋友,真的不可錯失這間戲院。 CP值極高的港島海逸君綽酒店,佔盡臨海地利,有多間景套房加上頂樓有一間,180度落地大玻璃的海景餐廳Le 188 Restaurant & Lounge。 只需1千多元便可以入住一晚海景客房,更送價值1400元的餐飲卷,可以在海景餐廳豪嘆自助早餐及在樓下自助晚餐廳享用豐富海鮮自助晚餐。 要數到北角美食不能不提半島冰室,這間要排隊的冰室,它的芝士焗吉烈黑毛豬扒煎蛋飯實在是首選,還有扒丹佛芝士三文治,滑滑的蔥花炒多配上火腿和芝士,簡直一吃難忘。 北角區 從二零零八年起政府提昇區議會在地區行政方面的角色,我期望本處與東區區議會能夠更緊密合作,更好地反映民意、回應市民的訴求,務求更迅速有效地為本區居民提供服務及解決地區問題。 現在 Klook 及 KKday 在做staycation優惠,可以用一個低的價錢,同時品嚐酒店美食和享受酒店住宿。 藝術也可以具遊玩性,香港街道已甚少遊樂設施給予居民,想街頭健身更是難上加難。 作品名字啟發自北角「糖水道」,「糖」除了使人想起甜外,也可以製造健康的肌肉,這個給予訪客互動做運動的裝置,加入健身元素讓大家鍛煉身體。

北角區: 北角行山

以這樣的配套而言,價格比起其他的同等級數的酒店相宜,也是港島區中,小編覺得性價比極高的酒店。 北角的海濱長廊能遠維港眺對岸的九龍景色,大家可以在這裏悠閒散步,如果天氣、時間剛好,更可以欣賞到日落晚霞。 全港唯一手寫真體字的文字師歐陽昌,現年60有餘的歐陽昌師傅,從1970年代開始為店舖做招牌,其後開設「京華招牌」,不少招牌、霓虹燈都是出自歐陽昌師傅之手。 發光彩也是他的代表作,利用透光物料加上真體字書法,做出特色招牌,因為行業式微,而生意漸少,剩下的多是慕名而來的遊客和前來打卡拍照留念的年輕人。

香港島亦有不少為閩籍商家,集中在中上環以及灣仔(下環),但這些地區亦有為數不少的廣東人。 銅鑼灣區(包括大坑)、跑馬地一帶亦是香港早期的發展區,香港在開埠初期便屢次在銅鑼灣填海,因為有天后廟,主要為閩籍人口聚居,亦是南洋閩籍人口移居南洋前的其中一個主要聚居地,銅鑼灣為建成區的邊界,在銅鑼灣盡頭有炮台山作為維多利亞城的防衛建設。 隨住銅鑼灣區的發展,鄰近銅鑼灣區的北角區在香港開埠早期亦發展起來,1891年香港人口只有22萬,而1941年人口上升到160萬,香港各地區的人口都高速增長,而北角以及鄰近北角的港島九龍地區的人口增長又以福建籍人口為主。 北角區 閩籍的發展商,為確保有一定的客路,很多都在閩籍人口密集的地區發展物業,嘉里建設如中西區發展住宅以及超過一百億購買何文田地皮,李嘉誠亦自稱為半個福建人,他早期發現了閩籍人口因為在南洋一帶有大量匯款,加上住屋需求而來的商機,在維港兩岸的黃埔花園,城市花園、和富中心的人口都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大多數。 北角(包括鰂魚涌)曾經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鰂魚涌太古城一帶的私樓區亦大多由北角遷入。

北角區: 北角奇店.潮人另類ig打咭熱點

北角站由李景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交由保華建築有限公司承建月台,車站大堂(第434號合約)和書局街行人隧道(第319號合約)則由禮頓建築(亞洲)有限公司負責。 持有八達通的乘客於30分鐘內在該兩站轉綫,將被視作一程車程。 乘客於出閘時須先繳付轉綫前車費,然後以同一張八達通繼續車程;於目的地出閘時,餘下車費會被扣除。 如合計車費總額比轉綫前車費低,多付的車費亦會於目的地出閘時退回;但是,任何於這兩個車站同站出入閘的旅程,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須獨立收費。 乘客請緊記於出閘及再入閘期間不得使用該八達通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包括輕鐵、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及港鐵接駁巴士),或繳付多於9次非乘搭交通工具的交易,否則將被視作兩程獨立車程計算並分別收費。 北角區 另外,若使用迪士尼綫月票,不論轉綫時限,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 如乘客使用之八達通或二維碼有登記乘坐頭等的記錄,但八達通或二維碼程式所顯示的進入及離開的車站均不屬於東鐵綫的車站,亦須支付頭等額外費,額外費相等於該適用路段之東鐵綫車程的八達通或二維碼車費,視乎情況而定。 將軍澳綫以此站為其西端總站,列車抵達此站4號月台卸客後會駛入此站西面的越位隧道,調頭後駛往3號月台重新上客。 在將軍澳綫現行車務安排下,北角站僅在星期一至六繁忙時間設有往返康城站的班次,大致以「2+1」(每兩班往返寶琳列車後開出一班往返康城列車)分佈。 於其餘時間往返此站與康城的乘客,需在調景嶺站或將軍澳站轉乘往返調景嶺與康城的「穿梭列車」。

九龍區的紅磡、九龍塘以及何文田一帶亦是九龍區的小福建,人口亦以閩籍為主,根據語文數據,九龍城區有15萬閩籍華人,佔全區的40%人口。 而油尖旺區和深水埗區也只有15000人,佔全區3%以下人口。 紅磡有船直到北角,有過海巴到銅鑼灣,交通亦不比東區其他地方差。 2013年1月24日:上午10時45分,港鐵北角站將軍澳綫上客月台(3號月台)的月台幕門發生短路起火(約第2卡位置)。 事故期間,港島綫列車不停北角站,將軍澳綫過海服務亦暫停,服務約於下午1時30分回復正常。 起一個月內,地鐵公司分四個階段在北角轉車站兩個月台向乘客派發洗衣粉、護髮素、二合一洗頭水護髮素試用裝贈品,以吸引市民使用新轉車站。 該公司當時預計每日會有100,000人次於北角站轉綫,當中19,000人次屬早上繁忙時間的車程,而新轉綫站將在15年(2016年)後出現飽和。 「紓緩鰂魚涌乘客擠塞工程」於1997年9月動工,涉及將觀塘綫管道延長4.2公里至北角站,現有車站大堂以南近七姊妹道地底增建月台,以及在炮台山道興建一段越位隧道,取代鰂魚涌站原有越位隧道;工程亦涉及在七姊妹道與書局街交界處建造機房大樓與設置緊急出口,以及興建連接北角站新舊月台的地下轉車通道。

嗰時世界華人最有錢嘅係福建閩南華僑,香港嘅福建華僑因為驚共產黨會好似收上海租界咁收香港,唔少都移咗民去台灣、新加坡、英美同東南亞,而家台灣、新加坡同東南亞十大富豪絕大多數都係福建閩南人。 因為唔少福建人走咗,上海夜總會嘅工作人員以至上海難民湧入來搵食,重有少量上海富豪,北角因為咁俾人叫做「小上海」。 當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喺1950年代初版嗰陣,北角係世上人口最密嘅地區。 鰂魚涌雖然建區歷史不及達百年的北角,但因為沒有新光戲院等設施以及春秧街一帶的上海籍人口,閩籍人口比北角更密集。 二十世紀之初,渣華道的地主絕大多數為福建人,而渣華道的範圍即今北角的範圍,而印尼華僑富商主要為福建閩南人,特別是泉州人,但印尼平民華僑亦有不少是廣府、客家、潮州人,即閩民系佔總人口大約40%。 北角區 1933年,電氣道以東的新馬路建成,就順便以此為辦事處的渣華輪船公司的名稱來定名,故有「渣華道」的出現了。 渣華輪船公司亦在北角設立辦事處,接待不少荷蘭殖民地印尼爪哇等地的華僑往返以及貿易。 開始向北角擴展,再從北角擴展到附近的九龍城區紅磡以及觀塘區亦有大量閩籍人口,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戰後的北角及鰂魚涌更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 1980年12月港督會同行政局批准興建的港島綫方案,將北角站略向東擴展,改為分上下兩層設兩個側式月台。
  • 在1949年12月22日(星期四)的下午3時,而且請到中國政治大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理:許世英先生主持開幕典禮。
  • 事故期間,港島綫列車不停北角站,將軍澳綫過海服務亦暫停,服務約於下午1時30分回復正常。
  • 請注意,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只有英文版,中文站名為根據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中文擇要中路綫圖的車站名稱或意譯得出。
  • 第2站來到油街實現,這裡是文青必到的打卡之地,是位於北角、砲台山中間的一個綠色小天地,同時是一所二級歷史建築,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
  • )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東區北角英皇道近樂嘉中心的地底,屬於港鐵港島綫與將軍澳綫的鐵路轉乘站,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也是將軍澳綫的西面起點站。

关于位於香港島東區的太古地產物業,请见「港島東 (地產物業)」。 北角海逸酒店走傳統商旅路線,木系裝潢、暖黃燈光,房間有簡單廚房設備,而且設有健身室、25米標準露天泳池,然後設施充足齊全,小編略嫌酒店有些舊。 也是一間價格親民的五星級酒店,一進大堂便會感受到華麗典雅的氣派,每間房間都擁有壯麗海景,尊貴露台海景客房和行政露台海景套房中的私人露台有巨型按摩浴池Jacuzzi,staycation可體驗日本一泊兩食的感覺。 於寶馬山的紅香爐峰,海拔230米,是港島區一個近市區、短路程的行山路線,上山大約只需15分鐘,就可以欣賞到日落美景的山,可說是港島版的嘉頓山,輕鬆行山,但也要小心安全,因為這裏比較多沙石。 北角區 2020年,新世界發展投得全部業權,把接近70年歷史的皇都戲院活化保育,保留獨有的「拱橋式」支架設計。 春秧街自1953年起,因為電車的東行線延伸到北角,而當時英皇道沒有足夠寬度建立電車掉頭的迴圈,所以在春秧街鋪建路軌,沿街道右轉入糖水道,便會到達北角電車總站。 1996年,原址為中華汽車有限公司車廠的大型屋苑港運城竣工。

裕雅苑位置上鄰近私樓東環、映灣園及昇薈等,部分單位更擁有海景,可遠望機場景,不過裕雅苑距離港鐵東涌站路途較遠,如徒步前往東涌站至少15分鐘以上,一般都會接駁巴士。 預計啟欣苑前排向南單位只要中低層以上已經有開揚的維港海景,景觀較被私樓圍繞的啟朗苑理想,加上有多個休憩及公眾康樂設施,例如啟德體育園及單車徑,配套絕對理想。 北角區 私樓海璇為鄰之餘,落成後部份單位,除了高層外,望東北方向的單位,或可透過電照街兒童遊樂場望到維港海景。 推售7個新居屋項目,包括北角驥華苑、土瓜灣冠山苑、安達臣安秀苑、啟德啟欣苑、東涌裕雅苑、沙田愉德苑、將軍澳昭明苑,共涉8,926伙。

北角區: 車站歷史

但他們的下一代近年遷出北角,但北角區人口一直以福建籍為主要多數。 民國嗰時華人最有錢嘅就係福建華僑同喺香港嘅廣東人,比之後廣東、福建同再之後嘅上海、江浙一帶有錢好多,而廣東富豪就去香港,福建富豪就去台灣同東南亞。 而家香港富豪多數都係廣東人,隨後係福建人,只計廣東籍嘅富豪比福建以北嘅省份總和多8倍(包括上海、北京、南京,但呢類富豪都係以寧波人為主),台灣、新加坡同東南亞更絕大多數係福建閩南人,呢啲地方都有上海移民,但佢哋財富少好多。 所以北角嘅夜總會本來係服務香港人、福建華僑同珠三角特別係廣州新移民富豪嘅,點知銅鑼灣同北角嘅夜總會越開越多,都開始執笠,而且福建閩南人比較保守,唔係咁鍾意夜總會,1960年代,唔少夜總會嘅舞小姐同工作人員都搬咗去九龍或者灣仔。 北角區 北角的人口由1920年代大量發展起來的時侯即以福建人為壓倒性大多數,第二族群潮州人的數量一直都在上海人之上,有很多潮州籍名人如馬時亨亦在北角長大,夜總會工作人員的遷出只佔北角整體人口的一少部份,根據語文數據,現今東區的閩籍人口一直是第二族群潮州人的十倍,亦是上海人十倍以上。 根據語文數據,東區仍是港島上海人的主要聚居地,佔近半的港島上海人口,大約全港10%的上海人口,而且東區的上海人口略少於潮州人,東區的上海籍人口亦有閩南籍的10%。 東區有2282上海話人口,佔總18496人上海話人口的12.3%,估算達4萬人,當中在北角的人口又集中在春秧街一帶,附近有不少唐樓人口以上海人為主,但上海人在港的總數只有很少。

九龍塘以及何文田的舊區本來有不少逃港者(廣東籍富商密集的地區在以及各路富商雲集的山頂、南區.亦有很多在廣東人為主要大多數的深水埗區以及油尖旺區),負擔不起港島豪宅的閩籍南洋富商一般會買九龍塘以及何文田一帶的豪宅,使福建人聚居地深入九龍。 但由於該幅用地在分區計劃大綱圖中為「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需透過改劃作住宅發展。 北角區 發展局及規劃署於2015年2月提出有關計劃,建議重置遊樂場後,把該幅佔地12,917呎的用地,改劃為「住宅甲類」用途作資助房屋發展,最高建築物高度為主水平基準上110米。

香港嘅上海人多數都係夜總會嘅工作人員,其他福建以北省份同城市而喺解放前來港嘅人唔係喺大陸大富大貴嘅,就多數係同國民黨有密切關係嘅人。 除咗夜總會之外,其他隨夜總會人員到港嘅上海人開咗唔少上海式嘅餐館、美容店同埋飛髮鋪去服務喺夜總會做嘅上海人。 但嗰陣嘅上海亦都同傳統左派嘅革命黨好有關係,於是北角亦有啲左派支持嘅生意,好似演出粵劇嘅新光戲院。 一啲細間賣咖啡、椰子等等嘅印尼雜貨鋪係佢哋遺留落嚟嘅其中一啲痕跡,於是北角亦都畀人叫做「小福建」。 及鰂魚涌西北部,早年曾被稱為麗池,但現時只有老一輩居民才會使用此稱呼。 北角西邊盡頭為油街,鄰近銅鑼灣社區中心,英皇道油街交界以東屬北角,包括天后廟道多數地方,而天后廟道近銅鑼灣天后廟一帶則屬銅鑼灣,而海裕街、渣華道及英皇道交界以東為鰂魚涌。 北角區 因為銅鑼灣西面商業區要高度發展,為免過度發展會影響到東面住宅區的發展,告士打道以西的銅鑼灣東部(包括維園),以及屬灣仔區的大坑東部,浣紗街直到李昇大坑小學以及屬東區大坑上林,都屬北角規劃區,不過在政府其他行政上,銅鑼灣東和北角各自設有自己的社區中心,街市, 街坊福利會,以及東區的維園選區部分,除大坑西部外沒有任何住宅區。 作為舊區代表,北角有不少歷史痕跡,很適合拿起菲林相機一一記下,春秧街、新光戲院、京華招牌,充滿歷史韻味。 除了打卡,北角也是欣賞日落的好地方,海濱、碼頭、上山,還有小編私心推介的地點。

房屋署的代表回應提問時,指出由於「驥華苑」的單位數目較少,故會於地下興建停車場,並提供12個私家車位、及3個電單車泊位,供居屋居民使用,但換個角度,這也代表屋苑車位會不足。 月台幕門地鐵公司2000年6月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然而,觀塘綫列車行走於北角與油麻地間的日子並不長,鰂魚涌紓緩擠塞工程某程度上亦僅屬預備日後將軍澳支綫通車之用。 一俟將軍澳支綫啟用,新建之路段連同原有東區海底隧道鐵路段即會撥歸將軍澳綫。 北角區 將軍澳支綫(作為工程項目)第一期於2002年8月18日啟用,將軍澳綫(作為地鐵行車綫)提前在8月4日開始載客行走北角至油塘一段,而觀塘綫亦同時改以油塘為東端總站,觀塘綫北角總站的角色在不足一年後結束。 顧問報告認為港島綫於此站以東各站客量將較低,建議港島綫一半班次以此為東面總站,而車站採用島式月台設計,除方便短途列車調頭折返外,亦容許日後部份港島綫列車分支開往觀塘的過海段為念。

北角東面盡頭為香港殯儀館,而鰂魚涌的西面盡頭為鰂魚涌公園,東港中心和民新街。 縱然項目量數少,卻因為其地理位置,足以成為爭崩頭的對象。 「驥華苑」是房委會首個在北角區的居屋,但凡在港島的居屋也幾乎成為了居屋王。 就像最近的鰂魚涌「康山花園」,雖然項目在1987年落成,但多年來都備受注目。 屬於私人參建居屋計劃,由港鐵、恒隆及新世界及房委會發展,物業共有10座,面積由 呎之間,合共2,180個單位。

北角區: 月台

話說1952年高院接到郭雙麒及陳卿雲收束禎祥的申請後,即下令徹查月園帳目,發覺月園3年來虧損累累,欠債300多萬元,於是於7月派執達吏封園,由於園內員工有 人之眾,故協助封園的警方如臨大敵。 同年11月郭雙麒一方的律師在庭上透露,原來禎祥公司已將月園以250萬元賣予富商李世華,改名『大世界遊樂場』,重新開門營業。 先行改建成10多間北角道及30多間渣華街的住宅樓房出售;同年10月政府宣佈,將該處新開闢的一條碼路稱為月園街,並興建成樓高五層大廈,成為一個住宅區。 於1920年代,富商郭春秧曾計劃在北角一帶興建糖廠,但後來計劃告吹,原有用地則改為住宅區。

香港的閩籍相當一部份是南洋華僑以及戰前戰後移民申請下來的,港島區的跑馬地、大坑、北角以及鰂魚涌舊樓區亦有吸收親屬移民,但更多的遷入九龍觀塘區以及九龍城區一帶。 加上鰂魚涌太古城等新建屋苑的興建,部份北角唐樓區的閩籍或閩籍的後代不少都遷入太古城一帶,所以現北角人口亦有部份為較後的移民。 上海逃港者亦與福建相約或更多,除了進入深水埗區、油尖旺區外,亦有少部份進入北角區,多在春秧街以及北角站一帶,較富有的逃港者,如著名作家倪匡至今仍住北角站一帶。 東區的柴灣以及筲箕灣也是逃港者密集的區份,所以除了私樓區以外,區內也有不少廣東籍人口。 新光戲院一帶亦有來自廣州等地的逃港者,使北角區在70、80年代和全港各不少建成區(如當年惠英紅居於灣仔)一樣都有親屬逃港者,但這些逃港者都有工作,而非住在木屋區。 南洋華僑和戰後移民大多聚居於北角區價格較高的住宅中,而舊樓和唐樓的居住者部份為仍未上公屋的新移民。 北角區有不少過千萬的住宅,亦有部份整潔度較低的內地旅客。 閩籍以及南洋富商大多在南區、山頂,其次則在由胡文虎等南洋華僑首先開始居住的大坑以及渣甸山一帶以及郭春秧等人居住的北角,北角區內有不少豪宅,閩籍富豪來港很多到中環、銅鑼灣以及北角的酒店,到北角的又以不太懂廣州話以及有親屬在區內的商家或尋求同鄉組織協助為主。